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合成3-酮-Δ^(4,6)甾体化合物
1
作者 邓霞飞 冯长根 +1 位作者 张同斌 杨艳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8-549,共2页
目的研究用3-羟基-Δ5甾体化合物为原料合成3-酮-Δ4,6甾体化合物。方法利用溴、溴化锂和助催化剂吡啶方法同时进行氧化脱氢。结果得到目标化合物,精品收率达60%以上。结论用该法收率高,成本低且一步合成。
关键词 ^3-羟基-△^5化合物 ^3--△^4 6化合物 一步合成
下载PDF
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的立体选择合成及其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陆伟刚 张军 +1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2-206,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e还原成不同取向的羟基,最后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6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进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0 μmol·L-1),对丁酰胆碱酯酶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 32 μmol·L-1),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9.5 μmol·L-1).结论 7位羟基的取向和不同的支链结构对化合物1~6发挥丁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合物制备 化学合成 ^Δ^5-3β -羟基 ^Δ^5-3β -羟基 胆碱酯酶
下载PDF
3α-羟基-16α,17α-亚甲基-5α-孕甾-20-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何明华 廖清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1-104,108,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含16α,17α-亚甲基的3α-羟基-5α-孕甾-20-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3β-羟基-5α-孕甾-16-烯-20-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其保护作用。结... 目的设计合成含16α,17α-亚甲基的3α-羟基-5α-孕甾-20-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3β-羟基-5α-孕甾-16-烯-20-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其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其中5个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α-羟基5α--20- 神经 合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3-羟基-5-烯-7-取代含氮胆甾烷化合物的合成
4
作者 黄新 崔建国 +2 位作者 贾琳怡 黄燕敏 甘春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5-50,共6页
从胆甾醇出发,通过3-羟基保护、三氧化铬氧化、7-羰基的官能团转换和3-位羟基去保护,合成得到五个3-羟基-5-烯-7-取代含氮甾体化合物,它们分别为:3-羟基-胆甾-5-烯-7-甲氧肟醚(5)、3-羟基-胆甾-5-烯-7-苄氧肟醚(6)、3-羟基-胆甾-5-烯-7... 从胆甾醇出发,通过3-羟基保护、三氧化铬氧化、7-羰基的官能团转换和3-位羟基去保护,合成得到五个3-羟基-5-烯-7-取代含氮甾体化合物,它们分别为:3-羟基-胆甾-5-烯-7-甲氧肟醚(5)、3-羟基-胆甾-5-烯-7-苄氧肟醚(6)、3-羟基-胆甾-5-烯-7-氨基硫腙(10)、3-羟基-胆甾-5-烯-7-氨基腙(11)和3-羟基-胆甾-5-烯-7-腙(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5--7-取代含氮 合成
下载PDF
3β,5α,6β-三羟基-3-取代甾体硫酸酯钠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思静 贾琳怡 +2 位作者 王辉 范建春 黄燕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甾醇硫酸酯钠盐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殊的生理活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天然存在的甾醇化合物1a-1c出发,经过环氧化、水解得到3,5,6-三羟基甾体化合物2a-2c,然后利用三乙胺-三氧化硫复合物进行硫酸酯化,并通过阳离子... 甾醇硫酸酯钠盐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殊的生理活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天然存在的甾醇化合物1a-1c出发,经过环氧化、水解得到3,5,6-三羟基甾体化合物2a-2c,然后利用三乙胺-三氧化硫复合物进行硫酸酯化,并通过阳离子(钠型)交换树脂进行Na+交换得到目标产物5α,6β-二羟基-3-取代甾体硫酸酯钠盐.3b-3c是文献中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 5α -羟基-3-取代硫酸酯钠 合成
下载PDF
3β-羟基-16α,17α,21-三甲基孕甾-5-烯-20-酮的合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莅 祝翠红 +1 位作者 张香文 米镇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9-1191,共3页
