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钯?铝双金属对水中3-氯酚的脱氯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勇宏 杨波 +2 位作者 张鸿 赵绪新 刘剑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置换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铝双金属催化剂,氢解还原去除水相中难降解有毒有机物3-氯酚(3-CP),考察了溶液pH、钯负载量、纳米钯/铝双金属投加量、反应温度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并解析相关反应机制。结果表明:(1)初始pH 3.0时,沉积液中93.2... 采用置换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铝双金属催化剂,氢解还原去除水相中难降解有毒有机物3-氯酚(3-CP),考察了溶液pH、钯负载量、纳米钯/铝双金属投加量、反应温度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并解析相关反应机制。结果表明:(1)初始pH 3.0时,沉积液中93.25%(质量分数,下同)~96.67%的钯可有效负载于铝材上。(2)在pH为3.0、纳米钯/铝双金属投加量为2g/L、钯负载量为1.16%(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25℃下降解初始摩尔浓度为0.389mmol/L的3-CP,反应终了时脱氯率在99%以上。利用纳米钯/铝双金属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钯 铝双金属 催化脱 3-氯酚
下载PDF
钯/铝双金属体系对3-氯酚的脱氯降解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波 邓述波 +2 位作者 余刚 赵绪新 刘剑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1-384,共4页
研究了钯/铝双金属体系对水相中3-氯酚的催化脱氯降解效果,通过置换沉积制备了钯/铝双金属颗粒,考察了该双金属颗粒的稳定性以及溶液pH和钯负载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4.0以下的酸性条件,钯负载量在1.43%时,可实现水相中3-... 研究了钯/铝双金属体系对水相中3-氯酚的催化脱氯降解效果,通过置换沉积制备了钯/铝双金属颗粒,考察了该双金属颗粒的稳定性以及溶液pH和钯负载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4.0以下的酸性条件,钯负载量在1.43%时,可实现水相中3-氯酚的有效脱氯,反应30 min后0.389 mmol/L的3-氯酚转化率可达99%以上,产物主要为苯酚,而钯/铝颗粒在重复测试中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这与铝基材表面自发形成的氧化膜有关。钯/铝材料表征的结果表明,钯颗粒高度分散在铝基材表面,并极大地提高了铝基材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后续的脱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铝双金属 3-氯酚 酸性溶液
原文传递
饮用水中3种一氯酚异构体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金米聪 马建明 +2 位作者 陈晓红 李小平 陈衡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氯酚、3-氯酚和4-氯酚的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后,在C8柱(250mm×4.0mm×5μm)上,以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5mmol/L,pH=4.5)/乙腈/甲醇(65:28...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氯酚、3-氯酚和4-氯酚的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后,在C8柱(250mm×4.0mm×5μm)上,以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5mmol/L,pH=4.5)/乙腈/甲醇(65:28:7)为流动相,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化方式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检测。定量检测离子为m/z:127[M—H]^-。结果:2-氯酚、3-氯酚和4-氯酚的日内与日间密度分别小于9.3%和10.9%,它们在0.05—5.00μ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水样中它们的最低定量检出限分别为0.05、0.02和0.02μg/L。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痕量一氯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 3-氯酚 4- 饮用水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H_2O_2联合技术降解3-氯酚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俊 王建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6-2939,共4页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3-氯酚(3-CP)水溶液,研究了其辐射降解特性.通过测量辐射后3-氯酚的去除率、紫外-可见光谱、脱氯率、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等,探讨了吸收剂量、氯酚初始浓度、H2O2加入对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氯酚降解动...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3-氯酚(3-CP)水溶液,研究了其辐射降解特性.通过测量辐射后3-氯酚的去除率、紫外-可见光谱、脱氯率、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等,探讨了吸收剂量、氯酚初始浓度、H2O2加入对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氯酚降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当3-氯酚浓度为10 mg.L-1,辐射剂量为2 kGy时,脱氯率可达100%,TOC去除率达53%;当辐射剂量提高到8 kGy时,3-氯酚可完全矿化,TOC去除率达100%.3-氯酚的辐照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氯酚单独γ-辐射以及辐照/H2O2联合处理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279 h-1和0.542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酚 优先污染物 Γ-辐射 辐射降解 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纳米Fe^0颗粒对三种单氯酚的降解 被引量:23
5
