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下斑块特征及分布与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胡满意 王跃 +1 位作者 李慧东 叶自青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利用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MRI)技术,分析轻度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分布,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64例轻度MCA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 目的:利用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MRI)技术,分析轻度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分布,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64例轻度MCA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症状组(30例)和无症状组(34例),评估两组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和分布,分析斑块在HR-MRI上的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64例患者共有71个斑块,其中30个责任斑块,41个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显著强于非责任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45,P<0.05);与非责任斑块相比,责任斑块在MCA的背侧壁和上壁更集中,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比较,发生正性重构的可能性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8,P<0.05)。结论:在轻度MCA狭窄患者中,斑块的强化程度、分布位置及血管正性重构指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MRI) 颅内斑块 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健 沈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32-34,共3页
研究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和DSA图像,患者先采用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BBMRI)检... 研究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和DSA图像,患者先采用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BBMRI)检查,后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患者前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血管重构等。结果: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所得数据最窄层面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均值以及参考层面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均明显低于DSA图像,但最窄管腔狭窄率显著高于DSA图像,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图像诊断金标准比较一致性(96.67%)、灵敏性(86.67%)、特异性(90.00%)、阳性预测值(93.33%)以及阴性预测值(90.00%)均较高,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BBMRI用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能准确判断血管情况,诊断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高分辨率黑血磁共振成像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管重构
下载PDF
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3D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评价颅底神经与血管关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谈晓飞 赵凌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分辨率3D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显示颅底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中的优势及其对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拟诊为原发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分辨率3D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显示颅底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中的优势及其对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拟诊为原发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的患者,术前行MRI三叉神经扫描,包括常规扫描序列及3D高分辨率成像(3D-CISS、3D-VIBE、3D T1-CE-MPRAGE),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原始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疑诊NVC的患者中,影像检查与手术证实NVC一致47例,影像检查有3例未发现NVC,而手术结果有2例未发现明显NVC,与手术结果相比较,MRI诊断NVC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100%,手术符合率为98%,二者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的一致性(k=0.79)。应用3D CISS、3D VIBE、3D T1-CE MPRAGE及三者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0.865,0.667,0.990,灵敏度分别为89.6%,72.9%,83.3%,97.9%。用KAPPA来预测分析责任血管,手术与影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40)。结论:应用3T MRI高分辨率3D-CISS.3D-VIBE.3D-T1-CE MPRAGE三个序列都可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但各自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应用三者有助于为NVC病因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并提高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且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管压迫 磁共振3d高分辨率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宗露 秦伟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性脑卒中 高分磁共振成像 3d技术 CT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汪振佳 樊昭阳 +1 位作者 刘文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评估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1-SPACE图像和DSA图像。对3D T1-SPACE图像进行评分,并在3D T1-SPACE和DSA图像中测量病变狭窄程度。评价... 目的:评估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1-SPACE图像和DSA图像。对3D T1-SPACE图像进行评分,并在3D T1-SPACE和DSA图像中测量病变狭窄程度。评价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信度;使用Bland-Altman图评价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3D T1-SPACE技术诊断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一致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54例患者(41例男性,13例女性)均顺利完成基底动脉3D T1-SPACE扫描。54根基底动脉中,剔除2根评分为1分的血管。图像质量评分为(3.14±0.57)分。