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武志勇 韩杰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总结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在体部大血管成像方面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对36例患者经静脉团注射给药行动态增强血管造影,通过对造影剂剂量、注射方法、扫描时间的控制,一次屏气完成靶血管的三维数... 目的总结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在体部大血管成像方面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对36例患者经静脉团注射给药行动态增强血管造影,通过对造影剂剂量、注射方法、扫描时间的控制,一次屏气完成靶血管的三维数据采集,经MIP血管后重建处理,得到颈动脉、胸腹主动脉、髂血管及门静脉的血管影像。经过两名高年资医师双盲阅片,与高场3D-DCE-MRA或DSA相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5例均可清晰直观的显示上述大血管的形态结构(1例失败),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血管腔内的病变,能够为临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结论低场磁共振3D-DCE-MRA的技术关键是扫描时刻的把握,其在大血管成像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 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 血管疾病临床诊断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肾血管解剖变异
2
作者 何大业 王星 +1 位作者 唐懿刚 卢景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3D-slicer软件进行重建后,根据模型,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角度对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肾动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混合型变异;肾静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混合型变异。结果:本研究222例患者(共444个肾),男性、女性的肾动脉变异比例分别为40.83%、40.20%,肾静脉变异比例为25.42%、3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和肾静脉存在变异分别为180个(40.54%)和127个(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个(17.11%)肾存在多支肾动脉,右肾35个(15.76%),左肾41个(18.46%);132个(27.73%)肾存在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92个(41.44%),左肾40个(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个(28.60%)肾存在多支肾静脉,右肾81个(36.47%),左肾46个(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金标准”术中所见,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222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阳性的有195例,阴性27例,漏诊3例,误诊5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0.984、0.828。结论:3D-slicer软件对3D-DCE-MRA数据重建结果能够在手术前精准对患者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肾血管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解剖变异 3d-slicer
下载PDF
3D血管造影指导下超选择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14例
3
作者 张凯 任红瑞 +4 位作者 陆林 赵鑫 刘香婷 牛广颖 张文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肌瘤供血动脉(A组),9例因肌瘤血供复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至主干(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子宫肌瘤可测量最大径线之和,并计算肌瘤缩小率。结果A组患者术前、术后子宫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85.00±43.35)mm、(35.20±25.9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患者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65.00±12.68)mm、(49.44±24.8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间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0.331)。A、B组患者子宫肌瘤中位缩小率分别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3D血管造影指导下子宫肌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3d血管造影 供血动脉 超选择血管栓塞术
下载PDF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钟向阳 陈相猛 +3 位作者 卢冬莹 李政 麦栩榆 陈美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有无GEV及GEV分级的价值。结果GEV 0级13例,GEV 1级21例,GEV 2级20例,GEV 3级6例。不同GEV分级在不同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V分级在CTP分级和3D DCE MR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3D DCE MRA分级与内镜下GEV分级显著相关(P<0.05)。2名医师3D DCE MRA分级结果与内镜结果的Kapppa值为0.743[95%CI(0.612~0.895)];CTP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00%和69.00%;3D DCE MRA分级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00%和76.00%;联合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00%和90.00%;CTP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4.00%和78.00%;3D DCE MRA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00%和80.00%;联合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00%和95.00%。结论相较于CTP检查,3D DCE MRA对GEV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可在采用CTP初步筛查后针对高风险群体联合3D DCE MRA作为罹患GEV高风险群体患者病情诊断及分级的无创、便捷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临床GEV的诊断准确率,并降低因GEV发生和病情进展造成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并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食道静脉曲张
下载PDF
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肝癌HAIC的疗效
5
作者 高瑞晖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庞桦进 林坚 郝金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和评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均行3次以上HAIC治疗。根据第1次及第3次HAIC治疗前1周内的增强CT,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疗效良好组(CR+PR)... 目的:探讨DSA联合动态增强CT定量分析和评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均行3次以上HAIC治疗。根据第1次及第3次HAIC治疗前1周内的增强CT,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疗效良好组(CR+PR)和疗效不佳组(SD+P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2次HAIC治疗后DSA造影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染色达峰时间(TP)、峰值密度(PV)、时间-密度曲线上升支斜率(SU)]及CT增强扫描肝癌各期CT值的变化,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以评估判断肝癌HAIC疗效的效能。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T值及DSA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2次HAIC治疗。第3次HAIC治疗前1周的增强CT,疗效良好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延时期CT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3次HAIC时DSA造影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与SU显著降低,TP显著延长(P<0.05)。疗效不佳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CT值和DSA造影SU值与疗效显著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动脉期CT值和SU值是判断疗效的有效指标。结论:DSA造影的SU值和动态增强CT的CT值能够客观地反映HAIC后肝癌的血供变化,且与HAIC疗效相关,可作为评估HAIC疗效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原发性肝癌 疗效分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态增强CT
下载PDF
探讨全脑多倾斜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一纯 刘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93-896,973,共5页
目的:探究对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倾斜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D旋转DS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9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倾斜角DSA和3D-DSA检查,比较两种造影技术对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多... 目的:探究对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倾斜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D旋转DS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9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倾斜角DSA和3D-DSA检查,比较两种造影技术对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多倾斜角DSA相比,3D-DSA可清楚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血管平面情况。3D-DSA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高于多倾斜角DSA组(P<0.05),两种造影技术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多倾斜角DSA(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组患者动脉瘤颈、瘤颈-载瘤血管间关系、动脉瘤形态显示评分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多倾斜角DSA组(P<0.05);造影剂剂量与辐射剂量均少于多倾斜角DSA组(P<0.05)。结论:3D旋转脑血管造影可提高动脉瘤检查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全脑dSA 多倾斜角造影 3d旋转脑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成华 戚婉 +1 位作者 许亚晔 叶成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清晰显示乳腺恶性肿瘤供血血管,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数目有明显的差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显示的血管数目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3d减影血管成像 乳腺肿瘤 乳腺癌
