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银花蕾提取物及其3-咖啡酰奎宁酸抗乙肝病毒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邱 李洁媚 +3 位作者 万浩强 葛岚岚 曾小斌 彭树松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以HepG2. 2. 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实验组细胞的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实验组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G2... 以HepG2. 2. 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实验组细胞的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实验组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HBV DNA水平,研究金银花蕾乙醇提取物(LA)、乙酸乙酯部位(LE)及活性成分3-咖啡酰奎宁酸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LA、LE及3-咖啡酰奎宁酸对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无显著抑制作用;LA和LE作用8 d可抑制HBeAg分泌;100μg/mL 3-咖啡酰奎宁酸对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分泌及DNA复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3-咖啡酰奎宁酸具有显著的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蕾 乙肝病毒 HepG2. 2. 15 3-咖啡酰奎宁酸
原文传递
基于离线2D-HPLC-DPPH-ESI-Q-TOF/MS联用技术的金银花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敏敏 赵志国 +3 位作者 刘倩 刘伟 王晓 赵恒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93-3200,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离线二维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结合技术(2D-HPLC-DPPH-ESI-Q-TOF/MS)的金银花中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方法。方法采用离线二维色谱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分析,第一维采用semi-PREP-HPLC技术对金银... 目的建立基于离线二维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结合技术(2D-HPLC-DPPH-ESI-Q-TOF/MS)的金银花中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方法。方法采用离线二维色谱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分析,第一维采用semi-PREP-HPLC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极性分段制备和富集浓缩,第二维分别采用亲水和反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DPPH在线筛选技术实现金银花复杂组分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发现;采用ESI-Q-TOF/MS技术进行初步鉴别,并通过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可以实现金银花中不同极性和不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快速筛选,从金银花提取物中共筛选出3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采用高分辨质谱初步鉴定出12种,对9种成分进行活性验证,其中7种成分(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芦丁、隐绿原酸、绿原酸)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结论该方法高效、快速,为复杂体系天然产物中不同极性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发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氧化成分 在线筛选 离线二维色谱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异绿原B 异绿原A 1 3-咖啡奎宁 异绿原C 芦丁 隐绿原 绿原
原文传递
茵陈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倪丽丽 戴莹 +2 位作者 窦志华 王兆龙 周云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54-2966,共13页
目的研究茵陈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茵陈标准汤剂,HPLC法建立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指纹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 目的研究茵陈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茵陈标准汤剂,HPLC法建立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指纹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对标准汤剂进行量值传递规律分析。结果茵陈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分别标定共有峰16个和15个,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3.75%,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了共有峰中的1-咖啡酰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1,3-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个成分,在茵陈中首次检测到了咖啡酰奎宁酸葡萄糖苷和黄酮二糖碳苷芹菜素-6,8-C-二葡萄糖苷,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新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超过100%,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分别只有47.59%和22.33%,提示标准汤剂制备过程中有机酸类成分可能发生了相互转化,绿原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1,3-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平均转移率分别为31.36%、28.36%,其余成分平均转移率在50%~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9.76%。结论研究揭示的茵陈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茵陈配方颗粒及含茵陈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标准汤剂 物质基准 量值传递 指纹图谱 转移率 出膏率 新绿原 隐绿原 1 3-咖啡奎宁 3 4-咖啡奎宁 绿原 3 5-咖啡奎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