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CT眼球重建技术用于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球形态和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精确度的研究
1
作者 买尔哈巴·玉素甫 刘晓弟 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90,共9页
目的探索3D CT眼球重建技术在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球形态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预测精确度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8—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AL)≥26.5 mm,共计52例(52眼),随访1个月。完善眼... 目的探索3D CT眼球重建技术在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球形态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预测精确度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8—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AL)≥26.5 mm,共计52例(52眼),随访1个月。完善眼眶薄层CT(扫描层厚0.3 mm),记录眼底黄斑萎缩、牵引、新生血管病变(ATN)分级,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屈光度平均绝对误差(MAE),分析不同类型后巩膜葡萄肿的眼球形态之间的差异。利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度近视眼3D CT眼球形态分类如下:球形8眼(15.4%)、椭球形4眼(7.7%)、锥形13眼(25%)、鼻侧扭曲形12眼(23.1%)、颞侧扭曲形7眼(13.5%)、桶形8眼(15.4%)。在年龄<60岁患者组中,球形8眼(25.0%)、锥形8眼(25.0%),比例最高,椭球形1眼(3.1%)、颞侧扭曲形4眼(10.5%),比例最低;在年龄≥60岁患者组中,没有球形眼球,而锥形5眼(25%)和鼻侧扭曲形7眼(35%),比例最高,提示随着年龄增加,后巩膜葡萄肿出现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当AL<28 mm时,球形眼球7眼(38.9%),比例最高;而当AL≥30 mm时,没有球形眼球,锥形6眼(26.1%)、颞侧扭曲形5眼(21.7%)和桶形5眼(21.7%),比例增加,提示随着AL增加,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增加,并且容易出现黄斑区的葡萄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后巩膜葡萄肿的球形眼球患者白内障术后有87.5%的患者BCVA达到20/40及以上,而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者视力预后不佳,尤其锥形有6眼(46.2%)和颞侧扭曲有3眼(42.9%)的BCVA<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5,P<0.001)。高度近视黄斑ATN分级提示,锥形、颞侧扭曲和桶形眼球的眼底病变更加明显,分级更高。高度近视眼中有30眼(57.7%)白内障术后MAE<0.5 D,其中椭球形、锥形和颞侧扭曲形眼球IOL度数预测准确性最差,仅有25%、53.9%和37.5%眼MAE<0.5 D;球形和鼻侧扭曲形眼球预测性最好,有75%眼MAE<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35,P<0.001)。结论高度近视眼轴越长,越容易出现眼球畸形。其中,锥形、颞侧扭曲和桶形等眼球往往伴有严重的近视黄斑病变,白内障术后的视力预后也不佳。球形和鼻侧扭曲形眼球,白内障术中IOL度数预测性更佳,可能与后巩膜葡萄肿位置远离黄斑区域,从而生物测量更加准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后巩膜葡萄肿 3d ct 屈光度误差
下载PDF
3D CT及X线片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玖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9-22,共4页
3D CT及X线片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 按照案例回顾性分析法,对2021年4月-2022年2月进行3DCT、X线检查的肩关节损伤疑似病患者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X线检查,观察组为3D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 3D CT及X线片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 按照案例回顾性分析法,对2021年4月-2022年2月进行3DCT、X线检查的肩关节损伤疑似病患者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X线检查,观察组为3D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误诊率、漏诊率较低,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病症分型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患者的真实而言存在病症分型差异,但是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T和X线片都可以作为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依据,同时也可作为病症分型的参考,但是3DCT检查技术对比X线片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可择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t X线片 肩关节损伤 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PDF
颅底3D CT重建测量卵圆孔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程敏 王涵 +3 位作者 李朝辉 赵兴利 田宇 郭志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行颅底3DCT重建并于轴位及穿刺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的横径、纵径,计算卵圆孔的面积。分析测量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穿刺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卵圆孔的轴位及穿刺位的最大横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纵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穿刺位最大纵径小于轴位最大纵径。卵圆孔最大横径<6.0 mm的有18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横径>6.0 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且卵圆孔最大横径<6.0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横径>6.0mm者。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有20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纵径>3.2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纵径>3.2mm者。解剖面积<15.0mm^2有16例,手术穿刺次数明显增加。结论术前应用3DCT重建图像测量FO可以提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难度,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 颅底3dct重建 卵圆孔
下载PDF
应用3D CT重建评估翼突外侧板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志钢 王涵 +3 位作者 李朝辉 赵兴利 田宇 程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通过术前3DCT重建图像分析翼突外侧板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穿刺卵圆孔(FO)时的遮挡情况,指导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手术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 目的通过术前3DCT重建图像分析翼突外侧板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穿刺卵圆孔(FO)时的遮挡情况,指导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手术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常规行颅底3DCT重建,于颅底穿刺视角观察翼突外侧板及其与FO的关系。于轴位CT图像测量并计算FO的解剖面积(AFO),于穿刺角度3DCT重建图像计算FO的被遮挡面积(CFO),根据结果计算出FO的实际可用穿刺面积(APFO),并与手术穿刺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有9例的翼突外侧板遮挡FO,其中8例的APFO<15.0mm2,较其AFO明显降低,且手术穿刺次数明显增加。结论翼突外侧板的遮挡影响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难度,每例患者术前应行3DCT重建,并分析翼突外侧板的遮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 颅底3dct重建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用于髋臼骨折手术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王姗姗 牛俊巧 +3 位作者 王佳 李小娟 洪悦 王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并以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及分项百分制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6、4.216、3.425、17.7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3、-5.776、-6.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结论:在髋臼骨折围术期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可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3d打印 髋臼骨折
