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 3D技术在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格林 张海涛 黄鸣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MSCT3D技术对于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诊断准确性及其适用范围。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300例,所有患者X线及CT诊断均按Lauge-Hansen分型,并将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对Lauge-Hansen分型的... 目的研究MSCT3D技术对于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诊断准确性及其适用范围。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300例,所有患者X线及CT诊断均按Lauge-Hansen分型,并将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对Lauge-Hansen分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进行分析。将CT诊断分型与术中分型对照,判断CT3D技术的准确性。结果 MSCT3D技术对于踝关节骨折的分型准确性较X线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3,P<0.01)。Lauge-Hansen分型的适用率约为96.37%,对Lauge-Hansen分型适用患者的临床手术证实其分型的准确率为96.89%。Lauge-Hansen分型缺陷:在直接或垂直暴力以及高能创伤引起的踝关节骨折中,Lauge-Hansen分型有其局限性。结论CT3D技术与Lauge-Hansen分型结合,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CT3D技术对于骨折的形态表现和隐匿性骨折发现方面优势明显。结合Lauge-Hansen分型与CT3D技术对于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3d 踝关节骨折 Lauge-Hansen分型
下载PDF
3-D CT成像技术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可仞 高玉颖 +1 位作者 李心元 张锦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CT)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应用CT机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透明重建,根据情况制订手术方案。结果:完整切除术5例;大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2例;...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CT)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应用CT机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透明重建,根据情况制订手术方案。结果:完整切除术5例;大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2例;明确诊断,放弃手术治疗2例。1例发生并发症是由于术中肿瘤包绕腔静脉,术前腔静脉腹段显示不清。所有病例经3-DCT成像后,显著提高了对肿瘤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的了解,血供及供应血管等信息可清晰显示。结论:CT三维成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态轮廓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帮助医生了解病理解剖、体积测定、制订手术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手术 神经母细胞瘤 小儿
下载PDF
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急诊手术中的诊断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 张斌 刘文庆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主要的供血动脉、畸形团的位置与大小及引流静脉等详细情况。但对细小的供血动脉显示不佳。8例急诊手术的患者,3D-CTA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一致。结论 3D-CTA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AVM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不能及时行DSA检查的患者,3D-CTA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更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口腔MSCT-3D与COPT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新 顾华 +2 位作者 牛延涛 曹茜 牛洪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通过与COPT对比,探究口腔MSCT-3D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OPT及MSCT各117例,COPT经计算机后处理,MSCT经工作站三维重建,根据影像结果,按金属牙、缺如和半残等项分别统计分析COPT及MSCT检查情况,并对摄影方法及影像后处理、... 目的:通过与COPT对比,探究口腔MSCT-3D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OPT及MSCT各117例,COPT经计算机后处理,MSCT经工作站三维重建,根据影像结果,按金属牙、缺如和半残等项分别统计分析COPT及MSCT检查情况,并对摄影方法及影像后处理、摄影条件及照射剂量等项进行比较。结果:COPT牙齿正常9人(0.24%),正常记数3160颗(84.4%),异常记数551颗(15.6%),MSCT-3D牙齿正常11人(0.29%),正常记数3138颗(83.8%),异常记数606颗(16.2%)。摄影方式,COPT属曲面摄影,MSCT属断面螺旋摄影;影像后处理,COPT侧重2D曲面,2D效果优于MSCT,MSCT侧重3D立体,可行多种三维重建,3D效果优于COPT。照射剂量,MSCT远高于COPT。结论:口腔COPT2D影像性征显著;MSCT-3D在2D基础上,3D效果增加,但口腔专用,辐射剂量相对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计算机曲面断层摄影 三维重建 仿真内镜技术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俊 陈志军 +5 位作者 许波 周爱清 粟宇 钟锦绣 吴真 黄水源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9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粒子植入流程包据术前CT定位及计划设计、术中方... 