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337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来源贡献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瑞丽 张强 +4 位作者 赵红艳 覃馨莹 刘世淦 王正 郑逸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81,共9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城市作为空气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厘清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主要贡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PM_(2.5)污染源-受体敏感性矩阵模型、...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城市作为空气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厘清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主要贡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PM_(2.5)污染源-受体敏感性矩阵模型、暴露响应评估模型和精细化人为排放源清单,估算了2017年我国337个城市、23类污染源排放对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337个城市人为源排放导致PM_(2.5)污染相关过早死亡约185.8(95%CI:174.2~196.5)万人,其中,40个贡献最大的城市排放对PM_(2.5)污染相关过早死亡的贡献达40%.从排放源来看,不同区域对PM_(2.5)污染健康损失贡献较大的排放源存在显著差异,在京津冀区域,贡献最大的排放源为钢铁厂(约3.4万人)、燃煤工业锅炉(约2.3万人)和民用燃煤(约1.8万人);在长三角区域为钢铁厂(约2.8万人)、燃煤电厂(约2.8万人)和道路柴油货车(约2.4万人);在汾渭平原区域为民用燃煤(约1.4万人)、燃煤电厂(约1.1万人)、民用生物质燃烧和燃煤工业锅炉(均约为0.8万人).从污染物排放导致的边际健康损失来看,一次PM_(2.5)排放的平均边际健康损失最高,为23.1×10^(4)元·t^(-1);SO_(2)、NO_(x)和NH_(3)排放的平均边际健康损失分别为5.55×10^(4)、4.59×10^(4)和4.59×10^(4)元·t^(-1).空间分布方面,我国东北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边际健康损失整体较小,而中东部大部分区域边际健康损失整体较高,并在人口密集区呈现出局部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337城市 源解析 精细化排放源 边际健康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