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范金银 甘艳琼 +2 位作者 张又文 李秋霞 范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98例居住于南充市各地区的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25-羟维生素D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 目的:探讨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98例居住于南充市各地区的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25-羟维生素D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为(43.24±20.53)nmol/L,缺乏率为67.85%。随着年龄增加,25-羟维生素D浓度逐渐升高,最高为≥35岁组。与无合并症妊娠早期孕妇相比,试管婴儿(IVF-ET)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均较高(P<0.05)。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及血清维生素A浓度降低是妊娠早期孕妇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维生素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缺乏,且不同年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产检时可为不同孕妇制定个体化的维生素补充方案;维持血清维生素A浓度的适宜水平可减少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 25-羟维生素d 年龄 季节 维生素A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在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乔少彬 于璨 +2 位作者 马琳 洪庆文 董月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浆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体重指数、精子质量(前向运动精子百分... 目的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浆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体重指数、精子质量(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及精浆25(OH)D3水平。根据体重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根据25(OH)D3水平将其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比较不同体重组和不同25(OH)D3组精子质量参数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3、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参数的关系,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肥胖组各项精子质量参数水平更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各项精子质量参数水平更低(P<0.05)。与充足组比较,不足组、缺乏组各项精子质量参数水平更低(P<0.05);与不足组比较,缺乏组各项精子质量参数水平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浆25(OH)D3水平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呈负相关(P<0.05)。Bootstrap法结果显示间接效应95%CI为-0.446~-0.186,不跨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85%、42.64%、47.17%、41.65%、49.16%。表明25(OH)D3在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关联中发挥中介效应。结论精浆25(OH)D3水平在体重指数与精子质量关联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鉴于此,对于伴有超重/肥胖的男性不育患者,应定期监测其的精浆25(OH)D3水平,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25羟基维生素d3 体重指数 精子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血清25(OH)D3、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3
作者 李洁 胡彪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就诊的OSAHS患者159例为疾病组,根据MCI诊断标...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就诊的OSAHS患者159例为疾病组,根据MCI诊断标准将疾病组患者分为MCI组107例和认知正常组52例,另选择159例健康者为健康组。Spearman分析OSAHS合并MCI患者血清25(OH)D3、8-OHdG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OSAHS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8-OHdG对OSAHS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与健康组相比,血清25(OH)D3水平降低、8-OHdG水平升高(P<0.05);MCI组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血清25(OH)D3水平降低、8-OHdG水平升高(P<0.05);血清25(OH)D3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血清8-OHdG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0.301,P<0.05);年龄、吸烟、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8-OHdG是OSAHS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MoCA评分、总睡眠时间、25(OH)D3是OSAHS患者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25(OH)D3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62~0.896),灵敏度为78.50%,特异度为80.77%,血清8-OHdG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AUC为0.817(95%CI:0.744~0.889),灵敏度为83.18%,特异度为82.69%,两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AUC为0.908(95%CI:0.857~0.959),灵敏度为92.52%,特异度为78.85%,血清25(OH)D3、8-OHdG两者联合对OSAHS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更好(P<0.05)。结论血清25(OH)D3降低、8-OHdG升高可增加OSAHS患者发生MCI的风险,血清25(OH)D3、8-OHdG对OSAHS患者发生MC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25-羟维生素d3 8-羟基脱氧鸟苷酸
下载PD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ting vitamin C and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and common mental disorders-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4
作者 Yuanyuan Wang Lirong Dong +8 位作者 Meng Zhao Shiyu Yin Pan Da Dengfeng Xu Yifei Lu Jiayue Xia Niannian Wang Shaokang Wang Guiju Su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77-1885,共9页
Mental disorders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health and social stability.Thi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ting vitamin C(VC)or 25-hydroxyvitamin D... Mental disorders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health and social stability.Thi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ting vitamin C(VC)or 25-hydroxyvitamin D(25(OH)D)levels and mental disorders.The data used for the MR analysis were derived from the summar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database for VC and 25(OH)D and from the Finn Gen consortium for fourteen mental disorders.Based on the 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ethod,we found a potential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VC and anxiety disorders(IVW:OR=1.139,95%CI:1.023-1.269,P=0.018).However,no causal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VC or 25(OH)D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P>0.05).In the reverse MR analysis,individual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was caus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irculating VC(P=0.012),while individual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ha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25(OH)D(P=0.012).However,the current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C or 25(OH)D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In addition,there was no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VC and 25(OH)D(P>0.05).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potential caus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vitamin C 25-hydroxyvitamin d Mental disorde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下载PDF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25-hydroxyvitamin D status and cataract development: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5
