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油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和3-氯丙醇酯的形成及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壮 刘萱 +4 位作者 罗日明 陈东升 杨博 王卫飞 蓝东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0,共7页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对GEs和3-MCPDE的生成影响巨大。从油脂精炼加工过程中GEs和3-MCPDE的形成及脱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脱色和脱臭工段可促进GEs和3-MCPDE的生成,当前可通过抑制及脱除其前体物质、优化植物油脱臭条件、脱除精炼油中的GEs及3-MCPDE等方式降低植物油中GEs和3-MCPDE含量。酶制剂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通过酶法酯交换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进而减少脱臭过程中GEs及3-MCPDE的生成是降低GEs和3-MCPDE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缩水甘油酯 3-氯丙醇酯 油脂精炼 脱臭温度
下载PDF
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型鱼油的制备工艺
2
作者 孙兆敏 黄海华 +4 位作者 刘萌 李颖 阎光宇 倪辉 余蕾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分别为25.17%和15.34%的乙酯型鱼油为初始原料,首先通过分子蒸馏技术获得EPA和DHA总质量分数在70%以上的乙酯型鱼油,考察蒸馏温度对鱼油中EPA和DHA质量分数及比值(EPA/DHA值)的影响.... 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分别为25.17%和15.34%的乙酯型鱼油为初始原料,首先通过分子蒸馏技术获得EPA和DHA总质量分数在70%以上的乙酯型鱼油,考察蒸馏温度对鱼油中EPA和DHA质量分数及比值(EPA/DHA值)的影响.发现当分子蒸馏原料中EPA和DHA总质量分数较低时(如40.51%),分子蒸馏可实现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对于EPA和DHA总质量分数高于70%的乙酯型鱼油,分子蒸馏的作用以调节EPA/DHA值为主,且EPA/DHA值与分子蒸馏温度(90~130℃)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随后,对EPA和DHA总质量分数在70%以上的乙酯型鱼油进行尿素包合处理,发现尿素包合技术可进一步增加高含量乙酯型鱼油中EPA和DHA的质量分数(至80.82%~91.61%),但对EPA/DHA值影响较小.最后通过酶促甘油解方法将联合使用分子蒸馏、尿素包合技术得到的一系列高含量乙酯型鱼油转变为甘油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酯型鱼油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蒸馏 尿素包合 甘油解
下载PDF
食品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荣蕊 闫海洋 袁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7,共8页
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onochloropropane-1, 2-diol fatty acid esters, 3-MCPD酯)是一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物,其在精炼植物油、脂肪、酱油甚至婴儿配方奶粉中含量均相对较高。3-MCPD酯已被证明可在体内诱导产生肾... 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onochloropropane-1, 2-diol fatty acid esters, 3-MCPD酯)是一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物,其在精炼植物油、脂肪、酱油甚至婴儿配方奶粉中含量均相对较高。3-MCPD酯已被证明可在体内诱导产生肾脏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国际和我国已设立了对3-MCPD酯的检测标准,但是检测方法烦琐、耗时,安全隐患较大,对实验室仪器要求高,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适用性强的3-MCPD酯检测方法对食品中3-MCPD酯的污染水平监测、暴露评估和风险防范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3-MCPD酯监测方法,并对相关的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简单概括,根据3-MCPD酯的影响因素综合描述了对各种食物中3-MCPD酯控制措施,并展望了3-MCPD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脂肪酸酯 检测方法 防控措施
下载PDF
Azacarbazole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thyl esters nanoemulsion with enhanced efficacy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被引量:2
4
作者 Anna Jaromin Silvia Parapini +9 位作者 Nicoletta Basilico Magdalena Zaremba-Czogalla Agnieszka Lewi´nska Agnieszka Zag´orska Maria Walczak Bozena Tyliszczak Aleksandra Grzeszczak MarcinŁukaszewicz Łukasz Kaczmarek Jerzy Gubernator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4期1163-1174,共12页
Alternative therapi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due to emerging drug resistance.However,many promising antimalarial compounds have poor water solubility and suffer from the lack of suitable delivery s... Alternative therapi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due to emerging drug resistance.However,many promising antimalarial compounds have poor water solubility and suffer from the lack of suitable delivery systems,which seriously limits their activity.To address this problem,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azacarbazoles that were evaluated for antimalarial activity against D10(chloroquine-sensitive)and W2(chloroquine-resistant)strains of P.falciparum.The most active compound,9H-3-azacarbazole(3),was encapsulated in a novel o/w nanoemulsion consisting of ethyl ester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and n-6 obtained from flax oil as the oil phase,Smix(Tween 80 and Transcutol HP)and water.This formulation