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ght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redeposited carbonates in the continental rift basin:A case study from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ulu sag of Jizhong depression,Nor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zhang Tian Ran Tian +2 位作者 Kaiyan Chen Shuguang Chen Zengqiang Guo 《Petroleum Research》 2017年第1期77-89,共13页
Tight oil in the redeposited carbonates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ulu sag of Jizhong depression,North China.Through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well loggi... Tight oil in the redeposited carbonates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ulu sag of Jizhong depression,North China.Through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well logging data and drilling data,the Lower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was divided into 5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15 parasequence sets.The redeposited marl and rudstone were major reserving horizons of tight oil,and ten reserving space types were developed and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i.e.,pores and fractures.Two type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established,i.e.,the marl hydrocarbon reservoir of the source-reservoir integration and the rudston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of the source-reservoir paragenesis.The assemblag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system tracts with the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was the major control factor for tight oil accumulation in the redeposited carbonates.The lacustrine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s and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 in SQ1 to SQ5 were the favorable horizon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marl hydrocarbon reservoir,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s in SQ1 to SQ3 were the favorable horizon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rudstone hydrocarbon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Tight oil Re-deposited carbonate MARL Rudstone Third-order sequence Hydrocarbon reservoir
原文传递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高43井区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金龙 李胜利 +2 位作者 于仁江 吕俊平 曹斌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93-2401,共9页
为了解饶阳凹陷蠡县斜坡高43井区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及含油特征。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之上,结合岩石相、测井相、砂厚及含砂率分布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高43井区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2种亚相,并可细分为分流河道... 为了解饶阳凹陷蠡县斜坡高43井区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及含油特征。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之上,结合岩石相、测井相、砂厚及含砂率分布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高43井区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2种亚相,并可细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泛滥平原及分流间湾4个沉积微相;沙三上亚段细分为4个小层,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该区1、2两小层河道相对较为发育,分布范围较广,砂体之间相互连片叠置,为该区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蠡县斜坡 沙三上亚段 沉积微相
下载PDF
以海泛面进行垂向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以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陵三段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姜平 李胜利 +3 位作者 李茂文 李茂 黄国政 黄月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以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把崖13-1气田主力产层陵三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的海泛面为控制边界,在气田南区与北II区划分出8个垂向流动单元,而在北I区划分为7个垂向流动单元。崖13-1气田东南部广海海泛对南部地区影响更大,使南... 以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把崖13-1气田主力产层陵三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的海泛面为控制边界,在气田南区与北II区划分出8个垂向流动单元,而在北I区划分为7个垂向流动单元。崖13-1气田东南部广海海泛对南部地区影响更大,使南区与北II区多沉积了一套海泛面泥岩隔层,导致这两个区块垂向流动单元比北I区多出一个。这一流动单元划分方案得到了气田压力测试的验证,对今后气田开发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13—1气田 陵三段 流动单元 海泛面 四级层序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培春 崔云江 +2 位作者 马超 齐奕 冯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受限于作业方式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壁心和岩心录井资料十分有限,需要依靠测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储层特别复杂,基于已有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找出影响混积岩储层的主要矿物,然后建立常规测井资料与关键矿物含量的关系模型,进而基于矿物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计算,最后实现这类储层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区壁心、岩心酸化实验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含量对混积岩储层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后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与碳酸盐岩含量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矿物预测模型对储层孔隙度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储层物性及岩石碳酸盐岩含量,将研究区沙三下段储层分为4类。经地层测试验证,该方法对储层有效性的划分评价具有较高可靠性,对今后类似储层的测井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沙三下段 混积岩 储层有效性 测井评价 矿物模型 储层分类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饶孟余 钟建华 +2 位作者 郭泽清 杨和山 刘金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和构造均反映了砂体具有滑塌再沉积的特点 ,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 ,常发育CDE ,BCD ,ABCD型浊流组合。砂质浊积岩体可进一步划为有根式和无根式两类。有根式砂体常呈扇形 ,可分为内扇槽道、中扇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外扇无水道五种微相 ;无根式砂体常呈片状、舌状 ,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相带。