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核糖体蛋白S26亚基基因(rps26)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侯怡铃 孙冰 侯万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为了解大熊猫核糖体蛋白亚基rps26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已报道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亚基基因rps26的异同,以大熊猫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S26亚基基因(rps26)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 为了解大熊猫核糖体蛋白亚基rps26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已报道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亚基基因rps26的异同,以大熊猫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S26亚基基因(rps26)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成功地克隆了核糖体蛋白亚基基因rps26的表达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rps26亚基基因的表达序列长为41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025 2×103,等电点为11.61.拓扑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3个功能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蛄姿峄?位点和1个核糖体蛋白S26e signature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熊猫rps26基因与已报道的人、西藏黄牛、野猪、褐家鼠和小家鼠5个哺乳动物物种的表达序列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编码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23%、91.67%、92.82%、87.36%和86.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RT-PCR s26亚基基因(rps26)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PCR技术检测棘阿米巴26S核糖体DNA 被引量:2
2
作者 秦茜 谭峰 +4 位作者 李东 张洪勤 潘长旺 邢文鸾 刘启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棘阿米巴的26S核糖体DNA(26S rDNA,Rns),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基因组DNA,合成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棘阿米巴的26S核糖体DNA(26S rDNA,Rns),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基因组DNA,合成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部分26SrDNA序列。结果: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属于两种基因型,其中Acanthamoeba sp.CJY/s2株和Acanthamoeba sp.CJY/s株属于Rns T4基因型,Acastellanii Neff株属于Neff基因型。PCR扩增后,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26 bp的特定扩增带,而Acanthamoeba sp.CJY/s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则未得到预期的扩增带。结论: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可以有效扩增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可以为部分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棘阿米巴角膜炎 26s核糖体DNA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S26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枭宇 梁超 方肇勤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50-453,共4页
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RPs)不仅在细胞内参与合成蛋白质,还具有多种核糖体外功能。核糖体蛋白S26(RPS26)位于核糖体小亚基,其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RPS26的研究主要在参与核糖体装配等核糖体功能方面,以及... 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RPs)不仅在细胞内参与合成蛋白质,还具有多种核糖体外功能。核糖体蛋白S26(RPS26)位于核糖体小亚基,其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RPS26的研究主要在参与核糖体装配等核糖体功能方面,以及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机制(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直接或间接调控重要的抑癌基因p53表达等核糖体外功能方面。多篇报道证实RPS26基因突变可引起戴-布二氏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而RPS26基因与Ⅰ型糖尿病的关系仍有争议。探索RPS26参与NMD机制在DBA发生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认识DBA发病机理,同时也可为完善SMaRT(spliceosome-mediated mRNA trans-splicing)技术等基因疗法提供帮助。此外,RPS26在癌症中的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26(RPs26)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 P53蛋白 戴-布二氏贫血(DBA) Ⅰ型糖尿病(T1D) 癌症
下载PDF
改良RACE技术克隆板栗短雄花序26S核糖体基因片段
4
作者 丁宁 朱晓琴 +1 位作者 冯永庆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3,63,共4页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是以RT-PCR为基础,根据部分已知基因序列(如EST),通过cDNA的3′端和5′端快速扩增获取全长cDNA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作者以板栗芽变品种短雄花序为材料,利用改良SMART RACE的技术克隆了板栗(...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是以RT-PCR为基础,根据部分已知基因序列(如EST),通过cDNA的3′端和5′端快速扩增获取全长cDNA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作者以板栗芽变品种短雄花序为材料,利用改良SMART RACE的技术克隆了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e)26S基因5′端未知序列,所得到的cDNA的5′末端共有1 204 b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检测的核糖体基因与已知其他物种中的核糖体基因高度同源,它与已克隆到的同源基因橡树和八角枫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RACE 克隆 26s核糖体
下载PDF
中国地鼠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的表达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郭民 原梦 +6 位作者 秦轲茹 霍怡彤 王文桃 杜凯艳 张瑞虎 王海龙 陈朝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目的鉴定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PSMD13)在Ⅱ型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表达及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SMD13 mRNA在中国地鼠和糖尿病地鼠肝、... 目的鉴定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PSMD13)在Ⅱ型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表达及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SMD13 mRNA在中国地鼠和糖尿病地鼠肝、骨骼肌、脂肪和小肠组织的表达;PSMD13氨基酸序列从NCBI网站下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采用DNAman软件;PSMD13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采用Prot Param在线工具;PSMD13蛋白的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采用Prot Scale软件分析;PSMD13蛋白结构域、二级结构分别采用Conserved Domain数据库和SOPMA工具分析;PSMD13蛋白质的互作蛋白及功能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RT-qPCR结果显示PSMD13 mRNA在糖尿病地鼠脂肪组织中表达下降;PSMD13位于中国地鼠第3号染色体,含有13个外显子,相对分子质量为42942.48,含有378个氨基酸残基;PSMD13理论等电点为6.1,属酸性蛋白;其与小鼠、大鼠、果蝇、猩猩和人PSMD1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78%;PSMD13蛋白质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SMD13蛋白质羧基端含有一个PCI结构域,与PSMD7、PSMD8、PSMA3、PSMC1和USP14等相互作用,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结论PSMD13在糖尿病中国地鼠脂肪组织中表达下降,该蛋白质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蛋白质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其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鼠 Ⅱ型糖尿病 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蛋白质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2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酵母菌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丽丽 陈存社 郭凤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51,共3页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从葡萄、苹果、梨、枣、黄豆酱、酸菜、荔枝、橙子、干酵母、自发粉中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分别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定其26S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鉴定5株为...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从葡萄、苹果、梨、枣、黄豆酱、酸菜、荔枝、橙子、干酵母、自发粉中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分别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定其26S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鉴定5株为酿酒酵母菌、4株为季氏毕赤氏酵母菌、4株为东方伊萨酵母菌、1株为陆生伊萨酵母菌、1株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菌、1株为鲁氏接合酵母菌、1株为美极梅奇酵母菌、1株为发酵假丝酵母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可以实现酵母菌种级水平鉴定,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中酵母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26s RDNA 鉴定