3D T1-SPACE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37.80±16.2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37.06±16.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两种成像方式的测量结果相关性强(r=0.979,P<0.001);组内相关系数示3D T1-SPACE与DSA对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信度高(ICC=0.99, 95%CI:0.98,0.99,P<0.001);Bland-Altman图示3D T1-SPACE测量结果与DSA测量结果具有高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的一致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2.3%,85.7%,96.4%,95.5%,90.0%,24.5和0.13。结论:3D T1-SPACE技术对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3d快速管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3D高分辨率MRI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丹 肖太星 唐雪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9期2773-2777,共5页
目的比较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视频脑电图(VEEG)临床诊断效果,探究3D高分辨率MRI在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疑似癫痫患者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 目的比较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视频脑电图(VEEG)临床诊断效果,探究3D高分辨率MRI在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疑似癫痫患者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5.22±7.35)岁。所有患者均行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高分辨率MRI和VEEG对癫痫病诊断一致性、病灶定位检出率、丘脑患侧和健侧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大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8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73例阳性,7例阴性,3D高分辨MRI诊断癫痫准确率为96.25%(77/80),Kappa值为0.78,VEEG诊断癫痫准确率为97.50%(78/80),Kappa值为0.84,二者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均>0.75);3D高分辨MRI检测单侧病灶准确率为96.67%(58/60),双侧病灶为76.92%(10/13),VEEG检测单侧病灶准确率为98.33%(59/60),双侧病灶为92.31%(12/13),两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受累患者健侧FA值和ADC值均显著小于患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高分辨MRI对癫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可用于病情诊断、术前参考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视频脑电图 癫痫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高分辨MRI3D黑血技术和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性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常利 王少斌 张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比较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临床拟诊为颈动脉狭窄伴斑块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MRI 3D黑血技术和... 目的 比较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临床拟诊为颈动脉狭窄伴斑块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MRI 3D黑血技术和CTA检查,比较高分辨率MRI 3D黑血与CTA的定量测量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血管狭窄和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中单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58例,3支因图像质量不佳予以剔除,共纳入123支颈动脉病变。高分辨率MRI 3D黑血测量的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及管壁外界面积与C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MRI 3D黑血、CTA测量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分辨率MRI 3D黑血、CTA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均呈正相关(P<0.001)。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率MRI 3D黑血检查对血管狭窄>70%的灵敏度为93.88%、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39;CTA的灵敏度为91.83%、特异度为93.24%、约登指数为0.851。高分辨率MRI 3D黑血和CTA分别检出溃疡斑块38个、35个,DSA检出33个,高分辨率MRI 3D黑血诊断溃疡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100.00%、91.44%、0.914,CTA诊断溃疡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8.79%、90.00%、0.688。结论 高分辨率MRI 3D黑血技术与CTA对颈动脉狭窄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高分辨率MRI 3D黑血技术对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3d技术 颈动脉狭窄 斑块特性 诊断
下载PDF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评估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春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309-5310,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3d磁共振成像 CT管造影(CTA)
下载PDF
ApoE^-/-小鼠三维DANTE-FLASH颈动脉血管壁成像:基于7.0T磁共振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渊博 李忠豪 +2 位作者 刘蔷 谢国喜 冯衍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上三维血管壁成像技术(DANTE-FLASH)进行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数值仿真优化成像参数,实现血管腔-壁对比度最大化。6只ApoE-/-小鼠和3只野生型小鼠在7.0 T MRI均行DANTEFLASH和流入...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上三维血管壁成像技术(DANTE-FLASH)进行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数值仿真优化成像参数,实现血管腔-壁对比度最大化。6只ApoE-/-小鼠和3只野生型小鼠在7.0 T MRI均行DANTEFLASH和流入流出饱和带的多层2D RARE(2D-IOSB-RARE)两种扫描。在管壁信噪比(SNRwall)、管腔信噪比(SNRlumen)、壁-腔对比噪声比(CNR)、管腔面积(LA)、和管壁面积(WA)方面分别对2D-IOSB-RARE和DANTE-FLASH序列进行比较。对于LA与WA,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MR图像与病理图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小鼠实验的DANTE模块采用了15°翻转角与150脉冲链。相较于2D-IOSB-RARE,DANTE-FLASH的CNR轻微降低(P<0.001),但层分辨率显著提高。组内相关系数(LA:ICC=0.94,P<0.001;WA:ICC=0.93,P<0.001)和Bland-Altman图显示出DANTE-FLASH和2DIOSB-RARE在评估LA和WA测量结果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R图像与病理图像在定量测量LA(P<0.0001)和WA(P<0.0001)中呈现较强相关性。结论在7.0 T磁共振上,三维DANTE-FLASH黑血MR序列,可实现各向同性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有利于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灵活显示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管壁成像 APOE^-/-小鼠 dANTE 3d FLASH