wa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It was shown that droplets of the 3-loaded nanosystem were spherical,with satisfactory stability,without cytotoxicity towards fibroblasts and intestinal cell lines at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wice the IC50 for P.falciparum.Moreover,the nanoemulsion with this type of oil phase was internalized by Caco-2 cells.Additionally,pharmacokinetics demonstrated rapid absorption of compound 3(tmax=5.0 min)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3-encapsulated nanoemulsion at a dose of 0.02 mg/kg in mice,with penetration of compound 3 to deep compartments.The 3-encapsulated nanoemulsion was found to be 2.8 and 4.2 times mo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D10 and W2 strains of the parasite,respectively,compared to non-encapsulated 3.Our findings support a role for novel o/w nanoemulsion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antimalaria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acarbazoles Flax oil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thyl esters NANOEMULSION P.falciparum MALARIA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油中3-MCPD脂肪酸酯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勇强 李昌 +1 位作者 聂少平 谢明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3,128,共5页
本研究在德国油脂科学协会(DGF)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氯-1,2-丙二醇(3-MCPD)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根据结果可知,该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为0.0225mg/kg... 本研究在德国油脂科学协会(DGF)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氯-1,2-丙二醇(3-MCPD)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根据结果可知,该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为0.0225mg/kg,定量限为0.0760mg/kg,线性范围为0.05-5.0mg/kg,回收率为95.36%-10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36%-8.14%。试验中同时利用该方法对7种常见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分析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3-MCPD脂肪酸酯油脂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富集鱼油ω-3脂肪酸 被引量:17
6
作者 傅红 裘爱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研究分子蒸馏富集深海鱼油中ω-3脂肪酸的工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D—S80分子蒸馏设备,110℃,10Pa,进料流量为0.5g/min时对鱼油ω-3脂肪酸富集效果最好。通过二级分子蒸馏,可以得到总ω-3脂肪酸含量为63%,得率为13.46%的鱼油... 研究分子蒸馏富集深海鱼油中ω-3脂肪酸的工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D—S80分子蒸馏设备,110℃,10Pa,进料流量为0.5g/min时对鱼油ω-3脂肪酸富集效果最好。通过二级分子蒸馏,可以得到总ω-3脂肪酸含量为63%,得率为13.46%的鱼油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乙酯化鱼油 分子蒸馏
下载PDF
食用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力清 陈洪涛 +2 位作者 黄翠莉 崔海萍 杨天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对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M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精炼棕榈油中发现了ME存在,且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GE存在。ME和GE作为两类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性。目前对ME和G... 随着对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M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精炼棕榈油中发现了ME存在,且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GE存在。ME和GE作为两类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性。目前对ME和GE的检测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2种,直接方法主要是对油样处理或不处理后直接用LC–MS、LC–MS/MS、LC–TOF–MS、GC–MS等进行检测;间接方法是将ME和GE醇解为3–MCPD和缩水甘油酯,苯硼酸或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化后用GC–MS或GC–MS/MS检测。该文对现有的ME和GE检测方法的样品处理过程、仪器条件、结果等加以比较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CPD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食用油脂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中国淡水鱼油的研究 Ⅱ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制备及浓缩工艺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桂玲 金庆华 何世文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7-40,共4页
对从淡水鱼的下脚料中制备及浓缩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进行了工艺探讨。依次采取冷冻、结晶法、减压蒸馏法和尿素包合物吸附法,使得淡水鱼油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6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乙酯和... 对从淡水鱼的下脚料中制备及浓缩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进行了工艺探讨。依次采取冷冻、结晶法、减压蒸馏法和尿素包合物吸附法,使得淡水鱼油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6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乙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乙酯总量≥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油 脂肪酸乙酯 制备 浓缩