作者 Chun-Hui Wang Zhi-Kun X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6期2789-2795,共7页
BACKGROUND Vitamin deficiencies are linked to various eye diseases,and the influence of vitamin D on cataract formation has been noted in prior research.However,detailed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 BACKGROUND Vitamin deficiencies are linked to various eye diseases,and the influence of vitamin D on cataract formation has been noted in prior research.However,detailed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25-(OH)D status and cataract development remain scarce.AIM To explore a possible causal link between cataracts and vitamin D.METHODS 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25-(OH)D levels and cataract development using Mendelian randomization.Our analytical approach included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MR-Egger,weighted median,simple mode,and weighted mode methods.The primary analyses utilized IVW with random effects,supplemented by sensitivity and heterogeneity tests using both IVW and MR-Egger.MR-Egger was also applied for pleiotropy testing.Additionally,a leave-one-out analysis helped identify potentially impactful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RESULT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25-(OH)D levels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taracts(OR=1.11,95%CI:1.00-1.22;P=0.032).The heterogeneity test revealed that our IVW analysis exhibited minimal heterogeneity(P>0.05),and the pleiotropy test findings confirmed the absence of pleiotropy within our IVW analysis(P>0.05).Furthermore,a search of the human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 database failed to identify any potentially relevant risk-fact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CONCLUSION There is a potential causal link between 25-(OH)D lev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taracts,suggesting that greater 25-(OH)D levels may be a contributing risk factor for cataract formation.Furth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25-hydroxyvitamin 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aus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费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5-羟基维生素d 免疫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与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蓓 杭乐佳 +2 位作者 高飞 袁海川 赵卫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透析病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依据Fried表型评价病人的衰弱情况,分为非衰弱组(51例),衰弱前期组(74... 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血清瘦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透析病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依据Fried表型评价病人的衰弱情况,分为非衰弱组(51例),衰弱前期组(74例)和衰弱组(25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清瘦素、25(OH)D及心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年龄、糖尿病比例、透析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白蛋白、镁、IL-6、瘦素、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糖尿病、镁、IL-6、白蛋白、瘦素、25(OH)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是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白蛋白水平低、瘦素水平高、25(OH)D水平低的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有利于延缓衰弱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25-羟维生素d 血液透析 衰弱 心功能
下载PDF
基于25⁃羟基维生素D、血清学因子等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申爽 季忠庶 +1 位作者 张悦 孙伟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其分为RA-ILD组(51例)和单纯RA组(169例)2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25-(OH)D、血清学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5(IL-35)、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分析老年RA患者25-(OH)D与各血清学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25-(OH)D及血清学因子构建老年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RA-ILD组和单纯RA组RF、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ILD组25-(OH)D、IL-35、KL-6低于单纯RA组,IL-33、LOXL-2、MMP-8高于单纯RA组(P<0.05,P<0.01)。老年RA患者25-(OH)D与IL-35、KL-6呈正相关,与IL-33、LOXL-2、MMP-8呈负相关(P<0.05)。25-(OH)D、IL-35、KL-6、IL-33、LOXL-2、MMP-8、RF和DAS28均为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在Nomogram预测模型中直接获取各预测因素对应得分,得分之和对应的预测概率即为该老年患者RA-ILD发生的风险概率,该模型对老年RA-ILD发生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且具有良好校准度。结论基于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RA-IL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校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合并症 间质性肺疾病 老年人 25-羟基维生素d 类风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洲慧 张彤 +2 位作者 李燕茹 李红霞 赵华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70-674,762,共6页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CVA患儿作为研究组,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25(OH)D_(3...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CVA患儿作为研究组,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25(OH)D_(3)、IL-6水平、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指标,分析研究组血清25(OH)D_(3)、IL-6水平与免疫平衡指标的相关性,比较治疗4周后不同预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IL-6水平及变化值(以△表示治疗前后变化值的绝对值),分析△25(OH)D_(3)、△IL-6与预后的相关性及治疗前血清25(OH)D_(3)、IL-6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_(3)水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25(OH)D_(3)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儿治疗前、治疗后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儿,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儿,△IL-6小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研究组△IL-6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血清25(OH)D_(3)、IL-6单独预测CVA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64,与单独预测比较,联合预测的AUC(0.926)明显增大,NRI、IDI均>0(P<0.05)。结论CVA患儿血清25(OH)D_(3)、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失调有关,且各指标联合在预测患儿预后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平衡 预后 25-羟维生素d_(3) 炎性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11
