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climate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in Kongnan area
1
作者 Qinghua YAN Jing SUN Xudong ZHANG Qinglong MENG Man WANG 《Global Geology》 2007年第1期48-54,共7页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has been made up of a large number of oil shale and mudstone in the Kongnan aera of Huanghua depression around the Bohai Bay.In the Kongnan area,the lake basins were very large and...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has been made up of a large number of oil shale and mudstone in the Kongnan aera of Huanghua depression around the Bohai Bay.In the Kongnan area,the lake basins were very large and deep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During that period,the lakes were sealed,uncommunicated with the sea water and the paleoclimate was very warm and wet in Kongnan area.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the trace element 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in the disquisition,The authors prove the two views cor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nan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trace element rare earth element carbonand oxygen isotopes PALEOCLIMATE PALAEOGEOGRAPHY
下载PDF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
2
作者 周自强 朱正平 +2 位作者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波形相控反演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拟声波阻抗重构技术及基于坐标旋转的储层参数指示构建技术,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中高斜坡区古近系孔二段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波阻抗曲线对... 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波形相控反演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拟声波阻抗重构技术及基于坐标旋转的储层参数指示构建技术,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中高斜坡区古近系孔二段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波阻抗曲线对于砂岩和泥岩的识别效果较差,而自然伽马能以83 API为界限值有效区分砂岩与泥岩,优选的自然电位曲线不仅能以-13 mV为界限值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对于储层与非储层也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2)重构后的拟声波阻抗曲线提高了对砂岩和泥岩的识别能力,基于坐标旋转的储层指示曲线以-10为门槛值划分储层与非储层,且储层指示曲线可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的预测。(3)波形相控反演与模拟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方法能够提高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并可降低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储层预测符合率达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相控 拟声波阻抗曲线 波形指示反演 储层预测 孔二段 古近系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生排烃效率及对含油性的影响
3
作者 冯家乐 杨升宇 +6 位作者 胡钦红 马斌玉 文家成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度以外孔二段页岩排烃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选取深度和成熟度较为接近的样品,以排除成熟度这一公认的生排烃效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类型等是控制其生排烃效率的重要因素。Ⅲ型干酪根产物以轻烃为主,排烃效率变化大且普遍高于Ⅰ型和Ⅱ型干酪根。Ⅰ型和Ⅱ型干酪根在TOC超过3%以后,排烃效率随TOC的增加而增大。墨水瓶型孔对液态烃的滞留能力强于狭缝型孔;对气态烃而言墨水瓶型孔反而是利于排烃的优势通道。纹层状页岩比薄层状页岩具有更低的排烃效率。生排烃共同控制着页岩的含油量,页岩中含油量与排烃效率整体呈负相关,但与生烃潜力、生烃效率和滞留烃率的乘积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展示了生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页岩油 排烃效率 含油量 生烃潜力平衡法
下载PDF
Micr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lacustrine shale-A case study from the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3
4
作者 Lihong Zhou Changwei Chen +2 位作者 Fei Yang Wenzhong Han Quansheng Guan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2期93-102,共10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hale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for characterizing lacustrine shale,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struc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of eff...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hale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for characterizing lacustrine shale,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struc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of effective pores in the shale of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 are studied usingcores, thin sect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whole-rock X-ray diffraction (XRD) data, etc. Various shale porositycalculation methods are evaluat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spaces of the shale mainlyinclude three types, i.e., matrix pores, organic pores and fractures. Flaky pore throats formed bydissolution-induced pores and mould pores can improve the pore connectivity. NMR effective porosity ofthe shale varies from 0.59% to 4.42% with an average of 2.38%, accounting for 49.54% of the total NMRporosity and 34.53% of the gas porosity. The shale is divided into the unimodal-type felsic shale, bimodaltype felsic shale, carbonate shale and mixed shale.