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振荣 程大典 +3 位作者 吴振奕 李建霖 詹梦熊 郑兰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 XPS, electronic spectra and 31 P NM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of η 2 form can be formed by C 60 bonding to Ru(NO) 2(PPh 3) 2 in the σ π way and there is hyperconjugation effect in the molecule. So electrons will flow easier and photoelectric effect for this new compound is expected.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supposed. The ruthenium is 4 coordinate in the complex, bonding to two carbon atoms, to one PPh 3 and to one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配合物 η^2-c60[ru(NO)(PPh3)]2 合成 表征 碳60
下载PDF
富勒烯配合物η^2—C7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振荣 程大典 +3 位作者 吴振奕 林永生 杨森根 詹梦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合成了新的富勒烯配合物η2 C70[Ru(NO)(PPh3)]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以及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富勒烯配合物 η^2—c70[ru(NO)(PPh3)]2 合成 结构表征 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 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Hydrogenation of Glucose on a Carbon-Supported Ru Catalyst: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3
作者 Juan J. Musci María E. Chiosso +1 位作者 Guillermo J. Siri Mónica L. Casella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3年第3期224-240,共17页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glucose over a 3 wt% Ru/C catalyst was studied vary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mild conditions range to optimize the obtention of D-sorbitol. The stirring speed, temperature, press...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glucose over a 3 wt% Ru/C catalyst was studied vary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mild conditions range to optimize the obtention of D-sorbitol. The stirring speed,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initi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were varied between 250 - 700 rpm, 343 - 383 K, 0.5 - 2 MPa, and 0.033 - 0.133 M, respectively. To verify the absence of mass transport limitations, the diffusion of reagents i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and the internal diffusion in the particles were evaluated.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studied, the reaction rate showed an order with respect to H<sub>2</sub> of 0.586 and with respect to glucose of 0.406. The kinetic data were adjusted using 3 general models and 19 different sub-models based on 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 (LHHW) kinetics. Model 3a was the best one interpreting the aqueous phase hydrogenation of glucose (both reagents competitively adsorbed on the catalyst). The H<sub>2</sub> adsorption is dissociative and the rate-limiting step is the surface chemical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wt% ru/c D-GLUcOSE HYDROGENATION Kinetic Modeling
下载PDF
Ru/C和Cu-Cr_2O_3催化剂的二氟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性能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章轩语 王芳 +3 位作者 曹晓雁 郑素贞 王树华 罗孟飞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4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贵金属Ru/C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了Cu-Cr2O3催化剂;比较了贵金属Ru/C和非贵金属Cu-Cr2O3催化剂的二氟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性能。结果表明,贵金属Ru/C催化剂的二氟乙酸甲酯加氢活性低于Cu-Cr2O3催化剂;而Ru/C催化剂的二氟...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贵金属Ru/C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了Cu-Cr2O3催化剂;比较了贵金属Ru/C和非贵金属Cu-Cr2O3催化剂的二氟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性能。结果表明,贵金属Ru/C催化剂的二氟乙酸甲酯加氢活性低于Cu-Cr2O3催化剂;而Ru/C催化剂的二氟乙醇选择性明显高于Cu-Cr2O3催化剂,前者为93%,后者为70%左右;贵金属Ru/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二氟乙酸甲酯加氢反应稳定性。对于非贵金属Cu-Cr2O3催化剂,关键是如何提高催化剂选择性,以替代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乙酸甲酯 加氢 二氟乙醇 ru c cu-cr2O3
下载PDF
硫代乙内酰脲衍生物Ru59063的公斤级合成
5
