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h representation matters: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sh features on perceptual and spatial fidelity of deep 3D morphable models
1
作者 Robert KOSK Richard SOUTHERN +3 位作者 Lihua YOU Shaojun BIAN Willem KOKKE Greg MAGUIRE 《虚拟现实与智能硬件(中英文)》 EI 2024年第5期383-395,共13页
Background Deep 3D morphable models(deep 3DMM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omputer vision.They are used in facial synthesis,compression,reconstruction and animation,avatar creation,virtual try-on,facial recognition sys... Background Deep 3D morphable models(deep 3DMM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omputer vision.They are used in facial synthesis,compression,reconstruction and animation,avatar creation,virtual try-on,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medical imaging.These applications require high spatial and perceptual quality of synthesised meshes.Despite their significance,these models have not been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mesh representations and evaluated jointly with point-wise distance and perceptual metrics.Methods We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sh representation features to various deep 3DMMs on spatial and perceptual fidel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meshes.This paper proves the hypothesis that building deep 3DMMs from meshes represented with global representations leads to lower spatial reconstruction error measured with L_(1) and L_(2) norm metrics and underperforms on perceptual metrics.In contrast,using differential mesh representations which describe differential surface properties yields lower perceptual FMPD and DAME and higher spatial fidelity error.The influence of mesh feature normalisation and standardisation is also compared and analysed from perceptual and spatial fidelity perspectives.Result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guidance in selecting mesh representations to build deep 3DMMs accordingly to spatial and perceptual quality objectives and propose combinations of mesh representations and deep 3DMMs which improve either perceptual or spatial fidelity of exis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 modelling Deep 3D morphable models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eature engineering Perceptual metrics
下载PDF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hydrofracturing cracks within heterogeneous rock through 3D printing and transparent models 被引量:21
2
作者 Peng Liu Yang Ju +3 位作者 Pathegama G. Ranjith Zemin Zheng Li Wang Ayai Wanniarachc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6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The heterogeneity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 tremendously affects its hydrofracturing behavior.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hy... The heterogeneity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 tremendously affects its hydrofracturing behavior.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fracturing cracks within heterogeneous rocks is of particular use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ydrofracturing stimulation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visually representing and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ing a 3D hydrofracturing crack-network, this issue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for physically visualizing and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ing the 3D hydrofracturing crack-network distributed through a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based on a natural glutenite sample. This method incorporates X-ray microfocus computed tomography (μCT), 3D printing models and hydrofracturing triaxial tests to represent visually the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and the 3D crack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within a transparent rock model during hydrofracturing. The coupled effects of material heterogeneity and confining geostress on the 3D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eakdown pressure of a heterogeneous rock model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material heterogeneity and confining geostress. The measured breakdown pressures of heterogeneous model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dicted by traditional theories. This study helps to elucidate the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hydrofracturing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fracturing cracks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Transparentized structures Heterogeneous rock 3D printing Coupled effects of heterogeneity and geostress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1例RHD-CE(3-7)-D基因重组与RHCE变异型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4
作者 唐炳娣 蔡仲仁 +1 位作者 邓泳诗 伍昌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83-1186,1190,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用PCR-SSP法对RhDCcEe(RhD、RhC、Rhc、RhE、Rhe)基因型进行检测;三代全长测序技术对RHD/RHC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鉴定ABO、RhD、RhCcEe血型抗原的结果为:A抗原(-)、B抗原(-)、RhD(1+)、RhC(4+)、Rhc(1+)、RhE(1+)、Rhe(4+)、对照孔(-);试管法ABO、RhD、RhCcEe抗原鉴定该患者表型为:A抗原(-)、B抗原(-)、RhD(w+)、RhC(4+)、Rhc(w+)、RhE(w+)、Rhe(4+),对照管(-);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阴性;PCR-SSP法血型基因分型RhDCcEe结果:RhD(+)、RhC(+)、Rhc(+)、RhE(+)、Rhe(+);RHD/RHCE基因结果:RHD单倍体1为外显子1-10全缺失,而单倍体2为外显子RHD-CE基因重组融合,且确认其重组类型为RHD-CE(3-7)-D,起点在外显子2(g.20238-20312之间),终点在外显子8(g49184-50480之间),同时RHCE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新碱基点突变RHCE*cE(827C>A)。结论RHD-CE(3-7)-D基因重组融合与RHCE*cE(827C>A)新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引起D、cE血型抗原弱表达,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cE弱抗原 RHD-CE(3-7)-d重组 RHCE*cE(827C>A) 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Representation of 3D Woven Structures by Parametric Method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辛 易洪雷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A parametric method i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re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 of 3D woven structures. Different binding patterns, such as angle interlock and orthogonal interlock with through-thickness or layer-to-l... A parametric method i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re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 of 3D woven structures. Different binding patterns, such as angle interlock and orthogonal interlock with through-thickness or layer-to-layer bindings, are classified. A unit cell of 3D woven structure is defined with four constituent yarn systems represented by nin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D woven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representative parameters is thus established.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four out of the nine parameters are necessary to represent a 3D woven structure with an angle interlock binding, and that five parameters are required to describe a 3D woven structure with an orthogonal interlock binding. Onc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the pattern of 3D woven structures can be unambiguously identified, and vice versa. In addition to the purpose of structure presentation, the method can be further used as a means for designing 3D woven structur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3D woven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 composites 3D woven structure parametric representation.
