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rse Control of Cable-driven Parallel Mechanism Using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9
1
作者 LI Cheng-Dong YI Jian-Qiang YU Yi ZHAO Dong-Bi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9-464,共6页
关键词 机器人 数学模型 最小二乘法 动力学
下载PDF
Optimum Seeking of Redundant Actuators for M-RCM 3-UPU Parallel Mechanism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Zhao Jingke Song +2 位作者 Xuechan Chen Ziming Chen Huafeng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373-384,共12页
The singularity problem brings troubles 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parallel mechanism.Currently,redun-dant actuation is one of the useful methods to solve this singularity problem.However,faced to the numer... The singularity problem brings troubles 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parallel mechanism.Currently,redun-dant actuation is one of the useful methods to solve this singularity problem.However,faced to the numerous joints in a parallel mechanism,how to make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of seeking the most efficient joints added actuators for letting the mechanism passes through singularity is a necessarily open issue.This paper focuses on a 2R1T 3-UPU(U for universal joint and P for prismatic joint)parallel mechanism(PM)with two rotational and one translational(2R1T)degrees of freedom(DOFs)and the ability of multiple remote centers of motion(M-RCM).The singular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dexes of motion/force transmissibility and constraint shows that this PM has transmission singular-ity,constraint singularity,mixed singularity and limb singularity.To solve these singular problems,the quantifiable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dex(RTI)and the redundancy constraint index(RCI)are proposed for optimum seeking of redundant actuators for this PM.Then the appropriate redundant actuators are selected and the working scheme for redundant actuators near the corresponding singular configuration are given to help the PM passes through the singularity.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to optimum seeking of redundant actuators for the parallel mechanism to solve its singula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2R1T RCM SINGULARITY Redundant actuation
下载PDF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a Novel Spherical Two-degree-of-freedom Parallel Mechanism 被引量:1
3
作者 Ziming Chen Xuechan Chen +3 位作者 Min Gao Chen Zhao Kun Zhao Yanwen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1-99,共9页
Current research on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s(SPMs)mainly focus on surgical robots,exoskeleton robots,entertainment equipment,and other field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SPM,the structure types and research content... Current research on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s(SPMs)mainly focus on surgical robots,exoskeleton robots,entertainment equipment,and other field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SPM,the structure types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SPM are not abundant enough.In this paper,a novel two-degree-of-freedom(2DOF)SPM with symmetrical structure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First,the models of forward kinematics and inverse kinematic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D-H parameters,and the Jacobian matrix of the mechanism is obtained and verified.Second,the workspace of the mechanism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inverse kinematics and link interference conditions.Next,rot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nd effector can achieve continuous rotation about an axis located in the mid-plan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rotation center of the mechanism.Moreover,the rot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are proved,and motion planning is carried out.