下载PDF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3 位作者 陈法军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11-2216,共6页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培养基配方,从褐飞虱体内分离到两株共生菌。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离体菌株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结果】所得菌株与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嗜盐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halophilu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100%和99.8%。【结论】证明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可进行离体培养,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存活。同时也验证了褐飞虱菌胞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类酵母菌,类酵母共生菌为混合物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类酵母 离体培养 26s RDNA 解脂假丝酵母 嗜盐梗孢酵母
下载PDF
基于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的15株白地霉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凯 刘光全 +2 位作者 李金霞 姚粟 程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9-362,共4页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Galactomyces geotrichum NRRLY-17569T,与其同源性为96.3%~98.3%。15株白地霉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显著不同于地霉属的模式种及其它种,可能代表地霉属的两个新种,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分类 系统学 26s RRNA基因 D1/D2区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荣 马延超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只。运动方式采用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25m/min,坡度为5%,运动时间分别为0.5小时和1小时。运动后按每组规定时间取材大鼠腓肠肌,观察其3-甲基组氨基酸(3-MH)含量、26S蛋白酶体活性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运动(0.5小时和1小时)后即刻和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3-MH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中运动0.5小时即刻值最高。(2)运动0.5小时即刻、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3)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它时间点却低于安静对照组。结论:运动后26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可能促使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增强,其活性受亚基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骨骼肌 收缩蛋白降解 26s蛋白酶体活性
下载PDF
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庆荣 余佩芝 +6 位作者 张帆 李玉齐 杨曙 莫贤毅 莫凯岚 丁颖 陈斯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 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 目的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 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热疗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F=28.958,P<0.001),且热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强(F=621.704,P<0.001);热疗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增加(F=27.403,P=0.035),26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F=164.174,P<0.001),活性也下降(F=133.043,P<0.001);干扰HSP90α后,26S蛋白酶体也减少(F=180.231,P<0.001)。结论随着热疗时间延长,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热应激和ROS共同导致蛋白持续变性而消耗HSP90,使没有足够的HSP90对26S蛋白酶体组装和稳定导而导致变性蛋白蓄积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使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26s蛋白酶体 氧化应激 热疗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受小热休克蛋白26(sHSP26)影响的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娜娜 杨彦芳 +1 位作者 赵飞云 胡秀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以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幼苗第2个新展开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双向电泳(2-DE)和质谱分析等技术,确定高温胁迫下与s HSP26相关蛋白及其与叶绿体关系。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胶上存在24个蛋白质差异点,属于14个蛋白质,归为6种功能类... 以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幼苗第2个新展开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双向电泳(2-DE)和质谱分析等技术,确定高温胁迫下与s HSP26相关蛋白及其与叶绿体关系。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胶上存在24个蛋白质差异点,属于14个蛋白质,归为6种功能类别,其中42%蛋白质参与光反应。与其对照相比,用s HSP26抗体(AT-s HSP26)处理后,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ATP合酶α,β和γ亚基、放氧增强子蛋白(OEE1)、叶绿素a/b结合蛋白、细胞色素b6/f复合体铁硫亚基、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Ⅳ和铁硫中心蛋白)表达下调。并且叶绿体PSⅡ的放氧速率明显降低。表明s HSP26通过调控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叶绿体起到保护作用,最终影响玉米叶绿体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 HsP26 叶绿体蛋白 双向电泳 高温胁迫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与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 被引量:20
12
作者 于晓敏 蓝兴国 李玉花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短命调控蛋白的有选择性降解,其中一种重要的降解方式就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泛素(ubiquitin)和26S蛋白酶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通过E1-E2-E3酶接合反应由Ub进行标记,随后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短命调控蛋白的有选择性降解,其中一种重要的降解方式就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泛素(ubiquitin)和26S蛋白酶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通过E1-E2-E3酶接合反应由Ub进行标记,随后标记蛋白会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自交不亲和反应也正是通过此途径实现的,ARC1(armrepeatcontaining1)和SCFs(skp1-cul1-F-box-proteins)作为E3s分别在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和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中起作用。本文综述了就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及其在自交不亲和反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s蛋白酶体 蛋白质水解 泛素 自交不亲和性
下载PDF