下载PDF
基于二萘并[2,3-B∶2′,3′-D]呋喃基团的高效窄发射蓝光OLED器件
6
作者 王小伟 袁江波 +4 位作者 马佩兰 闫自强 崔志远 孙军 彭其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3-1510,共8页
高效率窄光谱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二萘并[2,3-B∶2′,3′-D]呋喃为弱电子受体、N-(4-联苯基)-1-萘胺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D-A-D型蓝光分子DPF-NA,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位于441 n... 高效率窄光谱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二萘并[2,3-B∶2′,3′-D]呋喃为弱电子受体、N-(4-联苯基)-1-萘胺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D-A-D型蓝光分子DPF-NA,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位于441 nm。理论计算与光物理测试结果显示DPF-NA具有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激发态(HLCT)特性,兼具局域态(LE)高发光效率与电荷转移态(CT)高激子利用率特征,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为81.2%。基于质量分数3%DPF-NA掺杂浓度的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峰位于455 nm,半峰宽(FWHM)仅为26 nm,CIE(x,y)坐标为(0.14,0.08),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二萘并[2 3-B∶2′ 3-d]呋喃 蓝光 激子利用 外量子效率
下载PDF
New 4-imino-4H-Chromeno[2,3-d]Pyrimidin-3(5H)-Amine: Synthesis, Cytotoxic Effects on Tumoral Cell Lines and in Silico ADMET Properties
7
作者 Marwa Dhiabi Sirine Karoui +7 位作者 Mehdi Fakhfakh Souhir Abid Emmanuelle Limanton Rémy Le Guével Thierry Charlier Ludovic Paquin Jean-Pierre Bazureau Houcine Amm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24年第3期107-122,共16页
The synthesis of new 4-imino-4H-chromeno[2,3-d]pyrimidin-3(5H)-amine in four steps including one step under 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 is reported. The structural identity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as establishe... The synthesis of new 4-imino-4H-chromeno[2,3-d]pyrimidin-3(5H)-amine in four steps including one step under 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 is reported. The structural identity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ir spectroscopic analysis, such as FT-IR, NMR and mass spectroscopy. These new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n seven representative human tumoral cell lines (Huh7 D12, Caco2, MDA-MB231, MDA-MB468, HCT116, PC3 and MCF7) and also on fibroblasts. Among them, only the compounds 6c showed micromolar cytotoxic activity on tumor cell lines (1.8 50 50 > 25 μM). Finally, in silico ADMET studies w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of the identified compound 6c as potential anti-tumor comp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mino-4H-Chromene 4H-Chromeno[2 3-d]Pyrimidin-3(5H)-Amine Microwave Irradiation Tumoral Cell Line in Silico ADMET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
8
作者 邵碧波 刘思佳 李益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在针对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中使用血浆(1-3)-β-D葡聚糖能够产生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于医院寻求医疗干预的新生儿总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对象记为1组;另外选取60例健康... 探讨在针对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中使用血浆(1-3)-β-D葡聚糖能够产生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于医院寻求医疗干预的新生儿总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对象记为1组;另外选取60例健康婴儿作为2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整理PCR技术针对1组患者诊断结果,将其与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1组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较之于2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1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更高,而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明显更低;P<0.05。在针对诊断效能的考察上,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效能和PCR诊断结果之间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不大,P>0.05。结论 针对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生儿使用血浆(1-3)-β-D葡聚糖进行检查,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诊断结果的严谨程度,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血浆(1-3)-β-d葡聚糖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王珍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50-0153,共4页
