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A-DQA基因的多态性与仔猪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冬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采用PCR-RFLP方法,对250头黑龙江野猪与北京黑猪杂交的F1个体进行了SLA-DQA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影响新生仔猪的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LA-DQA基因的第2、34、外显子处均存在多态性,但只有第2外显... 采用PCR-RFLP方法,对250头黑龙江野猪与北京黑猪杂交的F1个体进行了SLA-DQA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影响新生仔猪的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LA-DQA基因的第2、34、外显子处均存在多态性,但只有第2外显子处的PvuⅡ酶切所产生的BB型个体可显著增加仔猪的30日龄体重,其余的多态位点对这两个性状的效应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D(M PCR-RFLP 初生重 30日龄体重
下载PDF
菊苣复合物30 d喂养实验对SD大鼠生理状况的影响
2
作者 吴芳洁 陈秋华 骆伟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了解在30 d喂养实验中使用菊苣复合物对SD大鼠进行喂养并观察SD大鼠的生理状况变化。方法:选取60只体型相似的SD大鼠进行为期30 d的喂养实验,将60只大鼠每30只分为一组,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菊苣复合物对... 目的:分析了解在30 d喂养实验中使用菊苣复合物对SD大鼠进行喂养并观察SD大鼠的生理状况变化。方法:选取60只体型相似的SD大鼠进行为期30 d的喂养实验,将60只大鼠每30只分为一组,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菊苣复合物对大鼠进行喂养,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喂养方式对大鼠进行喂养,观察并记录菊苣复合物对大鼠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在30 d动物喂养期间,菊苣复合物未引起大鼠的生理、生化功能器官以及组织形态、整体健康状况等身体的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各项检查结果对照组传统鼠粮与菊苣复合物喂养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d大鼠喂养实验后,对比喂养前前后以及观察组的数据分析食用菊苣复合物对大鼠的各项生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菊苣复合物喂养SD大鼠对其的生理指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复合物 30 d动物喂养实验 SD大鼠 实验动物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结合帕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miR-375 miR-30d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友琼 张棋 +2 位作者 谭道富 张思波 吴谦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916-1922,共7页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清微RNA-375(miR-375)、微RNA-30 d(miR-30d)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3...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清微RNA-375(miR-375)、微RNA-30 d(miR-30d)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39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联合组(n=70,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与对照组(n=69,曲妥珠单抗治疗),每隔21d给药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肿瘤相关指标[糖类抗原(CA125、CA153)、癌胚抗原(CEA)、循环肿瘤细胞(CTC)]、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微RNA(miR-375、miR-30d)表达量及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A153、CEA、CTC阳性率、CD8^(+)、miR-375、miR-30d表达量、QLQ-C3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各项指标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联合组心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能有效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miR-375、miR-30d表达,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 HER2阳性表达 乳腺癌 miR-375 miR-30d
下载PDF
Impact of index admission cholecystectomy vs interval cholecystectomy on readmission rate in acute cholangitis: National Readmission Database survey
4
作者 Abdullah Sohail Ahmed Shehadah +4 位作者 Ammad Chaudhary Khadija Naseem Amna Iqbal Ahmad Khan Shailendra Sing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4年第6期350-360,共11页
BACKGROUND Elective cholecystectomy(CCY)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gallstone-related acute cholangitis(AC)following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to prevent recurrent biliary events.However,the optimal timing and imp... BACKGROUND Elective cholecystectomy(CCY)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gallstone-related acute cholangitis(AC)following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to prevent recurrent biliary events.However,the optimal timing and implications of CCY remain unclear.AIM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ame-admission CCY compared to interval CCY on patients with gallstone-related AC using the National Readmission Database(NRD).METHODS We queried the NRD to identify all gallstone-related AC hospitaliza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same admission CCY between 2016 and 2020.Our primary outcome was all-cause 30-d readmission rates,and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in-hospital mortality,length of stay(LOS),and hospitalization cost.RESULTS Among the 124964 gallstone-related AC hospitalizations,only 14.67%underwent the same admission CCY.The all-cause 30-d readmissions in the same admission CCY group were almost half that of the non-CCY group(5.56%vs 11.50%).Patients in the same admission CCY group had a longer mean LOS and higher hospitalization costs attrib-utable to surgery.Although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readmission was sepsis in both groups,the second most common reason was AC in the interval CCY group.