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乔生儒 杜双明 +2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李玫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热结构中潜在着许多用途 ,但对 3D C/SiC材料高温损伤尚不完全清楚。本工作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 ,用CVI化学气相渗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热结构中潜在着许多用途 ,但对 3D C/SiC材料高温损伤尚不完全清楚。本工作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 ,用CVI化学气相渗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 40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和空隙率为 17%的复合材料 ,表面SiC涂层厚度为 5 0 μm。基体由于热应力和外力会产生许多微裂纹 ,用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裂纹计算公式可大致估算出 3D C/SiC的基体开裂应力和裂纹间距。纤维束间的孔隙在蠕变中变形 ,孔隙表面基体易产生微裂纹 ,而且纤维束间的夹角不断改变。蠕变是损伤引起的 ,属于损伤蠕变机理。弯曲、断裂韧度、蠕变及疲劳等试验中 ,纤维束力图沿拉应力方向伸直 ,纤维束间相对滑动并产生损伤是细观主要的损伤机理。室温及疲劳循环应力低、循环周次多的断口粗糙度大 ,纤维拔出较长 ;高温及高应力、循环周次少的断口相对齐平 ,纤维拔出较短。纤维束与基体界面和纤维与基体界面的脱粘和滑动产生损伤中 ,以纤维束与基体之间的磨损产生的损伤为主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机理 3d-c/sic 纤维束 高温 界面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300℃的拉-拉疲劳行为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1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2-25,共4页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94 % ;室温疲劳极限为 2 3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85 %。 130 0℃疲劳断口的纤维拔出长度比室温短。疲劳损伤主要起源于纤维束编织交叉部位 ,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高温条件 拉-拉疲劳 疲劳损伤 室温条件 碳纤维 碳化硅陶瓷
下载PDF
界面相对3D-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利用减压化学气相浸渗(LPCVI)技术制备了3D C/SiC复合材料,从热解碳(PyC)界面相厚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出发,研究了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界面相厚度对3D 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 利用减压化学气相浸渗(LPCVI)技术制备了3D C/SiC复合材料,从热解碳(PyC)界面相厚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出发,研究了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界面相厚度对3D 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其对界面结合强度和脱黏面上的滑移阻力的影响。在一定厚度范围(约70~220nm)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②热处理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结构,使热应力重新分布,对复合材料的高温热膨胀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基体裂纹的愈合温度(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界面热应力 热膨胀性能 热解碳界面相 化学气相浸渗
下载PDF
3D-C/SiC的高温弯曲性能和后处理对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乔生儒 李玫 +1 位作者 韩栋 张立同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498,共4页
3D C SiC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法致密 ,纤维体积分数 40 %~ 45 %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密度为 2 .0 1g cm3和空隙率为 17% ,最终在试样表面形成 5 0 μm的... 3D C SiC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法致密 ,纤维体积分数 40 %~ 45 %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密度为 2 .0 1g cm3和空隙率为 17% ,最终在试样表面形成 5 0 μm的SiC涂层。在YKM 2 2 0 0超高温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 ,真空度为 10 - 3Pa ,夹头位移速率为 0 .5mm min。结果表明 ,随试验温度升高 ,弯曲强度在 90 0℃和 170 0℃出现了两个峰值 ;弯曲模量在 110 0℃出现了最大值 ;而弯曲应变在低于 15 0 0℃基本保持不变 ,高于 15 0 0℃不断升高 ,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变性。试样 180 0℃真空保温 1小时后处理 ,弯曲模量明显降低和强度降低 ,而变形能力明显升高。激光拉曼分析得出 :制备的 3D C SiC碳纤维存在残余压应力 ,13 0 0℃处理后碳纤维存在残余拉应力 ,而 2 0 5 0℃处理后碳纤维没有残余应力。高温下因基体和纤维膨胀系数不同 ,易产生界面脱粘和分离 ,使得基体中的裂纹不易扩展到纤维中 ,保持了纤维强度 ,同时纤维易于滑动。这是很高温度下弯曲模量降低、变形能力增加和弯曲强度略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弯曲试验 后处理 残余应力 界面 弯曲性能 3d-c/sic 复合材料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乔生儒 罗国清 +1 位作者 杜双明 李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研究了 3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 15 0 0℃真空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材料用T3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为 2 2° ,用CVI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4 0vol%、热解碳... 研究了 3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 15 0 0℃真空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材料用T3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为 2 2° ,用CVI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4 0vol%、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 μm和空隙率为 17vol%的复合材料 ,表面SiC涂层厚度为 5 0 μm。试验在超高温拉伸试验机上进行 ,真空度为 10 -3 Pa ,夹头位移速率为 0 .5 95mm/min。结果表明 ,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 ,大部分拉伸曲线基本由三段折线组成 ,对应着三段模量。第一阶段的模量和基体裂纹饱和应力对应的应变εsa 基本不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 ;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模量、损伤开始应力σmc、基体裂纹饱和应力σsa、断裂应力σf 和损伤开始应变εmc随温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 110 0℃ ~ 130 0℃范围内出现最大值 ,尔后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但是断裂应变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此相反。试样机械加工后 ,由于残余应力部分得到松弛 ,并去除了表面SiC涂层开裂后引起的应力集中 ,因此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明显升高。高温和室温的拉伸断裂应变小于0 .6 % ,不能有效地松弛材料切口处的应力集中。测量了拉伸过程中试样的电阻相对变化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 高温拉伸 涂层 残余应力 切口
