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4h平均心率与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淑玲 冼献洁 +2 位作者 杨康泉 梁伟清 袁丹 《北方药学》 2020年第9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究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予以心宝丸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24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不... 目的:探究心宝丸辅以护理干预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予以心宝丸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辅以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24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心宝丸治疗同时,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型律失常 宝丸 24h平均心率 安全性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赵伟 侯晓 +2 位作者 夏营营 王建秋 赵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9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餐后低血压分为餐后低血压组(PPH组,n=70)和非餐后低血压组(非PPH组,n=51),测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完善24 ...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餐后低血压分为餐后低血压组(PPH组,n=70)和非餐后低血压组(非PPH组,n=51),测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获得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SDNN,SDNN Index,rMSSD,PNN50),经彩超测定颈动脉斑块,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计算斑块Crouse斑块积分,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结果PPH组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明显大于非PPH组(P<0.01)。PPH组24 h平均心率较非PPH组明显增快(P<0.01),PPH组SDNN、SDNN Index、rMSSD明显低于非PPH组(P<0.01)。PPH组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PPH组(P<0.05)。PPH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较非PPH组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 h平均心率、年龄、高血压病程、SDNN、SDNN Index、Crouse积分是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因素。结论24 h平均心率增快、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长、心率变异性降低、Crouse积分高均与餐后低血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平均 餐后低血压 变异性 Crouse积分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红娟 郭燕 周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8期918-919,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搏患者20例,口服稳心颗粒9 g,每日2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早搏减少的百分率2、4 h平均心率、空腹血糖和血脂。结果治疗早搏的总有效率为75.0%。治...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搏患者20例,口服稳心颗粒9 g,每日2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早搏减少的百分率2、4 h平均心率、空腹血糖和血脂。结果治疗早搏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血糖和血脂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早搏有效,不减慢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心率,对血糖、血脂无不良影响,适合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早搏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过早搏动 窦性动过缓 24h平均心率
下载PDF
初诊高血压患者平均心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岩 左热古力·艾拜都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24h平均心率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368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24h平均心率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368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将所有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0mm,n=179)和颈动脉非粥样硬化组(IMT<1.0mm,n=189),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等,并观察24h平均心率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与IMT<1.0mm组相比,IMT≥1.0mm组有显著低的HDL-C水平(p<0.05)及显著高的IMT、24h平均心率(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4h平均心率与IMT成正相关(r为0.337、p=0.0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DL-C(OR=0.067,95%CL, 0.005-0.90, p=0.042)和24h平均心率≥75bpm(OR=1.13, 95%CL, 1.005-01.271, p=0.04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24h平均心率与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高血压 24h平均心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
5
作者 徐红娟 周荣 张水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搏患者42例,口服索他洛尔40mg/d、80mg/d、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75.5...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搏患者42例,口服索他洛尔40mg/d、80mg/d、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75.5±13.8)/minvs(71.2±7.2)/min(P<0.01)];治疗后Q-T间期较前明显延长[(0.41±0.017)svs(0.38±0.016)s(P<0.01)];治疗无效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无明显降低[(63.6±4.8)/minvs(68.6±8.5)/min(P>0.05)],Q-T间期无明显延长[(0.37±0.018)svs(0.37±0.016)s(P>0.05)]。结论Q-T间期延长是小剂量索他洛尔治疗作用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24h平均心率 Q-T间期 动态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