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patients with gallstone-related AC who do not undergo the same admission CCY have twice the risk of readmission compared to those who undergo CCY during the same admission.These readmis-sions can potentially be prevented by performing same-admission CCY in appropriate patients,which may reduce subsequent hospitalization costs secondary to read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holangitis Gallstone-related complications National Readmission Database 30-d readmission rates Resource utilization In-hospital mortality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及其10~30d低频环流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黎娟 庞玥 +1 位作者 于波 李业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发生前后低频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汀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存在显著的10~ 30 d低...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发生前后低频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汀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存在显著的10~ 30 d低频振荡特征.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汀淮流域对流层高层受东海低频反气旋西北部的偏西气流控制,使得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加强了高层的辐散型流场;对流层中层,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的低频位势高度中心,蒙古低频低压使得极地冷空气易于南侵;对流层低层,汀淮流域受低频P-J波列西段的台湾岛低频反气旋影响,并伴随强烈的对流活动,此反气旋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的位置伸展;因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汀淮流域表现为强烈的低频上升运动,同时低频水汽从孟加拉湾-南海一带输送到汀淮流域,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低频环流条件.另外,在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前后,低层低频正涡度向北、向西传播,高层低频负涡度向南、向东传播,高低层斜压结构明显,共同作用于汀淮流域,维持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持续性强降水 10 ~ 30 d振荡 低频大气环流特征
下载PDF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温之平 黄荣辉 +1 位作者 贺海晏 蓝光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2-964,共13页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较早撤出南海,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活跃东传,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发展西移,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南移以及加里曼丹低频对流活跃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相反,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撤出南海较迟;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不活跃、东传晚,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不活跃、其西移与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的东传反位相,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也不活跃,加里曼丹低频对流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异常 30-60天振荡 低频对流 夏季风 爆发迟早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联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庞玥 王黎娟 于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2-750,共9页
利用1961--2010年中国756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偏多年降水具有明显的10~30d的周期变化,低频振荡经向上的北传和纬向上的西传与江淮流域梅雨... 利用1961--2010年中国756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偏多年降水具有明显的10~30d的周期变化,低频振荡经向上的北传和纬向上的西传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活跃及中断关系密切。在梅雨偏多年,低层10~30d振荡主要通过南海低频反气旋和日本海低频气旋对江淮流域降水产生影响,并调控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进、东退,进而影响输送到江淮流域的水汽强度及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的汇合;而高层,亚洲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的低频气旋和反气旋影响着南亚高压的位置,从而形成江淮流域低频降水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梅雨期 副热带高压 10~30 d低频振荡
下载PDF
华南夏季12—30d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蕾 房佳蓓 杨修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97,共18页