下载PDF
面向3D肝脏CT图像分割的改进vnet模型
6
作者 杨舒琪 韩俊玲 +3 位作者 康晓东 杨靖怡 郭洪洋 李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5-340,共6页
分割3D医学影像是放疗计划的重要步骤。临床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及肝肿瘤的3D医学影像图像分割。由于肝脏复杂的边缘结构及纹理特征,肝脏分割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肝脏CT图像精准分... 分割3D医学影像是放疗计划的重要步骤。临床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及肝肿瘤的3D医学影像图像分割。由于肝脏复杂的边缘结构及纹理特征,肝脏分割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肝脏CT图像精准分割的改进vnet模型。首先,将肝脏CT图像进行HU值截断和重采样,以完成三维数据集的预处理;同时,将vnet解码器和编码器中的卷积核替换为SG模块,即逐通道卷积和逐点卷积的组合,以减小网络模型的参数量。与vnet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在肝脏分割数据集上的评估结果总体优越,Dice系数为94.93%,比vnet模型提高了3.49%,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同时该方法在MSD脾脏分割数据集和新冠肺炎数据集上也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并取得了优越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肝脏 vnet ct 3d
下载PDF
前列腺动脉CTA与C臂3D-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7
作者 林宇佳 曾国斌 +5 位作者 廖政贤 廖立安 张国栋 张文 吴兴华 韩淑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目的:比较前列腺动脉(PA)的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与C臂三维重建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行超选择性PAE的39例患者(前... 目的:比较前列腺动脉(PA)的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与C臂三维重建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行超选择性PAE的39例患者(前列腺增生17例,前列腺癌22例)的术前PA的CTA检查及术中C臂3D-CT血管成像的影像资料,分为CTA组及3D-CT组。分别对CTA、3D-CT检查出的PA起源、数目及走行判定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超选至PA的DSA造影为标准,评估两种前列腺动脉成像技术对PAE的指导价值。结果:在39例患者的78侧髂内动脉中共超选95支PA并经DSA造影证实,其中CTA共诊断出75支PA,诊出率为78.9%,3D-CT共诊断出92支PA,诊出率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5)。其中3侧髂内动脉共3支CTA诊断为PA,而3D-CT排除为PA。5侧髂内动脉共5支PA CTA未能显示,而3D-CT可显示;9侧髂内动脉共11支PA:CTA仅能诊断出其起源于髂内动脉,而3D-CT可明确其具体起源位置。CTA对大于0.625 mm的PA可以清楚显示其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3D-CT可以显示小于0.625 mm的PA的走行情况并显示前列腺组织的染色及有无周围组织器官的染色情况。结论:C臂3D-CT相比于前列腺动脉CTA在PAE术中能更清楚地显示PA的起源、数目及其走行关系,能更好地指导PAE,而术前CTA作为无创检查亦能为术者提供PA及其周围血管的解剖,为术前PAE评估提供了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ctA C臂3d-ct
下载PDF
基于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刘杰 邵贝贝 +1 位作者 王伟涛 魏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术前对照组患者经CBCT数据进行3D可视化处理,通过3D可视化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CBCT与3D打印技术,获取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制定手术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牙窝完整性、邻牙松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肿胀程度、张口受限度、牙齿功能、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至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Ⅲ级占比、邻牙松动度Ⅲ级占比分别为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牙窝完整性分别为(27.82±4.58) min、(2.87±0.42)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04±5.43) min、(3.66±0.2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22±0.62)分、(3.56±0.78)分、(2.26±0.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3±0.64)分、(4.86±0.75)分、(3.41±0.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分别为(3.72±1.14) mm、(2.61±0.73) mm、(1.73±0.52)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42±1.19) mm、(3.58±0.80) mm、(2.39±0.6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张口受限度分别为(5.82±1.65) mm、(4.54±1.20) mm、(3.37±0.88)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1.43) mm、(5.63±1.22) mm、(4.25±0.9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32.62±4.12)分、(37.41±5.43)分、(41.36±5.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1±4.37)分、(31.23±5.25)分、(35.82±5.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2%、18.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3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ES评分、满意度分别为(10.25±0.51)分、9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8±0.43)分、84.62%,而OHRQOL评分为(12.57±1.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1.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应用CBCT与3D实体模型打印技术制定手术计划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及邻牙松动,促进牙齿功能恢复,且有利于减少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 锥形束ct 3d打印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CT影像设备X射线球管模型设计与开发
9
作者 李翰威 王浩文 +1 位作者 齐宏亮 陈宏文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CT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部件之一是X射线球管,传统学习X射线球管构造及原理缺乏教学内容互动,无法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加深对X射线成像原理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参考西门子Plus 4单排CT... CT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部件之一是X射线球管,传统学习X射线球管构造及原理缺乏教学内容互动,无法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加深对X射线成像原理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参考西门子Plus 4单排CT的原厂X射线球管,进行零部件划分和实物尺寸测量,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实体建模,利用实验室2台3D打印机打印。该模型还原了真实CT球管的外观及构造,具有重量轻、拆卸方便、耐用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设备 X射线球管 3d打印 建模 教学
