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2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鑫晟 邓兆旭 +1 位作者 马俊辉 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后行磁共振DW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平扫和DWI诊断结果,比较乳腺良、恶性在不同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乳腺癌典型病例DWI影像。结果:常规MRI平扫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39例;DWI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38例;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平扫,其中两者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b值增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量ADC值越小,且在同一b值下,乳腺癌的ADC值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且乳腺癌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因此磁共振DWI可以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圳 刘瑜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b值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诊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DWI序列检查,b值分别为1000 s/mm^(2)、1500 s/m... 目的:研究不同b值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诊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DWI序列检查,b值分别为1000 s/mm^(2)、1500 s/mm^(2)、2500 s/mm^(2)。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b值下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2500 s/mm^(2)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b值为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500 s/mm^(2)下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高于b值为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前列腺癌组ADC值比前列腺良性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A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值3.0 T磁共振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不同,其中b值为2500 s/mm^(2)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食管癌精准放化疗的效果预测和价值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丁丁 郑香 +2 位作者 史利红 付敬华 张文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39-241,245,共4页
目的探究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72例食管癌患者(均施行精准放化疗)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CT扫描(对照组)、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组)扫描... 目的探究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72例食管癌患者(均施行精准放化疗)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CT扫描(对照组)、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组)扫描,以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实际病变长度为参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食管癌病变测量长度,并随访半年,比较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中,b=6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和实际病变长度最接近,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b=400、8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均和实际病变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不同b值情况下ADC值均较放化疗前更高(P<0.05)。缓解组放化疗后ADC值较未缓解组更高(P<0.05)。未复发组放化疗后ADC值较复发组更高(P<0.05)。结论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助于评估其放化疗效果及预后,对医师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良好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放化疗 食管癌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预测 疗效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胃癌侵袭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棠英 李景泉 +1 位作者 刘益希 李健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胃癌侵袭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2例胃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测ADC水平,探究其与胃癌侵袭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应用单因素分...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胃癌侵袭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2例胃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测ADC水平,探究其与胃癌侵袭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DC值对胃癌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ADC值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等临床参数均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体分型等无关;ROC曲线可得,ADC诊断的临界值为1.09×10^-3 mm^2/s,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6%和68.96%,AUC为0.875[95%置信区间(95%CI):0.827~0.923];单因素分析中胃癌5年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ADC值有关,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52,x^2=5.613,x^2=12.290,x^2=3.964,x^2=3.901,x^2=6.419,x2=5.097;P<0.05);多因素分析中TNM分期(OR=1.379,95%CI:1.087~1.747)、分化程度(OR=2.020,95%CI:1.126~3.622)、淋巴结转移(OR=1.496,95%CI:1.009~2.219)、肿瘤直径(OR=1.927,95%CI:1.060~3.504)和ADC高表达(OR=0.430,95%CI:0.273~0.680)是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DC值与胃癌侵袭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作为胃癌术后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ADC)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龚红霞 路青 +2 位作者 朱炯 范瑜 许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淋巴瘤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早期宫颈癌小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文露 李飞平 +5 位作者 周彦杰 曾鸿波 卢强 陈学军 何庆 于小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早期宫颈癌直径小于1cm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MRI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宫颈癌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早期宫颈癌直径小于1cm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MRI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宫颈癌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最短径差异。结果:①20例子宫颈癌病例转移性淋巴结15个,非转移性淋巴结39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②转移性淋巴结ADC值[(0.758±0.094)×10^(-3)mm^2/s]较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1.061±0.145)×10^(-3)mm^2/s,P<0.001]显著降低;宫颈癌原发灶与非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分别为8.62±3.30mm和10.21±3.13mm,最短径分别为6.06±2.24mm和6.42±1.30mm,两两比较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的ADC值对鉴别早期宫颈癌转移性及非转移性小淋巴结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转移性淋巴结 ADC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健 姚秀忠 +1 位作者 饶圣祥 丁庆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在3.0T磁共振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与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3.0T磁共振上,术前行基于SE-EPI的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b值为0和600s/mm2,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 目的:分析评价在3.0T磁共振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与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3.0T磁共振上,术前行基于SE-EPI的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b值为0和600s/mm2,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远端炎症区的ADC值。结果:不同组织的ADC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胰腺癌、正常胰腺、远端炎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值为18.716,P值为0.0004,两两比较分析显示胰腺癌分别与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483及0.00191。