下载PDF
3D-CUBE T1高分辨率磁共振序列在颅脑动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超 韩帅 +1 位作者 王心雨 王新怡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评价3D-CUBE T1序列在脑梗死患者颅脑动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6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8 h^14天,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33~78岁),均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3D-C... 目的评价3D-CUBE T1序列在脑梗死患者颅脑动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6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8 h^14天,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33~78岁),均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3D-CUBE T1高分辨率磁共振序列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颅脑动脉血栓的参考标准。由DWI图像确定责任血管的大体位置,两位高年资神经影像医师分别将3D-CUBE T1和SWI的诊断结果与DSA对照,通过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D-CUBE T1序列与SWI磁敏感血管征(SVS)对责任血管血栓显示的诊断价值的大小,采用Kappa检验来衡量3D-CUBE T1序列与DSA的一致性。结果在69例患者中,以DSA为依据诊断颅脑动脉血栓的患者共45例,其中3D-CUBE T1序列与SWI显示的阳性患者分别为45例、34例,3D-CUBE T1序列及SWI诊断颅脑动脉血栓的敏感度分别为100%和75.6%,应用3D-CUBE T1序列的AUC值大于应用SWI(0.958 vs0.857,P<0.05),3D-CUBE T1序列与DSA在动脉血栓的显示方面具有优秀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34,P<0.05)。结论3D-CUBE T1高分辨率磁共振序列能够直观地显示颅脑动脉内血栓的分布情况及信号差异,对于脑梗死患者颅脑动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死 动脉
原文传递
3D-CUBE T_(1)和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开喜 徐行茹 +8 位作者 顾宝东 陈新建 左涛生 王金 孟云 唐楠楠 胡方云 马先军 卞光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3D-CUBE T_(1)与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责任动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IS(0~7天)患者71例,行DWI、MRA、SWI和矢状位3D-CUBE T_(1)全脑扫描,并对SWI原始图像进行最小强度投影(MinIP)的轴位重建。3D-CUBE T_(1)原始图像... 目的探讨3D-CUBE T_(1)与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责任动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IS(0~7天)患者71例,行DWI、MRA、SWI和矢状位3D-CUBE T_(1)全脑扫描,并对SWI原始图像进行最小强度投影(MinIP)的轴位重建。3D-CUBE T_(1)原始图像采用MIP重组出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和曲面重建。采用χ^(2)检验比较AIS的SWI的动脉磁敏感征(SVS)和3D CUBE T_(1)的高信号血管征(CUBE vascular hyperintensity,CVH)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分析上述2种成像方法对责任动脉血栓的检出率。结果71例AIS患者的超急性期8例、急性期42例和亚急性早期21例。在71例AIS患者中有74根责任血管,SWI显示45根SVS征,其中MCA 35根、ICA 0根、ACA 2根、PCA 4根、VA 3根、BA 1根。3D CUBE T_(1)显示有67根CVS征,其中MCA 34根、ICA 12根、ACA 2根、PCA 9根、VA 7根和BA 3根。SVS与CVH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的血管分别为45根和67根,分别占总数的60.8%和90.5%。CVH显示的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高于SV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766,P<0.001)。CVH与SVS对MCA血栓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χ^(2)=0.214,P>0.05),ICA、ACA、PCA、VA和BA的CVH显示的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高于SV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044,P<0.001)。结论高分辨3D CUBE T_(1)序列能够直接显示责任动脉血栓部位和信号差异,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SWI,为临床无创、早期准确诊断动脉血栓提供了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及优化检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性脑卒中 脑动脉
下载PDF
3.0T MRI 3D Space序列对颅脑动脉斑块出血的诊断应用
12
作者 于慧芳 刘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的成像情况... 目的探讨磁共振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的成像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检查、3D序列亮血时飞法MR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同时接受3D-SPACE序列检查。根据常规序列(T1WI、T2WI、3D TOF、T1WI-CE)图像综合评估IPH,并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比两组患者3D-SPACE序列评估斑块信号的高低情况,同时对比3D-SPACE及常规MRI各序列对IPH的评估效果。结果有症状组72例患者中通过3D-SPACE序列共检测出142个斑块,其中斑块病灶信号强化2级98个(69.1%),仅11个(7.7%)斑块无信号强化;无症状组28例患者中共检测出49个斑块,其中35个斑块(71.5%)表现为无强化或1级强化。有症状组患者中IPH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同时有症状组患者中3D-SPACE序列信号强化程度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191个斑块中共有112个为IPH,结果提示TOF、T1WI、3D-SPACE序列评估IP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其中3D-SPACE显示IPH的一致性最高。结论3.0T MRI 3D-Space序列能够有效的提示MCA粥样斑块的IPH情况,为合并颅内血管脑动脉斑块患者的危险程度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斑块内出 3d Space序列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及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张晓艳 王凤兰 +1 位作者 党磊 高彦雷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4,170,共5页