下载PDF
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的代谢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静 胡守江 张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7108-7114,共7页
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主要是植物油脱臭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过程污染物,其在生物体内经脂肪酶水解会生成3-氯-1,2-丙二醇(3-MCPD), 3-MCPD具有神经、肾脏、遗传毒性以及潜在的致突变性,是国际公认的食品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外... 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主要是植物油脱臭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过程污染物,其在生物体内经脂肪酶水解会生成3-氯-1,2-丙二醇(3-MCPD), 3-MCPD具有神经、肾脏、遗传毒性以及潜在的致突变性,是国际公认的食品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3-MCPD酯的毒理学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3-MCPD酯的毒性作用范围与游离3-MCPD的毒性作用范围相同,这支持酯键断裂形成游离3-MCPD,并且主要由3-MPCD施加毒性的观点。虽然3-MCPD酯相比游离3-MCPD的急性毒性较低,但2种化合物都产生广泛的肾组织病理学包括肾小球损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及睾丸毒性。本文主要对3-MCPD酯的生物代谢及毒性研究进行了概述,旨在给国内相关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并有助于后续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脂肪酸酯 毒理学 代谢
下载PDF
深度酶法脱胶和物理精炼生产一级大豆油
10
作者 左青 高瑞斌 +2 位作者 陈友军 徐红闯 左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49,共5页
为生产高品质的一级大豆油,以大豆原油为原料,采取深度酶法脱胶、预复脱色、填料塔和板式塔脱臭、双捕集器捕集工艺生产一级大豆油。对于磷含量600~800 mg/kg的大豆原油,采用磷脂酶C(PLC)、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脱... 为生产高品质的一级大豆油,以大豆原油为原料,采取深度酶法脱胶、预复脱色、填料塔和板式塔脱臭、双捕集器捕集工艺生产一级大豆油。对于磷含量600~800 mg/kg的大豆原油,采用磷脂酶C(PLC)、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脱胶,选用低酸性活性白土脱色,先进填料塔脱酸,再进8层板式塔脱除微量组分,脱臭条件为温度230~240℃(可调)、真空度100~150 Pa、时间100 min(可调),采取双捕集器分别捕集维生素E含量10%~12%、酸值(KOH)40~50 mg/g和维生素E含量低于1%、酸值(KOH)130~140 mg/g的馏出物。在该工艺条件下,一级大豆油3-氯丙醇酯含量678.9μg/kg,2-氯丙醇酯含量310.3μg/kg,缩水甘油酯含量860μg/kg,反式脂肪酸含量0.886%,精炼得率提高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酶法脱胶 物理精炼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反式脂肪酸
下载PDF
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传国 王向坡 +1 位作者 仝莹莹 魏佳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通过自制的离子液体催化剂——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Spmim][HSO4]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与过氧甲酸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 通过自制的离子液体催化剂——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Spmim][HSO4]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与过氧甲酸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催化剂添加量6%(占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甲酸物质的量与双键物质的量比值为0.8,过氧化氢物质的量与双键物质的量比值为2.6。在此最佳条件下环氧值达到5.44%,环氧化率达到70.42%,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碘值(I)为4.7 g/100 g,大豆油脂肪酸甲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已基本反应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 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 离子液体 过氧化氢 甲酸
下载PDF
菜肴中3-氯-1,2-丙二醇及其酯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璟琳 刘廷竹 +1 位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8-314,共7页
为了解我国饮食中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及3-MCPD酯的含量范围,并为制定我国饮食中3-MCPD酯的最大每日耐受摄入量提供数据支撑,本实验以菜肴(39种)为分析对象,样品经酸水解,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后,进气... 为了解我国饮食中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及3-MCPD酯的含量范围,并为制定我国饮食中3-MCPD酯的最大每日耐受摄入量提供数据支撑,本实验以菜肴(39种)为分析对象,样品经酸水解,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后,进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该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2~0.9995;3-MCPD的加标回收率在95.0%~11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9%~6%之间。结果表明,所有检测菜肴中均检出3-MCPD酯和3-MCPD,其在菜肴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餐馆菜肴中3-MCPD酯和3-MCPD的平均含量为516.11μg/kg和17.88μg/kg,而食堂菜肴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75.86μg/kg和10.43μg/kg。在不同的烹饪方式产生3-MCPD酯和3-MCPD的量不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炸>干锅>炒>烧>炖。根据3-MCPD和3-MCPD酯暴露量计算结果,食堂菜肴均未超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PMTDI),餐馆菜肴中3-MCPD的摄入量未超标,而3-MCPD酯为PMTDI值的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3-氯-1 2-丙二醇酯 菜肴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暴露量
