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滨 陈爱民 +6 位作者 俞子东 沈亚云 俞海风 黄鹤飞 刘春霞 钱安斌 吕仲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方法:符合NSTE-AC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序贯进入川芎嗪联合内科强化治疗观察组和内科强化治...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方法:符合NSTE-AC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序贯进入川芎嗪联合内科强化治疗观察组和内科强化治疗对照组。观察时间为1周,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升高,而观察组上升趋势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2,3-DPG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矫正后,观察组平均2,3-DPG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NSTE-ACS可明显提高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提升血及红细胞2,3-DPG水平,因此可能提高红细胞向缺血心肌细胞的供氧能力和供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川芎嗪注射液2 3-二磷酸甘油酸人类
下载PDF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氧解离曲线和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修良 董鹏 +1 位作者 张晔 田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00-704,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氧解离曲线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 2,3-DPG)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和洗涤术中回收血液。测定和比较自体静... 目的评价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氧解离曲线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 2,3-DPG)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和洗涤术中回收血液。测定和比较自体静脉血红细胞(时间点T1)和回收红细胞在回收即刻(时间点T2)、室温(21~24℃)贮存4h(时间点L)和低温(1-6℃)贮存24h(时间点T4)的氧解离曲线(%值,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值)和2,3-DPG的浓度。每个时间点皆采取1个血液样本用于检测上述指标并且根据时间点把所有血液样本分为4组(T1组、T2组、T3组和T4组)。结果T2组、T3组和T4组的氏值分别为(28.77±0.27)、(28.94±0.25)和(28.87±0.34)mmHg(1mmHg=0.133kPa),都显著高于T1组的P钔值[(27.07±0.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和T2组比较,L组和T4组的P50值都没有明显变化(P〉0.05)。T2组的2,3-DPG浓度[(18±7)μmol/g]明显高于T1组[(13±6)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T4组的2,3-DPG浓度分别为(15±12)μmol/g和(15±6)μmol/g,和T1组比较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组和T4组的2,3-DPG浓度和R组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红细胞的氧运载能力并没有受到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影响,回收红细胞即刻的氧运载能力优于患者自身静脉血红细胞,而且贮存在21-24℃4h和1-6℃24h并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氧解离曲线 2 3-二磷酸甘油酸
原文传递
术中自体回收洗涤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鹏 李修良 +1 位作者 车辑 田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方法共20名年龄18-70岁择期行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使用术中血液回收的患者入组本研究。拟合患者开始进行血液洗涤时的静脉血、回收洗涤和贮存悬浮红细胞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OHDC),同时...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方法共20名年龄18-70岁择期行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使用术中血液回收的患者入组本研究。拟合患者开始进行血液洗涤时的静脉血、回收洗涤和贮存悬浮红细胞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OHDC),同时测定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OHDC的测定采用标准混合法,2,3-DPG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对比静脉血、自体回收血和贮存悬浮红细胞OHDC的形状、位置、P50值,和2,3-DPG含量。结果血氧饱和度在20%-80%范围内的自体回收红细胞OHDC方程式为Log[SO_2/(1-SO_2)]=-4.1+2.8 Log PO_2(R^2=0.997,P<0.01),静脉血红细胞OHDC方程式为Log[SO_2/(1-SO_2)]=-3.8+2.7 Log PO_2(R^2=0.998,P<0.01),贮存悬浮红细胞OHDC方程式为Log[SO_2/(1-SO_2)]=-2.8+2.4 Log PO_2(R^2=0.973,P<0.01)。回收血红细胞的OHDC较静脉血的OHDC右移,贮存悬浮红细胞的OHDC较静脉血的OHDC左移。回收洗涤红细胞的P50值(28.1±0.4)mm Hg,较静脉血红细胞(26.4±0.2mm)Hg升高(P<0.01),贮存悬浮红细胞P50值(15.8±0.6)mm Hg,明显低于静脉血和回收洗涤红细胞P50值(P<0.01)。回收洗涤红细胞的2,3-DPG含量(6.14±2.40)μmol/g Hb,明显高于静脉血(4.92±2.05)μmol/g Hb(P<0.01);贮存悬浮红细胞的2,3-DPG含量(0.78±0.33)μmol/g Hb,较静脉血和回收洗涤血液明显降低(P<0.01)。结论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保持了同静脉血红细胞相似的携氧释氧功能。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携氧释氧功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小华 吉冰洋 +4 位作者 张燕婉 孙燕华 朱贤 刘晋萍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16-19,35,共5页
目的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 目的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回收罐及清洗后的输血袋中采血样。对其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比容(Hct)并校正的全血黏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经血液处理后,AI值在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I值C组和M组与F比较有相对较高的DI值(P<0.05)。同时M组有最低的HV(P<0.05)。Δ2,3-DPG C组较低,与M组和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Hct和Hb F组>C组>M组。C组和M组具有较高ΔFHB,于F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红细胞功能 体外循环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氧亲和力的变化