目的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粒子植入流程包据术前CT定位及计划设计、术中方案优化、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3天计划验证、术后1~3个月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3.0。观察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接受90~120 Gy处方剂量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个月后部分缓解(PR)8例(40%),3个月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18例(90%),5例CR,13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术中CT引导下永久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为规范临床操作流程及精确植入的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非共面模板 粒子 ct引导下 精准植入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郭飞 王全鹏 +1 位作者 代建昊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病变 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 ct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双源64排螺旋CT分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业 刘亮 张志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功能对肝脏血管瘤容积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肝血管瘤的CT资料。测定6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不同时相的CT值,并采用3D软件测定不同时相的强化容积。结果 6... 目的评价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功能对肝脏血管瘤容积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肝血管瘤的CT资料。测定6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不同时相的CT值,并采用3D软件测定不同时相的强化容积。结果 60例病例中,平扫有79个病灶(91.86%)为低密度灶,7个病灶为等或高密度;动脉期72个病灶边缘点状、斑片状强化,14个未出现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相继出现强化,最终都强化至等密度。3D后处理后,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相肿瘤的强化容积改变看到不同的瘤体整体形态学改变及肿瘤与肝动脉之间的关系。结论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瘤 ct 三期增强扫描 3d后处理 容积测定
下载PDF
PC-BAS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MEDICAL CT IMAGES
8
作者 罗斌 汪炳权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199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It i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to reconstruct 3-D object and display its visible surfacesfrom cross-sectional image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reconstructing 3-D object from medicalCT images and displaying the vis... It i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to reconstruct 3-D object and display its visible surfacesfrom cross-sectional image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reconstructing 3-D object from medicalCT images and displaying the visible surfaces are discussed. A polygon approximation methodthat forms polygon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segment points and a fast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cross-sectional contours are presented at first. Then the voxel set of a human liver is reconstructed.And then the liver voxel set is displayed using depth and gradient shading methods. The softwareis written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t a micro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with a PC/ATcomputer as the host and a PC-VISION board as the image processing unit. The result of theprocessing is satisf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econstruction CROSS-SEctIONAL imag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3-d display
下载PDF
混凝土CT图像的3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33
9
作者 田威 党发宁 陈厚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6,共5页
