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音速微粒轰击38CrSi钢表面纳米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巴德玛 马世宁 +1 位作者 李长青 熊天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7,共5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表面纳米化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表面纳米化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组织严重细化,并形成了纳米结构层(晶粒尺寸〈100nm),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最表面纳米晶的尺寸变化不大,纳米结构层的厚度有所增加;当处理时间为240s时,在最表面层形成了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6nm的具有随机取向的等轴纳米晶。纳米结构层的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表面约25μm处,存在着大量的由位错线和高密度的位错缠结分割的胞块,尺寸为80~100nm;分析表明位错运动是表面纳米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 表面纳米化 纳米结构表层 38crsi
下载PDF
高强38CrSi钢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刚 张伟 邓云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79-184,共6页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霍普金森拉杆(SHTB)和Taylor杆撞击试验研究了淬火加中温回火处理的高强38CrSi钢在常温~700℃的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基于试验数据,对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中的温度软化项做了轻微修改。结合Taylor杆撞击试...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霍普金森拉杆(SHTB)和Taylor杆撞击试验研究了淬火加中温回火处理的高强38CrSi钢在常温~700℃的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基于试验数据,对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中的温度软化项做了轻微修改。结合Taylor杆撞击试验反算,得到了修改的J-C本构相关参数和Cockroft-Latham(C-L)断裂准则的模型参数。通过对高速下Taylor杆撞击试验中弹体变形和断裂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及参数对预测高强38CrSi钢动态大变形和断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测试 高强38crsi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C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
下载PDF
38CrSi钢表面纳米结构层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巴德玛 马世宁 孟凡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119,共5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在38CrSi合金钢表面制备了厚度约为25μm纳米晶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纳米结构层的最表面层的晶粒尺寸约为16nm,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纳米压痕仪对表...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在38CrSi合金钢表面制备了厚度约为25μm纳米晶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纳米结构层的最表面层的晶粒尺寸约为16nm,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纳米压痕仪对表面纳米结构层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表面晶粒尺寸降低到纳米量级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最表面纳米结构层的硬度是基体的2倍左右,并服从Hall-Petch关系;表面纳米结构层的弹性恢复系数明显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对表面纳米化样品进行低温退火处理可使纳米结构层的性能更加稳定。分析表明表面纳米结构层力学性能的改善主要是表面晶粒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纳米结构层 38crsi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8CrSi钢大气暴露早期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晓祖 顾明俊 刘子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为考察38CrSi钢的环境适应性,在我国6个典型试验场站开展6个月环境大气暴露试验,通过考察锈层的形貌、结构和腐蚀质量损失,研究38CrSi钢的大气暴露早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8CrSi钢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试样在拉萨、漠... 为考察38CrSi钢的环境适应性,在我国6个典型试验场站开展6个月环境大气暴露试验,通过考察锈层的形貌、结构和腐蚀质量损失,研究38CrSi钢的大气暴露早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8CrSi钢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试样在拉萨、漠河和西双版纳3个试验站的腐蚀呈现双锈层结构,在厦门试验站具有明显的点蚀特征,在万宁试验站产生强烈的腐蚀;影响38CrSi钢大气腐蚀速率的地域排序为万宁>江津>厦门>西双版纳>拉萨>漠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 大气暴露 腐蚀
下载PDF
38CrSi自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田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2,共3页
采用自制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8CrSi自配副干滑动时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变化规律;利用SEM观察了磨损面的微观形貌,分析了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其摩擦因数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 采用自制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8CrSi自配副干滑动时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变化规律;利用SEM观察了磨损面的微观形貌,分析了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其摩擦因数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和常用材料的磨损率随速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 摩擦因数 磨损率 磨损机理
下载PDF
38CrSi合金钢表面纳米化中渗碳体相的细化分析
6
作者 马世宁 巴德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利用表面机械加工法在具有回火索氏体组织的38CrSi合金钢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层,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对距表面不同深度处渗碳体相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物相组成进行研究,分析38CrSi合金钢表面纳米化过程中渗碳体相的细化过程... 利用表面机械加工法在具有回火索氏体组织的38CrSi合金钢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层,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对距表面不同深度处渗碳体相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物相组成进行研究,分析38CrSi合金钢表面纳米化过程中渗碳体相的细化过程。结果表明,铁素体基体细化过程中,渗碳体颗粒在切变力作用下形成细小颗粒的同时还发生了溶解。在应变量和应变速度较高的最表面,渗碳体颗粒溶解较严重,分析表明高密度位错产生的高界面能、应力集中以及能量波动是使得渗碳体颗粒发生切变和溶解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合金钢 表面纳米化 渗碳体相 细化机理