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exhibit linear correlationsamong NMR, gas and effective porosities. The shale has effective porosity of 0.56%-4.53% with an averageof 2.12%. Furthermore, the shale reservoir is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 Class I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porosities of more than 2.5%;Class II1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2.0%-2.5%;Class II2 reservoir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1.5%-2%;and Class III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less than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shale Rservoir space type Pore structure Effective porosity Sweet spot evaluatio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sweet spots: A case study of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in the Cangdong sag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2
5
作者 Xianzheng Zhao Xiugang Pu +7 位作者 Fengming Jin Wenzhong Han Zhannan Shi Aibing Cai Aiguo Wang Quansheng Guan Wenya Jiang Wei Zhang 《Petroleum Research》 2019年第2期97-112,共16页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stepping-u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such as shale oil and ga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Abundant continental shal...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stepping-u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such as shale oil and ga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Abundant continental shale oil resources are developed i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Ek2)of the Cangdong sag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of the Bohai Bay Basin which has complex structure,strong heterogeneity,and large buried depth,thus,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shale oil accumulation and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investigated on base of the system coring of 635.8 m,centimeter-level fin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over ten thousand samples,therefore,the“four accurate”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including the accurate selection of sweet spot areas,accurate drilling of sweet spot layers,accurate fracturing of sweet spot layers and accurate measure of fracture-rich se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inental shale strata i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felsic shale,limy dolomitic shale and mixed shale.The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e mineral components,abundant laminae,good source rocks and medium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tight reservoir with rich micropore and microfractures,high oil saturation and brittle mineral content,indicating good prospect of shale oil exploration.Through sedimentological study,TOC and Ro evaluation,brittle mineral calculation,and seismic fusion inversion,a total of 126 km^(2) of Class I sweet spots i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was delineated comprehensively,which guides horizontal well deployment(Well GD1701H and Well GD1702H).The drilling rate of sweet spot of these two horizontal wells is up to 96%by tracing thin layer through fine calibration,locating compartment through fine inversion,ensuring window entry through precise positioning,and tracking sweet spot through adjustment.The “one-excellent and five-highs”criterion is used to select perforation points to realize differential designs of fracturing intervals and clusters.Micro-seismic and potentiometry monitoring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fractures formed by volumetric fracturing are 300e400 m long and 120 m high,and control a volume of about 0.07 km^(3).The maximum daily oil production of two horizontal wells is 48 t and 66 t respectively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shale oil reserves controlled by fractures.The shale oil exploration i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inental shale oil has great potential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the above technologies are critical and effective for shale oil efficient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Sweet spot evaluation Fracturing intervals and perforation clusters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苏北盆地陆相“断块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志雄 肖秋生 +1 位作者 张殿伟 段宏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8-1478,共11页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中-新生代发育多套巨厚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蕴含丰厚的页岩油资源,但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受断层切割,形成若干独立断块,与北美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能否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中-新生代发育多套巨厚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蕴含丰厚的页岩油资源,但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受断层切割,形成若干独立断块,与北美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能否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阜宁组)二段页岩岩性、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研究与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阜二段发育3套厚层有利层,具备“多层楼”立体勘探开发条件;基于阜二段有利层、断层和断块发育地质现状,提出水平井在同一断块内或跨断块、在同一或多个有利层长距离穿行的“断块型”页岩油勘探思路;根据断层断距与有利层厚度之间的配置关系,将“断块型”页岩油划分为“连续稳定”型、“微断层切割”型和“跨断块多甜点”型等3种勘探目标类型。