作者 侯小丽 吴述光 +4 位作者 潘静 李健 邹慧 曹在新 张秀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43-1047,1054,共6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初步了解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初步了解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25(OH)D、空腹胰岛素、C肽、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钙、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充足组[n=20,25(OH)D≥30μg·L^(-1)]、不足组[n=95,20μg·L^(-1)≤25(OH)D<30μg·L^(-1)]、缺乏组[n=231,10μg·L^(-1)≤25(OH)D<20μg·L^(-1)]、严重缺乏组[n=113,25(OH)D<10μg·L^(-1)]。比较4组患者各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5(OH)D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为3.00~46.59(15.75±0.35)μg·L^(-1),男性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25(OH)D缺乏的患病率为74.9%(344/459),25(OH)D缺乏主要发生在1、2、3、4、11、12月份。不足组、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患者HbA1c显著高于充足组(P<0.05),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患者HbA1c显著高于不足组(P<0.05);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患者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足组与不足组、缺乏组与严重缺乏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患者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充足组、不足组(P<0.05)。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日尿白蛋白总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缺乏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显著低于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尿微量白蛋白、日尿白蛋白总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P<0.05)。4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白蛋白、血肌酐、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3 h血糖、空腹C肽、餐后1 h C肽、餐后2 h C肽、餐后3 h C肽、TG、TCH、LDL、HDL、血UA、血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r=-0.093、-0.166、-0.157,P<0.05),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089,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HOMA-IR、血清白蛋白、血肌酐、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3 h血糖、空腹C肽、餐后1 h C肽、餐后2 h C肽、餐后3 h C肽、TG、TCH、LDL、HDL、血UA、血钙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25(OH)D缺乏与不足普遍存在,女性患者缺乏更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25(OH)D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25(OH)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布在1、2、3、4、11、12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25羟化维生素D_(3)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毅 秦逸辉 +4 位作者 余研 蔡累 冯茜 钟素 许细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与25羟化维生素D_(3)(25-OH VitD_(3))的相关性,探讨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筛查及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与25羟化维生素D_(3)(25-OH VitD_(3))的相关性,探讨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筛查及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入院后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骨密度(腰椎L_(1)~L_(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使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25-OH VitD_(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形成标志物(骨保护素、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甲状旁腺激素)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比较骨质疏松组和健康组骨代谢指标、25-OH VitD_(3)水平差异,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25-OH VitD_(3)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L_(1)~L_(4)(0.76±0.12)g/cm^(2)、左侧股骨颈(0.60±0.10)g/cm^(2)、左侧股骨上端(0.65±0.13)g/cm^(2)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15)g/cm^(2)、(0.94±0.13)g/cm^(2)、(1.02±0.11)g/cm^(2),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骨保护素(2.85±0.30)ng/ml、骨碱性磷酸酶(15.08±1.58)U/L、骨钙素(4.02±0.58)ng/ml、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967.55±103.24)pg/ml、甲状旁腺激素(49.84±1.58)ng/L、25-OH VitD_(3)(19.63±2.45)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组[(4.66±0.45)ng/ml、(21.35±3.35)U/L、(6.04±0.68)ng/ml、(1306.12±108.65)Pg/ml、(57.37±1.45)ng/L、(25.66±2.28)ng/ml],β-胶原降解产物(0.83±0.15)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0.65±0.12)ng/ml,均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r=0.702,P<0.05)、骨保护素(r=0.741,P<0.05)、骨碱性磷酸酶(r=0.741,均P<0.05)、骨钙素(r=0.742,P<0.05)、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r=0.677,P<0.05)、甲状旁腺激素(r=0.762,P<0.05)与25-OH VitD_(3)呈正相关,β-胶原降解产物(r=-0.762,P<0.05)与25-OH VitD_(3)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形成标志物与25-OH VitD_(3)呈正相关,骨吸收标志物与25-OH VitD_(3)呈负相关,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及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25羟化维生素d_(3)
下载PDF