细粒浊积岩属于低密度流的产物 ,不能用Bouma序列来解释 ,主要发育递变纹层泥岩和不均匀的块状泥岩两种细粒浊积岩。根据两类沉积物的沉积特征 ,建立了该区三角洲 -浊积岩体综合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沙三段 东营三角洲 浊积岩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部沙三段滑塌浊积砂体沉积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饶孟余 钟建华 +2 位作者 王夕宾 王勇 王海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综合分析 ,总结了东营凹陷东部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 ,认为滑塌浊积砂体的发育与古代三角洲的进积作用密切相关 ,可进一步划分为 5种沉积微相 ;同时建立了该区滑塌浊积砂体的垂向序列和演化模...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综合分析 ,总结了东营凹陷东部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 ,认为滑塌浊积砂体的发育与古代三角洲的进积作用密切相关 ,可进一步划分为 5种沉积微相 ;同时建立了该区滑塌浊积砂体的垂向序列和演化模式 ,分析了滑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段 三角洲 滑塌浊积砂体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漆滨汶 林春明 +4 位作者 邱桂强 李艳丽 刘惠民 高永进 茅永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岩石碎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变形颗粒中、粘土质碎屑被挤压变形发生假杂基化等五种表现形式。胶结物主要有泥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自生粘土矿物和自生石英、长石。交代作用主要有石英交代长石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发生溶解作用的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颗粒,胶结物中主要是碳酸盐矿物。目前研究区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岩石成分、沉积环境、孔隙流体性质等。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使得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改善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储集物性 沙三中亚段 古近系 牛庄洼陷 山东
下载PDF
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浊流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孟万斌 张善文 +1 位作者 田波 冯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4-510,共7页
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两期近岸浊积扇,是该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主力产层。扇体主要由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暗色泥、页岩组成,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砂体主要成因类型为富砾的主沟道砂体、富砂的中... 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两期近岸浊积扇,是该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主力产层。扇体主要由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暗色泥、页岩组成,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砂体主要成因类型为富砾的主沟道砂体、富砂的中扇辫状水道充填砂体和砂、泥混合的中扇前缘砂体。不同成因砂体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结构特征和储集性能。富砂的辫状水道砂体平均孔隙度为13.1%~13.5%,平均渗透率为0.87×10-3~5.95×10-3μm2,其物性好于富砾的主沟道砂体和中扇前缘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上、下两套扇体的储集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上部扇体储层物性较好但油层厚度小,含油面积小;下部扇体储层物性较差但油层厚度大,含油面积大。砂体的沉积特征、结构特征以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砂体分选好,则物性好;砂体结构对储集性能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储集体侧向连续性和垂向连通性的影响方面;成岩作用则影响了储层孔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沉积特征 浊积扇 沙河街组三段 沾化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浊积扇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侯明才 田景春 +4 位作者 陈洪德 陈学华 肖焕钦 邱桂强 贾光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6-510,共5页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 30、牛 4 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 ,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作了总结 ,探讨了...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 30、牛 4 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 ,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作了总结 ,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牛庄洼陷 沙河街组 深水浊积扇 滑塌浊积扇 演化模式 油气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源-汇”系统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星星 朱筱敏 +3 位作者 宋爽 吴陈冰洁 贺敬聪 曹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9,共15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巴东新城白土坡深层岩体软弱夹层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拥军 殷坤龙 +1 位作者 黄学斌 徐开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巴东组第三段中的软弱夹层是白土坡斜坡的主要结构面,巴东新城白土坡深层变形监测钻孔揭露白土坡斜坡巴东组第三段厚度在270m左右,主要贯通性软弱夹层有13层,为泥质灰岩碎块石夹土、黄褐色碎石土,中上部夹层分布较密,软弱夹层的空间分... 巴东组第三段中的软弱夹层是白土坡斜坡的主要结构面,巴东新城白土坡深层变形监测钻孔揭露白土坡斜坡巴东组第三段厚度在270m左右,主要贯通性软弱夹层有13层,为泥质灰岩碎块石夹土、黄褐色碎石土,中上部夹层分布较密,软弱夹层的空间分布由沉积环境所决定的岩性变化控制,典型夹层露头构造分析表明夹层由于构造作用发生过层间错动,夹层的存在有利于斜坡深层变形,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的抬高将会影响到斜坡岩体的深层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组第三段 软弱夹层 层间错动
下载PDF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湖相滩坝砂储层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鹏 丁晓琪 +4 位作者 张哨楠 韩玫梅 刘曦翔 湛小红 张咏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6-462,共7页
湖相滩坝砂往往毗邻烃源岩,在高源-储压差条件下易聚集成藏。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此类油气藏,成为勘探的热点。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 湖相滩坝砂往往毗邻烃源岩,在高源-储压差条件下易聚集成藏。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此类油气藏,成为勘探的热点。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为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成因储层的孔喉分布和孔隙类型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滩坝砂中发育3种岩相,4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于4种测井相;2滩坝砂具有粒度细、单层厚度小、滩坝间互、叠合连片的特征,坝砂呈土豆状平行于湖岸线展布;3坝砂以细砂岩为主,杂基含量低;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粘土中富高岭石而贫绿泥石和混层粘土;滩砂以粉砂-极细砂为主,杂基含量高,孔隙结构差,次生孔隙欠发育,粘土中富混层粘土而贫高岭石和绿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储层 成岩作用 阜三段 张家垛油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河北霸县凹陷兴隆宫地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胜利 梁宏斌 +4 位作者 于兴河 曹兰柱 李瑞军 李顺利 郑学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3-530,共8页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沙三段圈闭接近沙四段、沙三段及沙一段的油源,具有优越的油气源条件;沙三段大型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等储层条件较好;沙三段同沉积构造与坡折带利于岩性油气藏形成;膏泥岩、盐岩及泥岩提供盖层与保存条件。