通过勘探实践,证实3种勘探目标类型均可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领域和类型,对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型” 地质特征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文家成 胡钦红 +5 位作者 杨升宇 马斌玉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0,共8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比抽提前后的孔体积之差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结果,揭示了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主要发育纳米级的粒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及微米级的微裂缝等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直径为20~40 nm和80~200 nm的孔隙中;长英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可动油饱和度,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孔隙连通性和渗流能力,有利于页岩油的运移。页岩储层中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孔径小于50 nm的孔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页岩油的吸附能力较强,不利于页岩油的流动。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赋存空间 可动性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山东潍北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特征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世悦 王玲 +4 位作者 周清波 白静波 李文涛 孙廷彬 韩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64,共12页
综合运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古近系孔一段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可以划分为3个亚段、11个砂层组。在西部鄌郚—葛沟断裂和东部昌邑—大店断裂控制下,地层东西向发育稳定,仅在... 综合运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古近系孔一段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可以划分为3个亚段、11个砂层组。在西部鄌郚—葛沟断裂和东部昌邑—大店断裂控制下,地层东西向发育稳定,仅在北部洼陷带地层显著加厚;在北部古城—潍河口断层控制下,地层向南部超覆,地层由北向南变薄。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南部斜坡带发育小范围三角洲相。孔一下亚段,物源供给充足,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发育大规模的扇三角洲相;孔一中亚段,湖盆水体变浅,物源供给减少,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继承性发育扇三角洲相,但分布范围变小;孔一上亚段,湖盆水体最浅,物源供给少,全区发育滨浅湖亚相,仅在央斜4井区和昌11井区发育小范围的扇三角洲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潍北凹陷 古近系 孔店组一段 扇三角洲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二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钟玮 蒲秀刚 +5 位作者 何幼斌 陈长伟 林常梅 韩文中 张伟 吴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718,共12页
根据重力异常资料、地震资料,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并结合砂体展布特征,基本明确了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二段的物源区位置及来源方向。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从宏观上勾绘出了孔南地区地势的起伏状况,对物源分析具有重要参... 根据重力异常资料、地震资料,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并结合砂体展布特征,基本明确了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二段的物源区位置及来源方向。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从宏观上勾绘出了孔南地区地势的起伏状况,对物源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研究区湖盆周缘都发育砂体,在各物源口的砂体展布规律在平面上表现为呈扇形展布的特征,宏观上指示了物源的涉及范围。盆外下切沟槽能大致确定研究区周缘各物源口位置,前积反射结构也能指示出存在物源供给的地区。重矿物以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石榴石、磁铁矿为主,不同的物源区具有不同的重矿组合特征,其变化规律指示了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和搬运途径。碎屑岩组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含量较低,主要为岩浆岩岩屑,岩屑类型指示了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该区孔店组二段沉积时期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4个方向上都存在物源,进一步可识别出乌马营、叶三拔、舍女寺等10个子物源,它们共同控制了孔南地区孔店组二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形成多物源环湖盆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重矿物 碎屑岩成分 砂体展布 孔店组二段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相页岩油甜点评价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29
10
作者 韩文中 赵贤正 +6 位作者 金凤鸣 蒲秀刚 陈世悦 牟连刚 张伟 时战楠 汪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律结构及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薄层状灰云质页岩、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4类页岩岩相,将孔二段一亚段划分为(PS1—PS4)4个准层序。PS1页岩孔隙度大于6%,黏土含量小于20%,S1值小于4 mg/g;PS2页岩纹层结构发育,大孔径孔喉、连通性较好、有机碳及可动烃含量高,S1值大于4 mg/g、TOC值为2%~6%、黏土含量小于20%、孔隙度大于4%;PS3页岩S1值大于6 mg/g,黏土含量为20%~30%,孔隙度小于4%;PS4页岩TOC值偏低、含油性相对较差。建立了游离烃含量(S1)、页岩韵律结构、黏土含量、TOC及孔隙度等5参数的页岩油评价分类标准,以及5参数赋权重甜点层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数EI。综合分析分析认为PS2最优,是页岩油地质-工程双甜点,其次是PS3和PS1,前者侧重于页岩油地质甜点而后者则偏于工程甜点,最后为PS4。优选PS2和PS3两套页岩油甜点钻探,多口直井和水平井获得高产,其中1701H井稳产623 d、累产超万吨,展示孔二段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前景。图9表5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韵律结构 赋权重定量评价 页岩油甜点 页岩油评价标准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古近系 孔二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储集层岩性微观特征差异性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锐娥 孙粉锦 +3 位作者 卫孝锋 单秀琴 赵虹 蔺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8,共3页