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motion planning.Finally,some variant mechanisms can be synthesized.This work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otion contro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2DOF S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2DOF WORKSPACE Equivalent rotation
下载PDF
三音节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的形成和构式化——兼谈2+1式并列加名构式的内部分类
4
作者 邢玉婷 郭伏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2+1式并列加名结构数量多且较为能产,通过构式形态学和构式化分析模型,可以厘清这些表层结构相同而实际语义关系有别的词语。按照生成途径可分为缩略造词和非缩略造词两大类,按照构式义又可分为合称和特指两种。依据理据性关联,可以构... 2+1式并列加名结构数量多且较为能产,通过构式形态学和构式化分析模型,可以厘清这些表层结构相同而实际语义关系有别的词语。按照生成途径可分为缩略造词和非缩略造词两大类,按照构式义又可分为合称和特指两种。依据理据性关联,可以构建出一个自下而上的构式承继网络。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由瞬时节点的合称义构式,经由基于使用的构式演变,发生了形式和语义的重新分析,逐渐形成特指义构式。从意义构建来看,功用角色对于合称义构式向特指义构式的转化起重要作用。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的构式化动因与机制,一是语境促使的类比作用,二是概念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式并列加名构式 构式形态学 构式化 动因机制
下载PDF
具有连续转轴的对称2R1T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仕华 田志立 +1 位作者 王子义 韩雪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4-82,共9页
为综合出更多具有连续转轴的并联机构新机型,提出一种具有连续转轴的两转一移(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新方法。运用螺旋理论,给出该类机构约束螺旋的空间布置,提出并联机构连续转轴的判别条件,确定分支运动副类型及空间位置关系。基于分支... 为综合出更多具有连续转轴的并联机构新机型,提出一种具有连续转轴的两转一移(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新方法。运用螺旋理论,给出该类机构约束螺旋的空间布置,提出并联机构连续转轴的判别条件,确定分支运动副类型及空间位置关系。基于分支约束力与分支运动副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证明了该类机构能够实现连续转动。利用该方法对具有平面上任意直线为连续转轴的对称两转一移并联机构进行综合,并仿真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该综合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两转一移 连续转动 连续转轴
下载PDF
基于方位特征集的两转动(0T-2R)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嘉鸣 尹洪波 +2 位作者 沈惠平 李菊 杨廷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386-3391,共6页
应用基于方位特征集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对两转动(0T-2R)输出的并联机构进行了型综合;在阐述基于方位特征集的并联机构型综合一般过程和步骤的基础上,给出了两转动输出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法,综合得到了14种两... 应用基于方位特征集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对两转动(0T-2R)输出的并联机构进行了型综合;在阐述基于方位特征集的并联机构型综合一般过程和步骤的基础上,给出了两转动输出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法,综合得到了14种两转动输出并联机构,其中,6种机构为该方法综合得到,然后按它们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将优选的一种两转动并联机构用于太阳能二轴跟踪机构的研制。该型综合方法运算规则少,数学方法简单,几何与物理意义明确,适用于所有无过约束和一般过约束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特征集 并联机构 两转动 型综合
下载PDF
利用约束螺旋理论综合的空间对称2-DOF并联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平安 槐创锋 胡长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06-2510,共5页
首先按运动功能对两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进行分类,得到了空间2Ryz型(绕y轴和z轴转动)和1Rz1Tz型(绕z轴转动和沿z轴移动)的两自由度机构;给出了两类并联机构的分支约束螺旋系和机构约束螺旋系,以及保证所有分支约束螺旋的合成是期望的机... 首先按运动功能对两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进行分类,得到了空间2Ryz型(绕y轴和z轴转动)和1Rz1Tz型(绕z轴转动和沿z轴移动)的两自由度机构;给出了两类并联机构的分支约束螺旋系和机构约束螺旋系,以及保证所有分支约束螺旋的合成是期望的机构约束螺旋系的几何条件。对这两种空间并联机构运用约束螺旋综合理论进行系统的型综合,得到了可实现连续运动的具有绕定平台平面内两轴转动的并联机构以及沿着定平台法线方向移动和绕其转动的两自由度并联机构;得到了两自由度并联机构各种类型的分支链结构,以及两类机构的结构约束特性。将少自由度对称并联机构类型由原来的9类扩充到11类,丰富了机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螺旋理论 机构型综合 对称并联机构 两自由度并联机构
