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丽伟 李建军 +3 位作者 袁利 赵应满 余宁 俞安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门控和回顾性门控两种心电门控技术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256层CT冠脉成像的情况。105例使用前瞻性门控扫描。125例使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58例心率控制不佳... 目的比较前瞻性门控和回顾性门控两种心电门控技术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256层CT冠脉成像的情况。105例使用前瞻性门控扫描。125例使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58例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门控扫描。统计患者的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按CT质量标准统计图像质量评分。结果①前瞻性门控扫描时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43±0.19)s vs(5.23±0.37)s,P<0.01;(7.20±0.75)mGy/s v(s10.29±1.31)mGy/s,P<0.01];②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门控扫描时,前瞻性门控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13±0.19)s vs(5.21±0.36)s,P<0.01;(7.19±0.80)mGy/s v(s9.95±2.51)mGy/s,P<0.01];③前门控组冠脉图像的运动伪影及图像质地得分优于后门控([0.91±0.29)vs(0.38±0.49),P<0.01;(1.80±0.40)vs(1.59±0.49),P<0.05],冠脉图像质量总分亦优于回顾性门控组([8.36±0.68)v(s7.27±0.84),P<0.01];④当心率>75次时,同一患者前门控扫描图像的运动伪影得分明显低于后门控扫描,但图像质量总分无明显差别([0.21±0.24)vs(0.48±0.29),P<0.01;(6.41±0.65)v(s6.67±0.82),P>0.05)]。结论相对于回顾性门控,前瞻性门控辐射剂量小,图像质量好,可更多地应用于冠脉成像。但即使使用256层CT,前瞻性门控的冠脉成像质量仍然受到心率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前心电门控 后心电门控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身体质量指数优化管电流降低256层螺旋CT的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雷勇 陈自谦 +1 位作者 付丽媛 钱根年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1期1-5,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优化管电流在256层螺旋极速CT冠状动脉检查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即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术的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标准将120例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 目的探讨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优化管电流在256层螺旋极速CT冠状动脉检查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即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术的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标准将120例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对照组);B组: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实验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平均心率及扫描长度,测量并计算出原始轴位冠状动脉增强图像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然后对客观与主观图像质量评估指标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B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0.48±5.60、32.08±3.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5.42±3.73、14.47±2.7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3.29±3.52、12.40±2.6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总评分分别为:(3.63±0.41)分、(3.58±0.44)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A、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34±0.92)mSv、(7.16±1.40)mSv,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者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身体质量指数 优化管电流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综合评价法对256层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永刚 付丽媛 陈自谦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6期563-567,597,共6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平均心率及扫描长度,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并计算出原始轴位冠状动脉增强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对有效辐射剂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评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34±0.92)m Sv、(3.56±0.36)m Sv,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3±0.41)分、(3.62±0.45)分。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0.48±5.60)、(30.95±4.57)。两组患者的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5.42±3.73)、(15.09±3.08)。两组患者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3.29±3.52)、(13.05±2.95)。除有效辐射剂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图象质量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降低患者受检剂量的同时,可以得到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当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技术 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探究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广喜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将其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对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与平均辐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868个,后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900个,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χ~2=0.326 5,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门控组的(9.69±3.50)mGy更少(t=15.166 7,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t=31.662 0,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与效果,并且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技术而言,能够促使辐射剂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正峰 刘晓 +1 位作者 李雪霞 许团新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和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诊...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和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骨折检出率和分型诊断准确率。结果:就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而言,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分型准确率较数字X线摄影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数字X线摄影,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胫骨平台骨折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256层螺旋CT重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能准确辨别骨折分型,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重建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56层CT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相选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小军 杨广夫 +3 位作者 汤少杰 霍蛟 冯斌 张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4期874-880,共7页
目的:探讨256层CT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时相选择的方法,前瞻性心电门控或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收集2014.1-2014.6在我科行256层冠状动脉CTA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RECGT-CTA)的病人264例(心率稳定组253例,心率不稳定组11例),重建收缩期、... 目的:探讨256层CT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时相选择的方法,前瞻性心电门控或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收集2014.1-2014.6在我科行256层冠状动脉CTA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RECGT-CTA)的病人264例(心率稳定组253例,心率不稳定组11例),重建收缩期、舒张期冠状动脉图像,研究优良率与心率(65-75/76-85/86次/分以上)、时相(单纯收缩期/单纯舒张期/既包括收缩期又包括舒张期)、性别、年龄(31-50/51-60/61-84岁)的关系。结果:1、心率稳定组冠状动脉图像总体优良率(收缩期加舒张期)92.49%(234/253),不稳定组总体优良率54.55%(6/11),(P=0.001)。2、稳定组总体优良率92.49%,收缩期(单纯收缩期+收缩期并舒张期)优良率83.4%(211/253),舒张期(单纯舒张期+收缩期并舒张期)优良率67.98%(172/253)(P=0.001)。3、随心率(65-75/76-85/86次/分以上)上升,稳定组总体优良率下降,96.06%(122/127)/91.67%(77/84)/83.33%(35/42),(P=0.035)。全时相(收缩期与舒张期同时)优良率下降,77.95%(99/127)/47.62%(40/84)/23.81%(10/42),(P=0.001)。收缩期优良率上升,6.30%(8/127)/34.52%(29/84)/59.52%(25/42),(P=0.001)。心率在65-75次/分时,男性舒张期优良率高于女性(P=0.043)。4、各年龄段(31-50/51-60/61-84岁)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结论:心率65-85次/分时,可用256层CT PECGT-CTA收缩期采集,其中心率65-75次/分且为男性者宜用PECGT-CTA舒张期采集;心率大于85次/分时,推荐RECGT-CTA收缩期采集。