Hydroxy-16α,17α,21-trimethyl-5-en-20-one was synthesized from 3α-acetoxypregna-5,16-dien-20-one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1H NMR, MS and IR. 16α,17α-Dimethyl steroid was formed by treatment of 3β-... Hydroxy-16α,17α,21-trimethyl-5-en-20-one was synthesized from 3α-acetoxypregna-5,16-dien-20-one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1H NMR, MS and IR. 16α,17α-Dimethyl steroid was formed by treatment of 3β-acetoxypregna-5,16-dien-20-one with methylmagnesium bromide, followed by reaction of the resulting 17(20)-enolate with methyl iodide. The main by- products were 3β-hydroxy-16α,17α-dimethyl-5-en-20-one. LHDMS([(CH 3) 3Si] 2NLi) and LDA([(CH 3) 2CH] 2NLi) were chosen as proper reagents for 21-position alkylation. The almost quantitative conversion of 16α,17α-dimethyl corticosteroid was achieved and the highest yield of the 16α,17α,21-trimethyl corticosteroid was 78%. The opt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20 ℃ for 16α,17α- dialkylation and was -50 ℃ for 21- position alk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羟基-16α 17α 21-三甲基孕-5--20- 合成 皮质激素 甲基化 共轭加成 瑞美松龙 眼科抗炎药物
下载PDF
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波谱分析
7
作者 葛文中 李楠 +1 位作者 任丽鸽 刘宏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生物转化的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进行了化学修饰,得到了四个新的化合物,以波谱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对3β,5α,15β-三羟基-16-孕甾烯-6,20-二酮的单晶进行了结构分析。
关键词 3β 5α 15β-羟基-16-烯酮 氧化还原反应 波谱分析
下载PDF
维生素D_(3)及其羟基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绍鹏 姜艳 +5 位作者 宋凯 耿君霞 王伟 康尚渝 康惠鹏 张成明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73-82,共10页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调节人体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D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免疫调节、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VD生理活性不断被发现,市场对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需求也不断增...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调节人体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D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免疫调节、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VD生理活性不断被发现,市场对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已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本文综述了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_(3)、1α-羟基维生素D_(3)、25-羟基维生素D_(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_(3)的合成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和建立新的生产工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脱氢胆固醇 维生素D -羟基维生素D_(3)、25-羟基维生素D_(3) 1 25-羟基维生素D_(3) 化学合成 化合物
下载PDF
星骨海绵Stelletta tenuis Lindgren中的甾类化合物 被引量:4
9
作者 闫素君 苏镜娱 +2 位作者 张广文 王艳红 李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7,共4页
报道从星骨海绵StellettatenuisLindgren中分离及鉴定的甾类化合物 .其中甾酮 3 β 羟基 豆甾 5 烯 7 酮、 3 β 羟基 胆甾 5 烯 7 酮是第 1次从该种海绵中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 ,根据IR、MS、NMR、2 D 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 .其它... 报道从星骨海绵StellettatenuisLindgren中分离及鉴定的甾类化合物 .其中甾酮 3 β 羟基 豆甾 5 烯 7 酮、 3 β 羟基 胆甾 5 烯 7 酮是第 1次从该种海绵中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 ,根据IR、MS、NMR、2 D 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 .其它 1 1个甾类化合物由GC MS结合质谱裂解规律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骨海绵Stelletta tenuis Lindgren GC-MS 高效液相色谱 化合物 结构 3β-羟基--5--7-
下载PDF
6-羟基-3-硫酸酯钠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燕敏 李莹 +2 位作者 崔建国 王辉 范良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89-1694,共6页
