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效的双烯酮替代物——2,2-二甲基-1,3-二噁环己-4-烯-6-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成良 王惠琴 闫红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7-359,共3页
2,2-二甲基-1,3-二噁环己-4-烯-6-酮类化合物2可以代替双烯酮,定量地和亲核试剂发生反应,并且本身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廉,是一类高效的双烯酮替代物.本文对2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双烯酮... 2,2-二甲基-1,3-二噁环己-4-烯-6-酮类化合物2可以代替双烯酮,定量地和亲核试剂发生反应,并且本身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廉,是一类高效的双烯酮替代物.本文对2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双烯酮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物 2 2-甲基-1 3-二噁环己-4-烯-6-酮类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海祥 吴秋业 宋炳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 共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11个 ,均属首次报道 ,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的聚集。结论  11个目标化合物中化合物 (8)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 ,超过对照化合物CCI- 17810 ,化合物 (1)、(2 )、(4 )等也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 5--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超美 薛克昌 +3 位作者 姚嘉勇 姜元英 陆波 吴义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比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24个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22个为首次报道;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第II类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强于第I类化合物,其中I1,I3,II1,I3,II4,I6和II9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药CI930,其中I1和II3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约为CI930的1/10。结论:其中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 5--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血小板聚集 哒嗪酮 酰胺基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合成 药理学
下载PDF
含1,6-二氢-6-哒嗪酮的1,3,4-噁二唑啉和噻唑烷-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彩芳 曹玲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7-1290,共4页
以1,6-二氢-6-哒嗪酮-3-甲酰肼(1)与芳香醛反应得到相应的1,6-二氢-6-哒嗪酮-3-羰基芳香醛腙(2a~2e).再将2a~2e与乙酸酐作用,合环得到一系列含有1,3,4-噁二唑啉环的衍生物3a~3e;在DMF中用HSCH2COOH合环,得到含有4-噻唑烷酮的衍生物4a... 以1,6-二氢-6-哒嗪酮-3-甲酰肼(1)与芳香醛反应得到相应的1,6-二氢-6-哒嗪酮-3-羰基芳香醛腙(2a~2e).再将2a~2e与乙酸酐作用,合环得到一系列含有1,3,4-噁二唑啉环的衍生物3a~3e;在DMF中用HSCH2COOH合环,得到含有4-噻唑烷酮的衍生物4a~4e.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谱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6-哒嗪酮 1 3 4-唑啉 噻唑烷-4- 酮类化合物 噻唑烷酮 哒嗪酮 噁唑啉 合成 元素分析
下载PDF
新型树形化合物1,3,5-三-[7-(7-甲基-2,2-二-(2,2-二羟甲基-3-羟基丙氧基羰基)-6,8-二氧杂螺[3.5]-壬基)]苯的合成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娅 李洪波 +3 位作者 魏荣宝 陈苏战 刘秀明 孙光远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55-1158,共4页
以丙酮和甲酸乙酯为原料,在醇钠的作用下合成了1,3,5-三乙酰基苯(1).1与二溴新戊二醇在酸的作用下发生缩酮化反应,制成1,3,5-三-(1-甲基-2,6-二氧杂-4,4-二溴甲基环己基)苯(2).2与5,5-二甲基-4,6-二氧杂-1,3-环己二酮在乙醇钠的作用下... 以丙酮和甲酸乙酯为原料,在醇钠的作用下合成了1,3,5-三乙酰基苯(1).1与二溴新戊二醇在酸的作用下发生缩酮化反应,制成1,3,5-三-(1-甲基-2,6-二氧杂-4,4-二溴甲基环己基)苯(2).2与5,5-二甲基-4,6-二氧杂-1,3-环己二酮在乙醇钠的作用下合成了1,3,5-三-[7-(7-甲基-2,2-二-乙氧羰基-6,8-二氧杂螺[3.5]-壬基)]苯(3).将3在氯仿中与季戊四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产物1,3,5-三-[7-(7-甲基-2,2-二-(2,2-二羟甲基-3-羟基丙氧基羰基)-6,8-二氧杂螺[3.5]-壬基)]苯(4).收率为47.7%.标题化合物及中间产物使用IR,1H NMR和MS或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乙酰基苯 溴新戊 树形化合物 5 5-甲基-4 6-氧杂-1 3-环己
下载PDF
螺[1-溴-4-(1R,2S,5R)-l-孟氧基-5-氧杂-6-氧代双环[3.1.0]己烷-2,2'-(3'-α-膦酸二乙酯基-(S)-苯甲氧基-4'-l-(1R,2S,5R)-孟氧基丁内酯)]的晶体结构
6
作者 范雪娥 傅玉琴 +2 位作者 王建革 黄华鸣 陈庆华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1-606,共6页
报道了标题化合物合成和晶体结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9H58BrO10P,Mr = 797.74,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 = 12.858(3), b = 25.130(5), c = 14.125(3) ? = 105.15(3), V = 4405(2) ?, Z = 4, Dc =... 报道了标题化合物合成和晶体结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9H58BrO10P,Mr = 797.74,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 = 12.858(3), b = 25.130(5), c = 14.125(3) ? = 105.15(3), V = 4405(2) ?, Z = 4, Dc = 1.203 g/cm3, ?= 1.019 mm-1, F(000) = 1688,R = 0.0726, wR = 0.1201,共收集到9691个独立衍射点,其中可观测点5638个(I≥2s(I))。每个分子中有6个环,13个手性中心,2个五员环呈信封式构象,并分别与三员环组合成[2.4]螺环和[3.1.0]桥环化合物,4个新生成的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为C(6)(S), C(7)(S), C(3)(R), C(2)(R),新引入的磷酸酯官能团C(9)为S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1--4-(1R 2S 5R)-l-孟氧基-5-氧杂-6-氧代双[3.1.0]己烷-2 2′-(3-α-膦酸乙酯基-(S)一苯甲氧基-4′-l-(1R 2S 5R)-孟氧基丁内酯)] 晶体结构 手性化合物 /丙烷/有机磷衍生物 构型