利用1982—2011年夏季(5—8月)中国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和海表温度资料集,通过选取低频降水事件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夏季12—30 d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位相合成法对... 利用1982—2011年夏季(5—8月)中国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和海表温度资料集,通过选取低频降水事件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夏季12—30 d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位相合成法对持续性强降水期间伴随的低频大气环流型以及低频信号的来源和传播情况进行研究,同时也分析了低频海-气耦合过程对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12—30 d低频振荡特征,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在6月发生次数最多,低频降水期间的雨带自东南向西北传播。(2)在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期间,华南及邻近海域低层受强大的低频气旋式环流控制,低频上升运动显著,而中国南海—菲律宾海一带则是强的低频反气旋式环流,其西侧向北的低频水汽输送不断将中国南海的水汽送至华南及邻近海域进行辐合上升。低层的低频信号来源于热带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菲律宾海一带低频振荡的西北向传播,同时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的西伸东退过程。(3)在高层,华南北侧(22°—45°N,95°—130°E)区域强大的低频气旋式环流和孟加拉湾—中国南海一带的低频反气旋式环流相互配合,使华南高层处于强大的辐散环境中,从而加强了华南低层的辐合与低频上升运动,造成持续性强降水的增强。高层的低频信号来源于低频罗斯贝波列的东南向传播。(4)低频大气环流异常通过云辐射和热通量过程改变低频海表温度异常,而由大气强迫的低频海表温度异常通过影响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来对大气施加明显的反馈作用,该海-气耦合过程有利于大气低层低频信号向华南地区传播,从而影响了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与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12—30 d持续性强降水 大气低频振荡 低频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时变关键区和时滞多变量的长江下游10~30d低频降水实时预报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世成 杨秋明 李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6,共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850 hPa再分析风场资料和长江下游地区25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Butterworth二阶20~30 d滤波,通过变系数时滞回归和关键区自动筛选方法,构建了长江下游地区汛期(5~8月)的延伸期低频降水实时预报模型方案,对1979、201... 利用NCEP/NCAR逐日850 hPa再分析风场资料和长江下游地区25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Butterworth二阶20~30 d滤波,通过变系数时滞回归和关键区自动筛选方法,构建了长江下游地区汛期(5~8月)的延伸期低频降水实时预报模型方案,对1979、2013年的汛期降水分别做了回报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变量时滞回归方程(MLR)的实时预报方案,能客观地反映影响长江下游夏季强降水的欧亚环流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特性的时间变化,为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延伸期预报提供主要信号.提出的实时预测方案中,关键区的选择随建模样本而变化,体现了ISO变化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预测模型能及时适应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和外部强迫引起的时滞相关结构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延伸期预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回归模型 时变关键区 20~30 d低频降水 实时预报
下载PDF
D_(17)S_(30),D_1S_(80)和ApoB基因座多态性分布调查
10
作者 李建京 欧炯文 +4 位作者 邹浪萍 徐苏云 申滨 韩晓华 赵永和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9,共6页
应用PCR技术和小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检测法,对云南白族人群和云南汉族人群D17S30,D1S80和ApoB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发现白族人群D17S30基因座有1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范围为00027~... 应用PCR技术和小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检测法,对云南白族人群和云南汉族人群D17S30,D1S80和ApoB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发现白族人群D17S30基因座有1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范围为00027~01818;D1S80基因座有19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00043~02414.汉族人群D17S30基因座有12个等位基因,其频率范围为00048~01920;D1S80基因座有18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030~02633;ApoB基因座有12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039~04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7S30基因 D1S80基因 APOB基因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海藻酸钠改善Eudragit RS 30 D游离膜老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权华 杨璐 +2 位作者 张杰 杨星钢 杨战鏖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721-726,共6页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SA)改善尤特奇RS 30 D(Eudragit RS 30 D)包衣膜的性质并验证其机制。方法采用zeta电位、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表征手段对Eudragit RS 30 D-SA游离膜性质进行了考察,通过Eudragit RS 30 D-SA游离膜...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SA)改善尤特奇RS 30 D(Eudragit RS 30 D)包衣膜的性质并验证其机制。方法采用zeta电位、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表征手段对Eudragit RS 30 D-SA游离膜性质进行了考察,通过Eudragit RS 30 D-SA游离膜老化前后吸水溶胀性、水蒸气透过率、机械性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Zeta电位显示加入SA溶液,Eudragit RS 30 D水分散体的zeta电位逐渐降低,且TGA、DSC等表征结果显示,Eudragit RS 30 D-SA游离膜的含水量明显高于Eudragit RS 30 D游离膜。Eudragit RS 30 D与SA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SA的“保水”能力是SA解决丙烯酸树脂类水分散体老化问题的重要机制。Eudragit RS 30 D-SA包衣膜在多个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结论SA可以改善Eudragit RS 30 D游离膜的性质,改善Eudragit RS 30 D游离膜老化问题,使其在多个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dragit RS 30 D 海藻酸钠 性质 老化 机制
下载PDF
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前30~60d低频主振荡型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建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5期146-148,共3页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后的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分析( POP)和合成分析,研究了近60年4-8月全球大气低频主振荡型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全球850 hPa高度...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后的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分析( POP)和合成分析,研究了近60年4-8月全球大气低频主振荡型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全球850 hPa高度场存在IN-WPO型(赤道印度洋-西太平洋型)和TA-WE型(热带大西洋-西欧型)2个30-60 d主振荡型。过程前,不同振荡型的时域变化特征明显,反映了全球大气30-60 d低频振荡的显著变化。位相合成分析显示,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IN-WPO的位相7和TA-WE的位相5后,过程前,当IN-WPO型循环到位相4时,850 hPa低频风场中我国南海、华南等地开始存在显著30-60 d低频风变化,西北太平洋低频气旋和北太平洋低频反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低频特征有利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低频振荡 30—60 d 持续性暴雨过程 POP分析 江淮流域