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AP、25(OH)D水平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王玉红 刘丽景 +3 位作者 杨帆 王智慧 董雅坤 李晓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42-646,726,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患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AP、25(OH)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阴转的可能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AP、25(OH)D对患者痰菌未转阴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痰菌阴转患者31例(6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痰菌阴转患者40例(83.33%)。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AP均显著降低,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血清I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P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P<0.05),25(OH)D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AP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19,25(OH)D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91,2者联合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871,明显高于2者单独诊断(Z_(联合vs IAP)=2.605、P=0.009;Z_(联合vs 25(OH)D)=2.408、P=0.016),且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46%、82.86%。结论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AP水平降低、25(OH)D水平升高,2者联合对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治菌阳肺结核 糖尿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分析
14
作者 张彪 曾丽娥 +4 位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陈少婷 梅端容 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8例、类风湿关节炎(RA)45例、干燥综合征(SS)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60例、皮肌炎(DM)14例和系统性硬化症(SSc)15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血清标本中的25(OH)D进行检测,分析25-羟维生素D_(2)[25(OH)D_(2)]、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总25(OH)D水平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分析总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血清总25(OH)D水平表现为缺乏或不足的比例总体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疾病亚组25(OH)D_(3)、总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最低,与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血清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呈负相关(P<0.05),RA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P<0.05),DM组总25(OH)D水平与ESR呈负相关(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25(OH)D水平与ESR、CREA、BUN及RF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关系研究
15
作者 吴希国 刘秀珍 +1 位作者 李明红 刘磊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n=95)、重型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IL-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清25-(OH)D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重型组更低,血清IL-2、TNF-α、IL-6水平比较,重型组更高(P<0.05);血清25-(OH)D与IL-2/TNF-α/IL-6水平负相关(r=-0.344、-0.344、-0.424,P均<0.05);重型组血清25-(OH)D、体液免疫IgG水平及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比例低于普通型组,手足口病病史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比例高于普通型组(P<0.05);血清25-(OH)D为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P<0.05),手足口病史、CRP升高为患儿病情进展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IL-2、TNF-α、IL-6水平均呈负相关,且血清25-(OH)D是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应重视对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动态追踪并合理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新型 手足口病 辅助性T细胞 25-羟基维生素d 病情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25(OH)D、SII对扩张型心肌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温冬梅 杨阳 +2 位作者 王传辉 乐兴丁 张世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1期95-99,103,共6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变化,分析两者与DCM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变化,分析两者与DCM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DCM患者作为DCM组,健康体检者104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化指标、血压、心脏功能指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25(OH)D、SII差异。根据心功能分级将DCM分成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按Lee氏心衰积分将DCM分成轻度心力衰竭、中度心力衰竭与重度心力衰竭组,对比各组25(OH)D、SII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25(OH)D、SII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5(OH)D、SII对DCM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DCM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7±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84±0.81)mmol/L、收缩压(124.23±8.87)mmHg、舒张压(78.44±8.28)mmHg、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1509.55±444.53)pg/mL、SII(897.54±107.89)×10^(9)/L、左心房收缩期末内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LAD)(45.92±7.17)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64.53±7.1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57.23±4.50)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87.85±9.38)mL,均高于对照组的(1.63±0.38)mmol/L、(2.53±0.56)mmol/L、(120.39±7.71)mmHg、(74.50±7.60)mmHg、(78.88±10.33)pg/mL、(309.66±59.69)×10^(9)/L、(28.02±3.53)mm、(44.47±2.59)mm、(31.78±3.80)mL、(63.50±4.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M组白蛋白(37.30±3.81)g/L、25(OH)D(28.96±4.31)ng/mL、LVEF(33.97±5.42)%,均低于对照组的(43.10±2.93)g/L、(66.79±5.33)ng/mL、(66.01±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心功能分级、Lee氏心力衰竭积分增加,DCM患者血清25(OH)D逐渐降低,SII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Lee心力衰竭积分(r=-0.612,P<0.001)、NT-proBNP(r=-0.688,P<0.001)、LVESV(r=-0.586,P=0.006)、LVEDV(r=-0.649,P<0.001)均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r=0.704,P<0.001);SII与Lee心力衰竭积分(r=0.721,P<0.001)、NT-proBNP(r=0.662,P<0.001)、LVESV(r=0.674,P<0.001)、LVEDV(r=0.733,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r=-0.589,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25(OH)D、SII预测DCM严重程度的灵敏度分别为80.13%、76.51%,特异度分别为78.44%、86.1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794。结论DCM患者SII、25(OH)D水平均与DCM病情相关,对DCM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25-羟维生素d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25(OH)D和GDF15水平表达与并发甲状腺结节发生恶性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范雪 秦文沛 +1 位作者 唐钰姣 杨晓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47-15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表达与并发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发生恶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表达与并发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发生恶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5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MS组(n=73)和MS+TN组(n=112),并根据甲状腺结节恶性分级将MS+TN组患者分为良性组(n=89)及恶性组(n=23);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25(OH)D和GDF-15水平;Pearson分析血清25(OH)D和GDF-15水平与MS并发TN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并发TN患者发生恶性TN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GDF-15水平对MS并发恶性TN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MS组、MS+TN组血清25(OH)D(30.41±6.73ng/ml,27.23±6.15 ng/ml,24.67±4.38 ng/ml)和GDF-15(167.99±22.56 ng/L,239.75±25.92 ng/L,286.63±26.04 ng/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219,472.113,均P<0.05);且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血清25(OH)D(26.28±4.53 ng/ml vs 18.44±3.79 ng/ml)水平明显降低,GDF-15(276.93±24.53 ng/L vs 324.17±31.89 ng/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1,7.718,均P<0.05)。