下载PDF
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天山 余有本 +2 位作者 肖斌 鮑露 高岳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7-458,共12页
【目的】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方法】构建了4个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和拟南芥的P450还原酶基因(ATR)融合表达质粒:SUMO-CsF3'H[7-517]... 【目的】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方法】构建了4个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和拟南芥的P450还原酶基因(ATR)融合表达质粒:SUMO-CsF3'H[7-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7-517]::ATR2[75-711]3 AA和SUMO-CsF3'H[28-517]::ATR2[75-711]3 AA,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菌株TOP10、DH5α和BL21,获得12个转化菌株S1–S12;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 YES-Dest52-CsF3′H,转化酵母菌株WAT11,得到转化菌株S13;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ES-URA-CsF3′H,及茶树黄烷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与拟南芥黄酮醇合成酶基因At FLS的融合表达质粒pES-HIS-CsF3H::At FLS 9AA,二者共转化酵母菌株WAT11,获得转化菌株S14。【结果】转化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质粒的TOP10菌株S6在25°C条件下发酵,转化效率最高,能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分别转化生成287.93μmol/L圣草酚、131.76μmol/L二氢槲皮素和188.62μmol/L槲皮素。发酵菌株S13能分别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最多能转化生成734.32μmol/L圣草酚、446.07μmol/L二氢槲皮素和594.64μmol/L槲皮素。喂食S14发酵菌株5 mmol/L的底物柚皮素,在发酵36–48 h中,最多能生成1412.16μmol/L圣草酚、490.25μmol/L山奈酚、445.75μmol/L槲皮素、66.75μmol/L二氢槲皮素和73.50μmol/L二氢山奈酚。【结论】本研究首次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应用于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 B-3 4-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高山猴头菌的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8
作者 周洁 王雨曦 +2 位作者 魏玉莲 武昕 袁海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407-5417,共11页
目的研究高山猴头菌Hericium alpestre大米固体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 目的研究高山猴头菌Hericium alpestre大米固体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ass spectrometer,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通过pNPG法对化合物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试。结果从高山猴头菌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枸橼蒽类固醇B(1)、7-氧代-β-谷甾醇(2)、22E-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3)、5α,8α-过氧麦角甾醇(4)、4-羟基-17R-甲基甾醇(5)、dankasteronesA(6)、14α-羟基麦角甾-4,7,9,22-四烯-3,6-二酮(7)、5′-epichaxineB(8)、dankasteroneB(9)、灵芝果苷D(10)、5α,6α-环氧-3β-羟基-(22E,24R)-麦角甾-8,22-二烯-7-酮(11)、(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5-二醇(12)、6β-甲氧基麦角甾-7,9(11),22E-三烯-3β,5α-二醇(1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4)、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5)、4-对羟基苯甲醛(16)、(S)-2-羟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酸(17)、对羟基苯乙醇(18)、1-O-(9Z,12Z-十八碳二烯酰基)甘油(19)、亚油酸甲酯(20)和9,10-二羟基十八烷酸酯(21)。化合物1、3、6、8、10、14、15、17和1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38、2.61、2.61、6.22、2.28、1.86、1.59、3.15、2.96μmol/L。结论化合物1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9~11、13、16~21首次从猴头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10、14、15、17和19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猴头菌 甾体类化合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枸橼蒽类固醇B 22E--甲氧基- 6α-氧麦角甾-8(14) 22--3β- 灵芝果苷D (S)-2-羟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酸
原文传递
