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的包膜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姚均 何忠平 +4 位作者 赵红心 李兴旺 冯鑫 徐克沂 张福杰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3期131-133,141,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份样品全部是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 10.35± 2.06,与国际 A-E亚型共享序列比较后发现其与 A、C、D、E亚型的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 25%,而与国际 B亚型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仅为11.25±3.60。系统树分析显示,12个毒株与B亚型共享序列聚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并且12个毒株与SF162紧密相连,而与国际B亚型共享序列和泰国B亚型代表株TH14可以分开。对gp120中最重要的中和抗体决定簇V3环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毒株在V3环中变化较大,其中4毒株带有GPGR这一欧美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占33.33%,1个毒株带有GLGR,占8.33%,而其它7个毒株为GWGR,占58.34%。结论HIV-1在北京市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为B亚型,流行来源为欧美,流行时间10年左右,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WGR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同性恋 包膜基因 c2-V3 HIV-1 亚型 基因变异 序列测定
下载PDF
山东省HIV-1分离株env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
2
作者 吴虹 傅继华 +2 位作者 王斌 王秋波 张艳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1目的 了解山东省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8例 HIV- 1前病毒基因组的 env基因 C2 - V 3区 ,扩增产物纯化后与 p GEM- T载体连接 ,克隆于大肠杆菌中 ,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 1目的 了解山东省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8例 HIV- 1前病毒基因组的 env基因 C2 - V 3区 ,扩增产物纯化后与 p GEM- T载体连接 ,克隆于大肠杆菌中 ,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 ,用 PHYL IP软件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 3结果  8株 HIV - 1毒株V3环顶端的四肽基序均为 GPGR,氨基酸变异不显著 ,各株间基因离散率为 1.0 %~ 5 .2 % ,侧翼区碱基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 V3区 ,并发现 1例毒株出现双 V 3环现象。 4结论 山东省的 HIV - 1分离株以 B亚型 HIV- 1毒株为主 ,同时发现的双 V3环变异现象 ,可能是 HIV - 1毒株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HIV-1分离株 ENV基因 c2-V3 基因序列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艾滋病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河北株E2蛋白胞外核心区的真核表达及应用
3
作者 叶传涛 边培育 +5 位作者 翁代慧 张会 杨敬 张颖 雷迎峰 贾战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真核细胞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河北株E2蛋白胞外核心区(E2c)并利用E2c蛋白检测HCV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E2蛋白抗体水平。方法以HCV1b型(河北株)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HCV1b E2c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拼接的方法合成;将含有组织型纤溶酶原... 目的真核细胞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河北株E2蛋白胞外核心区(E2c)并利用E2c蛋白检测HCV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E2蛋白抗体水平。方法以HCV1b型(河北株)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HCV1b E2c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拼接的方法合成;将含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信号肽的E2c扩增产物克隆入p CI-neo真核表达载体,获得p CI-tpa-1b E2c载体;将p CI-tpa-1b E2c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后进行浓缩及纯化,Western blot法鉴定蛋白特异性;以获得E2c蛋白为抗原,建立基于雪花莲凝集素(GNA)的改良ELISA检测HCV患者血清特异性抗E2c抗体水平。结果成功利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获得E2c蛋白,建立了GNA改良ELISA检测HCV患者血清中抗E2蛋白抗体的方法。结论成功在HEK293T细胞表达HCV-1b E2c蛋白并进行了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E2蛋白胞外核心(E2c)蛋白 真核表达 基于雪花莲凝集素的改良ELISA
下载PDF
胰岛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hc/ERK通路活化的影响
4
作者 张丽志 薛凤霞 +2 位作者 王颖梅 华绍芳 赵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24-7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C(Shc)活化、Shc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的结合水平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10-6mol/L胰岛素作用子宫内膜癌Ishikawa3-H^-12细胞不同时... 背景与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C(Shc)活化、Shc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的结合水平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10-6mol/L胰岛素作用子宫内膜癌Ishikawa3-H^-12细胞不同时间,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Shc磷酸化、Shc·Grb2复合物水平以及ERK的磷酸化程度。结果胰岛素以时间依赖方式活化导子宫内膜癌细胞Shc/ERK通路,Shc在胰岛素作用1min即出现活化增强,15min时达到峰值[p-p52Shc/p52Shc(73.75±2.93vs16.89±1.92);p-p46Shc/p46Shc(35.65±5.17vs13.71±2.77)]。细胞静息状态下检测不到Shc·Grb2复合物,胰岛素能促进Shc·Grb2结合,与Shc活化时程一致,即1min可检测出Shc·Grb2结合,15min时结合程度最大。胰岛素显著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ERK活化,具有时间依赖性,作用30min时达到峰值(p-ERK/ERK:63.40±4.52vs22.66±3.76)。结论胰岛素以时间依赖模式促进子宫内膜癌Ishikawa3-H^-12细胞Shc活化、Shc·Grb2结合以及ERK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 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c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SHCB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陶汉川 顾澄宇 蔡兵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目的研究SHCBP1基因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HCBP1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定量PCR(时实PCR)、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方法检测SHCBP1基因在52例临床肝细胞癌样本的癌及癌旁组织和人正常组织的表... 