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伤后24、48、72 h和1周取材。利用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在伤后48、72 h和1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CI组和VPA组的BDNF及NT-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但VPA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NT-3表达均明显高于SCI组(P<0.05)。结论 VPA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及NT-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丙戊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丙戊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及c-fos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李新枝 肖莉 石清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Caspase-3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Caspase-3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伤后6 h,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每组其余大鼠分别在伤后24、48、72 h取5只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及c-fos的表达。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两者相比在伤后48 h和7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低于SCI组(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fos表达在伤后6、24、48 h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也低于SCI组(P<0.05)。结论 VPA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和c-fos表达,从而对SCI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丙戊酸 CASPASE-3 C-FOS
下载PDF
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抗炎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悦 康永波 张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4-178,188,共6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性心肌病,在人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抗炎症治疗措施仍不完善,且相关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其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和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靶点。现主要从Wnt11基因、巨噬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锌指抗病毒蛋白、蜂毒素和丙戊酸6个免疫抗炎症相关方面,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最新免疫抗炎症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 Wnt11基因 巨噬细胞 半乳糖凝集素3(Gal-3) 锌指抗病毒蛋白(ZAP) 蜂毒素 丙戊酸(VPA)
下载PDF
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外肝毒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新芳 温燕 +3 位作者 高守红 游春华 陈万生 熊筱娟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3-47,53,共6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体外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活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加入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采用CC...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体外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活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加入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CR法检测CYP1A1、CYP1A2、PCNA、Bax及Bcl-2的mRNA相对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对L02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逐渐增强,CYP1A1、CYP1A2及Bax的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CNA及Bcl-2的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有下降,AST、ALT、LDH含量升高。结论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与肝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2-丙基-4-五烯酸 3-羟基丙戊酸 5-羟基丙戊酸 肝毒性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顺氯氨铂对子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曹振平 冯定庆 +3 位作者 李彩荣 张丽娜 刘然 凌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联合化疗药物顺铂(DDP)对子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 mmol/L VPA及不同浓度(0.5、1、2.5μg/ml)DD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颈癌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VPA 300 mg/(kg.d)-1,DDP 2 mg/kg,每周2次,作用于HeLa细胞...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联合化疗药物顺铂(DDP)对子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 mmol/L VPA及不同浓度(0.5、1、2.5μg/ml)DD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颈癌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VPA 300 mg/(kg.d)-1,DDP 2 mg/kg,每周2次,作用于HeLa细胞接种后成瘤的裸鼠;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RT-PCR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p53,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及Bax、Bcl-X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组蛋白H3乙酰化(acetylases histone 3,AC-H3)水平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VP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DDP后优于VPA及DDP单药组;荷瘤鼠给药28 d后各组肿瘤体积(mm3):对照组3 155.3±238.7,VPA组1 936.7±207.7,DDP组1 349.9±267.5,VPA+DDP组357.3±212.2,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VPA可在mRNA水平上增强p53、PUMA及Bax的表达,减弱Bcl-XL的表达,且联合DDP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及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VPA单独及联合DDP均明显提高细胞及移植瘤中AC-H3及p53和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active-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联合DDP在体外可杀伤子宫颈癌HeLa细胞,体内可抑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增长,而AC-H3及p53和active-caspase-3的表达升高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顺铂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宫颈肿瘤
下载PDF