5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2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谢敏豪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液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并探讨2,3-DPG与运动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国家跆拳道青年队和北京石景山运动技术学校中长跑2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分为...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液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并探讨2,3-DPG与运动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国家跆拳道青年队和北京石景山运动技术学校中长跑2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分为女性贫血组(n=8)、女性对照组(n=10)、男性贫血组(n=4)和男性对照组(n=6)。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HiCN)和紫外测定法用于测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和2,3-DPG水平;结果:运动性贫血男女运动员表现出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的特点(女性对照组134.40±6.74mmol/l,女性贫血组119.75±6.48mmol/l,男性对照组144.00±7.04mmol/l,男性贫血组109.75±11.50mmol/l,P<0.01)。无论是分性别还是不分性别,全血2,3-DPG和红细胞2,3-DPG均未表现出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血和红细胞2,3-DPG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不比正常对照运动员具有更高的2,3-DPG水平,说明从氧分离曲线右移的适应性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不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 2 3-二磷酸甘油酸(2 3-DPG) 红细胞
下载PDF
虾青素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素玲 何路军 +2 位作者 韩卫 何天博 王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平均分装至4个空血袋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其中1袋纳入对照组(n=6),另外3袋分别加入抗氧化剂ASTA,最后调节ASTA终浓度分别为5、10及20μmol/L,并分别将其纳入5μmol/LASTA组(n=6)、10μmol/LASTA组(n=6)及20μmol/LASTA组(n=6)。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未加入抗氧化剂ASTA,只加入等量二甲亚砜(DMSO)。将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于2~6℃冰箱内保存。于储存后第7及14天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酶标仪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紫外测试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统计学分析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及14天时,ROS、MDA及2,3-DPG含量变化。结果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5、10及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0、61.376,P=0.000);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5和20μmol/LASTA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上述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天时,5、10及20μmol/I。ASTA组及对照组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比例分别为77.4%与22.6%、83.6%与16.4%、76.9%与23.1%、73.8%与26.2%;储存后第14天时,则分别为59.4%与40.6%、70.8%与29.2%、58.3%与41.7%、52.8%与47.2%。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30、27.515,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μmol/L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0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4.3±28.7)相对荧光强度/mgHb与(245.2±15.8)相对荧光强度/mgHb;而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48.1±5.5)相对荧光强度/mgHb和(156.0±13.8)相对荧光强度/mgHb。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98、21.398,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μmol/LASTA组,5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20μmol/L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3.6±5.1)μmol/mgHb与(33.0±4.4)μmol/mgHb;而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7.3±2.6)μmol/mgHb和(15.5±3.2)μmol/mgHb。④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76、17.443,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显著高于5和20μmol/L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17.1±106.2)μg/L与(417.6±62.9)μg/L;而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89.1±48.2)μg/L和(677.5±90.8)μg/L。结论AsTA可通过降低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速度,减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的进度。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中,ASTA的最佳处理浓度是否为10μmol/L,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虾青素 活性氧族 氧化性应激 2 3-二磷酸甘油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