结论:在3.0T磁共振上,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有助于病灶筛查,其ADC值能够较好的反映胰腺癌、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林蒙 罗德红 +3 位作者 欧阳汉 余小多 王振常 周纯武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0期138-142,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源性肿瘤DWI影像表现及ADC值,其中良性15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恶性8例,包括恶性...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源性肿瘤DWI影像表现及ADC值,其中良性15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恶性8例,包括恶性神经鞘膜肿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b=0,800s/mm2的EPI序列,选取肿瘤组织最大层面,测量全部肿瘤组织的平均ADC值及弥散受限最显著区域ADC值。结果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8±0.37)×10-3mm2/s及(1.54±0.47)×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值分别为:(1.54±0.35)×10-3mm2/s及(0.98±0.3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1.50×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3.9%。结论3.0T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ADC值有助于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壮勇 陈少贤 +1 位作者 黄宝泉 杜光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分别用食管镜、X线钡餐、CT和磁共振测量病灶长...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分别用食管镜、X线钡餐、CT和磁共振测量病灶长度,采用磁共振DWI测量放疗前后ADC的变化。结果:四种方法测量病灶长度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F=6.947,P<0.05),两两比较发现CT测量结果最高,且与其他三种方法比较均均有统计学差异(q=8.423,4.664,5.871,P<0.05),其他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从平均测量数值来看,磁共振测量结果与X线钡餐最接近。采用CT测量患者病灶平均最大为(3.78±0.90)cm,而磁共振测量结果为(3.80±0.9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1.266,P>0.05)。当取不同b值时,放疗后的ADC值均低于放疗前,差异显著(t=8.547,8.661,6.529,P<0.05),这表明放疗后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磁共振DWI在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时能够极好的弥补钡餐造影和CT的不足,通过比较放疗前后病灶区域ADC值能够较为准确的对疗效进行定量评估,进而指导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食管癌 放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小双 高胜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84-85,共2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的患者65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前均开展3.0T磁共振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并以...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的患者65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前均开展3.0T磁共振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同时对比分析良恶性乳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结果:6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55例。65例疑似乳腺癌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检出乳腺癌56例,确诊54例,检出率为86.2%(56/6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0.00%(8/10)、98.18%(54/55)。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采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既能了解病灶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联合检查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故值得大力宣传并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勇 阿克班·卡地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采取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中抽选7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和MR平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采取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中抽选7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和MR平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在进行病理检查之后,有29例被诊断为恶性乳腺肿瘤,占比为40.85%,含5例黏液癌、8例小叶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原位癌;42例患者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占比为59.15%,有19例纤维腺瘤、23例增生结节;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共诊断出67例,其中良性40例,恶性27例,MR平扫共诊断出58例,良性37例,恶性21例,经比较,前者的诊断准确率94.37%(67/71)高于后者的81.69%(5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的敏感度93.10%(27/29)高于后者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效能优于MR平扫;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病变组(n=42)和恶性病变组(n=29),以对侧正常的腺体为对照组(n=42),在不用b值下对上述组织的ADC值进行测量发现,当b值介于600~1 200 mm^(2)/s之间时,正常腺体、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的ADC值均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且在不同b值下组间的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大到小依次为正常腺体、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结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采取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能够很好地诊断乳腺肿瘤,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诊断 准确率 敏感度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b值对前列腺癌检出率和肿瘤侵袭性评估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王丽霞 齐志明 +1 位作者 张敬 班旭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b值对前列腺癌检出率和鉴别肿瘤侵袭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评估疾病能见度评分及肿瘤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测量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ADC值。结果 b值为...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b值对前列腺癌检出率和鉴别肿瘤侵袭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评估疾病能见度评分及肿瘤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测量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ADC值。结果 b值为0,2 000s/mm2明显高于b值为0,1 000s/mm2平均疾病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P<0.001);中高危前列腺癌b值为0,1 000s/mm2和0,2 000s/mm2的ADC值明显低于低危前列腺癌(P<0.001);b值为0,1 000s/mm2和0,2 000s/mm2与评分相关性分别为r=20.602、P<0.001和r=20.645、P<0.001。结论 3.0T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前列腺癌选择b值0,2 000s/mm2明显优于b值为0,1 000s/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B值 ADC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封海龙 李彩英 +3 位作者 殷小平 冯平勇 崔彩霞 池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3例肝硬化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轴位弥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选用0、500、800、1000 s/mm2,分别在肝脏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测量...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3例肝硬化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轴位弥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选用0、500、800、1000 s/mm2,分别在肝脏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测量各组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肝脏左叶ADC值大于肝脏右叶的ADC值,且具有显著性差异;Z=-4.621P=0.0001;右前叶ADC值略大于右后叶ADC值,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Z=-1.552P=0.06。b=500、800、1000 s/mm2时肝硬化组肝脏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肝脏的ADC值,且与对照组肝脏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引起弥漫肝实质损害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局灶性病变 肝硬化 肝脏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晓璇 王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793-795,共3页