作者 程荣 王建龙 Zhang Wei-Xian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2,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0颗粒,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Fe0对3种单氯酚(2-CP,3-CP,4-C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Fe0对单氯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主要降解途径为先脱氯后开环,实现氯酚分子与Fe原子间的电子转移,达到还原脱氯的效果.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0颗粒,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Fe0对3种单氯酚(2-CP,3-CP,4-C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Fe0对单氯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主要降解途径为先脱氯后开环,实现氯酚分子与Fe原子间的电子转移,达到还原脱氯的效果.3种单氯酚的脱氯难易程度为2-CP>3-CP>4-CP,脱氯反应活性与其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有关.随着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其相对去除率略有降低,但绝对降解量有较大提高.温度不仅影响脱氯速率,而且影响氯酚去除的途径,温度较高时,氯酚先脱氯后开环;温度低时,较易产生氧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2- 3-氯酚 4- 分子轨道理论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检测一氯酚三种异构体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吉兰 朱振中 +1 位作者 刘俊康 姜国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建立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检测一氯酚三种异构体的方法。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邻氯酚、间氯酚和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均有一灵敏的不可逆氧化峰。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邻氯酚、间氯... 建立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检测一氯酚三种异构体的方法。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邻氯酚、间氯酚和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均有一灵敏的不可逆氧化峰。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邻氯酚、间氯酚和对氯酚的峰电位分别为624 mV、712 mV和632 mV,且浓度分别在2.07~103.66μmol/L、4.62~138.60μmol/L和2.71~108.48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9μmol/L、1.0μmol/L和0.8μmol/L。使用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RBF-ANN)对一氯酚三种异构体混合物的伏安谱图进行分析,总预报误差为7.87%,而偏最小二乘法(PLS)总预报误差为15.57%。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同时准确检测一氯酚的三种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 2- 3- 4-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Oxidation of 4-chloro-3-methylphenol using zeolite Y-encapsulated iron(Ⅲ)-,nickel(Ⅱ)-,and copper(Ⅱ)-N,N'-disalicylidene-1,2-phenylenediamine complexes
7
作者 Solomon Legese Hailu Balachandran Unni Nair +3 位作者 Mesfin Redi-Abshiro Isabel Diaz Rathinam Aravindhan Merid Tessem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The degradation of 4-chloro-3-methylphenol(PCMC)using zeolite-encapsulated iron(III),nickel(II),and copper(II)complexes of N,N’-disalicylidene-1,2-phenylenediamine as catalysts,in a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 The degradation of 4-chloro-3-methylphenol(PCMC)using zeolite-encapsulated iron(III),nickel(II),and copper(II)complexes of N,N’-disalicylidene-1,2-phenylenediamine as catalysts,in a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was studied.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powder X-ray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 analysis,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effects of four factors,namely initial H2O2 concentration,catalyst dosage,temperature,and pH,on the degradation of a model organic pollutant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low acidic pH,almost complete removal of PCMC was achieved with the iron(III),nickel(II),and copper(II)catalysts after 120 min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catalyst dosage 0.1 g,H2O2 concentration 75 mmol/L,initial PCMC concentration 0.35mmol/L,and 50 °C.The reusability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s in PCMC degradation was also studied and a possible catalyst deactiv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The possible intermediate products,degradation pathway,and kinetics of PCMC oxidation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in-a-bottle method 4-Chloro-3-methylphenol Pseudo-first order DEACTIVATION Hydroxyl radic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