下载PDF
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
9
作者 程明光 张超宇 +6 位作者 庄康乐 阮鹏 左逸 周正春 孔祥 葛建军 程光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的可行性,为未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模拟手术过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将患者CT影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重建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模拟图。对重建出的主动脉血管模型制作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制定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同时测量主动脉夹层模型与CT血管造影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径。结果与结论:①精确制定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和模型,可以制备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化血管,满足临床人工血管材料需要;②在窦管交界水平主动脉、头臂干水平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部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型的血管内径值与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在体外可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精确打印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可以精确制备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3d三维动态模拟图 夹层模型 聚乳酸 组织工程化血管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的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龙建武 王烨 庄再旺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的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基于...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的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基于脑血管造影的3D打印技术辅助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评价指标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3时间点ICP、MAP与HR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F=17.640,36.310;P<0.05);观察组T1~T3时间点ICP、MAP与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的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且对其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较小,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3d打印技术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包娜 蒋涛 +2 位作者 翟仁友 姜桦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Gd-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琼惠 张小明 +2 位作者 曾南林 雷俊阳 蹇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 探讨钆喷酸葡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Gd DTPA 3D FSPGR)MR动态增强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手术前2 周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W(GRE T1W)、快速自旋... 目的 探讨钆喷酸葡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Gd DTPA 3D FSPGR)MR动态增强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手术前2 周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W(GRE T1W)、快速自旋回波呼吸门控脂肪抑制T2W(FSE RG T2W)、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SSFSE T2W)、单次激发自旋快速回波MRI胰胆管成像(MRCP)和Gd DTPA 3D FSPGR MRI动态增强。回顾性分析胰腺癌的MRI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 例中MRI正确诊断29 例,准确率达90. 6%。肿块检出率: 脂肪抑制GRET1W+FSE RG T2W序列为84.4%(27/32), Gd DTPA 3D FSPGR动态增强成像为93.8%(30/32)。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胰周血管受累、胰周侵犯评价准确性分别为87.0%(20/23)、87.5%(21/24); 对淋巴结、肝脏转移和腹膜癌变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0%(12/15)、88.9%(8/9)及83.3%(5/6)。3D FSPGR动态增强MRI认为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术中切除7例; 24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可切除23例; 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5.8%及93.8%。结论 Gd 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肿瘤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和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可切除性 Gd-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 胰周血管 肿瘤
下载PDF
胰岛细胞瘤的MRI诊断——着重探讨3D Gd-DTPA动态增强MRI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小明 赵群慧 +2 位作者 翟昭华 杨汉丰 曾南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着重探讨3D Gd-DTPA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53.4±19.0岁。回顾性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比较MRI T_1加权(in phase)、... 目的: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着重探讨3D Gd-DTPA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53.4±19.0岁。回顾性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比较MRI T_1加权(in phase)、GRE脂肪抑制T_1加权、T_2加权和Gd-DTPA GRE 3D动态增强四个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13例中,12例(92.3%)在MRI上共发现14个病灶,其中2例有两个病灶。病灶分布:胰头21.4%,胰体28.6%,胰尾50.0%。病灶最大径1.0~4.3cm,平均2.6±1.1cm。14个病灶中,在T-1加权同相位图像上,71.4%的病灶为低信号,28.6%为等信号;在脂肪抑制T_1加权,78.6%的病灶为低信号,21.4%为等信号;在T_2WI上,71.4%的病灶为高信号,28.6%为等信号;在Gd-DTPA增强后动脉期,71.4%的病灶明显强化,14.3%的病灶中等强化,14.3%为轻微强化。57.1%的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28.6%为不均匀强化,14.3%为环状强化。四个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数胰岛细胞瘤T_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_2WI表现为高信号、Gd-DTPA增强MRI动脉期明显强化。3D增强MRI对病灶的显示与T_1WI和T_2WI相似,但3D增强MRI可显示病灶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MRI诊断 3d Gd-dTPA动态增强MRI MRI表现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巨大胸腹主动脉瘤伴分支动脉严重狭窄闭塞的腔内修复治疗1例
16
作者 热亚古丽·柯尤木 刘昭 +3 位作者 李文东 金怡 段剑锋 刘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患者,男性,67岁,因“腰背部疼痛”于2020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腹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显示巨大扭曲的胸腹主动脉瘤,动脉瘤累及所有腹腔内脏动脉,其中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开口闭塞,右... 患者,男性,67岁,因“腰背部疼痛”于2020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腹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显示巨大扭曲的胸腹主动脉瘤,动脉瘤累及所有腹腔内脏动脉,其中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开口闭塞,右肾动脉开口严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胸腹主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腹腔内脏 左肾动脉 狭窄闭塞 腰背部疼痛 3d打印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诊断肾和肾上腺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4 位作者 刘定益 张翀宇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单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螺旋CT血管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雪红 王伟 刘文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脊柱3d重建 脊柱侧弯畸形术
下载PDF
螺旋CT-3D重建术和血管造影术在肾脏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政兴 李火召 +4 位作者 陈忠铭 严伟 张梁 卢洪凯 乔梁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857-858,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3d重建术 螺旋CT-3d血管造影 肾脏手术术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