目的研究SHCBP1基因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HCBP1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定量PCR(时实PCR)、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方法检测SHCBP1基因在52例临床肝细胞癌样本的癌及癌旁组织和人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①SHCB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人正常组织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在肝细胞癌样本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检测显示SHCBP1蛋白在癌旁组织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且棕色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边缘细胞膜位置;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CBP1蛋白在肝细胞癌样本中高表达,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P<0.05);④临床统计资料分析显示SHCBP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肿瘤的直径大小、个数、分化程度、脉管浸润紧密相关。结论 SHCBP1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多种癌症信号通路分子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同时该基因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cBP1基因 原发性肝癌 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c(Shc)
下载PDF
抗人凝血因子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婷婷 赵益明 +2 位作者 李振宇 沈飞 阮长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Ⅷ(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生化和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FⅧ-C1C2区蛋白(rFⅧ-C1C2),以rFⅧ-C1C2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Ⅷ(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生化和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FⅧ-C1C2区蛋白(rFⅧ-C1C2),以rFⅧ-C1C2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稳定分泌抗rFⅧ-C1C2mAb的细胞株,并对mAb进行生化和免疫学鉴定。结果获得一株抗r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阳性克隆2B11,命名为SZ-133。琼脂糖双扩散鉴定为IgG1类,Westernblot法证实SZ-133可与rFⅧ-C1C2区蛋白及重组的全长FⅧ特异性结合,但不影响FⅧ的凝血活性。结论表达了rFⅧ-C1C2,并制备出了抗人凝血因子Ⅷ的单克隆抗体SZ-133,它能特异识别血浆及重组的FⅧ,有可能用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Ⅷ(FⅧ)c1c2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原文传递
HIV-1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渭 张玉林 +3 位作者 乔录新 徐树莹 宋凤丽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37-1040,1022,共4页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毒学特征。方法通过克隆测序分析病毒亚型,观察CNS中HIV-1变异性和离散率;依据V3环11/25法则并结合10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尸检脑组织标本免疫荧光试验分析中枢神经HIV-1复合受体的使用。结...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毒学特征。方法通过克隆测序分析病毒亚型,观察CNS中HIV-1变异性和离散率;依据V3环11/25法则并结合10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尸检脑组织标本免疫荧光试验分析中枢神经HIV-1复合受体的使用。结果有偿献血人群感染的HIV-1显示B和B′亚型特征,脑脊液(CSF)和外周血序列有嵌合现象;CSF C2-V5区序列变异性明显低于外周血,两者的离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11/25法则分析V3环序列可见中枢神经HIV-1大多数使用CCR5复合受体。结论 CNS HIV-1病毒变异性明显小于外周血;CNS HIV-1具有CCR5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c2-V5 病毒学特征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0型对利巴韦林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孙甜甜 宗彦君 +8 位作者 王蕊 李冀琛 刘莹 李晓亮 韩振志 于力恒 刘志军 孙强 张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5,共9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主要病原体之一,利巴韦林是临床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为了评价利巴韦林在体外对CV...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主要病原体之一,利巴韦林是临床上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为了评价利巴韦林在体外对CVA10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中,我们随机选取了19条2009-2021年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内地优势流行基因型C基因型的CVA10毒株,通过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来检测利巴韦林在RD细胞上对CVA10的抑制率。将抑制率大于85%的CVA10定义为对利巴韦林敏感组,抑制率小于15%的CVA10定义为对利巴韦林耐药组。结果显示利巴韦林在0.78mmol/L浓度下可以对CVA10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细胞的毒性较低。19株CVA10中有4株表现出对利巴韦林耐药性,2株表现出对利巴韦林敏感性,剩余13株的敏感性在85%~15%之间。通过7日龄ICR乳鼠感染实验比较对利巴韦林敏感组和耐药组毒株的致病力差异,通过观察乳鼠临床评分、生存率、体重及组织取材的滴度测定结果均表明对利巴韦林敏感组CVA10在小鼠上的致病力比耐药组强。进一步使用MEGA 7.0软件对影响CVA10复制和翻译的2C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分析可能的耐药位点。结果显示对利巴韦林耐药组和敏感组CVA10的2C区的327位和328位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当前国内流行的CVA10存在广泛对利巴韦林耐药现象,其中部分CVA10对利巴韦林完全耐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VA10耐药株的监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地选择抗病毒药物,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0型 利巴韦林 耐药性 2c区 差异位点
原文传递
HIV1膜蛋白PND编码基因自然变异株的发现
9
作者 王斌 傅继华 +3 位作者 吴虹 刘传新 钱冬萌 方荣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对 1例来自华东地区HIV1分离株 (WWBH7)的前病毒env基因C2 V3区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以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为模板进行套式PCR扩增HIV1env基因C2 V3区片段 ,将此扩增产物插入T Vector,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使用ABI73... 目的 对 1例来自华东地区HIV1分离株 (WWBH7)的前病毒env基因C2 V3区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以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为模板进行套式PCR扩增HIV1env基因C2 V3区片段 ,将此扩增产物插入T Vector,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使用ABI737自动DNA序列测定仪测定序列并用DNAS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NA序列资料显示该毒株属于HIV1B亚型衍生株。但与HIV1B亚型的标准株如SF2株相比 ,该HIV1毒株的env基因V3区下游有 192bp的重复插入突变 ,使得该毒株的膜蛋白PND编码基因呈现双V3区的变异 ,该段DNA序列已登录于GenBank(AF2 2 0 2 45 )。结论 该分离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变异株 自然突变 env基因c2-V3 DNA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