目的 探讨初发腰背痛患者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与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iemens Verio3.0T超导磁共振仪,对118例初发腰背痛患者行腰椎间盘扫描,并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处理后,得出表观扩... 目的 探讨初发腰背痛患者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与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iemens Verio3.0T超导磁共振仪,对118例初发腰背痛患者行腰椎间盘扫描,并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处理后,得出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分析年龄和性别与Pfirrmann分级和ADC值的关系,评估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性别与同一年龄区间内初发腰背痛患者的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48,P〉0.05);不同年龄区间,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不同,年龄增加,椎间盘退变分级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P〈0.05).腰椎间盘退变级别越高,表观扩系数值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F=10.741,P〈0.001).结论 初发腰背痛患者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与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呈负相关.ADC值越低,Pfirrmann分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退变 Pfirrmann分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盖娟娟 宋利强 韩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和价值的评估。方法46例食管癌患者均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后1-3个月接受3.0T磁共振DWI检查,根据食管病变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是否完全消失分为A组(高信号完全消...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和价值的评估。方法46例食管癌患者均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后1-3个月接受3.0T磁共振DWI检查,根据食管病变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是否完全消失分为A组(高信号完全消失),B组(高信号始终未完全消失)。测量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食管病变长度变化、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根据磁共振DWI区分食管病变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以及病变长度分为T1-3组(未受侵袭)及T4两组(受侵袭),分析两组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在磁共振DWI图像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判定,并根据其有无转移分为N0组(无转移)和N1组(有转移),对两组食管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后食管病变长度明显短于同步放化疗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放化疗前、后ADC值均明显低于食管正常组织。各组放化疗后ADC值均较放化疗前明显增加。A组放化疗后ADC;值明显高于B组。T1-3组、T4组患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组A13C值明显高于N1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可使食管病变明显变小;放化疗后食管恶性病变组织ADC值明显升高,提示ADC值可与形态学改变之前较早,较准确地反映肿瘤内部代谢变化及对同步放化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食管肿瘤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级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邢健 汤洋 +6 位作者 李奇 李洪义 朱敏 魏秀芳 刘鹤 刘新亮 洪静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54-57,83,共5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接收的72例经临床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临床证实非乳腺癌患者7...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接收的72例经临床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临床证实非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WI信号强度比较;比较b值1000s/mm2时两组患者的ADC值;观察多b值下不同类型乳腺癌在ADC值上的差异以及比较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结果研究组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71例出现高信号,1例为等信号;对照组中70例患者表现为等低信号,只有2例患者出现混杂高信号,两组信号强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1000s/mm2时对照组与研究组ADC值存在差异,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浸润型癌与非浸润性癌ADC值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在乳腺癌患者中Ⅰ、Ⅱ和Ⅲ级病灶组织的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判定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对于病理分型、临床分级具有较重要临床诊治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临床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柏劲松 张国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38例(癌症组),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增生组)。两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及...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38例(癌症组),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增生组)。两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比较两组的ADC值,并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中不同病理特征的ADC值。结果癌症组的ADC值显著低于增生组(P<0.05)。高分化者的ADC值高于中、低分化患者,Whitmore-Jewelt分期A~B期者ADC值高于C~D期者,血清tPSA水平<10 ng/mL者的ADC值高于≥10 ng/mL者,未发生转移者ADC值高于转移者(P<0.05)。结论 3.0T MRI DWI ADC值能反应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前列腺癌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量化指标在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桂宏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3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诊断鉴别肾脏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肾脏肿瘤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扫描、横断面DWI成像,并测量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诊断鉴别肾脏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肾脏肿瘤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扫描、横断面DWI成像,并测量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ADC值差异,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ADC值水平。结果 90例患者中肾细胞癌62例,其中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肾透明细胞癌40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5例,肾嫌色细胞癌9例;肾脏良性病变28例,其中肾嗜酸细胞瘤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4例。恶性肿瘤ADC值为(1.54±0.27)×10-3mm2/s,高于良性肿瘤的(1.22±0.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ADC值高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I-DWI成像ADC值能有效区分肾脏肿瘤的良恶性,准确鉴别肾脏肿瘤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量化指标 诊断效果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锦兰 钟伟珍 +2 位作者 车锦连 陈伟华 何凤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713-71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对照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比较其DWI及ADC值的差异病... 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对照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比较其DWI及ADC值的差异病理学结果。结果:经研究发现,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且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子宫内膜癌的ADC值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分析得出,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晗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6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医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0例,进行MRI常规扫描及设置6个b值分别为0、800、1000、1500、2000、2500s/mm2时的DWI检查。分析b值为0s/mm2时磁共振DW...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医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0例,进行MRI常规扫描及设置6个b值分别为0、800、1000、1500、2000、2500s/mm2时的DWI检查。分析b值为0s/mm2时磁共振DWI的诊断结果;计算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计算不同b值下磁共振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b值为0s/mm^2时,手术后活检确诊前列腺癌47例,磁共振DWI检查确诊41例,诊断准确度为87.2%。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b值分别为800、1000、1500、2000、2500s/mm^2时,计算所得的ADC值分别为(0.862±0.154)、(0.832±0.129)、(0.688±0.129)、(0.619±0.119)、(0.528±0.101)×10^-3mm^2/s。b值为1500、2000、2500s/mm^2时,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b值为800、1000s/mm2时;b值为800、1000、1500s/mm2时,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均高于b值为2000、2500s/mm^2时。结论 3.0T磁共振DWI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着高诊出率以及高灵敏度,尤其是当b值大于1500s/mm2后其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