为了建立更加真实的3维混凝土细观模型,进行破损机理的分析。利用3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对原始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实现了混凝土真实细观结构的3维重建,将重建结果导入到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了更加能准确表征混凝土细观非均... 为了建立更加真实的3维混凝土细观模型,进行破损机理的分析。利用3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对原始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实现了混凝土真实细观结构的3维重建,将重建结果导入到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了更加能准确表征混凝土细观非均质性的3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重建的细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其它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3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可以弥补传统随机混凝土骨料模型的不足,较好地反映出混凝土材料内部的力学特性,为最终能够深入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破损机理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混凝土 ct图像 3维重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工业X-CT系统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贤刚 郭志平 +2 位作者 彭亚辉 张朝宗 田杰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4-67,共4页
介绍了采用高分辨CCD面阵列探测器的微焦点三维CT系统的基本结构 ,应用基于Feldkamp的近似三维重建算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图像质量。与以往用线阵列探测器的CT系统比较 ,该系统具有采集数据快 ,成像速度快 ,检测周期短的特点 ,可实现对... 介绍了采用高分辨CCD面阵列探测器的微焦点三维CT系统的基本结构 ,应用基于Feldkamp的近似三维重建算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图像质量。与以往用线阵列探测器的CT系统比较 ,该系统具有采集数据快 ,成像速度快 ,检测周期短的特点 ,可实现对被检测陶瓷样品 10 0 %的检测。给出了使用该系统检测陶瓷轴承球的DR(数字照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工业X-ct系统 微焦点 快速数字成像 三维图像重建 陶瓷零件 检测
下载PDF
显微CT的发展及其对美容-保健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履灿 陈惟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1年第2期41-42,18,共3页
本文评述美国五家公司的显微CT(以下简称MCT)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颅颌面病人实行皮肤切片,显示薄层细胞的基础上,结合MCT做二维和三维的CT成像,能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皮肤表层5-10毫米,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 本文评述美国五家公司的显微CT(以下简称MCT)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颅颌面病人实行皮肤切片,显示薄层细胞的基础上,结合MCT做二维和三维的CT成像,能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皮肤表层5-10毫米,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包括表皮、真皮、脂肪、动脉、静脉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显微CT和螺旋CT机在其成像分辨率提高的进程,再现美容病体模型的程度可达到亚微米级的精度,为准确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美容-整形的效果.实现全方位扫描和精密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皮肤美容和减肥的适应症的应用价值.结论:显微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皮肤美容和保险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工业微焦点CT机其空间分辨率已达5-15微米己发展了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1],今后可对皮下组织作精细的CT成像,以了解整形美容、减肥,对当前的美容和保健产品给予在亚微米级、从细胞发育情况的定量评价,表述其CT影像的微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分辨率 三维重建 皮肤结构 美容 保健产品
下载PDF
利用X射线CT技术研究根系三维构型的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玲玲 房焕 +4 位作者 魏晓庆 刘玉婷 高伟达 李保国 周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目的】X射线CT扫描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本文介绍了X射线CT技术研究植物根系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阐述了CT图像提取和定量根系的方法。【主要进展】X射线CT可以穿透土体进而获取土... 【目的】X射线CT扫描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本文介绍了X射线CT技术研究植物根系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阐述了CT图像提取和定量根系的方法。【主要进展】X射线CT可以穿透土体进而获取土体三维结构,并能通过图像分析准确定量土体内部的细节特征(如根系、孔隙等)。目前根系结构研究中应用的CT主要有医用CT、工业显微CT、同步辐射CT等,分别用于研究不同大小和分辨率要求的样品。应用CT扫描根系样品时,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样品的尺寸、容器的材质、扫描功率和扫描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CT图像质量。CT图像中提取根系的方法包括全局阈值法、区域生长法、根系追踪法、深度学习法等,结合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能更完整地提取根系。利用ImageJ、Rootrak、RooTh等软件,可以定量根系形态学参数(体积、根长、直径等),还可以分析根系三维分布特征(根系生长角度、根系生长深度等)。【展望】从CT图像中提取根系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提取根系的先进算法,准确获取根系三维构型并将其定量表征,仍将是CT技术用于根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CT设备性能的特点,扫描样品尺寸和图像分辨率的矛盾仍然是关键问题,X射线CT硬件设备的创新和发展对其在根系研究中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三维构型 X射线ct 图像分割 根系定量化
下载PDF
