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羟色胺2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急性期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志剑 张志珺 +5 位作者 姚辉 陈建芳 孙静 朱荣鑫 侯钢 张心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研究五羟色胺2C受体(5HTR2C)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性与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抗精神病药物(APS)急性期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09例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3例,女56例)5HTR2C基因启动... 目的 研究五羟色胺2C受体(5HTR2C)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性与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抗精神病药物(APS)急性期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09例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3例,女56例)5HTR2C基因启动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临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单体型(男性)或暴因型(女性)和其他临床指标与治疗前PANSS分值和治疗后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5HTR2C基因-759C/T基因型在女性患者组的分布频率符合H-W定律(P>0.05);-759T单体型(男性)或携带-759T的基因型(女性)在治疗显效组和治疗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体型或基因型亚组的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759C/T对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分值无显著影响,但对治疗10周后PANSS总减分率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5HTR2C基因启动子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在APS急性期治疗疗效中,可能主要影响对阴性症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羟色胺2c受体 基因多态性 抗精神病药 急性期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2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马文东 王瑞敏 +1 位作者 张丽娟 杨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226-1227,共2页
目的现察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C磷酸化(激活)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脑缺血预处理... 目的现察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C磷酸化(激活)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MEF2C磷酸化水平。结果全脑缺血预处理(3min)48h后再次严重缺血6min,复灌6h、1d、3d、5d海马CA1区MEF2C激活均高于对照组,3d达到最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的1d磷酸化的MEF2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海马CA1区MEF2C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肌细胞促进因子2c 蛋白表达 激活 海马CA1区 大鼠
下载PDF
2005年雨季“三江源”地区对流云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万福 张国庆 +1 位作者 肖红斌 张加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5-700,共6页
利用2005年6~9月逐日逐时FY-2C气象卫星数值云图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s—MCS)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对流云为主,对流云占总云量的80%以上,利用TBB值得出该区域对流云发生... 利用2005年6~9月逐日逐时FY-2C气象卫星数值云图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s—MCS)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对流云为主,对流云占总云量的80%以上,利用TBB值得出该区域对流云发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其中以32°~35°N,93°~98°E为主要多发区(称为第一高发区),以35°~37°N,91°~95°E为次多发区(称为第二高发区);该区域对流云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22:00(世界时,下同)~06:00(上半夜)对流云旺盛,06:~14:00(下半夜)及清晨对流云很少。最后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给出了云顶亮温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FY-2c云图 对流云团 降水量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0型对利巴韦林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孙甜甜 宗彦君 +8 位作者 王蕊 李冀琛 刘莹 李晓亮 韩振志 于力恒 刘志军 孙强 张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5,共9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主要病原体之一,利巴韦林是临床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为了评价利巴韦林在体外对CV...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主要病原体之一,利巴韦林是临床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为了评价利巴韦林在体外对CVA10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中,我们随机选取了19条2009-2021年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内地优势流行基因型C基因型的CVA10毒株,通过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来检测利巴韦林在RD细胞上对CVA10的抑制率。将抑制率大于85%的CVA10定义为对利巴韦林敏感组,抑制率小于15%的CVA10定义为对利巴韦林耐药组。结果显示利巴韦林在0.78mmol/L浓度下可以对CVA10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细胞的毒性较低。19株CVA10中有4株表现出对利巴韦林耐药性,2株表现出对利巴韦林敏感性,剩余13株的敏感性在85%~15%之间。通过7日龄ICR乳鼠感染实验比较对利巴韦林敏感组和耐药组毒株的致病力差异,通过观察乳鼠临床评分、生存率、体重及组织取材的滴度测定结果均表明对利巴韦林敏感组CVA10在小鼠上的致病力比耐药组强。进一步使用MEGA 7.0软件对影响CVA10复制和翻译的2C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分析可能的耐药位点。结果显示对利巴韦林耐药组和敏感组CVA10的2C区的327位和328位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当前国内流行的CVA10存在广泛对利巴韦林耐药现象,其中部分CVA10对利巴韦林完全耐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VA10耐药株的监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地选择抗病毒药物,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0型 利巴韦林 耐药性 2c 差异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