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芳 吴彤 +15 位作者 蔡鹏 刘颖 卢岳 周葭蕤 杨帆 刘强 高雁群 罗荣牡 张建平 孙媛 曹星玉 殷宇明 赵艳丽 王静波 童春容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43-1046,共4页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具有病死率高,诊断困难等特点。针对真菌病原的血清学方法如(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相对高等特点,可做为IFI诊断的辅助手段。...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具有病死率高,诊断困难等特点。针对真菌病原的血清学方法如(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相对高等特点,可做为IFI诊断的辅助手段。较GM试验比,G试验可用于诊断除曲霉菌外更多的真菌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G试验在血液病患者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血浆标本来源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来自北京道培医院162例疑为IFI的血液病患者,其中化疗后患者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77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患者血浆中BG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中有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75例,排除诊断67例。结果表明:以20ng/ml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5%、91%、72.4%和92.4%。在75例拟诊病例中,其中有51例G试验阳性,且对广谱抗生素无效而经过抗真菌治疗有效,经过临床回顾性分析符合IFI,表明G试验使IFI诊断率提高31.4%。结论:G试验是早期诊断血液病患者IFI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病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莫伟胜 郭发良 +2 位作者 卜会驹 莫如洁 尹小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留取血液标本做血清G试验。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留取的标本与治疗前BALFG试验、血清G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G试验结果变化与疗效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有效组中,无论BALFG试验还是血清G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在无效组中,BALFG试验及血清G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治疗3aM,在治疗有效组中,BALFG试验较治疗前留取的标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的G试验能有效提高对IPFI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的敏感性,对协助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的疗效评价乃致对治疗措施的作出及时合理调整起到较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1 3)-β—d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危重症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惠明 徐韫健 +2 位作者 廖伟娇 张丽梅 张东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对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抽血作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并同时用乳胶凝集法作血清假丝酵母菌抗原、曲霉菌抗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对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抽血作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并同时用乳胶凝集法作血清假丝酵母菌抗原、曲霉菌抗原、隐球菌抗原的检测,同一时间抽取患者血液和留取患者的痰或中段尿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的阳性率75.0%,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3.0%,真菌抗原阳性率为10.0%;真菌培养与(1→3)-β-D葡聚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抗原与(1→3)-β-D葡聚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作标准,则(1→3)-β-D葡聚糖的灵敏度为96.8%,特异性为62.2%。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比真菌培养、真菌抗原检测能够更早、更灵敏地反应深部真菌的早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 (1→3)-β—d 真菌抗原
原文传递
血浆(1-3)-β-D葡聚糖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严子禾 胡锡池 刘红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尿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尿路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尿路真菌感染93例患者,81例非真菌感染者,52名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尿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尿路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尿路真菌感染93例患者,81例非真菌感染者,5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G)的含量,用ROC曲线评估G试验的诊断价值,同时用Kappa值检验G试验结果与培养结果的一致程度,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尿路真菌感染组BG 18.4pg/ml,显著高于非真菌组的7.5pg/ml和健康对照组的7.5pg/ml,ROC曲线分析显示,G试验临界值定为14.4pg/ml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是91.00%、75.00%、0.66,可达最佳效果;G试验与培养一致性的Kappa值为0.583;单因素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菌<0.5×109/L、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BG含量与尿路真菌感染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BG阳性、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为其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G可作为尿路真菌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尿路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3)-β—d G试验 尿路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