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条件下肺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探讨"双低"技术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为C、L1、L2 3组,扫描条件:C组为120 k V、350...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条件下肺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探讨"双低"技术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为C、L1、L2 3组,扫描条件:C组为120 k V、350 mg I/ml,L1组为100 k V、350 mg I/ml,L2组为100 k V、270 mg I/ml。3组管电流均为500 m A,对比剂用量、生理盐水用量和流速一致,分别为25 ml、40 ml、4.5 ml/s。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肺动脉主干噪声,图像质量以及容积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晰,满足诊断要求。L1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高于C组,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与C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小于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噪声、辐射剂量与L1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可用于肺动脉CT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条件下肺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探讨"双低"技术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为C、L1、L2 3组,扫描条件:C组为120 k V、350 mg I/ml,L1组为100 k V、350 mg I/ml,L2组为100 k V、270 mg I/ml。3组管电流均为500 m A,对比剂用量、生理盐水用量和流速一致,分别为25 ml、40 ml、4.5 ml/s。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肺动脉主干噪声,图像质量以及容积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晰,满足诊断要求。L1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高于C组,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与C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小于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噪声、辐射剂量与L1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可用于肺动脉CT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