正颌外科术后髁状突移位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爱民 张震康 +2 位作者 王兴 林野 刘剑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探讨正颌手术后髁状突在三维方向上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 3 -DCT观查了正颌手术矫正的患者 10例。结果 CT片上横断面双侧髁突角的变化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而冠状面值变化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检验结果只有横断面左侧髁状突... 探讨正颌手术后髁状突在三维方向上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 3 -DCT观查了正颌手术矫正的患者 10例。结果 CT片上横断面双侧髁突角的变化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而冠状面值变化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检验结果只有横断面左侧髁状突的角度变化可构成方程 ,入方程的变量为左右移动幅度。结论在冠状面上髁状突内外无明显移位 ,而横断面上髁状突长轴发生了旋转。髁状突移位与左右移动幅度显著相关 ,与原下颌骨形态、下颌骨前后及上下移动幅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术后 髁状突移位 三维ct检查 下颌骨形态 移动幅度
下载PDF
颌面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2
14
作者 宋志巍 范家栋 胡碧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颅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参数的选择 ,以获得最佳三维图像。材料与方法 采用干颅、尸头颅各 2个及 2位正常志愿者 ,采用不同层厚和床速的螺旋CT扫描 ,并行不同间隔、不同阈值的表面阴影显示法 (surfaceshadeddisplay ,SSD... 目的 通过对颅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参数的选择 ,以获得最佳三维图像。材料与方法 采用干颅、尸头颅各 2个及 2位正常志愿者 ,采用不同层厚和床速的螺旋CT扫描 ,并行不同间隔、不同阈值的表面阴影显示法 (surfaceshadeddisplay ,SSD)三维重建。结果 比较不同扫描参数获得的三维图像 ,发现层厚越薄 ,三维图像越接近实物的实际大小 ,提高螺距不会影响图像的质量 ,且能达到降低层厚的目的 ,用非层厚的整除数间隔重叠重建 ,选择软组织不能成像的最低阈值 ,图像效果最佳。结论 薄的层厚、重叠重建、适当的阈值可获得最佳的颅骨三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 颅骨 三维重建 ct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三维微观结构在ANSYS中的实现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郝书亮 党发宁 +1 位作者 陈厚群 梁昕宇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5,20,共4页
基于混凝土的CT平面图像信息,用APDL语言生成的程序对混凝土的三维微观结构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中进行三维重建。重建过程没有生成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而是利用CT平面图像信息直接生成节点,连接节点生成单元,避免了网格无... 基于混凝土的CT平面图像信息,用APDL语言生成的程序对混凝土的三维微观结构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中进行三维重建。重建过程没有生成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而是利用CT平面图像信息直接生成节点,连接节点生成单元,避免了网格无法剖分现象的出现。生成的单元形状规则,长宽比合理。通过建立的更接近实际混凝土微观结构的数值模型,可利用有限元方法进一步研究基于微观结构的混凝土各项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混凝土 ct ANSYS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颈椎损伤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郑金龙 韩萍 +3 位作者 史河水 田志梁 刘永华 李友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8-940,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MPR、SSD)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X线和 /或螺旋CT证实的颈椎损伤 15例 ,行螺旋CT扫描 ,并作MPR和SSD成像 ,13例扫描参数为层厚 3mm ,床速 4.5mm/s ,重建间距 1.5mm ;2例为层厚 5mm ,床速5mm...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MPR、SSD)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X线和 /或螺旋CT证实的颈椎损伤 15例 ,行螺旋CT扫描 ,并作MPR和SSD成像 ,13例扫描参数为层厚 3mm ,床速 4.5mm/s ,重建间距 1.5mm ;2例为层厚 5mm ,床速5mm/s ,重建间距 2mm。SSD最低阈值选择 15 0~ 180。结果 椎体及附件骨折 10例 ,其中 6例伴环齿关节脱位 ,1例椎体滑脱。椎体旋转脱位 4例 ,成角滑脱 1例。 15例中 3例椎管狭窄并硬脊膜受压。MPR结合轴位图像可完全明确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SSD对颈椎表面骨折、椎体旋转及成角脱位显示良好 ,立体感强 ,但对椎体内骨裂或骨折、椎管内病变显示差。结论 颈椎损伤应首选CT检查。轴位图像、MPR及SSD联合应用 ,能明确病变性质 ,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 ,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螺旋ct 三维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裂隙岩体内3维裂隙体的分形描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小平 裴建良 +2 位作者 戴峰 金文城 李岳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0,共6页
针对裂隙岩体研究过程中的裂隙定量化描述及其与强度参数间的对应关系等问题,通过对完整煤岩进行预加载而获取含裂隙的裂隙岩体试件。基于此,对其试件进行CT扫描探测并重构裂隙岩体模型,以获取表征其分布特征的点云数据,然后利用分形理... 针对裂隙岩体研究过程中的裂隙定量化描述及其与强度参数间的对应关系等问题,通过对完整煤岩进行预加载而获取含裂隙的裂隙岩体试件。基于此,对其试件进行CT扫描探测并重构裂隙岩体模型,以获取表征其分布特征的点云数据,然后利用分形理论,采用立方体覆盖法对岩体内3维裂隙体进行定量化描述,并对CT扫描后的裂隙岩体试件进行单轴抗压试验,进而分析其定量描述指标与强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CT扫描获取的3维裂隙体点云数据能够很好地表征其空间分布特征;岩体内3维裂隙体具有自相似性,是一种自然分形,其分形维数能够作为其定量描述指标;在统计意义上,裂隙岩体定量评价指标的分形维数与其单轴抗压强度呈对数关系,且随着裂隙复杂程度的提高,其强度参数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3维裂隙体 ct扫描 分形维数 强度参数