目的 分析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及高分辨磁共振(MRI) 3D黑血技术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22年4月~2024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11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 目的 分析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及高分辨磁共振(MRI) 3D黑血技术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22年4月~2024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11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同时对颈动脉及脑动脉进行整体化评估即一体化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或外院行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及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血管狭窄>70%和溃疡斑块的诊断效果。结果 DSA检查显示74例患者血管狭窄>70%;采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检查出64例真阳性,30例真阴性;采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检查出71例真阳性,36例真阴性。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95%(71/74)、94.74%%(36/38)、94.64%(106/112),较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86.94%(64/74)、78.95%(30/38)、84.82%(95/112)高(P<0.05)。DSA检查显示60例患者存在溃疡斑块;采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检查出52例真阳性,44例真阴性;采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检查出58例真阳性,50例真阴性。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67%(58/60)、96.15%(50/52)、96.43%(108/112),较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86.67%(52/60)、84.62%(44/52)、85.71%(96/112)高(P<0.05)。结论 与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相比,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应用于脑梗死诊断中,可提高血管狭窄和溃疡斑块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脑管一体化超声 高分磁共振3d技术
原文传递
磁共振HR-VWI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4
作者 杨景云 熊媛 +1 位作者 苏艳 赵得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NS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NSV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 RI)常规扫描及H R-VW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NS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NSV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 RI)常规扫描及H R-VW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变血管分布、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探究HR-VWI在CNSV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临床症状中,以感觉运动异常(61.67%)、头痛(50.00%)较常见,其次是行为认知异常(28.33%)和癫痫发作(21.67%),头晕(11.67%)、视力模糊(1.67%)及意识障碍(5.00%)较少见。60例患者共540支大、中血管,病变血管较多见于额叶(55.55%)、颞叶(38.33%)、基底节区(38.33%)。MRI常规扫描显示有89支(16.48%)大、中血管病变,病变血管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狭窄,HR-VWI检查显示有157支(29.07%)大、中血管病变,病变血管管壁呈向心性增厚伴强化,二者病变血管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WI可清晰且直观显示病变血管管壁情况,对提高CNSV诊断敏感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管炎 高分辨率磁共振 管壁成像 管系统 技术 诊断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脑血流量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韩广 于秀英 范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labeling,3D-ASL)技术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健康志愿者82例,刚入院未经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labeling,3D-ASL)技术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健康志愿者82例,刚入院未经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常规序列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3D-ASL的扫描,然后进行ASL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绝对脑血流量CBF绝对值的测量。病例组和正常组分别分为左侧和右侧灌注区,测量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 82例健康志愿者所测的ASL的CBF绝对值右侧为50.35ml/(100g·min),左侧为49.16 ml/(100g·min);36例DWI表现为高信号患者(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其中16例右侧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右侧(患侧)为15.6ml/(100g·min),镜像左侧为31ml/(100g·min),7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0例左侧为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左侧(患侧)为18.65ml/(100g·min),镜像右侧为40.9ml/(100g·min),6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 3D-ASL技术的CBF绝对值能快速无创提供脑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序列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性脑卒中 3d—ASL技术 流量绝对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亚强 雷立存 +4 位作者 陈威 周琦 刘辉 边晓艳 李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背景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内出血又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斑块内出血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 背景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内出血又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斑块内出血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50例,经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判定为脑梗死38例(脑梗死组)、非脑梗死12例(非脑梗死组)。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部位进行3D T1-SPACE,以其序列上出现高信号判定为斑块内出血。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生情况);分析本组患者斑块位置及形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结果3D T1-SPACE序列显示,本组患者中斑块位于MCA M1段者42例(占84.0%),位于MCA M2段者8例(占16.0%);斑块呈偏心形40例(占80.0%),呈环形10例(占20.0%)。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1)。结论3D T1-SPACE序列显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主要位于M1段,多呈偏心形,且斑块内出血与脑梗死发生有关,故3D T1-SPACE技术可作为预防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3d快速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