通过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微观储集特征的差异。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低,几乎不含长石;岩屑砂岩则石英含量低,杂... 通过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微观储集特征的差异。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低,几乎不含长石;岩屑砂岩则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根据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显著差异分析,石英砂岩是清水高能化学环境的沉积,沉积速率缓慢,具有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组合,储集性好,勘探前景广阔;岩屑砂岩是混水低能、地表化学作用较弱环境的沉积,沉积埋藏作用迅速,孔隙发育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储集性差,勘探效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储集特征 石英砂岩 岩屑砂岩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二段湖盆结构恢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长伟 薛林福 +1 位作者 徐兴科 闫青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17,共7页
孔南地区孔二段受到沧东断层、徐西断层等活动影响,地层结构遭受强烈的改造,原有湖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隆起区构造单元富泥质沉积,凹陷构造单元富砂质沉积,成为研究区孔二段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成为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孔... 孔南地区孔二段受到沧东断层、徐西断层等活动影响,地层结构遭受强烈的改造,原有湖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隆起区构造单元富泥质沉积,凹陷构造单元富砂质沉积,成为研究区孔二段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成为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孔二段沉积厚度、岩相、沉积相、构造分析以及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分析等,对孔二段沉积时期湖盆结构进行了恢复,改变了以往认为孔店期为断陷产物的认识,得出孔二段沉积时期,湖盆总体为坳陷盆地,现今处于盆地中心的孔店隆起构造带为孔二期的古湖盆中心和沉降中心。这一结论对认识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盆地演化,成因机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二段 坳陷盆地 湖盆结构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川西地区须二段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浩 汤达祯 +2 位作者 魏国齐 张君峰 吴世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71-574,共4页
认为对包裹体类型、赋存状态、成分以及热力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油气运移期次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组成特征和荧光性分析结果指出,该地区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烃类包裹体和有机固体包裹体。通过对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的... 认为对包裹体类型、赋存状态、成分以及热力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油气运移期次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组成特征和荧光性分析结果指出,该地区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烃类包裹体和有机固体包裹体。通过对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将其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包裹体分别代表了油气充注的不同阶段。通过对川西地区须二段储层中包裹体的综合研究和结合该区地层埋藏史研究,将该区油气充注划分为4个阶段,即低熟生油充注阶段、成熟生油气充注阶段、过熟生气充注阶段和构造调整充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油气充注 须二段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河南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体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高凤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1-37,共7页
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泌阳凹陷总体处于从断陷向坳陷转换的过渡阶段。本文利用测井、钻井和C、O同位素等资料 ,研究了核二段各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相带分布、砂体展布以及沉积演化规律。核二段沉积时期 ,泌阳凹陷发育 5种... 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泌阳凹陷总体处于从断陷向坳陷转换的过渡阶段。本文利用测井、钻井和C、O同位素等资料 ,研究了核二段各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相带分布、砂体展布以及沉积演化规律。核二段沉积时期 ,泌阳凹陷发育 5种沉积体系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盐湖沉积体系。物源供给条件和古地形严格控制了泌阳凹陷各种沉积体系的发育。在陡坡带的中、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陡坡带东部则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 ;在东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而在西北部缓坡带则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借用C、O同位素数据估算核二段沉积时期平均古水温为 2 8.17℃ ,最高 4 6 .8℃ ;环境指标Z值平均为 12 6 .84 ,表明核二段为盐湖咸水沉积条件。从纵向上δ13C、δ18O及Z、t演化看 ,核二段演化表现为两个旋回 :从三砂组底到二砂组底部为第一次湖水变咸和湖盆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古近系 核二段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核桃园组 河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满郎 李熙喆 谢武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80-486,共7页
