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丹 胡茂能 +3 位作者 祁磊 王国亮 周丽芬 姚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复查时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表现对患者术后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颅...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复查时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表现对患者术后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D-DSA和Innova-CT扫描,由两名神经介入医师对重建后的图像从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支架打开情况及重建图像的质量方面进行评估。结果104例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患者均通过3D-DSA联合Innova-CT检查获得了精确、全面的术后评估。两名神经介入医师对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颅内动脉瘤支架打开情况的评估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nova-CT图像支架金属丝显影清晰,弹簧圈金属伪影不明显,图像质量显著提高。3D-DSA和Innova-CT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名神经介入医师评估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支架打开情况、铂金标记点、镍钛金属丝、弹簧圈金属伪影的Kappa值均≥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Innova-CT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中,特别是在支架打开情况的显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3D-DSA的补充检查方式,使检查更加完善,对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情况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计算机断层扫描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下载PDF
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超 郁兆勇 +5 位作者 赵艳梅 孙迎迎 仝永红 戚谦 孔波 徐文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DSA辅助检查、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A辅助检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达到图像精确融合,高于对照组24例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5例患者由于无法配合操作放弃治疗。观察组造影剂剂量(68.94±4.61)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910.98±32.69)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9、94.605,P<0.05)。观察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用于神经介入手术中能在将射线的辐射量降低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鲁雪红 王伟 刘文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脊柱3d重建 脊柱侧弯畸形术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葛建兵 王天乐 +3 位作者 崔磊 杨巨顺 尹剑兵 严松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级肺动脉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段静脉、右肺段静脉、左房、升主动脉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A检查中能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并获得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双源CT Flash扫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的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黎嘉卿 谭理连 +1 位作者 梁健华 张紫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阳 鞠志国 +5 位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张慧群 宁忠平 方明 李新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的3D打印和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法提高心血管系统教学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辉林 孙贝贝 +5 位作者 所世腾 冯琦 周斌 庄治国 许建荣 周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6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在心血管影像教学中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新教学法组(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法组... 目的研究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在心血管影像教学中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新教学法组(3D打印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法组(仅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方法),每组8名医生。选定心血管影像作为教学内容,由相同的教师授课。教学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学员在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新教学法组在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提示新教学法组学员在相同教学时间内更好地掌握了复杂心血管解剖和心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在教学效果评价上,新教学法组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心血管影像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后处理 血管系统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医学影像 教育
下载PDF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钰 薛华丹 +7 位作者 张晓波 刘炜 孙昊 王萱 苏佰燕 何泳蓝 王客非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3mm,3~5mm,≥5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能量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穆婷 马成 +3 位作者 冯浩然 王爽 何雨亮 黄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B组采用传统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记录手术时间,将术前术后三维图像重叠,分别测量下颌骨各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8±1.17)h和(9.45±0.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较B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短,A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较B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位置点平均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异。结论CAD与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可以减少手术时间,较为理想的恢复颌面外形,获得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瓣 下颌骨缺损 精确度
下载PDF
3D机器人系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颈椎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俊 孙炎冰 +4 位作者 朱子奇 李刚 焦静 倪其鸣 于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D RAX CBCT(C组)检查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3组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颈椎解剖学参数,包括枕颈角(OC_(2)A)、第1胸椎倾斜角(T_(1)SA)、C_(2)与C_(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及颈椎前凸角(CL),并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对3组的各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C两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8.29°±6.73°、10.52°±12.53°、(26.77±10.33)mm及18.14°±7.23°、10.54°±11.08°、(27.07±9.26)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4.78°±6.98°、3.32°±13.70°和(21.92±8.85)mm,与A、C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2.5±0.65、B组:3.72±0.45、C组:3.52±0.6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B组降低了54.6%,较A组DAP增大了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检查时,采用3D机器人系统CBCT较常规X线能提供质量更高的图像且相比CT有更精准的站立位测量数据及更低的辐射剂量,能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3d机器人系统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小型计算机对平面断层图象的3—D重建
11
作者 R.Krasny M.Klein +2 位作者 W.Schneider P.Jensch 刘建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三维成象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种广泛应用。为此,在技术领域中建立了一些系统,如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80年代尽管有些厂家已研制出各种具有相当效率的系统,但暂时还没有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 平面断层图象 3-d重建 放射造影术
下载PDF
螺旋CT-3D重建术和血管造影术在肾脏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政兴 李火召 +4 位作者 陈忠铭 严伟 张梁 卢洪凯 乔梁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857-858,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3d重建术 螺旋CT-3d血管造影术 肾脏手术术前