甾醇硫酸酯钠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殊的生理活性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天然存在的甾醇1a~1b出发,经过PCC氧化得到4-烯-3,6-二羰基甾体化合物2a~2b,然后在Ni2+存在的条件下用硼氢化钠还原2a~2b,得到3-羟基-6-酮甾体... 甾醇硫酸酯钠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殊的生理活性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天然存在的甾醇1a~1b出发,经过PCC氧化得到4-烯-3,6-二羰基甾体化合物2a~2b,然后在Ni2+存在的条件下用硼氢化钠还原2a~2b,得到3-羟基-6-酮甾体化合物3a~3b.利用三乙胺-三氧化硫复合物对3a~3b进行硫酸酯化得到4a~4b,然后通过阳离子(钠型)交换树脂对4a~4b进行Na+交换得到6-氧代-3β-硫酸酯钠盐5a~5b,5a~5b进一步通过NaBH4还原得到6-羟基-3β-硫酸酯钠(6a~6b).另外,采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6-羟基胆甾-4-烯-3β-硫酸酯钠(10a).并对化合物5a~5b和6a~6b进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a在体外对卵巢癌(Hey-1B)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IC50值为48 nmo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硫酸酯钠 6-羟基-3β-硫酸酯钠化合物 合成
原文传递
三个新甾体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金文 蒋山好 +1 位作者 谭昌恒 朱大元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17-921,共5页
从中药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 .(Zygophyllaceae)中分离纯化得到 5个甾体皂甙元 ,经IR ,2D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 :海可皂甙元 (1) ,2 5 (R) 螺甾烷 4 烯 3,12 酮 (2 ) ,2 5 (R) 螺甾烷 3,5 二烯 12 酮(3) ,2 5 (R) ... 从中药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 .(Zygophyllaceae)中分离纯化得到 5个甾体皂甙元 ,经IR ,2D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 :海可皂甙元 (1) ,2 5 (R) 螺甾烷 4 烯 3,12 酮 (2 ) ,2 5 (R) 螺甾烷 3,5 二烯 12 酮(3) ,2 5 (R) 螺甾烷 4 烯 2 β ,3α 二羟基 12 酮 (4)和 2 5 (R) 螺甾烷 2 4 β 羟基 4 烯 3,12 酮 (5 ) ,其中化合物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皂甙元 25(R)—螺烷—3 5—二烯—12—酮 25(R)—螺烷—2β 3α—二羟基-4-烯—12—酮 25(R)—螺烷—24β-羟基-4-烯—3 12—酮 结构鉴定 中药
下载PDF
新型二硫杂环戊烯硫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谷氨酸诱导损伤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李玉姚 孙银星 +1 位作者 程坚 敖桂珍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95-398,共4页
在保留ADT-OH的3H-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基础上,用芳乙烯基替换4-羟基苯环,设计并合成了6个二硫杂环戊烯硫酮化合物(L_1~L_6,其中L_2,L_3,L_5和L_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L_... 在保留ADT-OH的3H-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基础上,用芳乙烯基替换4-羟基苯环,设计并合成了6个二硫杂环戊烯硫酮化合物(L_1~L_6,其中L_2,L_3,L_5和L_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L_1~L_6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影响。药理初筛结果表明:给药浓度为10~100μmol·L^(-1)时,L_1,L_2,L_4和L_6均能提高受损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给药浓度为1μmol·L^(-1)时,L_3和L_5均可提高损伤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苯基-3H-1 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 H2S供 二硫杂环戊烯硫酮化合物 合成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高山猴头菌的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13
作者 周洁 王雨曦 +2 位作者 魏玉莲 武昕 袁海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407-5417,共11页
目的研究高山猴头菌Hericium alpestre大米固体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 目的研究高山猴头菌Hericium alpestre大米固体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ass spectrometer,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通过pNPG法对化合物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试。结果从高山猴头菌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枸橼蒽类固醇B(1)、7-氧代-β-谷甾醇(2)、22E-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3)、5α,8α-过氧麦角甾醇(4)、4-羟基-17R-甲基甾醇(5)、dankasteronesA(6)、14α-羟基麦角甾-4,7,9,22-四烯-3,6-二酮(7)、5′-epichaxineB(8)、dankasteroneB(9)、灵芝果苷D(10)、5α,6α-环氧-3β-羟基-(22E,24R)-麦角甾-8,22-二烯-7-酮(11)、(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5-二醇(12)、6β-甲氧基麦角甾-7,9(11),22E-三烯-3β,5α-二醇(1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4)、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5)、4-对羟基苯甲醛(16)、(S)-2-羟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酸(17)、对羟基苯乙醇(18)、1-O-(9Z,12Z-十八碳二烯酰基)甘油(19)、亚油酸甲酯(20)和9,10-二羟基十八烷酸酯(21)。