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积碳行为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3 位作者 刘红星 钟思青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内考察了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下简称催化剂)上积碳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积碳量呈指数规律增长,反应初始阶段的积碳生成速率很快,随后趋于平缓;用水作稀释剂,可...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内考察了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下简称催化剂)上积碳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积碳量呈指数规律增长,反应初始阶段的积碳生成速率很快,随后趋于平缓;用水作稀释剂,可以有效地减缓催化剂的积碳速率;催化剂床层内呈现明显的积碳分布,床层入口处的积碳量(质量分数)平均为9.56%,而出口处的积碳量仅为3.20%,符合平行失活机理。积碳催化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不同,积碳的组成也不同,较低反应温度下生成的积碳主要以脂肪烃为主,而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积碳中多环芳烃的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催化剂 甲醇 烯烃 积碳 固定床 平行失活
下载PDF
岩石圈伸展的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俊来 倪金龙 +4 位作者 陈小宇 Craddock JP 郑媛媛 孙彦琪 季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31-2343,共13页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机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基于岩石学、岩石地球的化学分析研究突出强调深部过程的重要性。前人提出了两种重要模式:包括以拆沉作用为代表的top-down tectonics模型和以热-机械侵蚀与化学侵蚀,或地幔置换、交代...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机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基于岩石学、岩石地球的化学分析研究突出强调深部过程的重要性。前人提出了两种重要模式:包括以拆沉作用为代表的top-down tectonics模型和以热-机械侵蚀与化学侵蚀,或地幔置换、交代作用的bottom-up tectonics模型。然而,对于这两种模式而言尚存在许多无法合理解释的问题,比如在此深部过程中,区域性岩石圈伸展有多大的贡献?地壳伸展构造是作为深部过程的响应,还是同为岩石圈伸展的产物?本文基于早白垩世东亚地区(尤其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华北克拉通东部不同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看,岩石圈伸展起着主导作用,控制着岩浆上侵和就位,在拆离断层下盘侵入形成各种规模的花岗质为主的侵入体,或于上盘喷发形成火山-沉积岩盆地。在伸展构造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伸展早期、伸展期及伸展期后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强度及岩浆源区特点有显著的时空变化。一方面,在同一地区不同演化阶段其源区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主体上是早期以古老下地壳源为主,随着壳/幔伸展作用演化,逐渐向混合源或独立幔源的演化。同时,不同地区岩浆源区的变化规律也显著不同。以胶辽地区为例,胶东整体上是壳幔混合源区对于岩浆演化有重要贡献;而辽东地区具有显著的源区演化特点:从剪切早期古老下地壳源区为主,并伴有幔源物质加入,剪切期古老下地壳为主,到剪切晚期和剪切期后以新生下地壳为主。本文认为岩石圈伸展的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可以合理地解释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性。在该模型中,遭受伸展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壳-幔拆离作用。在岩石圈伸展作用期间,地壳层次的拆离作用与岩石圈地幔层次上的拆离作用可以是耦合的或者是解耦的,从而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在地壳尺度上的拆离作用与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同岩浆活动型伸展(C型:Co-magmatism mode extension)、无岩浆活动型伸展(A型:Amagmatism mode extension)和多阶段混合型(M型:Multi-mode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不均匀伸展 壳幔拆离 同伸展岩浆作用 岩石圈伸展的壳幔拆离模型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Reliability model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hai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被引量:3
3
作者 Feng Jingchun Zhou Yang +2 位作者 Hong Yuzhen Zhao Shixin Ren Xiaoqi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hai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two basic forms (series connection state and mixed state of both series connectio...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hai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two basic forms (series connection state and mixed state of both series connection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hain can be abstracted.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each form has been studied and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wo basic forms, reliability models of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hain in the series connection state and the mixed state of both series connection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have been set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reliability model management chain parallel connection series connection
下载PDF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地表形变的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佳 孙建宝 +1 位作者 薛莲 沈正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4-944,共11页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射体技术斯坦福改进(StaMPS)方法,提取干涉图中所有永久散射体(PS)像元,获取研究区域全分辨率的时序形变信息。之后,使用大气模型校正法与共景叠加法相结合的联合大气校正方法,估计并去除形变信息中的大气噪声。经过上述处理流程后,成功地获取华北平原地表大空间尺度、长时间跨度、全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形变信息,进而监测到平原内部由长期地下水开采导致的高达100mm/a的大范围强烈沉降信号。相较于既有算法,并行化StaMPS方法通过在多个计算节点之间的实时分配,节约至少60%的计算时间,联合大气校正方法则可以去除约74.3%的大气噪声项,有效性显著高于两种校正方法的单独使用效果。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大范围地表形变的高精度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 并行化StaMPS方法 联合大气校正方法 地表形变 华北平原