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技术(G实验)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危型侵袭型真菌感染患者,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以及对应的试剂对患者的血浆(1,... 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技术(G实验)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危型侵袭型真菌感染患者,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以及对应的试剂对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分析真菌培养、G实验和联合检测结果;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三种方法的ROC曲线。结果 确诊IFI阳性共28例,阴性共72例;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真菌培养或者G实验。联合检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中,应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效能良好,在和传统真菌培养技术联合检测下,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技术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建芳 徐修礼 +1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E-80微生物动态快速 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 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3士2.57)μg...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E-80微生物动态快速 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 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3士2.57)μg/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54.06士36.13)μg/L,经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深部 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非常显著(t=7.741,P<0.001)。结论 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 临床医生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d 葡聚糖 深部真菌 感染
下载PDF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下水介质中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的一步合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静 张梅梅 +2 位作者 魏贤勇 宗志敏 王香善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以芳亚甲基丙二腈、1,3-二甲基巴比妥酸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在100℃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良好(78%~90%)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 以芳亚甲基丙二腈、1,3-二甲基巴比妥酸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在100℃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良好(78%~90%)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并[2 3-d]嘧啶 TEBAC 合成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显微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及3-D自动调焦技术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义文 刘献礼 谢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3-1069,共7页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采用大NA(数值孔径)和小NA的显微图像序列,比较分析了本文提出的评价函数和经典的归一化方差函数、熵函数、能量拉普拉斯函数以及另外两种基于小波变换评价函数的清晰度评价性能。同时采用带...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采用大NA(数值孔径)和小NA的显微图像序列,比较分析了本文提出的评价函数和经典的归一化方差函数、熵函数、能量拉普拉斯函数以及另外两种基于小波变换评价函数的清晰度评价性能。同时采用带有标准偏差为25的高斯噪声显微图像序列,比较了这五种评价函数的抗噪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函数具有最高的聚焦精度和聚焦分辨率,且具有与抗噪能力最强的归一化方差函数相当的抗噪能力。提出了基于区域选择的自动聚焦方法,实现了处于不同深度的微操作对象的3-D自动聚焦。该评价函数和区域选择聚焦技术可以用于高精度的自动微操作作业中。进一步说明自动调焦是实现自动化微操作的关键技术,而其核心是清晰度评价函数的选取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调焦 清晰度评价函数 小渡变换 3-d自动调焦
下载PDF
3-D颞骨模型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静雅 田广永 +3 位作者 黄文华 许靖 吴章林 张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制作的高仿真3-D颞骨模型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高分辨率CT获取活体颞骨断层图像(正常人2例,慢性中耳炎患者2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图像分割及颞骨三维重建,以石膏粉末为原料,利... 目的探讨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制作的高仿真3-D颞骨模型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高分辨率CT获取活体颞骨断层图像(正常人2例,慢性中耳炎患者2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图像分割及颞骨三维重建,以石膏粉末为原料,利用粉末堆积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颞骨模型,重要解剖结构与组织(听骨链、面神经、位听器、炎性渗出及胆脂瘤等)以不同颜色打印,并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演练。结果颞骨模型的硬度与人骨相近,模型表面及内部骨性标志明显,解剖精确度高,钻磨触感接近真实,满足颞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的要求。结论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能制作出仿真度更高、更接近实际人体解剖结构的颞骨模型,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颞骨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与病变情况,制定和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3-d打印 快速成型 个体化
下载PDF
4-(对取代苯基)-2-[2-(取代苯基)呋喃-4-甲酰胺]-1',3',4'-均三唑[1,2-d]-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思佳 柴安 +1 位作者 蔡志娟 卞王东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4-497,共4页