下载PDF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俊 刘尊钢 +1 位作者 金燕南 庄天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 双源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纳 侯昌龙 +2 位作者 赵光明 李征宇 张贵祥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以3D 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对比分析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3D DSA共检出47例,合计52个小动脉瘤。颅内小动脉瘤组(直径3~5 mm)32个,其中CTA检出32个,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颅内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20个,其中CTA检出19个,假阴性1例和假阳性4例。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0%和91.5%。64排CT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诊断与DSA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的应用,提高了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能力,CTA可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选检测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旋转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险峰 熊青峰 +4 位作者 马兵毅 孙庆军 江帆 张雪莲 彭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64-MS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成像技术。方法:对我院2007-07至2007-10连续经64-M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儿64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2个月~6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64-MS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成像技术。方法:对我院2007-07至2007-10连续经64-M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儿64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2.5岁)。随机依照检查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扫描使用非心电门控方式组(no-ECG组),扫描使用心电门控方式组(ECG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间应用64-MSCT对复杂先心病的显示能力。结果:64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ECG组确诊29例,误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0.6%(29/32)。no-ECG组确诊20例,误漏诊12例,诊断符合率为62.5%(20/32)。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扫描方式的有效照射剂量分别为2.23 mSv和2.55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0,P>0.05)。结论:64-MSCT的心电门控技术对小儿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非心电门控技术;两组扫描方式的有效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造影术 心电门控技术 X线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牙齿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分割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秀蓉 靳蕴瑶 柴林 《现代计算机》 2021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传统的正畸诊疗主要依靠正畸医生对牙齿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和铸造的牙齿石膏模型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这个过程非常繁琐且工作量大,对医生的专业要求也非常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关注利用计算机自动分割CBCT图... 传统的正畸诊疗主要依靠正畸医生对牙齿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和铸造的牙齿石膏模型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这个过程非常繁琐且工作量大,对医生的专业要求也非常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关注利用计算机自动分割CBCT图像中的单颗牙齿,以辅助开展正畸治疗。然而,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强度相近,咬合状态下CBCT图像中上下牙交界处结构复杂,牙髓腔较小且包含在牙齿内部,很难对单个牙齿进行自动分割。本文提出基于3D U-Net的三级网络分割单颗牙齿。本文将上下牙分为两个模型,对于每个模型,首先使用第一级网络确定每颗牙齿的大概位置,再使用第二级网络保证精确的牙齿中心,并指导提取每颗牙齿的ROI区域,最后使用第三级网络精确分割单颗牙齿。为了评估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收集37人的牙齿CBCT图像,在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完成对单颗牙齿的精确分割,分割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 牙齿分割 3d U-Net
下载PDF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研究选择性激光熔化Ti6Al4V合金缺陷的几何特征及形成机理
17
作者 安娜莹 帅三三 +3 位作者 陈超越 雷力明 王江 任忠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986-3002,共17页
增材制造(AM)部件内部形成的缺陷对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具有不利影响。缺陷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因其几何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利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研究不同打印参数下36个块状Ti6Al4V样品的孔隙缺陷特征。根据样品中孔隙的几何特征,... 增材制造(AM)部件内部形成的缺陷对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具有不利影响。缺陷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因其几何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利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研究不同打印参数下36个块状Ti6Al4V样品的孔隙缺陷特征。根据样品中孔隙的几何特征,将孔隙缺陷分为4种类型:球形、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在所有工艺参数下,长条形状缺陷所占比例最大,并且随着扫描速度的提高,不规则形状缺陷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另外,分析单道和多道试样中缺陷逐渐积累规律。随着层的叠加,孔隙逐渐积累,而适当的搭接率可能会熔化道之间的气孔。表面粗糙度和熔池润湿对缺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气孔缺陷 3d几何形态 形成机制 TI6AL4V合金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氧化铈人体血管造影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小田 易西南 +4 位作者 王淼 秦将钧 罗刚 张显芳 陈卫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59,共2页
有关人体血管数字化研究的报道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随着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成功,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数字虚拟人数据集进行血管重建。近年,楼新法、张志浩、周小兵等采用造影剂进... 有关人体血管数字化研究的报道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随着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成功,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数字虚拟人数据集进行血管重建。近年,楼新法、张志浩、周小兵等采用造影剂进行血管灌注,结合电脑软件SSPS11.0,PhotoshopCS2,DicomWorksl.3.5,3D-doctor以及GEHCMicroviewer,运用放射造影术,对人体血管进行3D可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聚乙烯醇 数字化可视人体 虚拟中国人 氧化 人体血管 放射造影术 3d可视化
下载PDF
腹部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惠斌 王建华 +2 位作者 冯豪 黄建峰 赵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 目的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例常规DSA没有发现小病灶,6例在重建后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上有肝肿瘤小病灶(χ2=4.16,P<0.05)。5例常规DSA肝肿瘤因血管严重重叠,不能分辨供血动脉走行,采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的图像上其供血动脉分支及走行清晰显示。3D图像上还发现4例肝脏局部异常灌注。结论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微小肝肿瘤病灶及异常病变的检出率,它对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 旋转数字造影 肝肿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重金属氧化物应用于CT成像进行人体血管3D可视化重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卫民 石小田 +3 位作者 易西南 周小兵 秦将均 郭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重金属氧化物填充剂对人体标本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重建。方法:采用金属氧化物粉末(氧化铅、氧化铋、氧化铈)与填充载体配制成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获得数据集,采用Mimics10.01... 目的:探索应用重金属氧化物填充剂对人体标本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重建。方法:采用金属氧化物粉末(氧化铅、氧化铋、氧化铈)与填充载体配制成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获得数据集,采用Mimics10.01或3d-Doctor软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金属氧化物造影填充剂灌注的血管标本,X线摄影下标本动脉血管显影清晰,细小血管也充分显示;CT连续扫描断面图像血管显影均匀,三维重建所得图像清晰,管道饱满,边缘连续平滑,无齿状伪影,立体感强。结论:重金属氧化物是一种理想的人体标本管道造影材料,适用于人体血管3D可视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造影术 CT成像 血管3d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