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3.5Cu-2.0Mg-1.0Mn-0.3Y合金固溶处理工艺研究
1
作者 丁海萍 童一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4-46,51,共4页
对Al-3.5Cu-2.0Mg-1.0Mn-0.3Y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固溶处理,再进行185℃×8 h的时效处理试验。采用OM、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Al-3.5Cu-2.0Mg-1.0Mn-0.3Y合金的最佳固溶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增... 对Al-3.5Cu-2.0Mg-1.0Mn-0.3Y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固溶处理,再进行185℃×8 h的时效处理试验。采用OM、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Al-3.5Cu-2.0Mg-1.0Mn-0.3Y合金的最佳固溶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增加,Al-3.5Cu-2.0Mg-1.0Mn-0.3Y合金中第二相越来越多的溶入基体,合金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495℃×6 h固溶处理的合金中第二相基本完全溶入基体。经495℃×6 h固溶+185℃×8 h时效处理的Al-3.5Cu-2.0Mg-1.0Mn-0.3Y合金的硬度达到最大值,为141 HB。Al-3.5Cu-2.0Mg-1.0Mn-0.3Y合金的最佳固溶工艺为495℃×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5Cu-2.0Mg-1.0Mn-0.3Y合金 固溶处理 组织 硬度
下载PDF
Mg-9Gd-3.5Y-2Zn-0.5Zr合金材料喷丸强化工艺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2
作者 贺帅 张治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6,共11页
目的提高Mg-9Gd-3.5Y-2Zn-0.5Zr合金的耐磨性能。方法通过喷丸强化工艺对Mg-9Gd-3.5Y-2Zn-0.5Zr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在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强化层,随后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探究其喷丸强化后耐磨性能的改变。利用OM、SEM研究合金表层至... 目的提高Mg-9Gd-3.5Y-2Zn-0.5Zr合金的耐磨性能。方法通过喷丸强化工艺对Mg-9Gd-3.5Y-2Zn-0.5Zr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在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强化层,随后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探究其喷丸强化后耐磨性能的改变。利用OM、SEM研究合金表层至内部晶粒尺寸及组织特征的变化。利用电子天平秤测量摩擦磨损试验前后质量的损失量。利用维氏显微硬度计测量合金强化层深度方向的硬度分布。利用SEM研究了合金摩擦磨损后的形貌特征,探究其磨损机制。结果对Mg-9Gd-3.5Y-2Zn-0.5Zr合金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后,表面分别出现了200~370μm厚的晶粒细化层,其中喷丸气压为0.4 MPa、时间为40 s的试样的细晶强化层厚约为250μm,硬度约为155HV,较原始试样提高了50%左右。结论经喷丸强化后,镁合金表面发生塑性变形,获得纳米晶。晶粒尺寸从表层到内部逐渐变大,呈现梯度变化,喷丸处理后试样磨损质量普遍降低,耐磨性能得到提高,其中气压为0.4MPa、喷丸时间为40s的试样的耐磨性最好。铸态试样的摩擦磨损中,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发挥主要作用,喷丸强化工艺后,磨损机制发生改变,喷丸时间为60 s时,氧化磨损起主导作用。另外,随着喷丸气压的增大,疲劳磨损由辅助作用逐渐变为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耐磨性能 Mg-9Gd-3.5Y-2Zn-0.5Zr合金 纳米晶
下载PDF
3.5μm Er:ZBLAN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数值仿真
3
作者 任国川 姚传飞 李平雪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3,共8页
本文利用双波长泵浦(DWP)技术建立了3.5μm Er∶ZBALN光纤激光器及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纤不同参数下激光器及放大器的能级粒子数动力学行为及沿光纤长度上光功率分布特征,计算分析了光纤长度、输出端反射率、铒离子掺杂浓度... 本文利用双波长泵浦(DWP)技术建立了3.5μm Er∶ZBALN光纤激光器及光纤放大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纤不同参数下激光器及放大器的能级粒子数动力学行为及沿光纤长度上光功率分布特征,计算分析了光纤长度、输出端反射率、铒离子掺杂浓度对于3.5μm激光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了光纤长度、输出端反射率存在的最佳范围,高掺杂铒离子浓度光纤相对于低掺杂仅需要较低的976 nm泵浦功率即可实现有效的3.5μm激光输出,且高掺杂浓度下的交叉驰豫过程能阻止猝灭行为,模拟实现了3.5μm光纤激光的高效放大。数值模拟结果对3.5μm激光振荡器及高功率放大的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泵浦 3.5μm激光放大 交叉驰豫
下载PDF
3.5价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王程 王少娜 +3 位作者 祁健 李兰杰 白丽 杜浩 《河北冶金》 2024年第9期8-13,21,共7页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固有的安全性、长达十年以上的服役寿命、适应大规模应用及易于回收利用等优势,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得到空前发展,预计到2030年国内全钒液流电池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93 GWh。钒电池主要由电解液、电堆和输...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固有的安全性、长达十年以上的服役寿命、适应大规模应用及易于回收利用等优势,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得到空前发展,预计到2030年国内全钒液流电池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93 GWh。钒电池主要由电解液、电堆和输送系统构成,电解液成本占电池总成本40%以上,其低成本高效制备技术是钒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关键。钒电解液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电解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化学还原法是以V_(2)O_(5)和钒酸铵为原料经化学还原制备获得电解液的,工艺成熟,但存在还原剂残留和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电解法工艺流程短,但整体能耗高,电解效率低;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通常以含钒浸出液为原料,无需经过钒产品制备环节,但流程仍较为繁琐,且难以直接获得3.5价钒电解液。总结归纳了近年来3.5价钒电解液的制备方法,概括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以期为3.5价钒电解液制备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3.5 钒电解液 大规模储能 化学还原 电解
