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振兴 耿阳雪 +3 位作者 熊东升 王文丽 代盈盈 赵慧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 下丘脑 发情周期 小鼠
下载PDF
GPR30与AMF正向反馈调控促进子宫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伊然 叶磊 +1 位作者 王凯 万小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中G蛋白偶联跨膜受体30(GPR30)与自分泌移动因子(AMF)正向反馈的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AMF和GPR3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及GPR30特异激动剂G1对RL95-2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中G蛋白偶联跨膜受体30(GPR30)与自分泌移动因子(AMF)正向反馈的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AMF和GPR3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及GPR30特异激动剂G1对RL95-2细胞、KLE细胞及SPEC-2细胞AMF分泌的调控。使用shRNA干扰、q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验证雌激素膜受体GPR30介导的AMF表达和分泌。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MF刺激前后细胞GPR30的表达情况。使用信号通路蛋白芯片筛选AMF表达下调前后G蛋白相关信号通路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结果:AMF和GPR30在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刺激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分泌的AMF均显著增多,且与雌激素浓度呈正相关。GPR30特异激动剂G1上调了AMF的分泌。干扰GPR30表达致AMF的表达和分泌下降。外源性AMF刺激可上调GPR30 mRNA及蛋白水平。AMF表达下调后MAPK-ERK信号通路明显受到抑制,同时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可消减AMF对GPR30的上调作用。结论:内膜癌细胞中雌激素通过GPR30能显著上调AMF的表达及分泌; AMF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正向反馈调控GPR30表达。E2-GPR30-AMF轴为内膜癌雌激素致瘤理论提供重要补充,进而为寻找能阻断雌激素作用靶点关键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 G跨膜蛋白30(GPR30) 自分泌移动因子(AMF) MAPK-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与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静静 童晓文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843-846,共4页
雌激素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中都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雌激素通过与相应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相应的效能,经典的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中都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雌激素通过与相应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相应的效能,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即雌激素核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位于细胞核,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主要通过其经典的核受体途径发挥慢速基因效应,此途径发挥作用较慢,常常需数小时甚至数天,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雌激素作用于多靶细胞后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的细胞效应,仅需数十秒钟到数十分钟,且不被蛋白质和RNA的合成抑制所阻断,并且证实,参与这种反应的介导因子是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 激素依赖性肿瘤 信号转导途径
下载PDF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增殖相关基因c-fos、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彦 刘慧迪 +5 位作者 曹雪峰 谭培珠 温海霞 吕春梅 李晓梅 刘国艺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yclinD1的表达,并以9例良性卵巢... 目的: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yclinD1的表达,并以9例良性卵巢肿瘤、4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水平(80.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44.4%)和正常卵巢组织(25.0%)(P<0.01;P<0.05)。GPR30和c-fos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关,在浆液性囊腺癌、FIGOⅢ-Ⅳ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未见cyclinD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与c-fos、cyclinD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GPR30可能通过c-fos、cyclinD1促进卵巢癌增殖,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EOC)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 C-FOS CYCLIND1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江珊 陶敏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476,共5页
女性绝经后会出现一系列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症状和疾病,补充雌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雌激素除了通过与传统的核受体ERα、β结合产生基因组效应外,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 女性绝经后会出现一系列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症状和疾病,补充雌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雌激素除了通过与传统的核受体ERα、β结合产生基因组效应外,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的雌激素对靶器官的快速效应也得到了证实。近些年,关于GPER介导雌激素在不同靶细胞的特异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从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及骨代谢方面,综述这些年来研究发现的GPER介导的雌激素作用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雌激素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 激素补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