下载PDF
基于Pro/E的2-PRR并联机构运动仿真 被引量:4
8
作者 屠凤莲 范顺成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首先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在此基础上列举应用实例,并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构零部件的实体模型,再通过一定的约束条件对零部件模型进行装配,然后运用Pro/E的Mechanism模块对其进行运动仿真。最... 首先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在此基础上列举应用实例,并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构零部件的实体模型,再通过一定的约束条件对零部件模型进行装配,然后运用Pro/E的Mechanism模块对其进行运动仿真。最后介绍了仿真结果在机构惯性力分析中的应用及改善惯性力影响的措施,为并联机构的进一步设计、分析及制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E 2-PRR并联机构 运动仿真
下载PDF
2-PRR并联机构刚柔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纯 刘二乐 黄玉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用三维软件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设计及建模,在ANSYS中对连杆构件用柔性化处理替换了原来的刚性体,通过计算分析了其动力学模态特性。在ADAMS中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该机构的正、逆解,并得到了驱动滑块上的... 用三维软件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设计及建模,在ANSYS中对连杆构件用柔性化处理替换了原来的刚性体,通过计算分析了其动力学模态特性。在ADAMS中对2-PR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该机构的正、逆解,并得到了驱动滑块上的驱动力矩变化特性曲线。研究结论为并联机构在雕铣机床和平面抓取机器人中的设计和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研究的2-PRR并联机构已经在平面雕铣、机器人平面抓取、农业采摘等装备上得到应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正、逆两类问题)是并联机构在机器人、机床动力分析、整机动态设计、动力学尺度综合、控制器参数整定和伺服电机选配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RR并联机构 动力学仿真 模态特性 柔性化 驱动力矩
下载PDF
混联机床2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纯 黄玉美 韩旭炤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研究了一种平面2自由度并联机构,给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逆解、速度雅可比矩阵、机构的奇异形位并对其工作空间关键点的灵巧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据此设计出了4自由度混联运动机床。该并联机构在农业机械、坐标测量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也... 研究了一种平面2自由度并联机构,给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逆解、速度雅可比矩阵、机构的奇异形位并对其工作空间关键点的灵巧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据此设计出了4自由度混联运动机床。该并联机构在农业机械、坐标测量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2自由度并联机构 运动学正逆解 速度雅可比矩阵 灵巧性
下载PDF
基于2-PRU/PUU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与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春生 刘建国 +2 位作者 文杰 贺阳涛 樊文龙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6-151,共6页
针对一种新型2-PRU/PUU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根据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进行分析;通过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判断了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创建2-PRU/PU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推导了伴随运动与动平台... 针对一种新型2-PRU/PUU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根据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进行分析;通过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判断了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创建2-PRU/PU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推导了伴随运动与动平台位姿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空间坐标矢量法计算了该机构的位置反解;采用极限边界搜索法在Matlab软件中运算求解出工作空间,并利用Adams软件对2-PRU/PUU并联机构进行了动平台质心运动参数的仿真计算。研究为该机构的尺度综合、误差分析以及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RU/PUU并联机构 螺旋理论 伴随运动 位置反解 工作空间
下载PDF
