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氧水-氢溴酸光化学氧化合成1,3-二氯丙酮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玲 孙娟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优化1,3-二氯丙酮的合成工艺。方法和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调整并确定了原料比1,3-二氯丙醇:氢溴酸(HBr):双氧水=2:1:1.1。结论与文献方法相比,原料价廉易得且安全性提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且避免了铬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 1 3-二氯-2-丙醇 1 3-二氯丙酮 氧化 环保
下载PDF
1,3-DCP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2
作者 卢静 许琳莉 +4 位作者 王振宁 丛雯 黄国任 卜秀娟 关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81-84,共4页
本研究以HepG2细胞为模型,考察1,3-二氯丙醇(1,3-DCP)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为1,3-DCP肝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发现,1,3-DCP在160~640μg/m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HepG2细胞8h,就可以降低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线... 本研究以HepG2细胞为模型,考察1,3-二氯丙醇(1,3-DCP)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为1,3-DCP肝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发现,1,3-DCP在160~640μg/m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HepG2细胞8h,就可以降低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ROS的增高,[Ca2+]i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从而说明,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是1,3-DCP的肝毒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氯丙醇 肝毒性 线粒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吸管纸中氯丙醇提取量的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显生 宋元航 《中华纸业》 CAS 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用吸管纸在模拟萃取液中,对1,3-二氯-2-丙醇和3-氯-1,2-丙二醇提取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常温氯化钠水溶液浸泡制备模拟提取液,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乙醚-异辛烷溶液洗脱,流出物旋蒸浓缩,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再通过气... 建立了食品接触用吸管纸在模拟萃取液中,对1,3-二氯-2-丙醇和3-氯-1,2-丙二醇提取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常温氯化钠水溶液浸泡制备模拟提取液,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乙醚-异辛烷溶液洗脱,流出物旋蒸浓缩,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选择离子扫描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3-二氯-2-丙醇和3-氯-1,2-丙二醇标准溶液浓度为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2分别为0.9996、0.999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0%、105.1%;精密度偏差分别为4.6%、2.9%;在信噪比(S/N)为10的条件下,方法定量检出限(LOQ)为1.77μg/L、1.61μg/L。该方法具有定量准确、检出限低等优点,可完全满足吸管纸中1,3-二氯-2-丙醇和3-氯-1,2-丙二醇提取量的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管纸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 3-二氯-2-丙醇 3--1 2-丙二醇 提取量
下载PDF
一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制备D-(-)-苏式-1-R-取代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氟-1-丙醇的方法
4
作者 申桂英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5年第3期32-32,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以工业生产拆分废液中提取和纯化的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为原料经分步反应得到D-(-)-苏式-1-R-取代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氟-1-丙醇的方法。该方法简便,产率高,成本低,而且构型转化完全,是-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向D型的... 本发明公开了以工业生产拆分废液中提取和纯化的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为原料经分步反应得到D-(-)-苏式-1-R-取代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氟-1-丙醇的方法。该方法简便,产率高,成本低,而且构型转化完全,是-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向D型的氟甲砜霉素转化的有效简易方法,解决了利用拆分法制造氟尼康的无效对映体的废弃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实用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 制备方法 D-(-)-苏式-1-R-取代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1-丙醇 氟甲砜霉素
原文传递
卡尔·费休—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氧氯丙烷及其中间体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芳 《河南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51-53,共3页
采用V20卡氏水分仪、Rtx-WAX(60 m×0.25 mm,0.25μm)聚乙二醇色谱柱或Rtx-5(60 m×0.32 mm,1μm)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建立卡尔·费休—气相色谱法,测定由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反应体系样品中的水分和环氧氯丙烷... 采用V20卡氏水分仪、Rtx-WAX(60 m×0.25 mm,0.25μm)聚乙二醇色谱柱或Rtx-5(60 m×0.32 mm,1μm)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建立卡尔·费休—气相色谱法,测定由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反应体系样品中的水分和环氧氯丙烷、1,3-二氯丙醇或2,3-二氯丙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卡尔·费休—气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反应体系中4种物质的含量,可作为年产150 000 t环氧氯丙烷工业化产品质量监控。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费休 气相色谱 环氧氯丙烷 1 3-二氯丙醇 2 3-二氯丙醇
下载PDF
新型含氯、溴的硅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春雷 王彦林 +1 位作者 刘颖棋 沈敏杰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7,共3页
以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四氯化硅及1,3-二氯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含硅、氯、溴三元素的协同高效阻燃剂硅酸三(二氯丙基)三溴苯氧基氯丙基酯。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及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合适的工艺条件为: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四氯化... 以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四氯化硅及1,3-二氯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含硅、氯、溴三元素的协同高效阻燃剂硅酸三(二氯丙基)三溴苯氧基氯丙基酯。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及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合适的工艺条件为: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四氯化硅及1,3-二氯丙醇的摩尔比为1∶1∶3.5,100℃反应5h,产率达98.0%。用FT-IR、1H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用极限氧指数方法测试了产物的阻燃性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酯阻燃剂 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 四氯化硅 1 3-二氯丙醇
原文传递
一种来源于红螺菌科细菌新型卤醇脱卤酶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纹静 陈志 +2 位作者 陈磊 林金萍 魏东芝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8-1311,共14页
作为一类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在手性β-取代醇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应用方面备受关注。目前催化功能较为清楚的卤醇脱卤酶不足40种,且绝大部分催化性能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挖掘并鉴定更多的卤醇脱卤酶具有重要... 作为一类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在手性β-取代醇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应用方面备受关注。目前催化功能较为清楚的卤醇脱卤酶不足40种,且绝大部分催化性能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挖掘并鉴定更多的卤醇脱卤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克隆表达了来源于红螺菌科细菌Rhodospirillaceaebacterium中一个假定卤醇脱卤酶(HHDH-Ra)并对其催化特性以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将HHDH-Ra基因克隆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底物特异性研究显示HHDH-Ra对1,3-二氯-2-丙醇(1,3-DCP)和4-氯-3-羟基丁酸乙酯(CHBE)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1,3-DCP为反应底物获得HHDH-Ra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30℃。pH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pH 6.0-8.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经过100 h处理以后仍能保持70%左右的酶活。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30℃、4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60h,且当温度提高到50℃时,该酶的半衰期仍有20h,远高于已报道的酶。因此,来源于Rhodospirillaceae bacterium新型卤醇脱卤酶具有较好的温度、pH稳定性以及催化活性,在合成关键化学、医药中间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醇脱卤酶 β-取代醇 1 3-二氯-2-丙醇 (S/R)-4--3-羟基丁酸乙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