作者 赵娅敏 李泽坤 +2 位作者 魏立梁 马瑜浩 刘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1-2784,共4页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腈(Ⅶ);化合物Ⅶ再与叔丁基-(4-氯丁氧基)-二甲基硅烷通过乌尔曼C—N偶联反应,得到了4-{3-[4-(叔丁基二甲基硅基)-羟基丁基]-4,4-二甲基-5-氧代-2-硫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Ⅷ);最后,中间体Ⅷ进行羟基脱保护得到Ru59063,4步反应总收率为61.6%,HPLC纯度为98.2%。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收率提高了4.7倍,并且未使用氰化物,可以更方便、更安全地制备了Ru59063。对2 kg 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进行了放大实验,总收率可达到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59063 硫光气 硫代乙内酰脲 [3+2]环加成 乌尔曼c—N偶联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碳载体的O_3处理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Ru/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波 尹鸽平 史鹏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813-1819,共7页
为了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利用O_3处理的Vulcan XC-72碳黑为载体,制备Pt-Ru/C催化剂,并与未经处理的Vulcan XC-72为载体制备的Pt-Ru/C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比较.采用XPS和BET测试了O_3处理后碳粉表面的含氧浓度和比表... 为了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利用O_3处理的Vulcan XC-72碳黑为载体,制备Pt-Ru/C催化剂,并与未经处理的Vulcan XC-72为载体制备的Pt-Ru/C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比较.采用XPS和BET测试了O_3处理后碳粉表面的含氧浓度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碳表面含氧浓度先减少后增加,比表面积减小;而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比表面积增加,含氧浓度先减少后增加.XRD,TEM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O_3处理的碳黑为载体制备的Pt-Ru/C催化剂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在0.5mol/L CH3OH和0.5mol/L H2SO4溶液中,利用粉末微电极测试了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O_3处理碳粉为载体的催化剂比未经处理的碳粉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活性高.研究了O_3处理碳粉的时间和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表明:140℃处理6min的碳粉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t—ru/c催化剂 碳载体 O3处理 催化剂性能 电化学测试 H2SO4溶液 比表面积 稳态极化曲线 催化氧化活性
下载PDF
Ru(bpy)_3^(2+)-C_2O_4^(2-)-PtE体系的两条电致化学发光通道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凤 林祥钦 崔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1-286,共6页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PRECL)手段发现Ru(bpy) 2 + 3 C2 O2 -4 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 ,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 1.2 2V和 1.40V处 .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 (直...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PRECL)手段发现Ru(bpy) 2 + 3 C2 O2 -4 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 ,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 1.2 2V和 1.40V处 .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 (直接抛光、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电极以及S吸附电极 )以及体系中不同C2 O2 -4 浓度 ,pH ,溶解氧和溶解二氧化碳对两PRECL峰形、峰强度的影响 .提出第二个ECL发光峰的机制为C2 O2 -4 直接电极氧化产物CO2 -·(或C2 O4 -·)的催化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草酸根 铂电极 发光通道 发光机理
下载PDF
包埋Ru(bpy)_3Cl_2非线性光催化薄膜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顾强 邹爱华 +1 位作者 王永 袁春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用sol gel法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蒸馏水为原料 ,以盐酸为催化剂 ,包埋三联吡啶钌 [Ru(bpy) 3 Cl2 ]制备催化Belousov Zhabotinsky (BZ)反应的非线性光催化薄膜 ,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薄膜中Ru(bpy) 3 Cl2 的包埋量 .通过投影... 用sol gel法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蒸馏水为原料 ,以盐酸为催化剂 ,包埋三联吡啶钌 [Ru(bpy) 3 Cl2 ]制备催化Belousov Zhabotinsky (BZ)反应的非线性光催化薄膜 ,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薄膜中Ru(bpy) 3 Cl2 的包埋量 .通过投影图像的方法光激发BZ反应 ,在包埋Ru(bpy) 3 Cl2 的薄膜上产生化学波图像 .在薄膜中演化形成的图像具有相当高的图像清晰度 .在图像的演化过程中 ,具有图像反转、边界增强、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催化薄膜 图像处理 光敏催化剂 ru(bpy)3c12 BZ反应 化学波图像 振荡反应体系
下载PDF
Ru-Pd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催化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曦 唐斌 +1 位作者 陈碧琼 余录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制备了Ru-Pd(4∶1)/C(负载量为5%)双金属负载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压等条件对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Ru-Pd(4∶1)/C催化剂对3-甲基吡啶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在(Ru+Pd)∶底物=1∶200(摩尔比),反应温度150℃... 