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间腐蚀对304不锈钢食具铬离子析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惠波 黄子东 +4 位作者 江乙逵 洪泽浩 林俊铭 陈丽玲 魏亮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0-247,共8页
本文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评价了热处理温度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敏化程度的304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情况,以及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同一敏化程度的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的... 本文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评价了热处理温度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敏化程度的304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情况,以及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同一敏化程度的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可以避免晶间腐蚀的发生。在500℃~650℃下热处理,随着温度的上升样品的敏化度增加,并在650℃左右尤为严重。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样品的贫铬现象弱化,敏化度下降。在酸性溶液中随着敏化度的升高,晶间腐蚀所导致的铬析出量也随着增加。但在中性溶液中,敏化度高低对铬析出量影响甚小。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对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浸泡液温度的上升,均会加速已发生敏化的试样腐蚀,使得铬离子析出量增大且在含氯酸性溶液中铬离子析出量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 304不锈钢食具 晶间腐蚀 敏化 铬析出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