以1-氨基-5-巯基-2-(对取代苯基)-1,3,4-均三唑和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异硫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环连呋喃的均三唑并噻二唑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和MS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标题化合物... 以1-氨基-5-巯基-2-(对取代苯基)-1,3,4-均三唑和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异硫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环连呋喃的均三唑并噻二唑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和MS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1 3 4-均三唑并[1 2-d]-1 3 4-噻二唑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峰 陶晓勤 +2 位作者 刁文晶 俞静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7例确诊IFD和6例拟诊IFD的真阳性病例为IFD组,100例非IFD真阴性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用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峰度系数>0、偏度系数>0,呈正偏态分布。对照组和IFD组血浆(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3.62±5.0)pg/mL和(373.82±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为20.85,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P<0.05),95%CI 0.792~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6.0%。结论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IFD具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下载PDF
用构造光系统实现3-D形貌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斌 尤政 +1 位作者 刘兴占 李颖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7-102,共6页
介绍了一个用构造空间二进制编码进行非接触3D形貌测量的系统。它以一台LCD投影仪为硬件基础,用8幅条纹投影图案对被测物体表面进行空间编码。用CCD摄像机获取物体编码信息,用基于单一像素的三角法原理从摄像机图像中获取... 介绍了一个用构造空间二进制编码进行非接触3D形貌测量的系统。它以一台LCD投影仪为硬件基础,用8幅条纹投影图案对被测物体表面进行空间编码。用CCD摄像机获取物体编码信息,用基于单一像素的三角法原理从摄像机图像中获取三维形貌数据。指出了二进制编码图案生成软件及其生成的条纹图案的特点。为了提高3D形貌测量的精度,分析了由摄像机和投影仪镜头造成的误差,建立了它们的透镜误差矫正公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形貌测量 三角法 构造光系统 LCD投影仪
下载PDF
超声辐射下水介质中三组分一锅合成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青芳 许兴友 +3 位作者 阮明杰 温艳玲 何晓姜 杨绪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8-1141,共4页
报道了在超声波辐射下,水相中无催化剂下通过芳香醛与丙二腈、巴比妥酸的一锅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在超声波辐射下,不仅饱和芳香醛与丙二腈、巴比妥酸的一锅反应在室温下能高收率地进行,而对于α,β-不饱和醛以及... 报道了在超声波辐射下,水相中无催化剂下通过芳香醛与丙二腈、巴比妥酸的一锅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在超声波辐射下,不仅饱和芳香醛与丙二腈、巴比妥酸的一锅反应在室温下能高收率地进行,而对于α,β-不饱和醛以及二元醛与丙二腈、巴比妥酸的一锅反应也能在室温下顺利进行,获得较高的收率.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并[2 3-d]嘧啶 超声辐射 水介质 一锅合成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玲 田广永 +3 位作者 胡力达 杨静雅 张珊珊 罗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获取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镜像重建患侧耳结构,用3-matic软件设计出3-D耳模,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和硅胶复模技术铸造出镜像耳硅胶耳廓模型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获取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镜像重建患侧耳结构,用3-matic软件设计出3-D耳模,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和硅胶复模技术铸造出镜像耳硅胶耳廓模型与3-D硅胶耳模,前者用于患侧耳耳廓雕刻的模板,后者用于辅助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屏、对耳屏等耳廓亚结构的雕刻及颅耳角角度的维持。对比耳廓重建前后耳廓的大小、形态及耳廓表面解剖结构。结果再造耳颅耳角适中,耳廓解剖亚结构清晰,重建的耳廓形态逼真。结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个体化耳廓再造,为耳廓重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耳模 小耳畸形 个体化 耳廓重建
下载PDF
基于3-D数据的叶片萎蔫形态辨识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祥 孙宇瑞 +2 位作者 赵燕东 郑力嘉 林剑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6-292,共7页
以西葫芦为试验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激光扫描获取植物叶片3-D形态信息,运用微分几何算法、二维傅里叶谱分析法、垂直投影叶面积法以及标准差法定义了4种植物萎蔫指数(TB_3D、RLWI-2DFT、RTPLA和RSD)用来定量刻画植物萎蔫状态。试验结果表... 以西葫芦为试验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激光扫描获取植物叶片3-D形态信息,运用微分几何算法、二维傅里叶谱分析法、垂直投影叶面积法以及标准差法定义了4种植物萎蔫指数(TB_3D、RLWI-2DFT、RTPLA和RSD)用来定量刻画植物萎蔫状态。试验结果表明萎蔫指数能够很好地定量刻画植物萎蔫形态。其中TB_3D与太阳全辐射量、大气温度线性相关,决定系数取值范围分别为[0.710,0.721]和[0.513,0.589]。TB_3D与茎秆直径线性相关,决定系数为0.845。最后通过比较4种萎蔫指数刻画萎蔫状态的相关性,两两间决定系数大于0.736,结果表明4种指数的萎蔫表征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叶片 3-d数据 水分胁迫 萎蔫辨识 萎蔫指数
下载PDF
高密度3-D封装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勇 王莎鸥 +2 位作者 赵建明 胡永达 杨邦朝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70,共4页
高密度3-D封装技术是国内外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它在2-D平面基础上向立体化发展,实现了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混合集成,因而具有更高的组装密度、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延迟等... 高密度3-D封装技术是国内外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它在2-D平面基础上向立体化发展,实现了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混合集成,因而具有更高的组装密度、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延迟等优势。该技术正在加速未来电子整机系统的微小型化。主要介绍了近年来3-D封装应用状况和一种新型的封装技术——系统上封装SOP(System-on-Pac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3-d封装 系统芯片 综述 系统上封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