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浔 陈顺 +1 位作者 宗传峰 高守红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肝损伤参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收集328例癫痫患者血样,其中,123例肝功能异常癫痫患者血样为试验组,205例肝功能正常癫痫患者血样为对照组,采用LC-M...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肝损伤参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收集328例癫痫患者血样,其中,123例肝功能异常癫痫患者血样为试验组,205例肝功能正常癫痫患者血样为对照组,采用LC-MS/MS方法测定两组血样(丙戊酸钠及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通过ROC曲线分析丙戊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对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功能异常组患者丙戊酸钠及其3个代谢产物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均可作为诊断肝损伤的参考指标,5-羟基丙戊酸比丙戊酸钠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丙戊酸钠代谢产物与肝毒性有关,能够作为肝损伤的诊断指标,可将其应用于临床,为丙戊酸钠有效给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2-丙基-4-五烯酸 3-羟基丙戊酸 5-羟基丙戊酸 血药浓度 肝毒性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对U937细胞hPer3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晔恺 周吉航 +2 位作者 李翊卫 周世权 曾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9-351,364,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1),作用48 h。用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hPer3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法检测凋亡;FCM检测CD117和CD14。结果E、F组的hPer3 mRNA、抑制率、凋亡率、CD117 MFI、CD14表达率均高(或低)于各自相应的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在U937细胞中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并增强hPer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er3基因 U937细胞 丙戊酸钠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丙戊酸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红敏 胡森 +6 位作者 白慧颖 王海滨 杜明华 林志龙 马丽 王欢 吕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组(n=10)、假烫+VPA组(n=10)、烫伤组(n=29)、烫伤+VPA组(n=29)4组.采用80℃水浴浸泡背部15s、双下肢15s、腹部8s造...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组(n=10)、假烫+VPA组(n=10)、烫伤组(n=29)、烫伤+VPA组(n=29)4组.采用80℃水浴浸泡背部15s、双下肢15s、腹部8s造成5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假烫组用37℃水浴浸泡,部位和时间与烫伤组相同.烫伤(假烫)后即刻皮下注射VPA3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分别于烫伤后6h取5只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水平;各组余下大鼠观察12h生存情况.结果 与假烫组相比,烫伤组大鼠伤后6h血浆CK-MB水平明显升高(U/L:5 438.0±413.6比2 881.0±324.8,P<0.05),心肌组蛋白3第9位乙酰化的赖氨酸(Ac-H3K9)水平明显降低(灰度值:0.55±0.18比1.00±0.20,P<0.05),心肌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增高(灰度值:1.75±0.25比1.00±0.18,P< 0.05);而给予VPA处理后能明显降低血浆CK-MB水平[(4018.0±388.3) U/L],明显升高心肌Ac-H3K9水平(灰度值:2.20±0.23),明显降低心肌caspase-3活化水平(灰度值:1.33±0.20),与烫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VPA能显著延长大鼠烫伤后存活时间,12h时大鼠存活率可由0升高至50%(P<0.05).结论 VPA能改善致死性烫伤休克大鼠心肌酶学指标并延长其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caspase-3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丙戊酸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丙戊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振梁 杨新明 +3 位作者 孟宪勇 胡长波 成垚昱 康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丙戊酸(VPA)辅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3~4周龄SD幼鼠,体外分离培养BMSCs,收集第3代BMSCs。动物脊髓损伤模型选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丙戊酸(VPA)辅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3~4周龄SD幼鼠,体外分离培养BMSCs,收集第3代BMSCs。动物脊髓损伤模型选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按照体重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均12只):除了假手术组以外,模型组、VPA组、移植组及联合组均进行SCI;然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射0.9%氯化钠,并一次性在损伤节段脊髓(或相当于损伤节段的脊髓)注入0.9%氯化钠1 mL;移植组在损伤节段脊髓注入1×10~6mL^(-1)BMSCs 1 mL;VPA组腹腔注射VPA,按300 mg·kg^(-1)·d^(-1)每12 h给药1次;联合组是移植组+VPA组。在SCI后7,14 d,先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用免疫组化法检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切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SCI后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戊酸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的BBB评分分别为21,(4.51±0.41),(7.25±0.95),(7.32±0.55),(9.76±0.95)分。3个治疗组的BBB评分较模型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CI后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戊酸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的Caspase-3的表达分别为(1.64±0.41)%,(26.22±4.81)%,(21.21±4.04)%,(21.47±3.32)%,(16.15±3.09)%,3个治疗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戊酸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8±0.39)%,(40.51±3.81)%,(19.95±2.04)%,(20.87±2.32)%,(12.83±1.09)%,与模型组相比,3个治疗组的凋亡指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VPA辅佐BMSCs移植对SCI后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和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丙戊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祥荣 李亚松 +2 位作者 骆良钦 胡伟鹏 庄丽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8-2542,共5页
目的 观察丙戊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7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 目的 观察丙戊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7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TBI组)、TBI+丙戊酸处理组(TBI+ VPA组)和TBI+ 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组(TBI+ LY组).分别于伤后1、3、7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采用干湿重法测损伤区脑组织脑水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脑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Westerrn blot检查脑组织HDAC1、MMP-9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和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建模后第1、3、7天,与Sham组比较,TBI、TBI+ VPA、TBI+ LY组的mNSS评分显著升高,脑水含量显著增高;TBI、TBI+ VPA、TBI+ LY组脑组织HDAC1、MMP-9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模型建立后第3、7天,与TBI组比较,TBI+ VPA组和TBI+ LY组的mNSS评分显著低于TBI(TBI+ VPA组:10.83±0.48比12.04 ±0.51、P<0.05,8.55±0.29比10.73±0.42、P<0.05;TBI+ LY组:10.24±0.38比12.04±0.51,P<0.05,7.83±0.26比10.73±0.42,P<0.01);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TBI+VPA组:(80.01±0.61)%比(82.87±0.69)%,P <0.05,(75.88±0.52)%比(78.33±0.41)%,P <0.05;TBI+ LY组:(79.59±0.57)%比(82.87±0.69)%,P<0.05,(74.94±0.43)%比(78.33±0.41)%,P<0.01].模型建立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 VPA组和TBI+ LY组脑组织HDAC1和MMP-9蛋白,PI3K/Akt通路中p-PI3K和p-Akt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丙戊酸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改善伤后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降低MMP-9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丙戊酸 脑水肿 神经保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