下载PDF
高温热曝露对3D-C/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军涛 乔生儒 +1 位作者 张程煜 张跃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3D-C/Si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介质中600℃、900℃和1300℃热曝露不同时间后,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以室温弯曲弹性模量表征的损伤变化规律,并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3D-C/SiC在热曝露15h后,损伤变化可分为急剧上升(阶段Ⅰ)和平稳上... 3D-C/Si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介质中600℃、900℃和1300℃热曝露不同时间后,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以室温弯曲弹性模量表征的损伤变化规律,并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3D-C/SiC在热曝露15h后,损伤变化可分为急剧上升(阶段Ⅰ)和平稳上升(阶段Ⅱ)两个阶段。阶段Ⅰ归因于炭纤维和炭层界面在空气中的直接氧化,阶段Ⅱ由复合材料内部氧的扩散所致。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冷却阶段,因基体和炭纤维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产生的基体微裂纹提供了氧化反应的表面与氧扩散的途径。在同一热曝露时间下,损伤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的原由可能是由于高温下裂纹收缩导致氧化表面减少,并降低氧向复合材料内扩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 热曝露 损伤 弯曲性能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3D-C/SiC不同温度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国清 乔生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0,39,共3页
研究了在室温、1100和1500℃夹头位移速率分别为0.008,0.06和5.82mm/min对CVI工艺制备的3D-C/SiC拉伸性能的影响。拉伸中用钨-铼热电偶测温,真空度为10-3Pa,LVDT测量变形。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材料的断裂应力随夹头位移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研究了在室温、1100和1500℃夹头位移速率分别为0.008,0.06和5.82mm/min对CVI工艺制备的3D-C/SiC拉伸性能的影响。拉伸中用钨-铼热电偶测温,真空度为10-3Pa,LVDT测量变形。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材料的断裂应力随夹头位移速率的增大而增加;1500℃断裂应力随夹头位移速率的增大而减小;1100℃条件下断裂应力基本不随变形速率而改变。随着夹头位移速率的提高,断裂应变减小,初始弹性模量增加。分析了可能造成以上现象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头位移速率 3d-c/sic 拉伸性能 高温
下载PDF
基于弹性模量变化的3D-C/SiC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4-607,共4页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简称3D-C/SiC)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对其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6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测试试样在疲...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简称3D-C/SiC)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对其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6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测试试样在疲劳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并以En/E0为损伤参量,对3D-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n/E0随循环周次的变化可分为迅速降低、缓慢降低和陡然下降三个阶段,弹性模量的大部分衰减发生在第一阶段。不同疲劳应力下,以En/E0表征的损伤临界值约为0.72。提出以En/E0表征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及疲劳寿命表达式,同时得到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拉-拉疲劳 弹性模量 损伤演化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纪岗昌 乔生儒 +1 位作者 杜双明 李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4,共3页
针对 C/ Si 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断裂行为与单一陶瓷材料线弹性断裂不同的特点 ,采用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对 3 D- C/ Si C复合材料室温的加载—卸载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滞回曲线的分析 ,运用能量表征方法定量研究了裂纹扩展过程... 针对 C/ Si 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断裂行为与单一陶瓷材料线弹性断裂不同的特点 ,采用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对 3 D- C/ Si C复合材料室温的加载—卸载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滞回曲线的分析 ,运用能量表征方法定量研究了裂纹扩展过程中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及裂纹扩展形成新表面所需的能量 ,获得了裂纹扩展阻力曲线。结果表明 :3 D- C/ Si C复合材料在加载卸载过程中载荷—加载点位移呈现典型的滞回曲线 ,能量法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 断裂韧性 阻力曲线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热震损伤行为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伟华 乔生儒 敖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28,共3页
