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1
作者 张部昌 赵志虎 +3 位作者 王以光 于秀琴 刘传暄 马清钧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3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内酯类化合物 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基因工程 合成
下载PDF
合成酮内酯类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糖多孢红霉菌M的构建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部昌 赵志虎 +1 位作者 王以光 马清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迄今已合成了 10 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 3 2kbDNA片段 ,克隆于pWHM3载体 ,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迄今已合成了 10 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 3 2kbDNA片段 ,克隆于pWHM3载体 ,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 2 0 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 2 0 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 ,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 ,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 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 8)。ZabsPecFab质谱鉴定 ,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 3 脱氧 3 羰基 红霉内酯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多孢 3--3-羰基-内酯b 内酯 原生质体转化 同源重组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M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的限速因子研究
3
作者 马树梅 黄训端 +5 位作者 王永中 刘道琴 刘惠 曹诚 陈惠鹏 张部昌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红色糖多孢菌KR6基因突变体生物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DOEB)产量显著降低的原因。方法以KR6基因突变体M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和高分辨LC-MS分析技术等,分别从基因的转录... 目的探讨红色糖多孢菌KR6基因突变体生物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DOEB)产量显著降低的原因。方法以KR6基因突变体M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和高分辨LC-MS分析技术等,分别从基因的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聚酮化合物水平等层面研究了DOEB的生物合成量。结果红色糖多孢菌M菌株与出发菌株A226相比,两者聚酮合酶(PKS)基因簇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均非造成DOEB产量降低的限速因子;而DOEB的前体转化能力却大幅度降低,因此,DOEB合酶的活力降低是造成生物合成DOEB产量降低的关键因素。结论 DOEB合酶的活力是生物合成DOEB的限速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提高新酮内酯类化合物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糖多孢菌M 3--3-羰基-赤酮酸内酯b 限速因子
原文传递
聚[(ε-己内酯)-co-(乙醇酸-alt-L-谷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4
作者 吕冬梅 郭颖志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期245-246,共2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ε-己内酯和(3S)-3-苄氧羰基乙基吗啉-2,5-二酮开环共聚,得到聚[(ε-己内酯)-co-(乙醇酸-alt-L-谷氨酸-γ-苄酯)],并考察了聚合时间,单体-催化剂比率,单体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采用钯/碳(Pd/C)催化氢化脱去保...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ε-己内酯和(3S)-3-苄氧羰基乙基吗啉-2,5-二酮开环共聚,得到聚[(ε-己内酯)-co-(乙醇酸-alt-L-谷氨酸-γ-苄酯)],并考察了聚合时间,单体-催化剂比率,单体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采用钯/碳(Pd/C)催化氢化脱去保护基团,得到侧链含功能羧基的聚[(ε-己内酯)-co-(乙醇酸-alt-L-谷氨酸)]共聚物,并用1H-NMR,GPC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3-羰基乙基吗啉-2 5-二酮 Ε-内酯 共聚物 开环聚合
下载PDF
糖多孢红霉菌λC3-SRR突变体的构建及其产物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凌凌 张部昌 +3 位作者 张华 任洌 刘传暄 马清钧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 :构建糖多孢红霉菌KR6酶域基因失活突变体 ,探讨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去除突变体与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 3 脱氧 3 羰基 红霉内酯B的关系。方法 :以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重叠PCR技术扩增出缺少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的KR... 目的 :构建糖多孢红霉菌KR6酶域基因失活突变体 ,探讨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去除突变体与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 3 脱氧 3 羰基 红霉内酯B的关系。方法 :以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重叠PCR技术扩增出缺少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的KR6酶域DNA片段 ,并克隆到载体pWHM3上 ,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3 SRR。将pWHM3 SRR质粒转化糖多孢红霉菌λC3菌株 ,筛选出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的整合体λC3 A、B和C。λC3 A在无硫链丝菌肽 (Thio)的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 ,制备的原生质体涂R3M平皿 ,挑选出不能在含Thio的R3M斜面上生长、发酵液也无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的突变菌株λC3 SRR。结果 :部分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 ,糖多孢红霉菌λC3 SRR染色体上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已经敲除 ,ZabspecFab质谱分析证实λC3 SRR菌株合成了 3 脱氧 3 羰基 红霉内酯B。结论 :糖多孢红霉菌KR6酶域SRR氨基酸相应 9核苷酸敲除的λC3 SRR突变菌株可以合成 3 脱氧 3 羰基 红霉内酯B ,SRR为KR6酶域上NADPH 2′ 磷酸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多孢 聚酮合成酶 同源重组 内酯 3--3-羰基-内酯b
