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翘板”支点影响下的含煤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曲英杰
陶树
蔡佳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8-382,共5页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地层在该构造带上有明显的厚度变化,太原组的煤层、灰岩层、砂岩层在剖面上呈现分叉、尖灭等特征。通过对临兴地区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沉积特征的精细解剖,进一步验证了该构造支点的存在及其对含煤地层沉积演化的影响。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更多的地区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详细解剖了该"翘板"支点影响下的沉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翘板
含煤地层
临兴地区
38°n构造带
沉积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幔上涌对鄂尔多斯西缘岩石圈的改造:来自远震多尺度层析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
16
2
作者
高翔
郭飚
+3 位作者
陈九辉
刘启元
李顺成
李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36-2749,共14页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科学探测台阵的678个地震台站及2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9,641个地震共约160000条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基于稀疏约束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上地幔800km深度范围内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东经...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科学探测台阵的678个地震台站及2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9,641个地震共约160000条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基于稀疏约束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上地幔800km深度范围内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东经104°附近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盆地间存在岩石圈深度的构造边界,这表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可能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北纬38°线为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在岩石圈范围内南北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鄂尔多斯南部上地幔200~300km深度范围显示为高速异常,而鄂尔多斯北部上地幔显示大面积的低速异常.这一现象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南北两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根据本文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断,由于青藏高原、阿拉善地块向东北方向推挤以及岩石圈的拆离引起的上地幔扰动导致了地幔上涌,上涌的热物质改造了鄂尔多斯西北缘地区的岩石圈,并使该区的岩石圈减薄.地幔上涌也可能是东经104°边界带和北纬38°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喜马拉雅科学台阵
多尺度层析成像
38°n构造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翘板”支点影响下的含煤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许浩
曲英杰
陶树
蔡佳丽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层气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实验室能源学院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8-382,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项目(2011ZX05062-01)
文摘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地层在该构造带上有明显的厚度变化,太原组的煤层、灰岩层、砂岩层在剖面上呈现分叉、尖灭等特征。通过对临兴地区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沉积特征的精细解剖,进一步验证了该构造支点的存在及其对含煤地层沉积演化的影响。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更多的地区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详细解剖了该"翘板"支点影响下的沉积差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翘板
含煤地层
临兴地区
38°n构造带
沉积差异
Keywords
east margi
n
of Ordos Basi
n
seesaw
coal beari
n
g strata
Li
n
xi
n
g area
38°
n
structural belt
sedime
n
tary differe
n
ce
分类号
P618.1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幔上涌对鄂尔多斯西缘岩石圈的改造:来自远震多尺度层析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
16
2
作者
高翔
郭飚
陈九辉
刘启元
李顺成
李昱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36-274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45
41074027)
国家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ED2013A06)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科学探测台阵的678个地震台站及2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9,641个地震共约160000条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基于稀疏约束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上地幔800km深度范围内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东经104°附近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盆地间存在岩石圈深度的构造边界,这表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可能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北纬38°线为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在岩石圈范围内南北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鄂尔多斯南部上地幔200~300km深度范围显示为高速异常,而鄂尔多斯北部上地幔显示大面积的低速异常.这一现象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南北两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根据本文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断,由于青藏高原、阿拉善地块向东北方向推挤以及岩石圈的拆离引起的上地幔扰动导致了地幔上涌,上涌的热物质改造了鄂尔多斯西北缘地区的岩石圈,并使该区的岩石圈减薄.地幔上涌也可能是东经104°边界带和北纬38°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因素.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喜马拉雅科学台阵
多尺度层析成像
38°n构造带
Keywords
Ordos
Himalaya Scie
n
tific Array
Multi-scale tomography
38°
n
tecto
n
ic li
n
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翘板”支点影响下的含煤地层发育特征
李勇
汤达祯
许浩
曲英杰
陶树
蔡佳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幔上涌对鄂尔多斯西缘岩石圈的改造:来自远震多尺度层析成像的证据
高翔
郭飚
陈九辉
刘启元
李顺成
李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