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 of mesh simplification for 3-Dimension terrain using Laplace operator 被引量:1
1
作者 Zuo Wenpin Che Xiangjiu 《Computer Aided Drafting,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 simplify mesh in 3D terrain. The 3D terrain is presented b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First, Laplace operator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sharp degree of mesh point, which indicates 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 simplify mesh in 3D terrain. The 3D terrain is presented b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First, Laplace operator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sharp degree of mesh point, which indicates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terrain. Through setting a critical value of sharp degree, feature points are selected. Second, critical mesh points are extracted by an recursive process, and constitute the simplified mesh. Third, the algorithm of linear-square interpolation is employed to restore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the terrain. Last, the terrain is rendered with color and tex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compress data by 16% and the error is lower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imension terrain critical mesh point simplified mesh Laplace operator
下载PDF
3D-CTA、MRA和DSA对脑动静脉畸形成像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衔城 吴劲松 +1 位作者 陈爽 左长京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对于脑动静脉畸形(AVM)成像的价值。方法 43例脑AVM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3D-CTA阳性率100%。与DSA比较:供血动脉的来源...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对于脑动静脉畸形(AVM)成像的价值。方法 43例脑AVM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3D-CTA阳性率100%。与DSA比较: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100%吻合;引流静脉33例完全吻合(78.6%),9例部分吻合(21.4%);病灶部位、大小以及深度100%吻合。MRA阳性率95.8%,1例假阴性(4.2%)。与DSA影像比较:供血动脉17例完全吻合(70.8%),6例部分吻合(25.0%);引流静脉14例完全吻合(58.3%),9例部分吻合(37.5%);病灶部位、大小以及深度98.5%吻合。结论 DSA是脑AVM成像的 "金标准"。3D-CTA和MRA技术的发展为AVM影像学诊断提供了高准确性、无创性的替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3D-CT NMR 成像 脑内动静脉形
下载PDF
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君宇 彭泽峰 +2 位作者 姜冰 王小宜 吴光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58-2360,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A与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瘤体指向及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行DSA检查的24例患者中共发现28个动脉瘤,检出率约82%,而3D-CTA发现32个动脉瘤,检出率94%;2例出血后数小时内3D-CTA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以上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上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更高。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率的金指标,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3D-CTA无创、经济、不受血管痉挛的影响,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优于DSA,对动脉瘤的部位、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及周边结构的三维显示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dsa 3D—CTA
下载PDF
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良好 熊叶 +4 位作者 赵兵 钟鸣 谭显西 郑匡 李则群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 颅内动脉瘤 图像融合 随访
下载PDF
CTA、2D-DS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宁 佟丹 +1 位作者 王宏磊 王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156-215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 CTA 2D—dsa 3D—dsa
下载PDF
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樊斌 王忠 +2 位作者 张栋华 李斌 史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总结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8例颅内动脉瘤或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重建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中,常规2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13例,共15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例,... 目的总结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8例颅内动脉瘤或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重建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中,常规2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13例,共15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例,共18个动脉瘤。结论3D-DSA较2D-DSA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有效的阳性率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MRI与3D-DSA融合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翔圣 张鑫 +5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文立利 茅磊 吴伟 杭春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断明确为AVM的6例患者,术前均行MRI与3D-DSA检查,并行...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断明确为AVM的6例患者,术前均行MRI与3D-DSA检查,并行MRI与3DDSA影像融合。根据MRI与3D-DSA融合图像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MRI与3D-DSA融合图像不仅可清楚的显示AVM与周围神经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对部分合并微小动脉瘤或小血管畸形的患者可清晰的显示病变在血肿或脑组织之间的位置。所有患者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畸形血管团残留。术后6例患者均行MRI随访,AVM均无复发,同时未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结论 MRI与3D-DSA融合图像可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提供更多重要信息,有效的辅助AVM手术的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融合
下载PDF