下载PDF
Al-11.5Si-1.6Mg-3.5Cu和AA3003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和热加工图
5
作者 陈国桢 邓荣琴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6-25,共10页
在应变速率为0.1、0.01、0.001s^(-1)和变形温度400、450、500℃条件下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对Al-11.5Si-1.6Mg-3.5Cu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并采用动态材料模型(Dynamic Material Modeling, DMM)绘制材料的热加工图,预测了所设计的钎料... 在应变速率为0.1、0.01、0.001s^(-1)和变形温度400、450、500℃条件下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对Al-11.5Si-1.6Mg-3.5Cu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并采用动态材料模型(Dynamic Material Modeling, DMM)绘制材料的热加工图,预测了所设计的钎料合金Al-11.5Si-1.6Mg-3.5Cu与芯材铝合金AA3003的变形机制,从而得到钎料合金和芯材合金共同适合的加工窗口,避免复合轧制过程中出现材料开裂、变形不匹配等问题,缩短试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在400~5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s^(-1)~0.1s^(-1),Al-11.5Si-1.6Mg-3.5Cu合金与芯材合金AA3003在高温变形时不会出现失稳现象,并且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比较适合材料的成形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1.5Si-1.6Mg-3.5Cu合金 AA3003铝合金 热压缩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微动频率对6082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微动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杨抒 季芳 +2 位作者 蒲建 徐良 潘莹 《机械》 2024年第11期71-80,共10页
接触网零部件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复杂载荷和大气腐蚀作用易发生微动腐蚀损伤,导致紧固件松动、脱落。采用自行研发的微动腐蚀试验机,研究了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微动频率对接触网零部件常用材料6082铝合金微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触网零部件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复杂载荷和大气腐蚀作用易发生微动腐蚀损伤,导致紧固件松动、脱落。采用自行研发的微动腐蚀试验机,研究了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微动频率对接触网零部件常用材料6082铝合金微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大位移幅值时,频率对材料的微动运行状态影响不明显,而在较小的位移幅值时,材料表面在低频时更易发生滑动。随着频率的不断升高,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不断增大,同时材料在微动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速率也逐渐加快。磨痕宽度、深度及磨损体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频率较低时,材料的损伤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剥层以及严重的电化学腐蚀作用;当频率较高时,损伤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机械作用导致的疲劳以及较为轻微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3.5%NaCl溶液 微动腐蚀 微动频率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基于微调GPT3.5模型的高质量小说生成研究
7
作者 赵莉珺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生成型已训练变换模型3.5(GPT3.5)特色小说文本的质量可以通过微调进一步提高,具体是通过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提供的GPT3.5模型的接口并对其进行改进,主要以收集高质量小说文本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生成提示作为API数据的... 生成型已训练变换模型3.5(GPT3.5)特色小说文本的质量可以通过微调进一步提高,具体是通过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提供的GPT3.5模型的接口并对其进行改进,主要以收集高质量小说文本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生成提示作为API数据的输入。在微调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在生成小说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相比于微调中所用到的参数调整等方法而言,提示工程对于模型的调整具有相对大的权重,因此在微调控制方法中提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高质量小说生成模型,研究机器与小说之美的距离,这对于NLP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调 GPT3.5模型 小说文本生成 OpenAI API 提示工程
下载PDF
基于CLDAS强迫CLM3.5模式的新疆区域土壤温度陆面过程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21
8
