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振佳 樊昭阳 +1 位作者 刘文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评估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1-SPACE图像和DSA图像。对3D T1-SPACE图像进行评分,并在3D T1-SPACE和DSA图像中测量病变狭窄程度。评价... 目的:评估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1-SPACE图像和DSA图像。对3D T1-SPACE图像进行评分,并在3D T1-SPACE和DSA图像中测量病变狭窄程度。评价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信度;使用Bland-Altman图评价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3D T1-SPACE技术诊断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一致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54例患者(41例男性,13例女性)均顺利完成基底动脉3D T1-SPACE扫描。54根基底动脉中,剔除2根评分为1分的血管。图像质量评分为(3.14±0.57)分。3D T1-SPACE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37.80±16.2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37.06±16.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两种成像方式的测量结果相关性强(r=0.979,P<0.001);组内相关系数示3D T1-SPACE与DSA对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信度高(ICC=0.99, 95%CI:0.98,0.99,P<0.001);Bland-Altman图示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具有高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的一致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2.3%,85.7%,96.4%,95.5%,90.0%,24.5和0.13。结论: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宗露 秦伟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3d血技术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D ASL联合3D T1高分辨黑血管壁成像技术对烟雾病导致TIA的诊断应用
3
作者 杜亚强 李亚光 +4 位作者 韩康 许慧 闫子佳 母建奎 雷立存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3D ASL)联合3D T1高分辨黑血管壁成像(3D T1 Black Blood imaging,3D T1BB)技术对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3D ASL)联合3D T1高分辨黑血管壁成像(3D T1 Black Blood imaging,3D T1BB)技术对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上疑似诊断烟雾病导致TIA患者172例,分别行磁共振平扫、3D ASL、3D T1BB和DSA检查,采用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比较3D ASL联合3D T1BB与3D ASL、3D T1BB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并分析3D T1BB图像上斑块的特点。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显示,3D ASL诊断真阳性为105例,真阴性19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41例,3D T1BB诊断真阳性为112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34例,3D ASL联合3D T1BB诊断真阳性139例,真阴性18例,假阳性8例,假阴性7例,3D ASL联合3D T1BB诊断烟雾病导致TI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21%、69.23%、91.28%,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独应用3D ASL和3D T1BB(P<0.01),3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ASL联合3D T1BB诊断方法曲线下面积为0.822,高于分别两项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3D ASL,AUC=0.725;3D T1BB,AUC=0.787)。3D T1BB图像显示:172例患者中有MCA血管344根,其中发现有稳定斑块82根(23.84%),易损斑块262根(76.16%),斑块特征为斑块呈向心性狭窄,易损斑块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结论3D ASL能够反应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3D T1BB能够反应斑块的特征并反映斑块的性质,3D ASL联合3D T1BB对烟雾病导致TI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ASL 3d T1高分辨血管成像 烟雾病 TIA
下载PDF
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逢春 尤精武 张雅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用以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 目的:分析并探讨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用以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组成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实施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组动脉狭窄率、斑块面积、增强指数、LSA深度以及LSA数量等影像学特征,分析该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受检人员增强指数为(0.8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0±0.29)%(t=3.540,P=0.001);LSA深度为(16.72±1.51)mm,较之对照组的(20.78±4.69)mm则明显较低(t=5.589,P=0.000);两组狭窄率、斑块面积、L S A数量等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有关键意义,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通过及时有效干预降低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血管病变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ApoE^-/-小鼠三维DANTE-FLASH颈动脉血管壁成像:基于7.0T磁共振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渊博 李忠豪 +2 位作者 刘蔷 谢国喜 冯衍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上三维血管壁成像技术(DANTE-FLASH)进行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数值仿真优化成像参数,实现血管腔-壁对比度最大化。6只ApoE-/-小鼠和3只野生型小鼠在7.0 T MRI均行DANTEFLASH和流入...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上三维血管壁成像技术(DANTE-FLASH)进行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数值仿真优化成像参数,实现血管腔-壁对比度最大化。6只ApoE-/-小鼠和3只野生型小鼠在7.0 T MRI均行DANTEFLASH和流入流出饱和带的多层2D RARE(2D-IOSB-RARE)两种扫描。在管壁信噪比(SNRwall)、管腔信噪比(SNRlumen)、壁-腔对比噪声比(CNR)、管腔面积(LA)、和管壁面积(WA)方面分别对2D-IOSB-RARE和DANTE-FLASH序列进行比较。