化合物1、3、6、8、10、14、15、17和1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38、2.61、2.61、6.22、2.28、1.86、1.59、3.15、2.96μmol/L。结论化合物1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9~11、13、16~21首次从猴头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10、14、15、17和19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猴头菌 化合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枸橼蒽类固醇B 22E--甲氧基-5α -环氧麦角-8(14) 22-二烯-3β- 灵芝果苷D (S)-2-羟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酸
原文传递
红果樫木叶中1个新的甾体类化合物
14
作者 李兆 陈龙 +3 位作者 赵宏伟 李兵 王晓 闫慧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896-4901,共6页
目的对红果樫木Dysoxylumbinectariferum的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及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果樫木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5)-烯-β,6β,... 目的对红果樫木Dysoxylumbinectariferum的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及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果樫木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5)-烯-β,6β,22-三醇(1)、豆甾-5(6)-烯-3β,21,2-三醇(2)、2α,3β,4β-三羟基孕甾-16-酮(3)、2α,3β-二羟基-4β-乙酰氧基孕甾-16-酮(4)、2α,3β-二羟基孕甾-17(20)-烯-16-酮(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果豆甾A。化合物2~5均首次从红果樫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樫木 红果豆A -5(6)--3β 21 2-三醇 3β -羟基-16-
原文传递
尖尾芋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靳建杰 毛旭东 +3 位作者 梁永枢 胡晓 颜仁梁 黄春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123-6130,共8页
目的对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依次用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ODS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制备型液相色谱对提... 目的对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依次用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ODS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制备型液相色谱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CCK-8检测法,以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P)作为阳性对照,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从尖尾芋根茎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包括7个生物碱类、3个长链脂肪酸类、4个萜类、3个甾体类,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黄胡椒酰胺(2)、5-羟基-1H-吲哚-3-甲醛(3)、(3R,8aS)-六氢-3-(2-甲基丙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4)、新刺孢曲霉素A(5)、N-顺式-阿魏酰酪胺(6)、N-反式-阿魏酰酪胺(7)、(–)-β-谷甾醇(8)、(22E)-麦角甾-6,9,22-三烯-3β,5β,8α-三醇(9)、(22E)-麦角甾-6,22-二烯-3β,5β,8α-三醇(10)、(S)-5-羟基-3,4-二甲基-5-戊基呋喃-2(5H)-酮(11)、地芰普内酯(12)、表-地芰普内酯(13)、蚱蜢酮(14)、苯十三烷酸(15)、(16Z)-16-十八烯-12,14-二炔酸(16)、(13S)-羟基-十八碳二烯酸(17)。化合物9和10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32.13、31.49μmol/L。结论化合物1~3、9~17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化合物4、5是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9和10对MCF-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化合物 抗肿瘤 (22E)-麦角-6 9 22-三烯-3β 5β -三醇 (22E)-麦角-6 22-二烯-3β 5β -三醇
原文传递
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6
作者 于洋 刘真 +1 位作者 林文翰 季宇彬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棘软珊瑚 (S)-13-(2-羟基-3 4-二甲基 5 氧代-2 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 (S)-11-(2-羟基-3 4-二甲基-5-氧代-2 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 羟基二氢博伏内酯 环丁烯内酯类 嘌呤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