下载PDF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高宗露 秦伟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3d黑血技术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书晓 李峰 +7 位作者 覃智标 毕革文 雷华 李起广 郑仿 宁鑫 黄崛倬 顾能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研究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效果。选取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3D组、常规组,各48例,3D组采用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经皮... 本研究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效果。选取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3D组、常规组,各48例,3D组采用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操作方式实施治疗,常规组仅采取手术前CT三维重建进行手术定位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单次穿刺成功率、术后结石清除率,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3D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患者,3D组患者的单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患者在术后24 h的血清CysC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监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WBC、Hb,血清PCT、CRP变化情况,3D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外周血WBC、Hb,血清PCT、CRP变化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3D组的并发症率(4.17%)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6.67%)(P<0.05)。基于CT三维重建成像术前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单次成功率,降低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3d打印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
下载PDF
CT三维扫描与3D打印技术的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金海 明建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T三维扫描和3D打印机等前沿实验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实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T三维扫描和3D打印机等前沿实验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实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对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岩石力学 ct扫描 三维重构 3d打印
下载PDF
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的运用
13
作者 官泽宇 卢冉 +2 位作者 余朝文 郭飞 韩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58-5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硕士、规培生及本科实习生共60人,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组,双盲法,根据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硕士、规培生及本科实习生共60人,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组,双盲法,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选取于院内由于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典型病例4例。4例病例术前均进行过CTA检查,依据CTA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实体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联合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辅助教学进行学习。结果:观察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腹主动脉解剖方面测试成绩、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介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方面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特征的了解、对腔内手术器具和过程的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基于CTA数据源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ct血管造影 3d打印技术 多媒体 腹主动脉扩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静脉性阴茎海绵体漏的应用与征象分析
14
作者 陆善金 丁可 +3 位作者 黄瑞岁 孙毅海 慕鉴 何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 建立阴茎静脉回流系统的3D-CT模型,对静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阴茎静脉漏作出精确定位诊断。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58例,其中阴茎海绵体造影检查25例,阴茎海绵体CT血管增强检查33例。采用MIP+VR后处理技... 目的 建立阴茎静脉回流系统的3D-CT模型,对静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阴茎静脉漏作出精确定位诊断。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58例,其中阴茎海绵体造影检查25例,阴茎海绵体CT血管增强检查33例。采用MIP+VR后处理技术重建阴茎及盆腔静脉的CT三维图像。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医师在盲法条件下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采用t检验对两组评分比较,采用Kappa检验对图像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 25例X线阴茎海绵体造影检查成功率100%,诊断阳性率88%;33例CT增强检查成功率100%,诊断阳性率100%。两名医师对CT三维重建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63),对造影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49);CT血管增强图像质量评分为(4.44±0.68)分,造影图像质量评分为(3.52±0.91)分,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完成阴茎静脉回流系统解剖性重建,并建立阴茎静脉回流系统3D-C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 3d-ct模型 分析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黎佩建 魏崴 +2 位作者 杨剑填 黄文聪 李勇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8-591,I0006,共5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精准治疗组(n=41)、接受传统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组(n=59),对比其手术情况相关指标、肺功能参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精准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31±19.38)min短于传统治疗组(118.64±21.23)min,术中出血量(62.45±8.34)mL少于传统治疗组(77.23±10.