用3D-C/SiC和重结晶SiC陶瓷材料在光辐射热震试验机上进行了两种温度落差(ΔΤ=600℃,800℃)和不同应力的热震试验。3D-C/SiC用弹性模量和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有相似的规律,即都大致由三阶段构成,首先是损伤急剧增加阶段,紧接着是损... 用3D-C/SiC和重结晶SiC陶瓷材料在光辐射热震试验机上进行了两种温度落差(ΔΤ=600℃,800℃)和不同应力的热震试验。3D-C/SiC用弹性模量和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有相似的规律,即都大致由三阶段构成,首先是损伤急剧增加阶段,紧接着是损伤缓慢增加阶段,最后为损伤短暂的急剧增加阶段。个别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仅在初始阶段损伤有下降现象。3D-C/Si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重结晶SiC陶瓷材料;三种界面层的3D-C/SiC中,以热解碳沉积时间为20h获得的界面层复合材料热震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重结晶sic陶瓷材料 弹性模量 热震损伤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拉伸蠕变损伤和蠕变机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乔生儒 杨忠学 +1 位作者 韩栋 李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空间位置改变,孔隙表面产生基体微裂纹,损伤在纤维束交叉处更为集中,这些可作为3D-C/SiC蠕变变形的独特机理。电阻和模量的相对变化与蠕变曲线相似,因此电阻和模量都可表征C/SiC材料的蠕变损伤,作为损伤变量。该材料的蠕变属于损伤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损伤机理 C/sic复合材料 纤维束交叉处 模量 损伤表征 拉伸蠕变试验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1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1,44,共4页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 2 5 0MPa、应力比R =0 .1和频率为 6 0Hz条件下 ,对 3D -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循环次数增加 ,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 2 5 0MPa、应力比R =0 .1和频率为 6 0Hz条件下 ,对 3D -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循环次数增加 ,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 0 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 94 %以上 ,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 ;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共振杨氏模量 电阻 纤维损伤 拉伸疲劳试验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ATIGUE AND CREEP BEHAVIOR BETWEEN 2D AND 3D-C/SiC COMPOSITES 被引量:1
13
作者 D.Han S.R.Qiao +2 位作者 M.Li J.T.Hou X.J.W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9-574,共6页
The differences of tension-tension fatigue and tensile creep characters of 2D-C/SiC and 3D-C/SiC composites have been scrutinized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needs. Experiments of tension-tension fatigue and tensile creep... The differences of tension-tension fatigue and tensile creep characters of 2D-C/SiC and 3D-C/SiC composites have been scrutinized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needs. Experiments of tension-tension fatigue and tensile creep are carried out under vacuum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 All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fatigue curves are flat; the fatigue curves of the 2D-C/SiC are flatter and even parallel to the horizontal axis. While the tension-tension fatigue limit of the 3D-C/SiC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D-C/SiC, the fiber pullout length of the fatigu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3D-C/SiC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2D-C/SiC,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3D-C/SiC is rougher, and pullout length of the fiber tows is longer. At the same time the 3D-C/SiC has higher tensile creep resistance. The tensile curve and the tensile creep curve of both materials consist of a series of flat step. These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on-continuity of the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 3d-c/sic vacuum high-temperature tensile creep fatigue
下载PDF
预疲劳对3D-C/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双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20Hz的正弦波于1300℃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200MPa和80MPa的疲劳实验,在循环106次后在室温对其进行拉伸实验,并通过SEM观察其断口形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基体裂纹密度。结果表明,经过200MPa疲劳处理的3D-C...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20Hz的正弦波于1300℃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200MPa和80MPa的疲劳实验,在循环106次后在室温对其进行拉伸实验,并通过SEM观察其断口形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基体裂纹密度。结果表明,经过200MPa疲劳处理的3D-C/SiC试样的比例极限、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值与预疲劳前原始试样相比,分别提高110%,17%和29%,弹性模量比原始试样下降49%,基体裂纹密度和纤维的拔出长度等均明显增加;当最大疲劳应力低于基体开裂应力时,预疲劳处理对3D-C/SiC的拉伸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疲劳 3D—C/sic复合材料 损伤 拉伸性能
下载PDF
FRACTURE RESISTANCE OF 3D-C/SiC COMPOSITES AT 1300℃
15
作者 G.C.Ji S.R.Qiao +3 位作者 S.M.Du M.Li D.Han J.N.We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7-442,共6页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lastic energy linked to the compliance change, non-elastic energy dissipated by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for crack propaga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lastic energy linked to the compliance change, non-elastic energy dissipated by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for crack propaga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evaluation the load/load point displacement curves tested by three points bend experiment with single notch beam at 1300℃. The cracks length was determined