下载PDF
38CrSi多筋筒形件旋压成形工艺研究
7
作者 梁嵬 曹振鹏 +1 位作者 李学光 青格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5-87,共3页
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参数选择不恰当,会引起金属纤维走向不均匀,导致扭曲,内应力增加,本文通过三轮错距旋压工艺试验,研究了一定工艺参数条件下38CrSi筒形件旋压过程的退让量的选取,并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一步对带外环向筋38CrSi筒形... 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参数选择不恰当,会引起金属纤维走向不均匀,导致扭曲,内应力增加,本文通过三轮错距旋压工艺试验,研究了一定工艺参数条件下38CrSi筒形件旋压过程的退让量的选取,并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一步对带外环向筋38CrSi筒形件进行了旋压试验,获得了理想的旋制工件,总结出径向减薄量的选取规律,为以后带筋筒形件的旋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 筒形件 退让量 外环向筋
下载PDF
38CrSi钢晶粒的细化工艺
8
作者 杨明刚 胡艳华 宫继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8-190,共3页
对38CrSi钢分别加热至880、900和920℃,进行3~5次的循环加热淬火,以细化38CrSi钢的晶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8CrSi钢的晶粒形貌,利用截线法测量晶粒的尺寸。结果表明38CrSi钢晶粒细化的最佳工艺为880℃×12 min+油淬,循环3次,晶... 对38CrSi钢分别加热至880、900和920℃,进行3~5次的循环加热淬火,以细化38CrSi钢的晶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8CrSi钢的晶粒形貌,利用截线法测量晶粒的尺寸。结果表明38CrSi钢晶粒细化的最佳工艺为880℃×12 min+油淬,循环3次,晶粒尺寸为5~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 晶粒细化 多次循环淬火
下载PDF
SFPB处理的38CrSi钢表面纳米化层微观结构特征
9
作者 巴德玛 马世宁 李长青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1-83,94,共4页
采用超音速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 采用超音速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表面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5nm的纳米结构层,微观应变约为0.19%;表面纳米层的厚度约为20μm(晶粒尺寸〈100nm),纳米晶粒的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表面40μm的范围内,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将晶粒分为了尺寸为200~400nm的胞块结构,分析表明表面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 表面纳米化 纳米结构表层 38crsi
原文传递
循环热处理超细化38CrSi钢晶粒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明刚 胡艳华 余占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采用多次循环快速淬火分别在880、900和920℃保温12、13.5和15 min循环3~5次细化38Cr Si钢的晶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8Cr Si钢的晶粒形貌,利用截距法和晶粒度法测量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在880℃保温12 min循环3~5次淬火,确定出最佳的循... 采用多次循环快速淬火分别在880、900和920℃保温12、13.5和15 min循环3~5次细化38Cr Si钢的晶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8Cr Si钢的晶粒形貌,利用截距法和晶粒度法测量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在880℃保温12 min循环3~5次淬火,确定出最佳的循环次数为3次。分别在880、900和920℃保温12 min循环3次淬火,确定出最佳的淬火温度为880℃。在880℃循环3次淬火分别保温12、13.5和15 min,确定出最佳的保温时间为12 min。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晶粒不断细化,当3次循环淬火后,继续增加循环次数,晶粒不再细化。当加热温度为880℃,保温12 min时,继续升高温度或者延长保温时间,晶粒开始长大。经过最佳工艺细化处理后,38Cr Si钢的晶粒细化到5.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超细化 循环热处理 淬火 38crsi
原文传递
装甲车辆被动轴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慧 韩雅环 +7 位作者 陈利华 王思涛 胡锦川 李宏伟 李永梅 邬晓颖 孔晓华 黄国良 《新技术新工艺》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被动轴是装甲车辆侧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在行驶过程中起着支撑、动力输出和传递扭矩的重要作用,其材质为38CrSi。某批被动轴在装甲车跑车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件进行宏观断口、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检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被动... 被动轴是装甲车辆侧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在行驶过程中起着支撑、动力输出和传递扭矩的重要作用,其材质为38CrSi。某批被动轴在装甲车跑车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件进行宏观断口、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检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被动轴进行应力情况模拟,分析了被动轴的断裂属性及原因。结果表明,被动轴断裂为多源脆性开裂,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后被动轴内部出现组织偏析、不均匀以及轴径处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crsi 被动轴 断裂 金相组织 应力集中 失效分析
下载PDF
不同钢中马氏体与贝氏体组织形貌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勇桃 鲁海涛 +2 位作者 王玉峰 任慧平 刘宗昌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2-927,共6页
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中马氏体与贝氏体含量与形貌不同,造成钢的力学性能具有差异。通过对45钢、40Cr钢、38CrSi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获得不同形貌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采用OM、SEM、TEM对不同钢中的马氏体、贝氏体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分... 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中马氏体与贝氏体含量与形貌不同,造成钢的力学性能具有差异。通过对45钢、40Cr钢、38CrSi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获得不同形貌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采用OM、SEM、TEM对不同钢中的马氏体、贝氏体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分析,并估算了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的钢经过水冷淬火热处理后,马氏体组织形貌随碳含量的升高而变化,由低碳板条状过渡到中碳针状板条状并存。同一种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后可得到不同形貌的贝氏体组织,45钢、40Cr钢、38CrSi钢贝氏体组织多在晶界处形核并向晶内长大。无碳贝氏体与粒状贝氏体的析出与热处理工艺有关,贝氏体形貌随碳含量与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羽毛状逐步过渡到无碳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40CR钢 38crsi 马氏体 贝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