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韦可 姚国杰 +6 位作者 龚杰 杜威 李成才 陈大瑜 肖炳祥 向伟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其中2例将融合的数据通过Dicom格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除1例外展神经麻痹未改善外余原有颅神经损害均恢复,且无并发症,MRI复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结论术前MRI与Dyna-CTA/3D-DSA三维融合影像,尤其是动态融合影像上,可在融合影像的冠状位、矢状位与轴位上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 Dyna—CTA 3D—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手术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临床解剖学的3D-DSA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盛柳青 李俊 +4 位作者 陈刚 张戈 马廉亭 王强 李欢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3D-DSA的特点,为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全脑3D-DSA检查阴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回返动脉直径,以及大脑前动脉A1段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结...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3D-DSA的特点,为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全脑3D-DSA检查阴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回返动脉直径,以及大脑前动脉A1段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结果左、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分别为(1.91±0.36)mm和(1.81±0.36)mm,长度分别为(13.0±1.60)mm和(14.0±2.28)mm;左、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直径分别为(1.88±0.38)mm和(1.69±0.36)mm;左侧和右侧回返动脉直径分别为(0.50±0.15)mm和(0.42±0.13)mm;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为(94.13±23.59)度,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为(97.74±25.19)度,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右侧颈内动脉夹角为(89.14±16.61)度,左侧大脑前动脉A1与左侧颈内动脉夹角为(82.30±21.06)度。结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较多的变异,充分了解其解剖学3D-DSA的特点对处理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大脑前动脉 3D—dsa 解剖研究
下载PDF
3D-CTA和DSA技术在整形外科轴型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建平 侯祚琼 +3 位作者 章宏伟 姚刚 陈默轩 马来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整形外科轴型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0月~2009年8月,对拟行...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整形外科轴型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0月~2009年8月,对拟行轴型皮瓣切取的15例患者行3D-CTA或DSA术前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设定手术方式及术前设计。结果:DSA及3D-CTA均能清楚地显示知名轴型动脉如腹壁上下动脉、胸背动脉,能显示血管的起源、是否通畅、走行及进一步的分支情况,可以观察到皮肤的营养状况,可根据检查的情况设计手术方案及皮瓣走行。结论:在3D-CTA及DSA的指导下,可以更合理的制定轴型皮瓣切取的手术方式,简化手术步骤,节约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dsa 轴型皮瓣
下载PDF
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德秀 李春华 +1 位作者 夏进东 赵年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3D dsa 动脉瘤 介入
下载PDF
3D旋转DSA在TIPS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家飞 李莲 李荣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88-588,共1页
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 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技术是利用血管造影机C形臂快速旋转过程中行感兴趣区域造影的新技术,再利用3DRDSA三维重建技术任意方向重建血管[1-2]。本文意在探讨3DRDS... 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 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技术是利用血管造影机C形臂快速旋转过程中行感兴趣区域造影的新技术,再利用3DRDSA三维重建技术任意方向重建血管[1-2]。本文意在探讨3DRDSA在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行TIPS术时同时应用了常规DSA和3D RDSA的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3D旋转dsa TIPS
下载PDF
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延成 张翠燕 +1 位作者 耿静羽 李虎庆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6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应用常规的DSA造影,如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即做3D-DSA造影,将所得图像送入3D专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的血管的关系。结果 3D-DSA较普通DSA图... 目的探讨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应用常规的DSA造影,如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即做3D-DSA造影,将所得图像送入3D专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的血管的关系。结果 3D-DSA较普通DSA图像明显改善。结论 3D-DSA图像清晰,层次丰富,对血管的检出率高,明显优于普通DSA或2D-DSA,为动脉瘤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成像 3D—dsa
下载PDF
3D-CTA结合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茂 赵建农 +1 位作者 陈健龙 赵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84-384,F0003,共2页
我院2006年至2007年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10例。现就其通过3D-CTA结合DSA诊断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4-83岁,平均55岁。突发意识障碍1例,头痛、头晕9例,入院时Hunt-Hess... 我院2006年至2007年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10例。现就其通过3D-CTA结合DSA诊断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4-83岁,平均55岁。突发意识障碍1例,头痛、头晕9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I级4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dsa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3D CTA与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安华 李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2期2295-2296,共2页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被认为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近年来,DSA检查已从二维DSA发展为三维DSA(3DDSA)[1],同时,作为无创检查的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颅...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被认为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近年来,DSA检查已从二维DSA发展为三维DSA(3DDSA)[1],同时,作为无创检查的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2]。本文对2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用3DCTA和3DDSA检查,探讨这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dsa检查 3DCTA 临床诊断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三维CT血管造影 早期诊断 无创检查