下载PDF
鼻咽3D-CT检查对OSAHS患者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宁 付忠良 +1 位作者 杨怀安 姜学钧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4-566,570,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3D-CT检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OSAHS患者82例作为OSAHS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OSAHS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鼻咽3D-C... 目的研究鼻咽3D-CT检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OSAHS患者82例作为OSAHS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OSAHS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鼻咽3D-CT检查,且对OSAHS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鼻咽3D-CT立体空间测量硬腭后缘与咽后壁距离(L1)、硬腭水平与鼻咽腔横径(L2)、悬雍垂后缘与咽后壁距离(L3)、软腭厚度(L4)、悬雍垂厚度(L5)、会厌尖水平舌根与咽后壁距离(L6)、会厌尖与咽后壁距离(L7)、舌骨水平舌骨正中与咽后壁距离(L8)及硬腭至舌骨水平咽腔最短横径(L9)。比较分析鼻咽3D-CT检查数据,应用相关性检验评估鼻咽3D-CT各测量值与PSG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的关系。结果 OSAHS组术前AHI为(42.75±23.22)次/h,OAI为(20.29±18.60)次/h;术前OSAHS组鼻咽3D-CT测量平均值依次L1为(20.39±4.34)mm,L2为(18.57±2.55)mm,L3为(5.49±2.87)mm,L4为(6.52±2.68)mm,L5为(2.85±1.86)mm,L6为(12.87±6.84)mm,L7为(8.76±5.06)mm,L8为(31.52±7.57)mm,L9为(12.02±6.71)mm,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咽3D-CT及PSG两种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L4和L5分别与AHI及OAI呈正相关,L1、L2、L3、L6和L9分别与AHI及OAI呈负相关。结论鼻咽3D-CT通过其立体空间测量技术了解OSAHS患者的咽峡结构特点,为不同OSAHS患者术前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客观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鼻咽3d-ct
下载PDF
基于螺旋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重建及测量上颌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兴 庾晓伟 +1 位作者 陈松龄 陈建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螺旋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重建及测量上颌窦的方法,为上颌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60例正常成人(男30例,女30例)颌骨进行薄层容积扫描,将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辅助软件Simplant,重建上颌窦,...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螺旋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重建及测量上颌窦的方法,为上颌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60例正常成人(男30例,女30例)颌骨进行薄层容积扫描,将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辅助软件Simplant,重建上颌窦,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窦前后径均值为(35.12±3.47)mm,上下径均值为(39.58±2.96)mm,左右径均值为(32.14±2.50)mm,上颌窦容积均值为(15187.16±596.12)mm3。左右侧上颌窦径线值和容积无显著差异。男女性上颌窦径线值和容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该方法获得的上颌窦重建影像和测量数据可以为上颌窦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三维重建 测量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三维CT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斌 李锋 +2 位作者 刘复奇 郑志永 梁博程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髋臼及股骨近段的骨性病理形态改变,以分析术后再脱位的原因,从而指导和改进发育性髓脱位的治疗。方法对28例(28侧)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各参数指...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髋臼及股骨近段的骨性病理形态改变,以分析术后再脱位的原因,从而指导和改进发育性髓脱位的治疗。方法对28例(28侧)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各参数指标,并与38例(51侧)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值以及正常组对比分析,来探讨术后再脱位的原因。结果术后再脱位组患者的颈干角与正常组和手术成功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数值明显增大;术后再脱位组患者髋臼外上缘重型缺损者所占比例,与手术成功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术后再脱位组股骨颈前倾角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与手术成功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术后再脱位原因与股骨颈干角的角度、髋臼外上缘形态、股骨头与髋臼是否恢复同心圆复位关系等密切相关;股骨颈前倾角值比正常组偏大并非导致术后再脱位的必然因素,其术中矫正范围不能完全以正常组为标准,而应当以健侧为标准,纠正到一个比正常组略大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脱位 术后再脱位 三维ct 髋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