在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压汞曲线及物性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2段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岩屑粒内溶孔、杂基溶孔和高岭石晶间... 在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压汞曲线及物性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2段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岩屑粒内溶孔、杂基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局部发育微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又与砂岩的孔隙结构有关。根据砂岩的压汞参数及物性特征,划分出4类储层:Ⅰ类——优质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具有较好的颗粒支撑,孔隙连通性好;Ⅱ类——较好储层,其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组合;Ⅲ类——较差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高岭石晶间孔组合;Ⅳ类——差储层,仅发育孤立微孔。指出粗粒结构与含砾支撑结构的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含砾支撑结构储层具有双众数粒度分布特征,有利于孔隙水的流动,促进填隙物溶蚀和粒间溶孔的形成,使得储层的渗透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2段 碎屑岩储层 孔隙类型及分布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潜山周缘滩坝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宁 邓宏文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8,共12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②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是断陷盆地潜山周缘滩坝储集层物性的主控因素。③潜山西侧生物滩物性最好,面积广、厚度薄,物性最有利;其次为东侧砂坝和砂滩,面积局限,厚度大,物性次之;北侧生物滩和砂滩物性较差,面积较广,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沾化凹陷 潜山 古近系 沙二段 滩坝 物性评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低熟页岩纳米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盼盼 刘小平 +1 位作者 关铭 孙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6,共7页
为深入研究湖相低熟页岩储层纳米孔隙特征和主控因素,选取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12块样品分别进行X衍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工作,对孔二段页岩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为0... 为深入研究湖相低熟页岩储层纳米孔隙特征和主控因素,选取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12块样品分别进行X衍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工作,对孔二段页岩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为0.48%~7.23%,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0.45%~0.84%,整体上处于低熟阶段;页岩纳米孔隙的晶间孔、溶蚀孔隙、有机质收缩缝发育丰度较高,有机质孔次之;纳米孔隙形态整体上呈较开放的状态,孔隙结构以中孔和宏孔为主;页岩孔体积的变化受机械压实、有机质生烃、黏土矿物转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是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关键因素。该成果为湖相低熟页岩储层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湖相低熟页岩资源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影响因素 孔隙特征 低成熟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始新统孔店组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被引量:5
18
作者 鄢继华 焦玉玺 +2 位作者 陈世悦 邓远 蒲秀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8,共10页
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泥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大部分因为发育规模小(镜下尺度),在岩心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掉。本文以沧东凹陷G108-8井孔店组二段(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集的镜下观... 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泥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大部分因为发育规模小(镜下尺度),在岩心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掉。本文以沧东凹陷G108-8井孔店组二段(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集的镜下观察和精细岩心描述,识别出同沉积微断裂、液化岩脉、微褶皱变形、微重荷变形和杂乱变形等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垂向无明显重力流砂体伴生、原地成因、沉积纹层发育等特点。从应力调节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划分为上覆应力卸载、侧向应力挤压和层内应力释放等3种类型,不同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对不同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沉积环境变化、预测重力流方位,对深水细粒沉积岩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深水沉积 细粒沉积岩 软沉积物变形 孔二段 沧东凹陷 成因分析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二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亮 徐国盛 +2 位作者 李建平 周东红 郭永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49-554,465,共6页
以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二段的沉积相特征。经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虽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但其下部与上部的沉积特征差异明显:下部以湖相环境... 以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二段的沉积相特征。经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虽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但其下部与上部的沉积特征差异明显:下部以湖相环境为主,上部则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在综合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水系发育特征后,编制了东二段下和东二段上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指出,辽西低凸起北倾末端和辽中凹陷中南洼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地区 古近系 东营组二段 沉积亚相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孔南地区孔二段岩性油气藏潜力方向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芳 郑振英 +1 位作者 樊爱玲 钱斌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9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章是在"满凹含油"理论的指导下及对孔南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重新认识的前提下,并对目前已勘探的孔二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岩性油气藏的潜力方向。孔南地区一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岩性油气藏... 文章是在"满凹含油"理论的指导下及对孔南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重新认识的前提下,并对目前已勘探的孔二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岩性油气藏的潜力方向。孔南地区一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规律。在对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沉积相分析及烃源岩分布的基础上,预测湖盆内部孔二段沉积时期发育的坳陷型盆缘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具备形成大中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的基本条件,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烃源岩 三角洲 孔二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