下载PDF
血管病变3D DCE SCTA和3D DCE MR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强 冯祥太 +1 位作者 王成伟 刘淑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3D DCE SCTA(Ⅰ)、3D DCE MRA(Ⅱ)和DSA(Ⅲ)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全身血管病变诊断中优势和不足,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Ⅰ、Ⅱ两种检查,传输到GE AW4.... 目的:对照分析3D DCE SCTA(Ⅰ)、3D DCE MRA(Ⅱ)和DSA(Ⅲ)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全身血管病变诊断中优势和不足,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Ⅰ、Ⅱ两种检查,传输到GE AW4.1工作站,利用VR、SSD、MIP、MPR等后处理技术,获得血管病变的3D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Ⅲ的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Ⅰ检查的准确率95.6%,Ⅱ检查的准确率91.3%,Ⅲ检查的准确率97.8%。其中:脑血管病变:Ⅰ检查的准确率95.9%,Ⅱ检查的准确率为92.3%,Ⅲ检查的准确率97.5%。②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Ⅰ、Ⅱ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可达100%。③主动脉夹层:Ⅰ和Ⅱ的诊断符合率达100%。④上腔静脉阻塞:Ⅰ和Ⅱ与Ⅲ的符合率为100%。⑤肝癌门静脉癌栓:Ⅰ和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89.2%,敏感性94.3%。⑥肾动脉瘤:Ⅰ诊断的敏感性94.1%;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结论:3D DCESCTA、3D DCE MRA与DSA检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提高血管病变的诊断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3D DCE SCTA 3D DCE MRA dsa对照研究
下载PDF
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忠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DSA图像,并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其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对患者实施DSA-3...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DSA图像,并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其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其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患者头颅运动、具体的三维模式、检查过程中对比剂注入速度和总量、连接管和导管的状态等,此外对于图像的后期处理、扫描过程中定位是否准确等也是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取得良好的三维图像,需要结合实际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3D 脑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因素
下载PDF
联合使用DSA和3D-CT血管造影指导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分析
18
作者 周新民 冯东侠 +3 位作者 徐伟东 高恒 徐向东 周正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介绍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3D-CT进行手术前检查的经验。方法对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3D-CTA的检查,15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10例,经股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动脉... 目的介绍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3D-CT进行手术前检查的经验。方法对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3D-CTA的检查,15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10例,经股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为宽颈7例,2例为前交通动脉膨大,瘤体为多极(分叶)4例,动脉瘤不仅局限于前交通,波及大脑前动脉A2段2例。15例患者治疗后无一例死亡,11例恢复良好,2例偏瘫,2例轻度智能障碍。结论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关系复杂,常规DSA检查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动脉瘤及周围关系,CTA检查可成为重要的补充,两者结合使用可指导手术或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为手术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是前交通动脉手术前的理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dsa 3D—CT
下载PDF
DSA下肺动脉3D造影在肺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范粉灵 张松林 +6 位作者 梁挺 谢学刚 宋强 张瑜平 陈小英 霍晓薇 邹余粮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肺动脉3D造影在肺血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肺血管临床受教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2D肺血管CT/CTA阅片(对照组)和DSA 3D造影阅读(实验组)教学,对两组的评分(分值)和开始阅片到完成...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肺动脉3D造影在肺血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肺血管临床受教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2D肺血管CT/CTA阅片(对照组)和DSA 3D造影阅读(实验组)教学,对两组的评分(分值)和开始阅片到完成诊断所用时间计时(min)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分值明显较对照组高;开始阅片到完成诊断所用时间计时(min)明显较后者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A引导下的3D肺动脉造影阅片有望成为突破肺血管教学中“教”“学”两难困境的可供选择的、富有前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病教学 多层CT血管显像 数字减影(dsa) 3D肺血管造影
下载PDF
2D—DSA与R—DSA及3D—DSA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董富山 翟水亭 +1 位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中原医刊》 2008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比2D—DSA、R—DSA与3D—DSA在显示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瘤颈的宽窄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说明3D—DSA优于2D—DSA及R—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DSA、R—DSA及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R—DS... 目的 通过对比2D—DSA、R—DSA与3D—DSA在显示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瘤颈的宽窄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说明3D—DSA优于2D—DSA及R—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DSA、R—DSA及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R—DSA检查,把R—DSA图像传送到3D工作站,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通过图像在对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显示评价分析。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R—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R—DSA和3D—DSA。(④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R—DSA。尤其是对动脉瘤颈宽窄的显示,对介入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2D—dsa R—dsa 3D—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