下载PDF
MIPS北桥设计中的验证与调试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杰 张俊杰 +2 位作者 乔崇 杜学峰 唐世悦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16-1718,共3页
介绍了在设计 MIPS计算机的北桥过程中开发的一套的验证和调试系统 ,内容包括北桥的软件功能仿真平台和硬件验证、调试平台 .该系统为微型计算机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开发平台 ,不仅适用于 MIPS系统 。
关键词 北桥 MIPS 仿真模型 并口通信
下载PDF
北朝颂碑文的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8-102,共5页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之后,又呈现出华丽和质朴生动的区别,而到庾信创作中达到南北文学融合之后的颂碑文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颂碑文 铺陈夸饰 骈偶
下载PDF
不对称输水水力控制研究
7
作者 杨敏 李萍 +1 位作者 李强 徐文卓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4,88,共4页
分段低压输水方式已成功应用于昆明掌鸠河调水工程,而且这种输水方式也正被南水北调天津干线所采用。除了有其多方面的优点外,也注意到这种方式使水力控制引起的非恒定流现象复杂化,尤其在工程运行较为关注的不对称输水,即全线其中的一... 分段低压输水方式已成功应用于昆明掌鸠河调水工程,而且这种输水方式也正被南水北调天津干线所采用。除了有其多方面的优点外,也注意到这种方式使水力控制引起的非恒定流现象复杂化,尤其在工程运行较为关注的不对称输水,即全线其中的一线或多线停止输水、恢复输水,不仅在下游会引起激烈的水体振荡,而且将影响其余并联孔的正常运行。采用特征线法编制不对称输水水力控制数学模型,对南水北调天津干线进行变孔数运行控制分析,讨论连续开、关闸的操作方式,并在开、关闸时间间隔上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榆水 多孔并联 分段低压输水系统 水力控制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原理及标准建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火玉洁 张成荣 +3 位作者 李桃 李玉娥 金胜利 张光全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通过对北纬34°~43°地区冬至前后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 通过对北纬34°~43°地区冬至前后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的优化设计原理及依据,并以此建立起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的统一、实用的日光温室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优化设计原理 标准建立 北纬34°~43°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秀其 周涛发 侯明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研究区发育加里东期褶皱;在野外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述接触关系构造模型,以进一步揭示和论证区内平行不整合接触实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从而对区域构造格架的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构造模型 加里东运动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春季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药怡良 赵卫红 苗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2-2537,共6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我国春季北黄海海水样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中的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可分为四个组分,其中两组为类腐殖荧光组分c1(260,315/425)和c2...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我国春季北黄海海水样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中的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可分为四个组分,其中两组为类腐殖荧光组分c1(260,315/425)和c2(295,355/490),两组为类蛋白荧光组分c3(275/310)和c4(230,290/345)。四个组分之间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性说明了它们同源相似性,类腐殖质两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高,类蛋白质两组分次之。四个荧光组分和总荧光强度在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同时除去陆源输入影响,海洋自身的水团运动和生物活动也影响着北黄海CDOM的分布。聚类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北黄海不同区域的总荧光强度分布特征,也体现了整体上CDOM的均一性。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源指数BIX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北黄海CDOM的来源,说明近岸区域陆源的影响较大,而向海一侧则受生物活动的作用影响较大,此结论与前述荧光组分的分布规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有色溶解有机物 北黄海
下载PDF
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柳青 杨艳 +4 位作者 李元鹏 石玉 周蕾 周永强 张运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8-439,共12页
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其水质状况对保障调水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分析了3个湖泊在不同水文情景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荧光光谱特征以及荧光组分... 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其水质状况对保障调水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分析了3个湖泊在不同水文情景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荧光光谱特征以及荧光组分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以探究3个湖泊CDOM来源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CDOM三维荧光图谱,得到陆源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不同水文情景对高邮湖CDOM来源与结构组成影响较明显,丰水期其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显著大于枯水期(t-test,P<0.01),并且与a(254)呈正相关(R^2=0.85,P<0.01),表明类腐殖质是CDOM主要部分,该荧光组分贡献率可达50%[FmaxC1/(FmaxC1+FmaxC2+FmaxC3)×100%],高邮湖受到入湖河流来水的影响较大,丰水期入湖口附近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水域.东平湖和南四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相似,丰水期东平湖和南四湖组分C2和C3显著低于枯水期(t-test,P<0.01),两湖泊枯水期工农业等人为污染源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高邮湖中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在一定程度是能反演DOC浓度,并且类腐殖质的输入会增加湖泊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浓度.而东平湖和南四湖CDOM荧光特征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性较差,这与高邮湖水体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高邮湖 南四湖 东平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Hazards in Human Habitats with Seismicity, Mountain Air Turbulence and Environmental Infrasound 被引量:1