心率不稳患者,建议进行药物控制后,待心率稳定后(心率变化小于10次/分)再进行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时相 心电门控 256ct CCA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丙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 目的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前门控组冠脉成像质量优率59.2%,显著高于后门控组的51.1%(P<0.05);但2组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90.3%vs 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2±0.20)s、(3.15±1.00)m Gy,均显著少于后门控组的(5.22±0.38)s、(9.67±3.52)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56层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均较高,且相比后门控技术,前门控技术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心电门控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丙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 目的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前门控组冠脉成像质量优率59.2%,显著高于后门控组的51.1%(P〈0.05);但2组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90.3%vs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前门控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2±0.20)S、(3.15±1.00)mGy,均显著少于后门控组的(5.22±0.38)S、(9.67±3.5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56层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均较高,且相比后门控技术,前门控技术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心电门控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在诊断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春阁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1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椎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椎体外伤及肿瘤所致病理性椎体骨骨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图像进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5例中总椎体骨...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椎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椎体外伤及肿瘤所致病理性椎体骨骨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图像进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5例中总椎体骨折数为121个,其中颈椎椎体骨折12个,胸椎椎体骨折56个,腰椎椎体骨折59个,骶尾椎椎体骨折19个。通过对照比较与统计分析。结论是256层螺旋CT对椎体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椎体外伤及病理性椎体骨折中疑难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256层螺旋ct X线摄影 重建技术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低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连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256层螺旋CT低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256层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 目的:观察256层螺旋CT低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256层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观察组采用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00 kV)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水平、肺动脉主干和肺叶的图像噪声情况[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标准差(SD)]。结果:观察组DLP和CTDIvo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的CT值、SNR、CNR和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低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在维持图像质量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水平,效果优于256层螺旋常规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256层螺旋ct 低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技术 诊断 辐射剂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11
作者 刘博煜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期132-132,134,共2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门控组和后门控组各35例。比较分析两组辐射时间、辐射剂量和冠脉成像质量。结果:两组成像...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门控组和后门控组各35例。比较分析两组辐射时间、辐射剂量和冠脉成像质量。结果:两组成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CT前心电门控技术与后心电门控技术均具有较高成像质量,且前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门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12
作者 赵雪 高洁 张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期110-112,150,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患者119例,入院后均接受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患者119例,入院后均接受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结果: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定位诊断、良恶性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定位准确率、良恶性定性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胆管梗阻为自变量(非胆管梗阻=0,胆管梗阻=1),以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胆管梗阻的曲线下面积(0.961,95%CI:0.763~0.985)高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5%、96.67%(P<0.05)。结论: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均能够实现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256层螺旋ct 重组技术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13
作者 邓静 徐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肝总动脉变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脏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将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肝总动脉变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脏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将诊断获得的数据、影像资料传输到后处理软件中,完成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等,观察肝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金标准)进行比较,并完成图像质量分析。结果:300例患者DSA检查确诊47例,检出率为15.67%;肝脏256层螺旋CTA检出患者肝总动脉变异45例,检查准确率为98.00%,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99.21%;阳性预测值为95.56%,阴性预测值为98.43%。两种检查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胃左动脉及其他内脏动脉分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A确诊的45例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变异类型前三位分别为Ⅰ、Ⅱ及Ⅲ型,分别占71.11%、6.67%和6.67%;256层螺旋CTA在肝总动脉变异中图像优良率高于DSA检查(P<0.05)。结论:256层螺旋CTA检查用于肝总动脉变异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准确地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情况,图像质量相对清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肝总动脉变异 影像表现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敖道畅 吴任国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56层CTA检查,对图像信息进行数据重建后处理分析,分析AD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256层CTA共检出A...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56层CTA检查,对图像信息进行数据重建后处理分析,分析AD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256层CTA共检出AD 66例(97.06%),其中DeBakey 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43例;Stanford A型23例,B型43例。66例AD患者CTA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结构,真腔CT值明显高于假腔(P〈0.05);CTA显示66例AD患者均显示有初始破口,其中62例有1个或多个再破口;此外,CTA能清晰显示夹层累及血管范围、内膜片情况、假腔内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等。结论256层CTA诊断AD快速、安全、准确性高,是AD筛查及诊断的可靠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后处理技术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建新 刘剑 +2 位作者 窦砚彬 王继琛 孙洪跃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 目的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234.4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974.4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mSv,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mSv,降低76.47%。结论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回顾性心电门控-支气管动脉CT成像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万军 龚建平 +2 位作者 张伟 周金亮 钱铭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3-647,共5页
目的分别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常规螺旋CT扫描技术对支气管动脉(BA)进行CT成像,并探讨BA显示的差异。方法将120例在本院行胸部肺动脉期增强CT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B组和C组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 目的分别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常规螺旋CT扫描技术对支气管动脉(BA)进行CT成像,并探讨BA显示的差异。方法将120例在本院行胸部肺动脉期增强CT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B组和C组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扫描速度分别为0.4 s/r和0.5 s/r,对BA的纵隔段及叶段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1)A组纵隔段和叶段BA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62%,高于B组和C组;A组图像质量评级为"优良"的血管为66个(66/95),高于B组和C组。A组肺动脉期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为15.6 m Sv,高于B组和C组。(2)B组纵隔段和叶段BA的显示率分别为89%和33%,高于C组。B组图像质量评级为"优良"的血管30个(30/84),高于C组的11个(11/63)。B组的平均扫描时间为3.2 s,仅为A组(9 s)的36%。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BA-CTA可提高BA的成像质量,但有效剂量(ED)偏大。使用0.4 s/r的64排螺旋CT扫描,BA的显示率和图像质量居中,有降低有效剂量和缩短扫描时间的优点,适用于咯血等急诊患者BA的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 心电门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