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精准治疗组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3.40±0.5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31±0.40)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17.95±2.68)mL·mmHg-1·min-1水平分别高于传统治疗组的(2.86±0.41)L、(2.08±0.36)L、(14.53±2.10)mL·mmH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FVC、FEV1、DL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内,两组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可优化手术过程、改善早期肺腺癌病人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可能是一种更为精准可靠的手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肺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肺段 磨玻璃结节 ct三维重建 预后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在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阿力木·克热木 梁志林 +2 位作者 帕孜拉·艾拉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45-4350,共6页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n=47)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n=43)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盆复位质量,参考Majeed骨盆量化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恢复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螺钉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 <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的骨盆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升高(P <0.05),两组间术后3,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研究组47例中,发生骨折移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43例中,发生畸形愈合1例、异位骨化1例、骨折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盆不稳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对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相较于单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可提升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螺钉错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3d打印技术 骨盆骨折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钢板内固定 复位质量 手术指标
下载PDF
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华平 彭炳龙 +4 位作者 文毅英 敖沸 贾芝和 杨慧文 何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定萍乡市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住院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二维组手术前后采用传统二维影像评价,3D组... 目的:分析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定萍乡市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住院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二维组手术前后采用传统二维影像评价,3D组手术前后采用基于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的三维影像评价,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指标[股骨近端匹配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外展角]、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3D组术后6个月前倾角、外展角均低于二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股骨近端匹配度、股骨偏心距均高于二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二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00%)高于二维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二维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引入基于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技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引流量,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ct 髋部骨骼3d 模型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基于3D CT影像组学特征在晚期肺鳞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明明 陈艾琪 +7 位作者 唐聪聪 杜小萌 卢楚鸣 李想 赵以惠 李伟 左盼莉 马宜传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建立3D C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对晚期肺鳞癌的化疗疗效,以期帮助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化疗前... 目的建立3D C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对晚期肺鳞癌的化疗疗效,以期帮助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化疗前胸部增强CT纵隔窗图像及化疗两个周期后的胸部CT图像,依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估并分为有效组78例和无效组49例。使用慧影大数据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将数据按照4∶1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选取患者化疗前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能。结果训练组中,有效组AUC为0.82(0.74~0.91),准确率为0.65,特异度为0.74,敏感度为0.74;无效组AUC为0.82(0.74~0.91),准确率为0.84,特异度为0.77,敏感度为0.77;测试组中,有效组AUC为0.76(0.57~0.96),准确率为0.70,特异度为0.81,敏感度为0.81;无效组AUC为0.76(0.57~0.96),准确率为0.81,特异度为0.70,敏感度为0.70。结论基于治疗前增强CT纵隔窗3D影像组学模型可在化疗前对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患者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增强ct 化疗 3d勾画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CT扫描受压注浆体试块三维孔裂隙结构参数表征
20
作者 朱昌星 吴大志 +1 位作者 王凤娥 孙家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目的为研究注浆体试块单轴压缩过程中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方法以级配砂砾注浆体试块为研究对象,对其单轴压缩过程分阶段进行工业CT扫描,并采用AVIZO对CT切片进行分析,重构孔裂隙结构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孔裂隙与孔喉特征参数。结果结果表... 目的为研究注浆体试块单轴压缩过程中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方法以级配砂砾注浆体试块为研究对象,对其单轴压缩过程分阶段进行工业CT扫描,并采用AVIZO对CT切片进行分析,重构孔裂隙结构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孔裂隙与孔喉特征参数。结果结果表明:单轴压缩下,试块依次经历孔裂隙萌生、发育、扩展与贯通阶段,孔裂隙演化特征比较明显,萌生阶段孔隙数增幅为14.41%,无明显贯通;发育阶段孔隙数增加326.91%,伴有一定数目孔隙贯通;扩展阶段孔隙数减少了57.79%,孔隙等效直径最大值增幅为223.45%,大部分孔隙贯通为裂隙;贯通阶段孔裂隙数目几乎不变,孔隙等效直径最大值增幅为92.83%,裂隙贯通后形成多个破裂面。峰值后试块出现连通孔隙,该阶段注浆体孔隙与喉道发育完全,试块破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破碎岩石注浆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注浆体 三维重构 孔裂隙结构 孔喉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