作者 孟现勇 王浩 +4 位作者 刘志辉 师春香 刘时银 陈曦 龚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9-995,共1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5),对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时空分布进行逐小时Off-line模拟(模拟时段为2009—2012年);利用国家土壤温度自动站(新疆区域105站点)数据验证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在中国新疆地区3个土壤层(5cm、20cm和80cm)的土壤温度模拟能力。研究发现:在月变化方面,第1层(5cm)土壤温度模拟与实测值差异最大,在每年7月最大差异达5k左右;第2层(20cm)在每年7月达最大差异(3k左右),而第3层(80cm)在每年7月均模拟的很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因为新疆地区7月前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温度白天最高可达300K以上,昼夜温差大,导致模式不能很好抓住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80cm土壤深度,模式在1月、12月的模拟结果均较前两层差。在日变化方面,研究发现:较浅的两层(5cm和20cm)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夏季和秋季均较差。与月变化模拟结果类似的是,80cm土壤层日变化在1、12月模拟较差,然而在其他时段却模拟的很好。在小时变化方面,分析发现:第1层土壤(5cm)模拟结果在每年的1—4月及9—11月的全天(即24 h),模式也会有不同的偏差:其中,在03UTC—21UTC之间主要表现为模式结果比观测结果偏高,而在日内21UTC—00UTC主要表现为模拟结果偏小。在每年的5—8月,全天模拟值都偏小,其中在09UTC达当日最大值。而距离第2层(20cm)处的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大部分月份都偏差较小(-1K至1k之间),并在日内12UTC偏差达到当日最大值。研究发现,在土壤20cm处,模式模拟的最大值较观测值提前,而第3层(80cm)的土壤温度基本不受日内变化影响,表现较为平稳。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疆地区5—8月、9—11月为昼夜温差大,深层土壤温度较浅层土壤温度温差变化小,这也造成了模式对于浅层土壤模拟较深层差的主要原因。总体研究表明: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可较为精确的模拟中国新疆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时空分布,并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的小时、日、月及年际的变化规律。模式浅温度模拟不好的原因可能与模式参数化方案及地表参数有关,后期将继续修正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壤温度 CLM3.5 CLDAS 空间变化 模型验证
下载PDF
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于大全 段莉蕾 +2 位作者 赵杰 王来 C.M.L.Wu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的分解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吸附作用,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纳米级的Ag3Sn颗粒.当钎焊接头在70,125,170℃时效时,钎焊时形成的扇贝状金属间化合物转变为层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其生长受扩散机制控制.整个金属间化合物层和Cu6Sn5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75.16 kJ/mol,58.5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3.5AG 金属间化合物 钎焊 时效
下载PDF
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建华 方芳 +2 位作者 习天辉 陈晓 吴开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三个方面对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计算了三种强化方式对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3.5Ni钢进行Nb,Ti微合金化后,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钢中可以析出较多均匀细小的Nb(C,N),NbTi(C,N)球... 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三个方面对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计算了三种强化方式对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3.5Ni钢进行Nb,Ti微合金化后,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钢中可以析出较多均匀细小的Nb(C,N),NbTi(C,N)球形颗粒和Ti N方形颗粒。这些细小粒子一方面产生析出强化的效果;另一方面钉扎奥氏体晶界,阻止晶粒长大,从而产生强烈的细晶强化效果。强度的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非常接近,同时,与国家标准CCS1996《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的要求相比,有超过20%的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低温钢 3.5NI钢 强化
下载PDF
Mg-3.5Y-0.8Ca阻燃镁合金的高温氧化特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樊建锋 杨根仓 +3 位作者 周尧和 张志峰 徐骏 石力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16-1723,共8页
通过Y和Ca的同时加入获得了阻燃效果优异的Mg-3.5Y-0.8Ca阻燃镁合金,实现了镁合金在大气条件下的无保护熔炼。俄歇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表面分析结果表明:Mg-3.5Y-0.8Ca阻燃镁合金在高温下暴露于大气中时,合金表面会生成一层以Y2O3为... 通过Y和Ca的同时加入获得了阻燃效果优异的Mg-3.5Y-0.8Ca阻燃镁合金,实现了镁合金在大气条件下的无保护熔炼。俄歇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表面分析结果表明:Mg-3.5Y-0.8Ca阻燃镁合金在高温下暴露于大气中时,合金表面会生成一层以Y2O3为主的氧化膜;干燥空气中,Mg-3.5Y-0.8Ca合金在773、873和973K下氧化时,其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立方规律;基于高温氧化热力学分析,建立了Mg-Y合金在高温下的选择性氧化模型,并分析Ca在Mg-Y合金选择性氧化中的第三元素效应,即Ca元素加入Mg-Y合金后,同时起到“吸气剂”作用和增强Y元素表面活性的作用,因而大大降低了Y2O3发生选择性氧化所需Y含量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5Y-0.8Ca阻燃剂 氧化特性 表面分析
下载PDF
Ni-C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艳 李墨 彭晓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9年第5期512-515,共4页
