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年代电影是我国电影“新浪潮”的起源
1
作者 郝帅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9年第8期131-131,共1页
电影'新浪潮'是源于法国,陆续在世界各国出现的,由新锐导演拍摄的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的艺术电影运动或电影革新现象。本文对30年代中国电影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该时代电影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新浪潮。
关键词 新浪潮 民族电影 中国30年代电影
下载PDF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2
作者 潘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了中国文艺批评者对电影本体的思考:田汉为表现派冷峻而怪幻的抽象之美所折服;刘呐鸥则更看重这些电影作者的光影探索对确立电影艺术独立地位的重要价值。当然,这些风格鲜明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费穆、吴永刚等业界精英在《联华交响曲之春闺断梦》《浪淘沙》等片中化用了其最具风格化的光影布景及先锋意蕴。当时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及意义建构的不同预期,以及深蕴于中国本土观众及创作者内心的“影戏”传统、“中和之美”等文化图式最终决定了其在中国虽有萌芽却终未汇为潮流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30年代中国电影 比较电影 光影 布景 跨文化语用学
下载PDF
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民族主义追求 被引量:4
3
作者 庞艳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18,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中日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在全国掀起了反帝呼声的时候,电影也担负起了民族救亡、启迪民智的责任,民族主义成为30年代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特征。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指导,3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阵营,如... 20世纪30年代,中日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在全国掀起了反帝呼声的时候,电影也担负起了民族救亡、启迪民智的责任,民族主义成为30年代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特征。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指导,3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阵营,如共产党领导的"新兴电影运动"、国民党主张的"教育电影",以及身深处政治博弈、不断转换立场的各个电影公司等,中国电影从未如此紧密地与政治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电影 民族主义 左翼电影 外来文化
下载PDF
性与政治的羁绊:性别研究视野下的30年代电影史书写
4
作者 张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1,共4页
近二十年来,海外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生产语境、性别政治等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这些文章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倾向,研究者发掘了新的史料,并结合媒体批评理论展开研究,研究者因此勾勒出电影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关联。跨... 近二十年来,海外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生产语境、性别政治等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这些文章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倾向,研究者发掘了新的史料,并结合媒体批评理论展开研究,研究者因此勾勒出电影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关联。跨学科研究带来的重要成果是对30年代电影的性别化思考,许多文章都认为,用女性角色表征电影人对现代性的想象是早期中国电影的重要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研究 30年代中国电影 跨学科 现代性 性别研究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探析
5
作者 刘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7-148,共2页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代,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时代,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电影歌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实现了艺术水准和艺术功用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当时的电影发展和社...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代,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时代,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电影歌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实现了艺术水准和艺术功用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当时的电影发展和社会背景入手,探索了30年代电影歌曲创作的几种形式,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中国电影 电影歌曲 创作形式 艺术特征
下载PDF
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上海租界
6
作者 徐婷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上海电影 租界文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浅谈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中的民歌元素——以三首优秀电影插曲为例
7
作者 魏晋涵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9期7-8,共2页
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总是与其所存在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形态各异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鲜明反映。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极其特殊且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之下,中国电... 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总是与其所存在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形态各异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鲜明反映。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极其特殊且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之下,中国电影及为电影度身打造的歌曲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些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使得电影歌曲本身更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为丰富和鼓励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抗战决心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本文以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两部优秀电影中的三首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1及《渔光曲》为例,浅谈民歌元素在电影歌曲中的运用及其一定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 电影歌曲 民歌 民间音乐
下载PDF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的初始原创及其相互融会的发展趋向
8
作者 黄俊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7-63,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与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国 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以及法国的意识形态批判电影理论的初始情结标明了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的形成及其相互融会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电影理论 蒙太奇 30年代电影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伍立杨随笔三篇
9
作者 伍立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5-57,共3页
趣味这东西,说它易得,却不可捉摸;说它难求,它又无处不在;仿佛花丛之艳光,馨香之飘渺,秋桂的轻馥,美人的韵致,可感,可悟,却难以质实一样。人到世上做一次过客,在时空渺忽的长河中,真的只是梦幻泡影罢了。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冰... 趣味这东西,说它易得,却不可捉摸;说它难求,它又无处不在;仿佛花丛之艳光,馨香之飘渺,秋桂的轻馥,美人的韵致,可感,可悟,却难以质实一样。人到世上做一次过客,在时空渺忽的长河中,真的只是梦幻泡影罢了。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冰语,其实人类自己又何尝不是这草间水面匆匆的小虫呢?在弹指一挥间的几十年里,能够培养一点生命中的趣味,当是幸运的人生。盖趣味这东西,委实可以说是因对生命的留恋而烘托出来的情调。在执著的人心中,最后上升为统摄精神的关键,左右着、影响着生命的观念。清初画界巨子石涛有7件山水册页流落民间,60年代被国画名家唐云先生发现,凑足1千元购置下来,成为上海美协藏品。这些页册都很袖珍,只有巴掌大小,却件件可赏玩品味。去年唐先生临终前,还特意让子女搀扶着到美协最后看一眼这些国之瑰宝,那种在尺幅中见无限的不可思议的技法,使唐先生得到人生最后的安慰。唐先生自己多年以来,就是在色彩、线条所勾勒、渲染的艺术光影里深谙那生命的光华,而定位为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命的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随笔 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 文艺 契何夫 30年代电影 消费文化 可思议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人言可畏 戏梦人生——“阮玲玉”
10
作者 请勿飞扬 《电影评介》 2004年第9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胭脂扣》 电影手法 影片 中国早期电影 三十年代 新女性 30年代电影 导演 修复技术 女主角
下载PDF
探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创作——以《小玩意》为例
11
作者 王慧雅 《传媒论坛》 2018年第24期168-169,共2页
不同年代的电影作品,必定反映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本文以孙瑜导演的电影《小玩意》为例,分析影片在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在反映时代情绪、呼吁抗日救亡理念、迎合民众情感宣泄的同时,亦显露出导演本人强烈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 孙瑜 左翼电影 30年代电影 民族主义
下载PDF
老广告上的影星
12
作者 雅娣 《大众电影》 2003年第23期44-45,共2页
很显然,电影明星进入广告宣传业为产品送行宣传,可有力促进产品的销售量,在那时就已是中外共识了。
关键词 商业广告 电影明星 二三十年代 《申报》 月份牌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十世纪 梁山伯与祝英台 30年代电影 中国戏曲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