对于LA与WA,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MR图像与病理图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小鼠实验的DANTE模块采用了15°翻转角与150脉冲链。相较于2D-IOSB-RARE,DANTE-FLASH的CNR轻微降低(P<0.001),但层分辨率显著提高。组内相关系数(LA:ICC=0.94,P<0.001;WA:ICC=0.93,P<0.001)和Bland-Altman图显示出DANTE-FLASH和2DIOSB-RARE在评估LA和WA测量结果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R图像与病理图像在定量测量LA(P<0.0001)和WA(P<0.0001)中呈现较强相关性。结论在7.0 T磁共振上,三维DANTE-FLASH黑血MR序列,可实现各向同性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有利于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灵活显示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血管成像 APOE^-/-小鼠 dANTE 3d FLASH
下载PDF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评估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春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309-5310,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3d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磁共振图像融合技术在判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美烟 张杨 +3 位作者 李福锁 吴优逸 宋凌恒 禹智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影1.5T与3.0T磁共振3D-TOFMRA联合T2-mx3d-spair序列图像融合后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关系的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入院治疗均为单侧发作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行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联影1.5T与3.0T磁共振3D-TOFMRA联合T2-mx3d-spair序列图像融合后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关系的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入院治疗均为单侧发作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行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3D-TOF-MRA序列联合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融合图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显示效果的差异。结果主观评分结果:对照组:0分0例、1分3例、2分6例、3分17例、4分5例,实验组:0分和1分的0例、2分2例、3分4例、4分25例。责任血管判别结果:对照组:2例远离型、4例接近型、23例接触型、2例压迫型;实验组:2例远离型、4例接近型、13例接触型、12例压迫型。结论实验组图像融合技术对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分型的判断优于对照组观察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能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充足的影像学资料达到精准定位;建议将3D-TOF-MRA序列联合T2-mx3d-spair序列融合图像技术作为常规扫描方案,优化以往只利用单一T2-mx3d-spair序列扫描观察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关系扫描方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责任血管 图像融合 磁共振成像 3d快速自旋回波
下载PDF
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健 沈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32-34,共3页
研究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和DSA图像,患者先采用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BBMRI)检... 研究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和DSA图像,患者先采用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BBMRI)检查,后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患者前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血管重构等。结果: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所得数据最窄层面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均值以及参考层面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均明显低于DSA图像,但最窄管腔狭窄率显著高于DSA图像,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图像诊断金标准比较一致性(96.67%)、灵敏性(86.67%)、特异性(90.00%)、阳性预测值(93.33%)以及阴性预测值(90.00%)均较高,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BBMRI用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能准确判断血管情况,诊断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重构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亚强 雷立存 +4 位作者 陈威 周琦 刘辉 边晓艳 李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背景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内出血又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斑块内出血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 背景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内出血又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斑块内出血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50例,经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判定为脑梗死38例(脑梗死组)、非脑梗死12例(非脑梗死组)。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部位进行3D T1-SPACE,以其序列上出现高信号判定为斑块内出血。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生情况);分析本组患者斑块位置及形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结果3D T1-SPACE序列显示,本组患者中斑块位于MCA M1段者42例(占84.0%),位于MCA M2段者8例(占16.0%);斑块呈偏心形40例(占80.0%),呈环形10例(占20.0%)。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1)。结论3D T1-SPACE序列显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主要位于M1段,多呈偏心形,且斑块内出血与脑梗死发生有关,故3D T1-SPACE技术可作为预防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