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TMPDTP对^(244)Cm萃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旗 梁俊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二(2,4,4 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HBTMPDTP)从NaNO3 HNO3介质中萃取示踪量244Cm的行为。考察了搅拌时间、离子强度、平衡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给出了萃取反应方程式。计算得到萃取平衡常数Kex=10-7.... 研究了二(2,4,4 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HBTMPDTP)从NaNO3 HNO3介质中萃取示踪量244Cm的行为。考察了搅拌时间、离子强度、平衡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给出了萃取反应方程式。计算得到萃取平衡常数Kex=10-7.84±0.09,萃取反应焓ΔH0=17.4kJ/mol,熵ΔS0=-95.2(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TMPDTP ^244cm 萃取行为 二(2 4 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 高放射性废液
下载PDF
水溶液中Np、Pu、Am和Cm同时电沉积制备α测量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丽丽 代义华 +3 位作者 张海涛 凡金龙 商建波 王旭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150,共6页
为制备高分辨率Np、Pu、Am和Cm的α混合测量源,研究了电沉积液介质浓度、pH值、电流密度、电沉积时间等条件对电沉积效率及沉积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0~2.5的0.2mol/L硫酸铵介质中,电流密度为0.40~0.50A/cm2,室温条件下电沉积... 为制备高分辨率Np、Pu、Am和Cm的α混合测量源,研究了电沉积液介质浓度、pH值、电流密度、电沉积时间等条件对电沉积效率及沉积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0~2.5的0.2mol/L硫酸铵介质中,电流密度为0.40~0.50A/cm2,室温条件下电沉积60min,^(237)Np、^(238)Pu、^(243)Am和^(244)Cm在阴极不锈钢片上的电沉积效率均大于96%,制备的α测量源能量分辨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高分辨率α源 237Np 238Pu 243Am 244cm
下载PDF
一种测量废包壳中U、Pu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柏磊 王仲奇 +2 位作者 刘晓琳 李新军 邵婕文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乏燃料组件在后处理厂经过剪切、浸取后的残留物被称为废包壳,测量其中含有的U、Pu质量将作为判断乏燃料溶解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或者作为是否需要对废包壳进行再次溶解操作的判断标准。本文在分析废包壳放射性组成情况的基础上... 乏燃料组件在后处理厂经过剪切、浸取后的残留物被称为废包壳,测量其中含有的U、Pu质量将作为判断乏燃料溶解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或者作为是否需要对废包壳进行再次溶解操作的判断标准。本文在分析废包壳放射性组成情况的基础上,鉴于通过直接测量U、Pu特征粒子分析其质量存在困难,提出一种通过间接方式测量废包壳中残留U、Pu含量的方法,并开展初步的研究工作。此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3He正比计数管的测量装置,采用中子符合法测量分析废包壳中244 Cm的含量,并针对测量对象的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性,开展测量装置内部空间探测效率分布模拟计算,给出测量的极限误差分析;建立乏燃料组件核素组成信息模拟计算程序,分析计算日本同类型乏燃料组件的关注核素含量,并比对此组件的破坏性分析(DA)结果,给出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并通过上述程序计算得到废包壳对应乏燃料组件中的244 Cm/U(Pu)值。结合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可推导出废包壳中的U、Pu质量。此外,本文还分析这种测量分析方法的误差构成,评估最终分析结果不确定度,为工艺判断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指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包壳 244 cm 乏燃料 中子符合
下载PDF
乏燃料废包壳残留物质核素分析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兆东 吕牛 +1 位作者 成昱廷 郑继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9-694,共6页
为分析计算乏燃料废包壳残留物质的核素含量,以M310型核电机组及燃料组件为分析对象,建立了乏燃料废包壳残留物质核素含量分层计算模型,用SCALE程序计算分析了^(244)Cm含量、总Pu含量及^(244)Cm/Pu比等主要参数随燃耗及冷却时间的变化... 为分析计算乏燃料废包壳残留物质的核素含量,以M310型核电机组及燃料组件为分析对象,建立了乏燃料废包壳残留物质核素含量分层计算模型,用SCALE程序计算分析了^(244)Cm含量、总Pu含量及^(244)Cm/Pu比等主要参数随燃耗及冷却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244)Cm含量、总Pu含量及^(244)Cm/Pu比随燃耗及冷却时间的变化均可用三阶多项式拟合。本文工作为废包壳残留物质非破坏性测量方法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废包壳 核素分析 244cm 总Pu含量
下载PDF
铀、钚等在某岩土介质上的吸附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添 陈超 +3 位作者 朱君 石云峰 李婷 张艾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361,共9页
选择甘肃嘉峪关地区细砂、强风化花岗岩、粉质粘土三种具有代表性岩土介质,通过静态批式实验获得U、^(239) Pu、^(241) Am和^(244) Cm在三种岩土介质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动边界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 选择甘肃嘉峪关地区细砂、强风化花岗岩、粉质粘土三种具有代表性岩土介质,通过静态批式实验获得U、^(239) Pu、^(241) Am和^(244) Cm在三种岩土介质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动边界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U、^(239) Pu、^(241) Am和^(244)Cm在三种岩土介质上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动边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U在细砂以及粉质粘土介质上的吸附主要受膜扩散控制,在强风化花岗岩介质上的吸附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239)Pu在细砂以及强风化花岗岩介质上的吸附主要受膜扩散控制,在粉质粘土上的吸附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241)Am在三种岩土介质上的吸附主要受膜扩散控制;^(244)Cm在三种岩土介质上的吸附主要受颗粒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厂 U ^(239)Pu ^(241)Am ^(244)cm 吸附分配系数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