恶性组患者BMI,年龄、FPG,TG,TSH和TGAb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8,3.523,3.542,3.603,4.581,5.516,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MS并发TN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FPG,TSH,TG和TGAb水平均呈负相关(r=-0.302,-0.482,-0.524,-0.546,均P<0.05),GDF-15水平与TG,TSH,TGAb和FPG水平均呈正相关(r=0.467,0.541,0.578,0.623,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F-15(OR=1.673,95%CI:1.146~2.442)为MS患者恶性T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5(OH)D(OR=0.744,95%CI:0.604~0.916)为恶性TN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25(OH)D和GDF-15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MS并发恶性TN的AUC分别为0.813,0.799,0.930,联合诊断优于单独诊断(Z=2.088,2.021,P=0.037,0.043)。结论MS并发TN患者血清25(OH)D,GDF-15水平与其结节性质明显相关,血清25(OH)D水平降低和GDF-15水平升高是MS患者发生恶性TN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生长分化因子15 代谢综合征并发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预后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李智 赵莉 郭娅娅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易损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HFpEF患者,记录其易损期预后结局。检测患者单核细胞计数、血清HDL-C及25(OH)D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易损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HFpEF患者,记录其易损期预后结局。检测患者单核细胞计数、血清HDL-C及25(OH)D水平,计算MH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血清25(OH)D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151例HFpEF患者易损期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4.50%(37/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升高、MHR升高,保护因素为血清25(OH)D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血清25(OH)D水平、MHR联合血清25(OH)D水平预测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84、0.876,MHR联合血清25(OH)D水平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MHR升高和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HFp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25羟维生素d 易损期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25-(OH)D FABP4 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探究
19
作者 孟晓辉 于媛媛 黄睿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064-2068,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HDP患者120...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HDP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亚组(79例)和子痫前期(PE)亚组(41例)。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并比较两亚组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与GH进展至PE的关系,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水平,分析各指标评估GH进展至PE的价值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FABP4、sVEGFR-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亚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GH亚组,FABP4、sVEGFR-1水平高于GH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低血清25-(OH)D水平和高血清FABP4、sVEGFR-1水平均为GH进展至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35.83%(43/120),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FABP4、sVEGFR-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评估GH进展至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13、0.835,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为0.937,大于单独评估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FABP4、sVEGFR-1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810、0.757、0.772,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为0.930,大于单独评估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P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血清FABP4、sVEGFR-1水平升高,且是GH进展至P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评估GH进展至PE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 25羟维生素d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杜婧 陶亚梅 +2 位作者 边古玥 王颖 虎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而评价TIR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194例男性T2DM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8%,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 g,2次/d,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而评价TIR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194例男性T2DM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8%,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 g,2次/d,每次1粒口服,通过监测2日7段指尖血糖,进而计算TIR,以TIR值分组为高TIR组及低TIR组,分别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指标、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密度(BMD)的差异,并将TIR与其他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年龄、FPG、PPG、BMI、年龄、血脂均未见明显差异,血糖波动指标中SDBG及MDBG在2组中有统计学意义,高TIR组的25-(OH)D、BMD明显高于低TIR组。使用Pearson相关性研究方法证实,TIR与HbA1c、SDBG、MDBG、TG成负相关性,与25-(OH)D、BMD、HDL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以TIR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相关性的数据为自变量,计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IR=3.17-0.28×SDBG+0.53×25-(OH)D+0.69×BMD,证实SDBG、25-(OH)D、BMD与TIR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SDBG上升使TIR下降,25-(OH)D、BMD上升使TIR升高,其中BMD对TIR的影响最大。目标范围内时间越高,患者的25-(OH)D、BMD则越高,临床可推广应用TIR作为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骨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目标范围内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