下载PDF
茶黄素的毒理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俊豪 刁春华 +4 位作者 谭蓉 左小博 涂云飞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值介于2.33~3.16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观察到受试物引起致突变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发现,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以及血液学指标、末期血生化指标(不含血糖)、脏体比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正常,各剂量组均未见引起大鼠中毒性损伤改变。结论:酶促合成茶黄素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理性试验 30 d喂养试验
下载PDF
2020/2021年冬季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及其低频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媛 申乐琳 +1 位作者 晏红明 洪洁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7-1575,共19页
2020/2021年冬季,东亚地区的强冷空气过程多次爆发,持续强降温及伴随的大风、雨雪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日尺度大气环流格点数据和地面气温站点资料,从次季节变化角度揭示了西伯利亚高压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对三次全国型... 2020/2021年冬季,东亚地区的强冷空气过程多次爆发,持续强降温及伴随的大风、雨雪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日尺度大气环流格点数据和地面气温站点资料,从次季节变化角度揭示了西伯利亚高压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对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2020年12月13~15日、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6~8日)的重要影响。研究显示,2020/2021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10~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特征,并且低频特征在冬季前期明显强于冬季后期。但是,三次强冷空气过程中低频振荡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第一次过程中准双周振荡有显著的正贡献,但30~60 d低频振荡为负贡献;而第二次和第三次过程兼有准双周和30~60 d低频振荡的共同作用,尤其第三次过程处于这两个低频波段的最强时期,这也导致第三次冷空气过程的降温幅度最大、低温影响范围最广,西伯利亚高压也发展最强。10~30 d低频西伯利亚高压的增强超前一候(5天)左右对冷空气爆发和中国东部地区强降温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冷空气爆发的关系超前1~2天最显著,与中国东部地区低温的关系超前2~3天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高压 准双周 30~60 d 低频振荡 全国型强冷空气 低温事件
下载PDF
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低频变率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文君 雷徐奔 +1 位作者 耿新 祁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利用1979—2012年Hadley中心海表温度、中国2 474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事件秋冬季和次年春季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对不同类型E... 利用1979—2012年Hadley中心海表温度、中国2 474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事件秋冬季和次年春季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对不同类型ENSO事件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EP型El Ni1o的冬季和次年春季,低频降水变率显著增强; CP型El Ni1o秋冬季低频降水强度呈现相反的异常,秋季低频降水偏弱,而冬季则偏强; La Ni1a事件期间中国南方低频降水变率的变化较小且不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ENSO对南方地区10~30 d低频降水变率的影响与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平均大气环流背景场对ENSO的响应密切相关。相比正常年份,EP型El Ni1o冬春季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的强度较强且范围较大,其西侧的异常西南风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从而有利于低频降水的增强; CP型El Ni1o年秋季西北太平洋表现为气旋性环流异常,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东亚大陆的输送,而冬季却产生了与EP型El Ni1o年类似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只是强度有所减弱,因此中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强度在秋冬季呈相反异常。La Ni1a年菲律宾附近虽然存在气旋性环流异常,但强度较弱,因而我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变率的响应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地区 10~30 d低频降水变率 ENSO
下载PDF
破壁松花粉的毒理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柏林 田辉 +2 位作者 王护民 宋毅 付少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0-382,共3页
背景与目的:检测破壁松花粉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及大鼠30d喂养试验。结果:破壁松花粉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在灌胃量达15g/kg下,2周内动物... 背景与目的:检测破壁松花粉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及大鼠30d喂养试验。结果:破壁松花粉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在灌胃量达15g/kg下,2周内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对Wistar大鼠的临床检查、血液学、生化学、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破壁松花粉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急性毒性 微核 精子畸形 30 d喂养试验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与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前期信号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晓雯 吴坤悌 +2 位作者 陈明 吴慧 李欣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简称上海台风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南海加强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台风强度变化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并从低频场...