制备了Ru-Pd(4∶1)/C(负载量为5%)双金属负载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压等条件对3-甲基吡啶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Ru-Pd(4∶1)/C催化剂对3-甲基吡啶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在(Ru+Pd)∶底物=1∶200(摩尔比),反应温度150℃,氢压4 MPa,还原反应3 h,3-甲基吡啶1 mL,乙醇4 mL的条件下,3-甲基吡啶转化率达100%,3-甲基哌啶的选择性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d/c 双金属催化剂 3-甲基吡啶 加氢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细胞中HCV 1b NS3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传翠 张锦前 +3 位作者 王琦 李国力 成军 李朝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cDNA文库中与HCV1b亚型非结构蛋白NS3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CV影响糖、脂代谢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纯化后的文库质粒转化酵母菌Y187;构建诱饵质...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cDNA文库中与HCV1b亚型非结构蛋白NS3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CV影响糖、脂代谢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纯化后的文库质粒转化酵母菌Y18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NS3并转化酵母菌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阳性重组AH109菌株与重组酵母菌株Y187进行配合,在四缺培养基(SD/-Trp/-Leu/-His/-Ade)和铺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进行筛选,提取蓝色酵母菌落质粒,电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后提取质粒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胰腺cDNA文库和pGBKT7-NS3重组质粒;将pGBKT7-NS3质粒转化AH109酵母菌株后,并从人胰腺cDNA文库中筛选出11种与HCVNS3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结论:筛选出的与HCVNS3蛋白结合的胰腺蛋白基因中,部分与2型糖尿病、肝脏脂肪变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蛋白3 丙型肝炎病毒 人胰腺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印刷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
11
作者 林振宇 陈金花 +1 位作者 孙建军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H 6.0的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所研制的ECL传感器测定C2O24-,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7~1.0×0-5mol.L-1,检测限为1.2×10-7mol.L-1(S/N=3)。根据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来测定其他的成分,如氨基酸,TprA(三丙胺),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物质。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器进行印刷的话,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极(SPE)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c2O4^2-
下载PDF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of Nanocrystalline WC-10Co Composite Cemented Carbide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晓亮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The rods that were shaped from nanocrystalline WC- 10.21 Co-0.42 VC/ Cr3 C2 ( wt% ) composite powders by using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PEM) were investigated. The nanocrystalline WC- 10.21 Co- 0. 42 VC/ Cr3 C2 ... The rods that were shaped from nanocrystalline WC- 10.21 Co-0.42 VC/ Cr3 C2 ( wt% ) composite powders by using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PEM) were investigated. The nanocrystalline WC- 10.21 Co- 0. 42 VC/ Cr3 C2 ( wt% ) composite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spray thermal decomposition-continuous reduction and carburiz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rods shaped by using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the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CIP) technology was used before or after debinding. Specimens were siutered by vacuum siutering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HIP). The density, Rockwell A hardness, magnetic coercivity , and magnetic saturation induction of siutered specimen were measur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green bodies and the siutered specimens wa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d formed by using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after debinding and followed by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can be siutered to 99.5% density of composite cemented carbide rod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about 200- 300 nm, magnetic coercivity of 30.4 KA / m, Rockwell A hardness of 92.6 and magnetic saturation induction of 85% . Superfine WC- 10 Co cemented carbide rods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der extrusion molding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NANOcRYSTALLINE Wc- 10.21 co-0. 42 Vc/ cr3 c2 wt% composite powders
下载PDF
Ru(phen)_2 dppx^(2+)光谱探针法研究道诺霉素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玲玲 胡建火 +2 位作者 陈芳 蔡苹 何治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1-1054,共4页