12
作者 R. Gopalaswami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69-87,共19页
A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basis of published data has been performed in order to find whether an abnormal degree of human physiological ailments and a psychology of sustained violent reactions in highly p... A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basis of published data has been performed in order to find whether an abnormal degree of human physiological ailments and a psychology of sustained violent reactions in highly populated habitats are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infrasound emissions related to seismic activity and sustained by mountain air turbulence. The study focus is on Latitude 34° North coinciding with boundaries of colliding Tectonic Plates in three continents. Earthquakes, rock fractures and landslides in these regions are creating geoacoustic activity in the form of hotspots of infrasound emissions. Sources of infrasound have been located by global infrasound monitoring stations. One single earthquake can cause multiple infrasound sources in a region. Low frequency “infrasound” creates an environment of unseen and inaudible energies that are hazardous to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one region on 34°N latitude the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increases or decreases almost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In this region, the casualties due to social disorder and violence increased as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 event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as this frequency decreased. Comprehensive public health studies bring out that a sizable percentage of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remain in a constant state of irritation, annoyance and anger;and suffer many other psychosomatic ailments corresponding to exposure to infrasound in 5 - 16 Hz frequencies and 120 - 140 dB amplitude. A new natural hazard inimical to life on planet earth has thus been identified. The time has arrived for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to locally pinpoint infrasound hotspots by scientific measurements. Thereafter new technologies can be developed to actively, and passively, mitigate/cancel these hazardous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of infrasound and a Public Health Security Systems put in place as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a healthy, livable habi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INFRASOUND 34° north parallel Geoacoustic Hot SPOTS HEARING DISABILITIES Noise Cancellation
下载PDF
Paralle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
13
作者 Tangpei Cheng Jingli Shao +3 位作者 Yali Cui Zeyao Mo Zhong Han Ling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Numerical modeling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system. However, the demand on modeling capability is intensive when performing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over long ti... Numerical modeling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system. However, the demand on modeling capability is intensive when performing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over long time spa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parallel program to speed up the detailed modeling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parallel program is implemented by rebuilding the well-known MODFLOW program on our parallelcomputing framework, which is achieved by designing patch-based parallel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but maintaining the compute flow and functionalities of MODFLOW. The detailed model with more than one million grids and a decade of time has been solved. The paralle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xamined against the field observed data and these two data are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For the comparison on solution time, the parallel program running on 32 cores is 6 times faster than the fastest MICCG-based MODFLOW program and 11 times faster than the GMG-based MODFLOW program. Therefore, remarkable computational time can be saved when using the parallel program, which facilitates the rapid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computing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MODFLOW north China Plain