而该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圈闭模式可分为3个区带: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小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缓坡带以大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而洼槽带以坡折附近的尖灭砂体圈闭为主。陡坡坡折之下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圈闭;缓坡坡折之下发育与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通过研究可以确定东部文安缓坡坡折带以下地区是目前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兴隆宫地区 沙三段 岩性油气藏 圈闭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沉积相与隐蔽油藏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大智 纪友亮 +1 位作者 韩春元 初丽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1-582,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留西地区 沙三上亚段 沉积相 隐蔽油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北区沙三段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其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艳云 廖前进 孙晓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热压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生烃能力最直接的方法.该文分别选取黄骅坳陷中北区板桥、歧口和北塘凹陷第三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分析和对比了生烃产物、油气产率和相态特征.结果表明黄骅中北区沙三段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都较高... 热压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生烃能力最直接的方法.该文分别选取黄骅坳陷中北区板桥、歧口和北塘凹陷第三系沙三段烃源岩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分析和对比了生烃产物、油气产率和相态特征.结果表明黄骅中北区沙三段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都较高,最大总产烃率可达300~350 kg/t.板桥凹陷深层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生成凝析油气,北塘凹陷和歧口凹陷深层烃源岩在成熟阶段主要生油,高成熟阶段主要生成凝析油气.同时,通过实验压力的改变探讨了压力对生烃产率、生烃产物组成和相态的影响,阐明超压作用改变了传统的生烃模式,使油相出现和存在的深度、范围增大,扩大了找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烃源岩 油气产率 生烃产物 沙三段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超 田建章 +6 位作者 赵蕊 罗冬香 曲莹 鱼占文 辛玮江 王四成 刘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31-39,共9页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物性实验等手段,系统剖析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区泥灰岩-砾岩主要发育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物性实验等手段,系统剖析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区泥灰岩-砾岩主要发育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颗粒支撑陆源砾岩、杂基支撑陆源砾岩、混源砾岩5种岩性,储层致密,孔渗极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溶孔、有机质孔、砾内孔、粒(晶)内孔隙、粒(晶)间孔隙等,以及构造缝、层间页理缝、贴砾缝、收缩缝、有机酸溶蚀缝等;其中,泥灰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粒(晶)间孔隙为主,砾岩储集空间以砾内孔、溶孔、构造缝为主。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作用、沉积作用、物源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泥灰岩-砾岩 储集空间 有机质孔隙 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下载PDF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庆平 李德敏 +1 位作者 罗洋 王刚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2-385,共4页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桥口地区沙河街三段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胶结物溶孔等次生溶孔为主.经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B期和晚成岩A1、A2...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桥口地区沙河街三段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胶结物溶孔等次生溶孔为主.经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B期和晚成岩A1、A2、B期,早成岩A、B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晚成岩A1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起重要改善作用,增加大量次生孔隙,晚成岩A2、B期方解石胶结物的胶结作用使砂岩次生孔隙大量减少.因此早期原生孔隙的大量散失、晚期胶结作用使次生孔隙大量减少是造成本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构造 沙河街三段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盐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庆峰 沈忠民 +3 位作者 潘中亮 罗小平 常振恒 杨曦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族组分含量表现为高饱和烃、芳烃与低非烃和沥青质;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具有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族组分含量表现为高饱和烃、芳烃与低非烃和沥青质;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具有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有机质生物源主要来自盐湖相的水生生物和细菌;植烷优势明显,甾烷参数C29αα20S/(20S+20R)为0.37-0.57,C29ββ/(ββ+αα)为0.41-0.65,重排甾烷和γ蜡烷含量相对较高,γ蜡烷指数达到0.55-0.84,表现为典型的盐湖相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原油;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与沙三段烃源岩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地区 沙三段 盐湖相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维岭 姜在兴 +1 位作者 张春明 赖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洼陷 深洼区 古近系 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 湖底扇 沉积相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的GIS辨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佟彦明 韩飞 +1 位作者 何幼斌 彭德堂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2a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段各砂层组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多为1·5&...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2a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段各砂层组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多为1·5°~3·5°,紧邻孤岛凸起处坡度可达3·5°~5°;而5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则几乎全部小于1·8°。综合考虑5砂层组、9砂层组的代表性和盆地沉积构造背景、储集层砂体外围泥岩的沉积特征、纵向上的沉积组合关系、储集层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及其自身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主要的储集层砂体应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最下部9砂层组的储集层砂体为深水湖泊重力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南洼陷 古近系 沙三段 地理信息系统 坡度分析 沉积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