商超两级节流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圣春 李佳钰 +1 位作者 代宝民 王嘉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在炎热地区性能不佳的问题,构建了带有内部热交换器、使用并行压缩和机械过冷的3种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包括基本两级节流CO_(2)制冷系统在内的4种系统构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基于中... 针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在炎热地区性能不佳的问题,构建了带有内部热交换器、使用并行压缩和机械过冷的3种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包括基本两级节流CO_(2)制冷系统在内的4种系统构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基于中国典型城市气象参数,对系统的季节和全年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碳排放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带有内部热交换器的系统在环境温度为7.0~14.0℃时性能提升最显著;当环境温度大于14.0℃时,机械过冷系统的性能提升效果最明显。在气候炎热地区使用时全年性能系数偏低,采用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可显著改善炎热地区使用时的系统性能,其中机械过冷系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全年性能系数最高提升18.7%,全年能耗降低19.3%,在厦门地区使用机械过冷系统可减少碳排放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制冷 内部热交换器 并行压缩 机械过冷 全年性能评估 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螺旋理论的2-P_(4R)RR并联机构奇异性分析
13
作者 张建军 王晓慧 +1 位作者 马俊杰 李为民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4,49,共8页
并联机构在高承载能力、高刚度和高精度等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但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较小、回转能力相对不足,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三自由度2-P(4R)RR平面并联机构,其运动平台能够在360°范围内连续回转.基于螺旋理论,通过分... 并联机构在高承载能力、高刚度和高精度等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但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较小、回转能力相对不足,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三自由度2-P(4R)RR平面并联机构,其运动平台能够在360°范围内连续回转.基于螺旋理论,通过分析机构的运动螺旋和约束反螺旋确定机构自由度的类型,根据回转空间内奇异形成的原因,得出机构动平台在360°的回转空间范围内发生运动奇异和约束奇异的条件;通过分析机构在发生奇异位形时机构动平台的运动类型,讨论动平台奇异姿态对连续回转的影响以及能否跨越,研究机构各类奇异消除的必要性;分析增加冗余驱动后机构约束螺旋的变化,从而消除约束奇异,保证机构连续回转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理论 2-P(4R)RR 并联机构 奇异性
下载PDF
2-P_((4R))R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与机构参数设计
14
作者 张建军 王晓慧 +1 位作者 蔡文松 刘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并联机构在高承载能力、高刚度和高精度等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一种三自由度2-P4R RR平面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和速度方程,并利用位置方程绘制机构的工作空间,讨论机构参数的变化对工作空间形状的影响.利用空间模... 并联机构在高承载能力、高刚度和高精度等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一种三自由度2-P4R RR平面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和速度方程,并利用位置方程绘制机构的工作空间,讨论机构参数的变化对工作空间形状的影响.利用空间模型理论,将机构参数无量纲化,得到机构参数的设计空间,在设计空间内讨论了无量纲化机构参数的变化对工作空间的影响,为2-P4R RR并联机构基于工作空间的机构参数设计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4R RR 并联机构 机构参数 工作空间 空间模型理论
下载PDF
基于螺旋理论的2自由度并联机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新通 韩俊伟 何景峰 《机械工程师》 2008年第5期50-52,共3页
提出一种的两自由度并联机构,能实现俯仰和横滚运动。运用螺旋理论描述单个分支约束及所有分支约束的合成,并从几何上直接分析约束的线性相关性,判别出机构自由度的性质,同时给出公共约束,冗余约束存在的几何条件和相应的判别计算公式,... 提出一种的两自由度并联机构,能实现俯仰和横滚运动。运用螺旋理论描述单个分支约束及所有分支约束的合成,并从几何上直接分析约束的线性相关性,判别出机构自由度的性质,同时给出公共约束,冗余约束存在的几何条件和相应的判别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2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的修正Grübler-Kutzbach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自由度并联机构 螺旋理论
下载PDF
2-PRR并联机构的静刚度试验研究
16
作者 陈纯 陈子玮 +1 位作者 王庆梁 黄玉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7,共4页
在不考虑驱动电机刚度的条件下,分别在2-PRR并联机构的连杆平面内的3个典型位置沿X和Z向分步加载,测量得到了在相应方向上的位移值,给出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刚度曲线,并将所测的位移值与边界元法计算的位移解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驱动电机刚度的条件下,分别在2-PRR并联机构的连杆平面内的3个典型位置沿X和Z向分步加载,测量得到了在相应方向上的位移值,给出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刚度曲线,并将所测的位移值与边界元法计算的位移解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个测量点,Z向刚度明显比X向刚度大,在不同的测量点,其特定方向的刚度虽有变化,但刚度变化在同一数量级;实际测试的相对刚度值与边界元计算的理论刚度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RR并联机构 静刚度 刚度曲线