针对Ni-Cr合金在含Cl离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M273型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纯Ni金属、Ni-10Cr与Ni-20C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采用XPS测试技术分析了3种材料形成钝化膜的组成成分,并对材料的点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实... 针对Ni-Cr合金在含Cl离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M273型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纯Ni金属、Ni-10Cr与Ni-20C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采用XPS测试技术分析了3种材料形成钝化膜的组成成分,并对材料的点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w(Cr)的增大,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提高,钝化区间由200mV增大到600mV,钝化膜以由水合Ni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组成为主,转变为以Cr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组成为主,点蚀击破电位由-0.1V提高到+0.38V,明显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能.因此,在含Cl-离子腐蚀溶液介质中,Ni-Cr合金体系的耐点蚀能力与其w(Cr)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合金 3.5%NaCl溶液 极化曲线 钝化膜 点腐蚀 XPS测试 自腐蚀电位 钝化区间
下载PDF
双相钢在流动3.5%Na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 被引量:15
13
作者 雍兴跃 刘景军 +3 位作者 林玉珍 李焕文 韩俊媛 吴玖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研究了0 Cr25 Ni6 M o3 Cu N 双相钢在流动3.5% Na 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行为, 并对其磨损腐蚀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 双相钢在流动3.5% Na 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速度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研究了0 Cr25 Ni6 M o3 Cu N 双相钢在流动3.5% Na 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行为, 并对其磨损腐蚀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 双相钢在流动3.5% Na 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速度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并存在一个使磨损腐蚀速度急剧上升的临界值.随着温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磨损腐蚀 动力学过程 流动氯化钠溶液
下载PDF
提高3.5Ni厚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庞辉勇 谢良法 李经涛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共5页
针对3.5N i厚钢板低温冲击韧性较低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两相区淬火对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有效地提高了3.5N i厚板低温冲击韧性,使之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3.5NI钢 两相区淬火 低温冲击韧性
下载PDF
Sn-3.5Ag-0.5Cu/Cu界面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烨 黄继华 +1 位作者 张建纲 齐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间化合物;而热剪切循环至720周Sn-3.5Ag-0.5Cu/Cu界面上只存在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层,无Cu3Sn层生成,在界面近域的钎料内,颗粒状的Ag3Sn聚集长大成块状;在热剪切循环和恒温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初始都为扇贝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以层状形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恒温时效 Sn-3.5Ag-0.5Cu/Cu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淬火和回火工艺对3.5Ni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猛 孙明雪 +1 位作者 李成刚 刘振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以及SEM、TEM和EBSD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3.5Ni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Ni钢在860℃保温1 h水淬后得到细小的板条马氏体(LM)加粒状贝氏体(GB)组织;570℃回火后,LM的板条变粗,GB中的... 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以及SEM、TEM和EBSD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3.5Ni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Ni钢在860℃保温1 h水淬后得到细小的板条马氏体(LM)加粒状贝氏体(GB)组织;570℃回火后,LM的板条变粗,GB中的M/A岛也溶解消失,基体上有大量渗碳体析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继续合并长大,并且开始出现多边形铁素体,渗碳体也不断长大。回火温度为570~600℃时,低温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继续升高回火温度会使得低温韧性下降。研究表明:3.5Ni低温钢经860℃水淬+600℃回火的热处理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Ni低温钢 调质热处理 渗碳体 低温韧性 大角度晶界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3.5G PAMAM树状大分子保护的金纳米粒子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燕 杜明春 +1 位作者 杨平 杜玉扣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7年第3期214-222,共9页