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简称上海台风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南海加强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台风强度变化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并从低频场出发寻找台风强度变化的前期信号。研究结果表明:(1)"威马逊"有两条主要的水汽通道,分别为孟加拉湾通道和南海通道,孟加拉湾通道的水汽输送强度大于南海通道;(2)"威马逊"近海加强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有紧密的联系。在热带低频系统作用下,孟加拉湾通道的低频偏西水汽和南海通道的低频偏南水汽在南海汇聚,为"威马逊"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3)对于在海南岛东部登陆的台风,其登陆强度与超前5~7 d孟加拉湾通道的低频偏西水汽输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南海通道的低频偏南水汽输送有较弱的负相关。若前期从两个通道截面流入的低频水汽输送通量位于低频振荡的谷值时,则有利于其后5~7 d台风在南海加强,反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威马逊” 水汽输送 低频振荡 10-30 d 前期信号
下载PDF
复方竹节参胶囊的毒理学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柏林 刘春霞 +4 位作者 杨文祥 田辉 孙凡中 马弋 向继洲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检测复方竹节参胶囊的毒性。材料与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以及大鼠30d喂养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均同时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 背景与目的:检测复方竹节参胶囊的毒性。材料与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以及大鼠30d喂养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均同时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大鼠30d喂养试验设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结果:复方竹节参胶囊对雌、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在灌胃量达20g/kg时,两周内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实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剂量达6g/kg复方竹节参胶囊对Wistar大鼠的行为表现、血液学、生化学、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复方竹节参胶囊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和30d喂养试验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未见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竹节参 急性毒性 微核 精子畸形 AMES实验 30 d喂养实验
下载PDF
SPF级SD大鼠血液学指标95%参考区间的建立及性别差异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耿 张颖 +5 位作者 施伟庆 董蓉莲 鹿奎奎 徐德洲 刘协 奚清丽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614-616,621,共4页
目的建立8周龄SPF级SD大鼠血液学指标95%参考区间,并探讨性别因素的影响。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选取本实验室近3年30d喂养试验终点阴性对照组SD大鼠,雌雄各160只,采用SIEMENS 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对其血液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制定... 目的建立8周龄SPF级SD大鼠血液学指标95%参考区间,并探讨性别因素的影响。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选取本实验室近3年30d喂养试验终点阴性对照组SD大鼠,雌雄各160只,采用SIEMENS 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对其血液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制定95%参考区间。结果8周龄SPF级SD雌/雄大鼠血液学指标95%参考区间分别为:白细胞总数(WBC,×10^9/L):4.82~10.96/5.22~12.94;红细胞总数(RBC,×10^12/L):6.16~7.72/6.12~7.75;血红蛋白(HGB,g/L):111.40~143.46/114.00~143.00;血小板总数(PLT,×109/L):800.94~1456.33/862.21~1415.8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4.94~24.58/6.78~24.94;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69.83~91.48/69.59~89.73;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0.96~4.12/1.20~4.80;嗜酸细胞百分比(EOS%):0.60~2.60/0.40~1.90;嗜碱细胞百分比(BASO%):0.10~0.30/0.10~0.30。WBC、NEUT%、MONO%雄鼠均高于雌鼠(t值分别为6.798、2.046、2.294,P值均<0.05),EOS%雄鼠低于雌鼠(t=-7.188,P<0.01),RBC、HGB、PLT、LYMPH%和BASO%雌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146、0.927、0.600、-1.662、0.779,P值均>0.05)。结论SD大鼠多项血液学指标存在雌雄差异,建立的95%参考区间可为保健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血液学指标 参考区间 30d喂养试验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强降水的低频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桂容 高萌 +1 位作者 张文君 徐邦琪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利用全国2 400多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方差大值区在中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中心位于江南的中东部,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 利用全国2 400多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方差大值区在中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中心位于江南的中东部,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距平的第一模态反映该区域呈一致变化。功率谱分析表明第一模态时间变化的周期以10-30 d低频分量为主。根据区域强降水及其10-30 d低频强降水、区域强降水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PC1)及PC1的10-30 d低频分量的年际方差,结合它们两两之间逐年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区域强降水10-30 d强振荡典型年份。对典型年降水异常分布的方差分析,表明强振荡年区域总降水量异常主要是由10-30 d强降水的低频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部 10-30 d低频振荡 强降水 4—6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