by compliance calibration curves. It is shown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compliance of 3D-C/SiC composites changes with the cracks can be described by third order polynomial. The variation of crack advancing resistance with non-dimensional equivalent crack length presents a convex curve. The crack advancing resistance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non-dimensional equivalent crack length, finally is in comparatively low level. The maximum values of crack advancing resistance are 269.73kJ/m2 for non-dimensional equivalent crack length of 0.318 and original notch length of 0.35mm, and 138.65kJ/m2 for non-dimensional equivalent crack length of 0.381 and original notch length of 2.06m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resistance 3d-c/sic energy conservation
下载PDF
高温氧化气氛下3D C/SiC质量变化率与剩余强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章 张立同 +2 位作者 成来飞 徐永东 殷小玮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通过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3D C/SiC)在各种氧化气氛中的环境实验,研究了氧化气氛中材料的质量变化率和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根据3D C/SiC复合材料各组元的作用,对其微观组织及炭纤维预制体的氧化损伤演变... 通过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3D C/SiC)在各种氧化气氛中的环境实验,研究了氧化气氛中材料的质量变化率和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根据3D C/SiC复合材料各组元的作用,对其微观组织及炭纤维预制体的氧化损伤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氧化温度区间内,3D C/SiC质量变化率与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两者结果相互对应。对于3D C/SiC,用质量变化率作为对环境损伤敏感性表征的一个基本指标,比用剩余强度表征更科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3DC/sic 预制体 质量变化率 剩余强度
下载PDF
3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辐射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武文明 成来飞 王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4,共6页
利用稳态量热计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3D C/SiC复合材料在90℃时的半球向总发射率和室温法向光谱反射率,研究了表面形貌、涂层厚度及高温氧化对3D C/SiC热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C/SiC具有优异的热辐射性能,其总发射率可... 利用稳态量热计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3D C/SiC复合材料在90℃时的半球向总发射率和室温法向光谱反射率,研究了表面形貌、涂层厚度及高温氧化对3D C/SiC热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C/SiC具有优异的热辐射性能,其总发射率可达0.83;随着SiC涂层厚度的增加,3D C/SiC总发射率先降低后上升;高温氧化后,3D C/SiC的热辐射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sic复合材料 热辐射性能 发射率 光谱反射率
下载PDF
料浆浸渗法结合CVI制备3D C/SiC-TaC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翀博 徐永东 +4 位作者 王毅 张立同 成来飞 王一光 童长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2,共7页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浆法结合CVI可制备出C/SiC-TaC复合材料,高含量的TaC微粉烧蚀后形成的TaC和Ta2O5的固液混合物,能对烧蚀面进行有效包覆,有助于提高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法 3D C/sic—TaC 烧蚀性能
下载PDF
3D 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肖鹏 谢建伟 熊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8-722,共5页
对三维四向编织结构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韧性和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断口形貌,获得该材料主要的力学性能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Si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值... 对三维四向编织结构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韧性和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断口形貌,获得该材料主要的力学性能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Si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值分别为465MPa和15.1MPa·m1/2;界面结合适中的材料纤维与纤维束被大量拔出,表现出较好的假塑性断裂特征;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168MPa;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其纤维束在外力作用下向受力的轴向靠拢,纤维束间的夹角减少,材料总应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D针刺C/SiC断裂韧性缺口敏感性及破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斌 安乾军 +2 位作者 钟金桂 张毅 谭志勇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2期85-91,共7页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及高推重比发动机等发展所需的关键材料之一,对冲击断裂韧性、缺陷及裂纹的敏感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测定3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研究其处于U型、V型缺口分别在与针刺平行、垂...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及高推重比发动机等发展所需的关键材料之一,对冲击断裂韧性、缺陷及裂纹的敏感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测定3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研究其处于U型、V型缺口分别在与针刺平行、垂直的不同分布方向时对冲击断裂韧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详细分析断口形貌。结果表明:U型试样的断裂韧性较V型试样对缺口线与针刺相对位置更为敏感,且缺口线与针刺纤维束平行时断裂韧性最差;针刺纤维束与0°和90°无纬布铺层交叉部位相对薄弱,原材料抗剪能力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针刺C/sic 复合材料 冲击 断裂韧性 缺口敏感性 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