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小肝癌病灶320排CT灌注成像HAP、HPI、HP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碧红 单鸿 +1 位作者 王劲 周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肝炎后肝硬化继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小肝癌病灶320排CT灌注成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肝炎后肝硬化继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20排CT肝脏动态容积灌注扫描,获... 目的观察肝炎后肝硬化继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小肝癌病灶320排CT灌注成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肝炎后肝硬化继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20排CT肝脏动态容积灌注扫描,获得肿瘤组织及肝硬化组织的CT灌注值HAP、HPP、HPI。结果小肝癌病灶的HAP为(85.42±23.29)mL/(min·100 mL),HPP为(83.71±28.28)mL/(min·100 mL),HPI为(54.99±13.15)%;肝硬化组织的HAP为(26.88±10.02)mL/(min·100 mL),HPP为(158.99±23.80)mL/(min·100 mL),HPI为(15.57±5.95)%。小肝癌病灶和肝硬化组织HAP、HPI、HPP相比P均<0.05。结论与肝硬化组织比较,小肝癌病灶320排CT灌注成像HAP、HPI升高,HPP降低。320排CT灌注成像HAP、HPI、HPP有助于辅助诊断小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肝细胞癌 小肝癌 320排CT灌注成像 肝动脉灌注量 门静脉灌注量 肝动脉灌注指数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脑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盛东 黎红华 +3 位作者 陈信坚 崔敏 邹佳妮 易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对7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头部320排CTA及CTP检查,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2组,对2组CTA和CTP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入组7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无侧支循环组14例。有侧支循环组38例(65.52%)MCA闭塞,无侧支循环组中5例(35.71%)MCA闭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有侧支循环组脑灌注代偿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68.97%vs 21.43%,χ2=10.595,P=0.001);在CTP异常的68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54例,无侧支循环者14例,有侧支循环组患侧的脑血容量[35.00(29.92,41.13)ml/100 g vs 26.25(18.23,37.18)ml/100 g]及脑血流量[(2.39±0.73)ml/100 g·min vs(1.75±0.72)ml/100 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分别为0.007和0.040。但2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平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20排CTA联合CTP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脑灌注代偿率高,而且其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均高于无侧支循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脑灌注 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320排CTP及CTA对窦旁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殷长江 张荣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6-900,共5页
目的应用320排CT脑灌注成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的机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影像学诊断为良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66例患者.根据颅脑MRI... 目的应用320排CT脑灌注成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的机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影像学诊断为良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66例患者.根据颅脑MRI的T2相表现分为无瘤周水肿(22例)与瘤周水肿组(42例)。66例患者术前均行320排CTP及CTA扫描检查,扫描所得数据经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比较2组瘤组织TTP数值的差异,由参数生成脑灌注图像、CTA图像及融合图.观察瘤周引流静脉腔径变化及矢状窦的侵及情况。结果2组中瘤周水肿组的瘤周组织(分别距离肿瘤边缘0.5cm、1.5cm)的TTP数值[(28.1±3.3)s、(24.5±2.8)s]要明显大于无瘤周水肿组的TTP数值(14.8±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5);对比图像融合发现,瘤周水肿组肿瘤引流静脉腔径变宽,形态迂曲,而入窦前部分腔径相对变细,形态挺直,表明引流不畅。结论肿瘤组织及瘤旁脑组织的TTP延长是伴发瘤周水肿脑膜瘤灌注扫描的重要特征表现;肿瘤组织血液回流不畅是瘤周水肿发生的可能机制;融合图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脑灌注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 矢状窦旁脑膜瘤 瘤周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