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兔动脉粥样硬化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春江 谭宁锋 +4 位作者 陈文列 沈双宏 蔡晶 杜建 李玉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Ub/UP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雄性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共饲养12周。检测26S及20S的活性,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Ub/UP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雄性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共饲养12周。检测26S及20S的活性,观察腹主动脉的病理变化、Ub/UPC的表达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成功诱导了AS模型,H组的20S的活性比N组明显增高(P<0.01),而26S的活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UPC在H组的表达比N组明显增强。结论慢性氧化应激状态下,20S的活性明显增强,Ub/UPC大量聚集,可能在AS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26s和20s的活性影响 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中脊26°S 热液区烟囱体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明娟 杨耀民 +2 位作者 苏新 叶俊 石学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1,共5页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是我国科学家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的热液区,这是目前为止在大西洋中脊发现的位置最南的热液区。本文应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取自热液区的烟囱体碎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囱体由外向内发育3种类型硫化物:富F...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是我国科学家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的热液区,这是目前为止在大西洋中脊发现的位置最南的热液区。本文应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取自热液区的烟囱体碎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囱体由外向内发育3种类型硫化物:富Fe型、Fe-Cu型以及富Cu型硫化物。富Fe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白铁矿;Fe-Cu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富Cu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参照Graham的太平洋海隆烟囱理想生长模式,推测26°S热液区烟囱发育较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26°s热液区 多金属硫化物 矿物学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26 kDa GST抗原免疫水牛后抗体动态及免疫保护性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永康 宋光承 +5 位作者 刘述先 罗新松 张新跃 徐裕信 喻鑫玲 杨瑞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 2 6kDaGST抗原 (reSjc2 6GST)免疫役用放养水牛 (简称水牛 )后抗体动态及免疫保护性的效果。 方法 试验组 96头水牛 ,用reSjc2 6GST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3次剂量分别为 0 2、 0 2和 0 1mg。对照组 9... 目的 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 2 6kDaGST抗原 (reSjc2 6GST)免疫役用放养水牛 (简称水牛 )后抗体动态及免疫保护性的效果。 方法 试验组 96头水牛 ,用reSjc2 6GST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3次剂量分别为 0 2、 0 2和 0 1mg。对照组 90头水牛不作免疫 ;观察 2组水牛免疫前及免疫后 2、 5、 9、 12、 15和 2 0个月的抗体水平及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试验组机体产生特异性抗reSjc2 6GST抗体 ,其抗体水平呈明显的梯形升高趋势。试验组免疫后 2 0个月血吸虫感染率比免疫前下降了 62 2 % ,比同期对照组低 67 7%。 结论 用reSjc2 6GST免疫水牛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后 2 0个月内维持较高水平 ,有一定的抗血吸虫自然感染的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重组GsT抗原 保护性 抗体水平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5
16
作者 许传俊 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5-643,共9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植物蛋白降解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如花...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植物蛋白降解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如花和胚的发育、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物质等几乎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主要对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精确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 光形态建成 花发育 胚发育 植物生长物质
下载PDF
植物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海杰 陈雄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132,共6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由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泛素蛋白连接酶和26S蛋白酶体组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众多生理过程,如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由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泛素蛋白连接酶和26S蛋白酶体组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众多生理过程,如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建成、自交不亲和反应和细胞周期等。就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激素 光形态建成 自交不亲和反应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锴栋 袁长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一种蛋白高效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蛋白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本文介绍了泛素/26S蛋...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一种蛋白高效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蛋白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本文介绍了泛素/26S蛋白体介导的特异性蛋白质降解途经,并对其在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建成、植物衰老、自交不亲和反应、细胞周期调控、花的发育、生物钟节律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生长发育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蕾 王国芝 +2 位作者 石学法 Astrid Holzheid Basem A.Zoheir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8-1659,共12页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体、硫同位素和铜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玄武岩新鲜未蚀变且斑晶中产出大量熔融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气泡壁附着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等子矿物,说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从熔浆中分离出成矿所需的金属元素和硫,这些成矿元素随着岩浆去气作用进入挥发分中,并随着脱气作用迁移出来。通过对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比对分析,发现26°S热液区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与大西洋各热液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一致,但δ^34SV-CDT值略低(3.0‰~3.9‰)。低的δ^34SV-CDT值指示硫以岩浆硫源为主,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占比低。黄铜矿呈现略微富铜重同位素特征且分馏程度较低,其δ^65Cu值(0.171‰~0.477‰)趋近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铜同位素值(0)。综合硫同位素及铜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液流体经历了岩浆和海水的混合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海水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26°s热液区 熔融包裹体 硫同位素 铜同位素
下载PDF
植物泛素/26S蛋白酶体通路的生理功能和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启芳 邹琦 王玮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介绍泛素/26S蛋白酶体通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并对其同源异形性及在植物激素信号、抗病和衰老、光形态建成、植物逆境信号转导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26s蛋白酶体 泛素 植物激素 光形态建成 分子生物学研究 信号转导 生理功能 抗病 最新进展 逆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