下载PDF
脱臭温度下油脂成分对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形成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的推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利君 李加辛 马传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2,共6页
以甘油一酯(MAG)、1,2-甘油二酯(1,2-DAG)、1,3-甘油二酯(1,3-DAG)、甘油三酯(TAG)和四丁基氯化铵(TBAC)纯品作为前体物质,正十六烷为基质模拟化学体系,于氮气保护下240℃加热2 h以模拟油脂脱臭过程,考察甘油酯类型和游离脂肪酸对3-氯... 以甘油一酯(MAG)、1,2-甘油二酯(1,2-DAG)、1,3-甘油二酯(1,3-DAG)、甘油三酯(TAG)和四丁基氯化铵(TBAC)纯品作为前体物质,正十六烷为基质模拟化学体系,于氮气保护下240℃加热2 h以模拟油脂脱臭过程,考察甘油酯类型和游离脂肪酸对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MCPDE和GEs含量与MAG、DAG含量呈正相关,而与TAG含量关系不大,其中MAG的影响最大;在MAG体系中,3-MCPDE和GEs含量与游离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在1,2-DAG和1,3-DAG体系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对3-MCPDE和GEs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在TAG体系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对3-MCPDE和GEs含量基本无影响;除TAG体系外,在添加脂肪酸的MAG和DAG体系中,3-MCPDE含量远高于未添加脂肪酸的体系;在游离脂肪酸含量相同时,不同甘油酯类型的体系中3-MCPDE和GEs含量大小分别为MAG>1,2-DAG>1,3-DAG>TAG和MAG>1,3-DAG>1,2-DAG>T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酰基甘油酯 脂肪酸 脱臭温度
下载PDF
食用油加工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生成及脱除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风艳 程倩 +7 位作者 陈焱 刘孟涛 王满意 翟孟婷 彭许云 于雷 周胜利 王翔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2,共5页
研究了12种共计74批次市售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污染情况,及脱臭条件对二者生成的影响,以及吸附剂和分子蒸馏对二者脱除的影响。结果发现,12种食用油中3-MCPDE和GE的检出率为100%,其中3-MCPDE含量范围为0.234~12... 研究了12种共计74批次市售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污染情况,及脱臭条件对二者生成的影响,以及吸附剂和分子蒸馏对二者脱除的影响。结果发现,12种食用油中3-MCPDE和GE的检出率为100%,其中3-MCPDE含量范围为0.234~12.212mg/kg,GE含量范围为0.196~10.891 mg/kg,米糠油中3-MCPDE和GE含量最高,其次为棕榈液油。脱臭温度对3-MCPDE和GE的影响显著,3-MCPDE和GE大量生成的脱臭温度分别为大于220℃和大于200℃,并且随着脱臭时间的延长3-MCPDE和GE含量增加。GE可以通过活性炭、活性白土、硅胶和凹凸棒土等吸附剂吸附脱除,脱除率可达96%以上。3-MCPDE难以通过吸附剂吸附的方式脱除。分子蒸馏可同时脱除3-MCPDE和GE,蒸馏温度230℃时3-MCPDE和GE脱除率分别达到88%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食用油 生成 脱除
下载PDF
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倩 王风艳 +7 位作者 苗木 周澍堃 王满意 彭许云 黄昭先 周胜利 于燕 惠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蒸馏温度达到230℃时,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即可从2. 90 mg/kg降低到0. 82 mg/kg,脱除效率达到71. 7%;在蒸馏温度210℃、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进油速度的减缓而降低,3-MCPDE的脱除效率在15. 9%~60. 3%之间;在蒸馏温度210℃、进油速度160 mL/h的条件下,刮膜速率的改变对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实验中,分子蒸馏可以使玉米油中的GE含量从4. 73 mg/kg均降至0. 5 mg/kg以下,脱除效率均超过9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3-氯丙醇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分子蒸馏 脱除
下载PDF
食用油加工过程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风艳 周澍堃 +2 位作者 刘孟涛 李晓龙 王满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10,122,共6页
本研究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在4种常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及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4个油品中的3-MCPDE含量,所选油脂样品中均检测出3-MCPDE,并且3-MCPDE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玉米油>葵... 本研究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在4种常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及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4个油品中的3-MCPDE含量,所选油脂样品中均检测出3-MCPDE,并且3-MCPDE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以玉米毛油为原料,考察了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段对3-MCPDE的影响。结果表明,3-MCPDE主要在脱臭阶段生成,并且随着脱臭温度的上升,3-MCPDE生成量上升,随着脱臭时间的延长,3-MCPDE的含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考察了在脱色玉米油中添加不同量的氯和甘油二脂(DAG)2种前体物质对脱臭玉米油中3-MCPD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含量及DAG含量的增加,3-MCPDE呈现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脂肪酸酯 食用油 加工过程 危害因子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条中15种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光勇 郭苍亭 +1 位作者 薛光 郭金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88-1395,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C2-MS/MS)测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条中15种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含量的方法。