下载PDF
2-RPU/SPR并联机构的多目标6Sigma稳健性优化
17
作者 王南 池腾腾 +1 位作者 刘庆阳 周莎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3,67,共4页
将Isight软件的NSGA-Ⅱ方法应用于2-RPU/SPR并联机构的6Sigma稳健性优化。方法建立2-RPU/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运动学灵巧度、刚度、最大和最小承载能力五个性能指标,设置约束条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并用Isight软件进行集成,进行... 将Isight软件的NSGA-Ⅱ方法应用于2-RPU/SPR并联机构的6Sigma稳健性优化。方法建立2-RPU/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运动学灵巧度、刚度、最大和最小承载能力五个性能指标,设置约束条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并用Isight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确定性优化,得到优化解,在有噪声干扰的前提下,运用Isight对优化解进行6Sigma稳健性分析,进而运用NSGA-Ⅱ方法对这五个目标函数进行6Sigma稳健性优化。结果优化结果前后优劣对比,获得6Sigma稳健性优化后的良好结果。结论根据优化结果,并结合实际工况可选择最优设计参数,提高机构抗噪声干扰的能力,为高精密领域的包装机械提供一种高效直观的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ight软件 NSGA-Ⅱ方法 2-RPU/SPR并联机构 6Sigma稳健性优化
下载PDF
2-TPR/2-TPS并联机构的精密运动控制
18
作者 陈明方 张祥 +2 位作者 胡康康 陈中平 张永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9,共9页
在传统PID控制下,电机驱动的2-TPR/2-TPS并联机构因负载变化会引起末端轨迹跟踪精度较低。因此,文章提出了伺服电机速度环模糊PID控制和位置环P控制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法。针对变负载系统的切换PID控制器和增量式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 在传统PID控制下,电机驱动的2-TPR/2-TPS并联机构因负载变化会引起末端轨迹跟踪精度较低。因此,文章提出了伺服电机速度环模糊PID控制和位置环P控制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法。针对变负载系统的切换PID控制器和增量式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搭建了基于SIMSCAPE的Electronics-Multibody联合仿真控制系统,并对3种控制策略下的动平台末端轨迹和驱动支链位移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针对2-TPR/2-TPS并联机构的变负载特性,变PID控制策略下的动平台轨迹跟踪精度更高;相对于分段PID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具有更优的动态性能和更高的末端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TPR/2-TPS并联机构 变负载 轨迹跟踪 自适应模糊PID
下载PDF
基于2-PSR/UPU并联机构的旋盖装置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新宇 李虹 +2 位作者 李亚丽 马春生 李瑞琴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针对生产线上的旋盖工序,提出一种基于2-PSR/UPU并联机构的旋盖装置,解决生产线上不同倾角斜面上的旋盖问题。方法建立2-PSR/UPU并联机构模型;根据定杆长约束条件求解机构的位置反解,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算例验证其反解位姿,通过对多... 目的针对生产线上的旋盖工序,提出一种基于2-PSR/UPU并联机构的旋盖装置,解决生产线上不同倾角斜面上的旋盖问题。方法建立2-PSR/UPU并联机构模型;根据定杆长约束条件求解机构的位置反解,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算例验证其反解位姿,通过对多个反解位姿进行对比,从中得出有效解;利用三维坐标搜索法求解工作空间。结果该并联机构动平台下方10 mm参考点工作空间连续且没有出现空洞,能适应0~35°范围斜面上的旋盖问题,给出了该并联机构在25°,30°,35°斜面情况下旋盖的实例。结论基于2-PSR/UPU并联机构的旋盖装置结构简单,机构具有可调性,可以在生产线上实现精准控制。该并联机构一移两转的特性能适应不同倾斜角斜面的旋盖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SR/UPU并联机构 自由度 位置反解 工作空间 旋盖装置
下载PDF
2-SPR/RUPR并联机构的逆运动学与可达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世豪 李瑞琴 +2 位作者 宁峰平 杨路 周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47,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2-SPR/RUPR并联机构,用于在任意曲面上的雕刻与喷绘。方法基于螺旋理论建立2-SPR/RUPR并联机构的螺旋矩阵,使用修正的G-K公式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采用几何法和D-H法求解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通过三维动态法进行机构工作空... 目的提出一种2-SPR/RUPR并联机构,用于在任意曲面上的雕刻与喷绘。方法基于螺旋理论建立2-SPR/RUPR并联机构的螺旋矩阵,使用修正的G-K公式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采用几何法和D-H法求解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通过三维动态法进行机构工作空间的搜索,再将数据点导入Matlab中进行工作空间的绘制。结果求解得到2-SPR/RUPR并联机构的逆解,且工作空间呈实心蘑菇云状,给出了在曲面上雕刻和喷绘图案的实例。结论该机构可以应用于曲面雕刻和喷绘,使得刀具与曲面相垂直进而提升了雕刻与喷绘的效果,可以实现任意曲面上的雕刻和喷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PR/RUPR 并联机构 位置逆解 工作空间 雕刻与喷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