以3.5 G PAMAM(3.5代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保护剂,利用微波法还原HAuCl4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考察了当3.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时,微波照射不同时间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以及同一照射条件下,3.5 G PAMAM与HAuCl... 以3.5 G PAMAM(3.5代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保护剂,利用微波法还原HAuCl4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考察了当3.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时,微波照射不同时间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以及同一照射条件下,3.5 G PAMAM与HAuCl4不同的物质的量比值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3.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时,金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大小受微波照射时间长短的影响不大;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制得的金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较好.在相同照射条件下,随着3.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值的减小,得到的金纳米粒子粒径逐渐变大,且分散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金纳米粒子 3.5 G PAMAM
下载PDF
基于Murty判据的Ti-6.5Al-3.5Mo-1.5Zr-0.3Si钛合金α+β相区热变形机制及工艺优化(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鑫 鲁世强 +3 位作者 王克鲁 傅铭旺 李臻熙 曹春晓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7-583,共7页
根据Murty失稳判据,利用原始等轴组织的TC11钛合金在780~990℃和0.001~70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数据,建立了该合金的加工图。依据加工图研究了TC11钛合金的变形机制和变形缺陷与变形热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根据Murty失稳判据,利用原始等轴组织的TC11钛合金在780~990℃和0.001~70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数据,建立了该合金的加工图。依据加工图研究了TC11钛合金的变形机制和变形缺陷与变形热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80~990℃和0.001~0.01s^-1范围是超塑性变形区;在780~990℃和高于0.0ls^-1范围,易出现口相裂纹和空洞、局部流动以及绝热剪切等流变失稳现象。根据加工图分析,结合微观组织观察结果,并考虑变形抗力的大小,确定出了较佳的变形热力参数范围为850~940℃和0.001~0.01s^-1,最佳的变形热力参数在900℃和0.001s^-1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6.5A1-3.5Mo-1.5Zr-0.3si 工艺优化 Murty失稳判据 变形机制
下载PDF
DAATO_(3.5)与CMDB推进剂组分的相互作用及相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巨荣辉 李吉祯 +3 位作者 樊学忠 蔚红建 罗一鸣 蒋秋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实验(VST),对N-氧化3'3-偶氮双(6-氨基-1,2,4,5-四嗪)(DAATO_(3.5))与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常用单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70℃推进剂固化实验,考察了DAATO_(3.5)与CMD...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实验(VST),对N-氧化3'3-偶氮双(6-氨基-1,2,4,5-四嗪)(DAATO_(3.5))与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常用单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70℃推进剂固化实验,考察了DAATO_(3.5)与CMDB推进剂药浆多组分混合体系的相容性。DSC研究结果表明,DAATO_(3.5)与硝化棉(NC)、硝化甘油(NG)、奥克托今(HMX)、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铝粉(Al)、吉纳(DINA)、炭黑(C.B)和1,3-二甲基-1,3-二苯基脲(C2)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相容性较好。DAATO_(3.5)与黑索今(RDX)和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作用;与间苯二酚(Res)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Res对DAATO_(3.5)的峰温没有影响但会显著改变DAATO_(3.5)的分解峰型;高氯酸铵(AP)对DAATO_(3.5)的分解峰温没有明显的影响;DAATO_(3.5)可使AP的起始分解温度从310℃降至275℃,并使AP的低温分解峰和高温分解峰合并成一个分解单峰,分解峰温较AP的高温分解峰温下降52.9℃。VST实验结果表明,DAATO_(3.5)与AP相容,与RDX属于中等反应,与Res不相容。推进剂固化实验结果表明,DAATO_(3.5)与CMDB推进剂多组分混合体系在70℃实际工艺条件下可以安全固化,形成的含DAATO_(3.5)的CMDB推进剂均匀致密,表明DAATO_(3.5)可应用于CMDB推进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氧化3’3-偶氮双(6-氨基-1 2 4 5-四嗪)(DAATO3.5) 相互作用 相容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真空安定性实验(VST) 推进剂固化实验
下载PDF
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Cu(Ni)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齐丽华 黄继华 +1 位作者 张建纲 王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合物周围以片状快速长大;而Sn-3.5Ag-0.5Cu/Cu界面从钎焊到热-剪切循环720周次始终只存在Cu6Sn5金属化合物层。随着热-剪切循环周数的增加,(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形态均从笋状向平面状生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生长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说明Cu原子的扩散控制了(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金属间化合物 Sn-3.5Ag-0.5Cu钎料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