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为探针,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道诺霉素(daunomycin,DNM)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DNM是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Scatchard方程的研究表明,Ru(ph... 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为探针,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道诺霉素(daunomycin,DNM)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DNM是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Scatchard方程的研究表明,Ru(phen)2dppx2+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比为1∶4~1∶5;表观结合常数为2.58×107L/mol。DNM加入后,表观结合常数大大降低,这也表明道诺霉素主要是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作为研究核酸分子的荧光探针,与溴化乙锭相比,Ru(phen)2dppx2+具有灵敏度高、毒性低、稳定性好、选择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光开关 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道诺霉素 光谱探针
下载PDF
基于TW3-C RUS法的骨龄评估方法研究
14
作者 谷静 孙启雷 张明选 《光电子.激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经典TW3-C RUS(Tanner and Whitehouse 3-Chinese RUS)法将手骨的关键骨骺区域严格划分为9个等级,未充分考虑骨骺发育的连续性,导致骨龄评估存在一定误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W3-C RUS法的改进骨龄评估方法。采用阈值法的思想... 经典TW3-C RUS(Tanner and Whitehouse 3-Chinese RUS)法将手骨的关键骨骺区域严格划分为9个等级,未充分考虑骨骺发育的连续性,导致骨龄评估存在一定误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W3-C RUS法的改进骨龄评估方法。采用阈值法的思想,动态选择网络模型输出的前N个等级概率值,并将前N个概率值作为权值计算手骨的加权得分,降低由于手骨单一等级判定引起的误差。针对网络模型冗余问题,采用跨阶段局部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CSP-Net)轻量化深度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 50,Resnext50)。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对男性骨龄评估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4214岁,女性MAE为0.4128岁,相比于经典TW3-C RUS法,骨龄评估准确率有明显提升。轻量化后的网络模型参数量为46.28 MB,相比Resnext50网络模型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评估 TW3-c ruS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轻量化
原文传递
BiYbO_3-BaTiO_3-LiNbO_3陶瓷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小娅 曹建威 +3 位作者 陈刚 符春林 蔡苇 高荣礼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BiYbO_3-BaTiO_3-LiNbO_3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与介电、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YbO_3-BaTiO_3-LiNbO_3预烧粉体均为纯相,烧结后试样中存在少量的Bi2O_3和Yb_2TiO_5第二相,其组织致密、多边形状晶粒中有少量细小...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BiYbO_3-BaTiO_3-LiNbO_3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与介电、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YbO_3-BaTiO_3-LiNbO_3预烧粉体均为纯相,烧结后试样中存在少量的Bi2O_3和Yb_2TiO_5第二相,其组织致密、多边形状晶粒中有少量细小的球状晶粒存在。0.25BY-0.7BT-0.05LN陶瓷的介电常数最大(ε_(rmax)=280),剩余极化强度相对较大,P_r=0.47μC/cm2,矫顽场强E_c=19.04kV/cm。0.1BY-0.8BT-0.1LN陶瓷的剩余极化强度最大(P_(rmax)=0.83μC/cm^2),矫顽场强E_c=17.86kV/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YbO3-BaTiO3-LiNbO3陶瓷 晶体结构 表面形貌 介电性能 铁电性能
下载PDF
LMT-CT-LST高介电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16
作者 黄先培 刘飞 +2 位作者 刘心宇 袁昌来 陈国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6-740,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0.1La(Mg_(0.5)Ti_(0.5))O_3-(0.9-x)CaTiO_3-x(Li_(0.5)Sm_(0.5))TiO_3(LMT-CT-LST,摩尔比x=0.1~0.6)系列微波介质陶瓷,并研究该系列微波介质陶瓷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波介电性能。X线衍射(XRD)研究表明,所...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0.1La(Mg_(0.5)Ti_(0.5))O_3-(0.9-x)CaTiO_3-x(Li_(0.5)Sm_(0.5))TiO_3(LMT-CT-LST,摩尔比x=0.1~0.6)系列微波介质陶瓷,并研究该系列微波介质陶瓷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波介电性能。X线衍射(XRD)研究表明,所有的LMT-CT-LST样品均为钙钛矿结构。扫描电镜(SEM)表明,随着(Li_(0.5)Sm_(0.5))TiO_3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晶粒尺寸会不断增加。当x=0.6时,有些晶粒会出现异常长大现象,这对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介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Li_(0.5)Sm_(0.5))TiO_3含量从0.1增加至0.6,介电常数(εr)略微从121.56减小至117.5,而对应的品质因数(Q×f)从10 055.71GHz降低至4 042.15GHz;此外,该体系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随(Li_(0.5)Sm_(0.5))TiO_3含量的增加逐渐向负值方向移动。当x=0.6时,复合陶瓷在1 340℃烧结4h,可获得最佳的综合微波介电性能,即ε_r≈117.5,Q×f≈4 042.15GHz(f=3.415 GHz),τ_f≈10.13×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钙钛矿 微波介电性能 (Li_(0.5)Sm_(0.5))TiO_3 复合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