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H疗法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邱国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3h疗法 防治 颅内动脉瘤破裂 持续腰穿外引流 护理 钙通道阻滞剂
下载PDF
再论脑血管痉挛的3H疗法是否有效
2
作者 沈建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3h疗法 有效性
下载PDF
3H疗法治疗外伤后脑梗死3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少雄 赵万 +2 位作者 刘泽 尹勇 黄志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2期991-992,共2页
目的探讨3H疗法对外伤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确诊为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前者采取常规疗法,后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3H疗法,分别于治疗7d和14d后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变化,并用格拉斯哥评... 目的探讨3H疗法对外伤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确诊为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前者采取常规疗法,后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3H疗法,分别于治疗7d和14d后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变化,并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及3个月后GOS评定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疗法可明显降低外伤后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是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疗法 外伤后脑梗死
下载PDF
3H疗法治疗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43例体会
4
作者 余少雄 刘泽 +2 位作者 赵万 苗雨露 黄志斌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48-49,141,共3页
目的探讨3H疗法对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血供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3例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3—7天复查头颅CT出现缺血性脑梗塞改变,给予3H疗法治疗。结果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头颅CT与初次检查比较梗塞面积及梗... 目的探讨3H疗法对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血供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3例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3—7天复查头颅CT出现缺血性脑梗塞改变,给予3H疗法治疗。结果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头颅CT与初次检查比较梗塞面积及梗塞灶个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GOS评分预后较好。结论3H疗法可明显降低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面积,改善预后,是治疗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疗法 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
下载PDF
3H疗法改善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与脑血流量65例疗效分析
5
作者 王建国 崔慎助 林明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61-562,共2页
①目的 探讨3H疗法对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随机抽取DIND患者31例为对照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药物配合的方法,观察组采用3H疗... ①目的 探讨3H疗法对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随机抽取DIND患者31例为对照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药物配合的方法,观察组采用3H疗法,分别对其疗效进行脑血流量的TCD测定以及GOS预后评定。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血脑血流量平均增加,病死率降低14.32%,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率提高20.7%。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 3H疗法可明显降低DIND的病死率,提高了神经功能障碍的逆转率,是治疗DIN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疗法 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DIND 预后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3H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鹏飞 陈高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912-915,共4页
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现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3H疗法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痉挛的首选措施,但仍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关于3H疗法的研究很多,文章对其实施方法、液体选择和预防性应用等问题做... 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现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3H疗法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痉挛的首选措施,但仍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关于3H疗法的研究很多,文章对其实施方法、液体选择和预防性应用等问题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3h疗法
原文传递
“3H”疗法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浩耕 刘翼 游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664-666,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引发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a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aSAH预后的重要目标。为了对抗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血流量下降,有学者提出了"扩充血容...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引发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a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aSAH预后的重要目标。为了对抗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血流量下降,有学者提出了"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稀释血液",即"3 H"疗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3h疗法
下载PDF
“3H”疗法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永超 郑鑫辉 +3 位作者 张振 杨依航 王国栋 耿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肿瘤等,其中以动脉瘤出血最常见,大宗文献统计表明动脉瘤出血占蛛网...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肿瘤等,其中以动脉瘤出血最常见,大宗文献统计表明动脉瘤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2%[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所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目标。 Brown[2]倡导“3H”疗法,即高血压( hypertension )、高血容量( hypervolemia )、血液稀释( hemodilution)的综合疗法,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3H”疗法虽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医疗中心广泛应用,但循证医学评价认为,这种疗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3h疗法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3H”疗法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滕翼 刘进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25-728,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重要的颅内血管源性疾病。动脉瘤可以表现为动脉壁上呈囊状向外生长,有的直径可达30mm。它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2%-5%[1]。已有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研究揭示了其女性占其发病率的55%-65%[2],略高于男性,同时15%-30%的...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重要的颅内血管源性疾病。动脉瘤可以表现为动脉壁上呈囊状向外生长,有的直径可达30mm。它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2%-5%[1]。已有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研究揭示了其女性占其发病率的55%-65%[2],略高于男性,同时15%-30%的动脉瘤患者可见多发损伤。小部分的动脉瘤倾向于在患者50-70岁的时候(中位年龄52岁)时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痉挛 3h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下载PDF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四十七) 杨氏3H+疗法“压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列胜 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 目的观察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压五针 杨氏3h+疗法
下载PDF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0) 杨氏3H+风五针疗法埋线针刀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韬 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杨氏3H+疗法"风五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H+"风五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配合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 目的观察杨氏3H+疗法"风五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H+"风五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配合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2例,好转46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80.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H+"风五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风五针” 杨氏3h+疗法 针刀 埋线
下载PDF
尼莫同联合3H治疗非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杨建华 张春阳 张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尼膜同联合3H治疗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尼膜同联合3H治疗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3例,其中治疗组37例,给予尼膜同联合3H疗法,对照组36例,给... 目的探讨尼膜同联合3H治疗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尼膜同联合3H治疗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3例,其中治疗组37例,给予尼膜同联合3H疗法,对照组36例,给予尼膜同治疗,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出院时GOS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4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上的患者,在常规应用尼膜地平的基础上,联合使用3H疗法,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得到较好的改善,预后比单纯使用尼膜地平效果佳。且对于非动脉瘤性SAH患者,3H疗法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同 3h疗法
下载PDF
长春西汀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延平 李乐军 +2 位作者 时忠华 梁建广 吴春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滴注与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CVS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 目的探讨经静脉滴注与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CVS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C组给予3H治疗,B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泵注长春西汀,A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比较各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级、临床疗效、低血压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14 d,A组和B组MCA血流速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治疗后d 28,A组、B组NIHS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28 d,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但C组和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B组GOS分级明显优于C组(P<0.05),且A组优于B组(P<0.05)。结论经静脉泵注和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CVS,但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导引导管注入 3h疗法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宗飞 杨文平 张新定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6期2458-2460,共3页
脑血管痉挛是很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并能够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目前有关SAH的影像诊断、内科处理及外科干预均取得了进步,这种潜在致死性的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效果必然明显提高。对... 脑血管痉挛是很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并能够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目前有关SAH的影像诊断、内科处理及外科干预均取得了进步,这种潜在致死性的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效果必然明显提高。对于本病采用的是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钙阻滞剂、罂粟碱、3H疗法等。现就该领域的一些新的、前沿的治疗方式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罂粟碱 3h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