原文传递
LICOM3.0海洋模式中太平洋北赤道逆流的模拟偏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志阔 刘海龙 +2 位作者 林鹏飞 于子棚 李逸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1-600,共10页
本文用CORE-IAF(Coordinated Ocean-ice Reference Experiments–Interannual Forcing)外强迫场分别强迫LICOM3(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和POP2(Parallel Ocean Program version 2)两个海洋模式,并分析了这两个... 本文用CORE-IAF(Coordinated Ocean-ice Reference Experiments–Interannual Forcing)外强迫场分别强迫LICOM3(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和POP2(Parallel Ocean Program version 2)两个海洋模式,并分析了这两个模式中太平洋北赤道逆流(NECC)的模拟结果。我们发现LICOM3和POP2模拟的NECC强度均弱于实测,这和Sun et al.(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海洋模式中NECC偏弱是CORE-IAF外强迫场造成的,海表风应力及对应的风应力旋度是海洋模式准确模拟NECC的最主要因子。同时,我们也分析了NECC的模拟在动力机制上的差别,这里的动力强迫项包括风应力项、平流项和余项。我们发现模式的外强迫场虽然相同,但是两个模式中各动力强迫项(风应力项、平流项和余项)对NECC模拟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北赤道逆流 LICOM3(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海洋模式 POP2(parallel Ocean Program version 2)海洋模式 CORE-IAF强迫场(Coordinated Ocean-ice ReferenceExperiments–Interannual Forcing)
下载PDF
南秦岭武当隆起构造特征、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宁红辉 金海云 +1 位作者 肖宝珠 陈志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5期686-691,共6页
南秦岭武当隆起区内存在着印支造山期前的顺层韧性剪切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以及印支造山期造山运动形成近东西向挤压逆冲推覆构造。这些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别控制着武当隆起构造中的银金矿、多金属矿的分布及成矿的富集。顺层韧性剪切构... 南秦岭武当隆起区内存在着印支造山期前的顺层韧性剪切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以及印支造山期造山运动形成近东西向挤压逆冲推覆构造。这些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别控制着武当隆起构造中的银金矿、多金属矿的分布及成矿的富集。顺层韧性剪切构造控制银金矿、多金属矿,沿构造层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南北向滑覆构造使顺层状的蚀变带在背斜顶部加厚,成矿物质富集;挤压推覆构造使得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建议今后加强武当隆起西缘、武当岩群下部变火山岩组与上部变沉积岩组之间,耀岭河组与陡山沱组之间的顺层滑脱剪切带的找矿。同时应注意对近南北向构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隆起 顺层韧性剪切带 南北向构造 银金矿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中游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柳青 彭凯 +6 位作者 周蕾 石玉 李元鹏 周永强 龚志军 张运林 杨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18-3029,共12页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技术手段对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洪泽湖、骆马湖两个水体中CDOM的来源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解析出两湖泊均得到3个...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技术手段对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洪泽湖、骆马湖两个水体中CDOM的来源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解析出两湖泊均得到3个荧光组分,陆源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②两湖泊3种组分荧光强度在入湖河口附近明显高于其他水域,且丰水季节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显著大于枯水季节(t-test,P<0.01),其中陆源类腐殖质C1的荧光强度在丰水期最大.表明两湖水体CDOM来源与组成受上游水系来水量和水文过程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陆源类腐殖质浓度的高低.③相关性分析得出,陆源类腐殖质C1与DOC浓度、吸收系数a(254)有极显著相关性(r^2=0.60,P<0.01;r^2=0.88,P<0.01),相关性高于其余两种组分,表明陆源类腐殖质为CDOM的主要来源.另外,陆源类腐殖质C1与SUVA、S275-295、IC∶IT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49,P<0.01;r^2=0.61,P<0.01;r^2=0.93,P<0.01),进一步说明了两湖泊CDOM来源与组成受陆源影响较大.洪泽湖、骆马湖CDOM来源与组成受到不同水文情景和入湖河流的影响,应加强丰水期对入湖河流的水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洪泽湖 骆马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渤海和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兆冰 梁文健 +1 位作者 秦礼萍 唐建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8-1208,共11页
采集了2016年的4、8、12月和2017年2月渤海和北黄海表、中、底海水样品,分析了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渤海和北黄海海域C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CDOM分布... 采集了2016年的4、8、12月和2017年2月渤海和北黄海表、中、底海水样品,分析了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渤海和北黄海海域C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CDOM分布相似,呈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吸收系数a(355)和光谱斜率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说明CDOM受到陆源输入的显著影响.垂直分布上,8月,受强烈的光降解作用影响,表层CDOM含量最低. 2月,底层CDOM含量最低,这可能与受光照影响的初级生产力在水下分布不均匀有关.从2016年4月~2017年2月,CDOM含量先上升后下降,12月含量最高,2月含量最低. CDOM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控制.以光谱斜率S275-295表征CDOM的平均分子量,2月由于陆源输入最少,CDOM平均分子量最小.夏季光降解强烈,将部分大分子量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量有机物,小分子量有机物增加,因此,8月CDOM的平均分子量小于4月和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EEM) 平行因子分析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渤海和北黄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