青叶胆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MS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鑫 陈雪晴 +4 位作者 尤蓉蓉 鞠建明 徐金娣 范君婷 周洪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Masslynx4.1软件并结合Sci Finder数据库、獐牙菜属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青叶胆中鉴定出化学成分28个,包括7个环烯醚萜类、14个酮类、3个黄酮类、2个三萜类以及2个酚类。其中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3-氧去甲双酮苷和sweriyunnanlacton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 U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青叶胆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叶胆 UPLC-ESI-Q-TOF-MS 醚萜类 酮类 酮类 三萜类 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 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 7-羟基-3-甲氧基酮 3-氧去甲双酮苷 sweriyunnanlactone A
原文传递
虾青素的合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皮士卿 陈新志 +1 位作者 胡四平 潘亚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以α-紫罗兰酮为起始原料,采用2C15+C10→C40路线合成了虾青素.并经过选择性环氧化三甲基硅基烯醇醚双键的关键步骤,设计并完成了关键中间体C15部分——6-羟基-3-(3-羟基-3-甲基-1,4-戊二烯)-2,4,4-三甲基-2-环己烯-1-酮的合成.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α-紫罗兰酮 虾青素 6-羟基-3-(3-羟基-3-甲基-1 4-)-2 4 4-三甲基-2-环己-1- 2 7-甲基-2 4 6-辛三-1 8-
下载PDF
槐庶尺蛾性信息素腺体EAG活性成分绝对构型的鉴定(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祥波 王鸿斌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槐庶尺蛾Semiothi sa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北方国槐Sophora japonica L.上的重要食叶害虫。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槐庶尺蛾性信息素成分化学结构的绝对构型,为在城市地区环境友好地防控槐庶尺蛾的为害提供... 槐庶尺蛾Semiothi sa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北方国槐Sophora japonica L.上的重要食叶害虫。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槐庶尺蛾性信息素成分化学结构的绝对构型,为在城市地区环境友好地防控槐庶尺蛾的为害提供一种新方法。经与标准品比较气相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特征离子,从槐庶尺蛾处女雌蛾(2-3日龄)性信息素腺体溶剂提取物中检测到顺6,顺9-顺-3,4-环氧-十七碳二烯烃和顺3,顺6,顺9-3,6,9-十七碳三烯烃2种成分,在腺体中以100∶4.8±1.3(N=12)的比例存在。槐庶尺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进一步经手性毛细管色谱柱(CycloSil-B,30m×0.25mm×0.25μm液膜厚)分离,在优化的程序升温条件下发现腺体成分顺6,顺9-顺-3,4-环氧-十七碳二烯烃具有3R,4S的绝对构型。两种合成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顺6,顺9-3R,4S-环氧-十七碳二烯烃和顺6,顺9-3S,4R-环氧-十七碳二烯烃以1.28∶1的比例加到腺体提取物中,比例变为1.55∶1。根据这一分析,腺体成分顺6,顺9-顺-3,4-环氧-十七碳二烯烃进一步确认具有3R,4S的绝对构型。该研究结论将为生产上研发高效的槐庶尺蛾性信息素诱芯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庶尺蛾 性信息素 6 顺9-3R 4S--十七碳 绝对构型 气相色谱-质谱 手性分离
下载PDF
水溶性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磺化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亚宁 朱海云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尼泊尔鸢尾苷元(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化合物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磺酸钠(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并采用IR,NMR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了抗缺氧... 以尼泊尔鸢尾苷元(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化合物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磺酸钠(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并采用IR,NMR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了抗缺氧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磺酸钠磺酸钠的水溶性、抗缺氧生理活性优于尼泊尔鸢尾苷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类化合物 5 7-羟基-4 6-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 尼泊尔鸢尾苷元
下载PDF
人参根和根茎中新的聚乙炔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秀伟 王洪平 +3 位作者 张友波 徐嵬 王英平 张连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根和根茎的聚乙炔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人参根和根茎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聚乙炔类...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根和根茎的聚乙炔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人参根和根茎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聚乙炔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炔K(1)、人参炔醇(2)、(9Z)-1-甲氧基-9-十七碳烯-4,6-二炔-3-酮(3)、竹节参炔A(4)、(3R,9R,10R)-人参炔三醇(5)、10-甲氧基十七碳-1,16-二烯-4,6-二炔-3,9-二醇(6)、人参炔A(7)、10-甲氧基十七碳-1-烯-4,6-二炔-3,9-二醇(8)、西洋参炔醇7(9)、9,10-环氧-16-十七碳烯-4,6-二炔-3-醇(10)、人参环氧炔醇(11)、人参炔D(12)、西洋参炔醇4(13)、1-甲氧基-(9R,10S)-环氧十七碳-4,6-二炔-3-酮(14)、人参炔E(15)、人参炔二醇(16)和人参炔(17)。结论化合物6和10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人参炔三醇甲醚(panaxytriol methyl ether)和人参环氧烯炔醇(panaxenydol);化合物4、9和13为首次从人参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聚乙炔 10-甲氧基十七碳-1 16--4 6--3 9- 人参炔三醇甲醚 9 10--16-十七碳-4 6--3- 人参炔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