3-MCPDE的结构与甘油酯极为相似,因此很难将其从植物油中分离出来。为降低基质干扰,实验以不同极性的溶剂依... 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C2-MS/MS)测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条中15种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含量的方法。3-MCPDE的结构与甘油酯极为相似,因此很难将其从植物油中分离出来。为降低基质干扰,实验以不同极性的溶剂依次洗脱载有样品的氨基填料层析柱,用UPC2和ACQUITY QDa质谱检测器分析每单元洗脱液以绘制洗脱曲线。分段收集的洗脱液经混合、浓缩和过滤后,以Viridis HSS C18 SB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为分析柱,超临界CO2和40%乙腈甲醇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97%异丙醇水溶液(含0.2%氨水)为补偿液,用配备电喷雾电离源的三重四极杆质谱在正离子、多级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3-MCPDE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3),检出限为0.01~0.68μg/L(S/N=3),定量限为0.04~1.74μg/L(S/N=10);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6%~98.5%(n=9),相对标准偏差为1.8%~6.4%。利用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并对考察范围以外的疑似3-MCPDE化合物进行了分析。该法基质兼容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绿色环保,较传统方法极具优势,用于测定植物油和油条中3-MCPDE单体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满意;但该法也存在定性能力较弱、定量过度依赖单体标准品、单酯较二酯离子化效率低等问题,可作为后期研究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 3-氯-1 2-丙二醇脂肪酸酯 食用植物油 油条
下载PDF
掺混纳米粒子对脂肪酸甲酯乙醇混合燃油的蒸发及微爆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汤诗婷 姜根柱 +2 位作者 孙文强 薛文华 王筱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通过添加脂肪酸甲酯和乙醇的混合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_(3)O_(4)纳米颗粒(0.05%,0.5%,1%,2%)的蒸发过程.在正常重力条件下,分析比较了纳米流体液滴在773K和873 K两种温度下的蒸发特性,并与脂肪酸甲酯和乙醇二元混合物的蒸发特性进行了... 通过添加脂肪酸甲酯和乙醇的混合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_(3)O_(4)纳米颗粒(0.05%,0.5%,1%,2%)的蒸发过程.在正常重力条件下,分析比较了纳米流体液滴在773K和873 K两种温度下的蒸发特性,并与脂肪酸甲酯和乙醇二元混合物的蒸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燃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在773 K和873 K环境温度下的瞬态加热阶段,燃料发生了明显的微爆炸,平衡蒸发阶段遵循d^(2)定律.在873 K的环境温度下,低浓度的纳米粒子会缩短液滴燃料的寿命,高浓度的纳米粒子容易剧烈运动而累积成核,并最终在液滴的表面形成多空的球形壳,抑制了液滴的蒸发.在773 K的环境温度下,高浓度的纳米粒子从环境温度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加速了液滴的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脂肪酸甲酯 纳米流体 微爆炸
下载PDF
油脂精炼加工中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风险因子防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万平 董华 +6 位作者 闫军剑 张惠兴 任一飞 周万祥 李洁艳 王翔宇 王风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危害风险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脱嗅工段是形成TFA、3-MCPDE和GEs的关键工段,反应温度越高,越促进TFA、3-MCPDE和GEs的生成。做好脱嗅温度与时间的精准控制是防控TFA、3-MCPDE和GEs风险因子产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 被引量:41
20
作者 傅武胜 严小波 +4 位作者 吕华东 里南 吴少明 郑奎城 林光美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9-1335,共7页
采用苯基硼酸(PBA)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植物油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酯和脂肪酸2-氯-1,3-丙二醇酯(MCPD酯)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各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条件,即称取0.1g左右的食用油样品,... 采用苯基硼酸(PBA)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植物油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酯和脂肪酸2-氯-1,3-丙二醇酯(MCPD酯)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各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条件,即称取0.1g左右的食用油样品,加入内标后,经0.5mL甲醇钠/甲醇(0.5mol/L)水解1min,中和后用3.0mL正己烷脱脂净化两次;以0.25mL PBA液衍生净化液后,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衍生物3次,萃取液经氮气吹干后,用0.5mL异辛烷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用GC-MS测定,内标法定量。在此条件下,样品中MCPD酯响应是德国DGF法响应的15~33倍;杂质相对去除率高达99.1%;有关方法学指标均较为理想。在MCPD酯为25~500ng(以MCPD计)范围内,MCPD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和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90。以花生油为加标基质,在250~1000"g/kg范围内,进行3个水平的重复加标回收实验(n=6),3-MCPD酯和2-MCPD酯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1%~92.3%和103%~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3%~12.4%和4.9%~9.4%;检出限分别为76.0和65.0"g/kg。利用本方法测定2011年FAPAS考核样品(棕榈油)中3-MCPD酯的含量,测定值为4.01mg/kg。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仪器系统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3-氯-1 2-丙二醇脂肪酸酯 2-氯-1 3-丙二醇脂肪酸酯 苯基硼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