原文传递
红色糖多孢菌A226-YA突变体构建及产物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孟婵 张部昌 马清钧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8-431,435,共5页
目的:用红色糖多孢菌(前称糖多孢红霉菌)KR6突变体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同时,KR6突变体不合成红霉素。方法:以红色糖多孢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KR6酶域中Tyr2699密码子TAC突变为A la密码子GCC... 目的:用红色糖多孢菌(前称糖多孢红霉菌)KR6突变体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同时,KR6突变体不合成红霉素。方法:以红色糖多孢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KR6酶域中Tyr2699密码子TAC突变为A la密码子GCC的1 000 bp DNA序列,克隆到载体pWHM3上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WHM3-YA。将pWHM3-YA转化到A226中,并整合到红霉素合成基因座,经染色体二次重组后筛选TAC突变为GCC的突变体A226-YA,再进行突变体A226-YA产物分析。结果: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构建了红色糖多孢菌突变菌株A226-YA,Zabspec Fab质谱分析结果显示A226-YA突变体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而没有检测到红霉素。结论:突变Tyr2699能有效失活KR6,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的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糖多孢菌 聚酮合成酶 酮还原酶 3--3-羰基-内酯b
原文传递
红色糖多孢菌A226-SP突变体构建及代谢产物分析
7
作者 刘道琴 黄训端 +3 位作者 孔小卫 马树梅 刘惠 张部昌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构建红色糖多孢菌突变菌株,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方法:利用反向PCR技术,扩增红色糖多孢菌KR6酮还原酶基因突变DNA片段SP(KR6酶中Gly1141Ala1142替换成SerPro),克隆于pWHM3上构建染色体同源重组质粒pWHM3-SP。通过PEG介导原生... 目的:构建红色糖多孢菌突变菌株,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方法:利用反向PCR技术,扩增红色糖多孢菌KR6酮还原酶基因突变DNA片段SP(KR6酶中Gly1141Ala1142替换成SerPro),克隆于pWHM3上构建染色体同源重组质粒pWHM3-SP。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将pWHM3-SP导入红色糖多孢菌中。经染色体二次重组后,筛选出1株红色糖多孢菌KR6酶突变菌株A226-SP。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A226-SP染色体上编码KR6酶中Gly1141Ala1142序列GGTGCG突变成SerPro编码序列AGCCCT。HPLC-HRMS分析证实A226-SP菌株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DOEB),同时检测到其中间产物C18H34O6,但没有发现红霉素产物。结论:Gly1141Ala1142位于KR6酮还原酶的重要功能位点,红色糖多孢菌A226-SP突变体可以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糖多孢菌 酮还原酶 同源重组 3--3-羰基-内酯b
原文传递
UPLC-QqQ-MS/MS同时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6个活性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葛雯 李海波 +6 位作者 何亮伟 孟兆青 房卉 丁岗 黄文哲 萧伟 王振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5-2230,共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 Q-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6个活性成分[japonicaside A(JA)、L-phenylalanion secologanin B(PSB)、木犀草苷、东莨菪内酯、(1S,6R,7R,10R)-6-羧基-10-甲基-α-亚...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 Q-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6个活性成分[japonicaside A(JA)、L-phenylalanion secologanin B(PSB)、木犀草苷、东莨菪内酯、(1S,6R,7R,10R)-6-羧基-10-甲基-α-亚甲基-1-(1-氧丁基)-环己烷丙烯酸(CMCA)、3α,5α-tetrahydrodeoxycordifoline lactam(TL)]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0.01~2.00 min,5%甲醇;2.00~4.00 min,5%~40%甲醇;4.00~11.00 min,40%~95%甲醇;11.00~13.00 min,95%甲醇;13.00~13.10 min,95%~5%甲醇;13.10~14.00 min,5%甲醇;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2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其中,正离子监测模式的质谱条件为碰撞气(CAD)体积流量8 m L/min,气帘气(CUR)体积流量20 m L/min,雾化温度(TEM)500℃,喷雾电压(IS)4 500 V;负离子监测模式的质谱条件为碰撞气(CAD)体积流量8 m L/min,气帘气(CUR)体积流量20 m L/min,TEM 500℃,喷雾电压(IS)-4 500 V。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中6个活性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78.93%、114.65%、101.99%、90.98%、98.08%、115.58%;16批次热毒宁注射液中6个活性成分的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2.00、26.63、52.63、5.29、34.64、9.69μg/m 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热毒宁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UPLC-Qq Q-MS/MS 活性成分 japonicaside A L-phenylalanion secologanin b 木犀草苷 东莨菪内酯 (1S 6R 7R 10R)-6-羧基-10-甲基-α-亚甲基-1-(1-丁基)-环己烷丙烯酸 3α -tetrahydrodeoxycordifoline LACT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