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茅苷介导PERK/ATF4/CHOP通路减轻UC大鼠肠黏膜病理改变的作用与机制探讨
1
作者 韩炜 姜楠 +1 位作者 霍斌亮 师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7期805-811,共7页
目的 观察仙茅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61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建立U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 目的 观察仙茅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61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建立U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仙茅苷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仙茅苷溶于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组(500 mg/kg美沙拉嗪溶于生理盐水)、PERK抑制剂组(GSK2606414 1.0 mg/kg溶于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SD大鼠记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体积均为1 ml/100 g大鼠体质量,均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结束后次日,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两组大鼠5 h尿液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排泄率(L/M)比值;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肠黏膜组织PERK、ATF4、CHOP、Bcl2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肠黏膜组织PERK、ATF4、CHOP、Bax、Bcl-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PERK(p-PERK)水平。结果 肉眼和HE染色观察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M,DAI和肠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和血清IL-6、IFN-γ、IL-8和TNF-α水平,PERK、ATF4、CHOP、Bax mRNA与蛋白表达,p-PERK水平均升高(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仙茅苷3个剂量组、美沙拉嗪组、PERK抑制剂组L/M,DAI和肠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和血清IL-6、IFN-γIL-8和TNF-α水平,PERK、ATF4、CHOP、Bax mRNA与蛋白表达,p-PERK水平均下降(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糖皮质激素浓度、PERK、ATF4、CHOP、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PERK水平仙茅苷低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仙茅苷中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PERK抑制剂组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结肠黏膜病理严重改变,仙茅苷低剂量组有所减轻,仙茅苷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和PERK抑制剂组均明显减轻,仙茅苷高剂量组显著减轻。结论 仙茅苷可改善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控制疾病活动度、减轻病理改变,推测与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苷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活化转录因子4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磁性功能材料Fe_3O_4/C及其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延琪 方森林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2-84,113,共4页
以三氯化铁和柠檬酸钠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在水热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磁性功能材料Fe3O4/C,然后利用其表面丰富的羟基原位还原Pd2+,合成Fe3O4/C/Pd,用于催化卤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所得样品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 以三氯化铁和柠檬酸钠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在水热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磁性功能材料Fe3O4/C,然后利用其表面丰富的羟基原位还原Pd2+,合成Fe3O4/C/Pd,用于催化卤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所得样品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3O4/C/Pd可高效催化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而对于活性低的氯代芳烃的催化效率为中等,产率为55%。催化剂可以进行磁性分离,且可循环性很好,在连续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依然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合成 Fe3O4/c Fe3O4/c/Pd 催化
下载PDF
Nb掺杂LiFePO_4/C的一步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3
作者 庄大高 赵新兵 +3 位作者 谢健 涂健 朱铁军 曹高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0-844,共5页
用固相法一步合成了Nb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Nb掺杂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掺杂后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在0.5C、1C和2C充放电倍率下,名义成分为Li0.96Nb0.008FePO4/C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分别为16... 用固相法一步合成了Nb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Nb掺杂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掺杂后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在0.5C、1C和2C充放电倍率下,名义成分为Li0.96Nb0.008FePO4/C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分别为161、148和132mAh·g-1,已达到实用化水平.阻抗谱和循环伏安特性测试显示,Nb掺杂有效地降低了复合材料电极的阻抗和极化,说明Nb掺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b掺杂 LIFEPO4/c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LiFePO_4/C 被引量:18
4
作者 肖政伟 胡国荣 +2 位作者 杜柯 彭忠东 邓新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40-2045,共6页
以FeC2O4·2H2O、NH4H2PO4、Li2CO3和乙炔黑为原料,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密度LiFePO4/C正极复合材料。利用差热(DSC),热重(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具体探讨了第一步固相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反应过程和中间产物。利用扫... 以FeC2O4·2H2O、NH4H2PO4、Li2CO3和乙炔黑为原料,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密度LiFePO4/C正极复合材料。利用差热(DSC),热重(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具体探讨了第一步固相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反应过程和中间产物。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LiFePO4/C中LiFePO4微粒形貌和接触状态。结果表明,乙炔黑的含量是影响LiFePO4微粒尺寸和微粒间接触界面的重要因素。在一次热处理的基础上,二次球磨和烧结有利于第二次固相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的接触和传质,较一步固相法提高了生成的LiFePO4的振实密度。当乙炔黑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1%-1.5%时,两步固相法所制正极材料LiFePO4/C的振实密度可达到1.7 g/cm3,初次放电容量达到10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c复合材料 正极材料 高密度 两步固相反应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C的微波合成 被引量:15
5
作者 彭忠东 曹雁冰 +2 位作者 胡国荣 杜柯 蒋庆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49-1454,共6页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微波合成工艺,以Li2CO3、FeC2O4.2H2O、纳米SiO2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该材料的结构、表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考察...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微波合成工艺,以Li2CO3、FeC2O4.2H2O、纳米SiO2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该材料的结构、表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考察超导电碳黑的添加、微波处理时间以及微波加热温度等对Li2FeSiO4/C材料合成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超导电碳黑为微波耦合剂,采用微波合成法在650℃下处理10 min可快速制备具有正交结构的Li2FeSiO4/C材料;获得的Li2FeSiO4/C材料颗粒细小均匀,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60℃下以C/20对Li2FeSiO4/C材料进行充放电时,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21.7 mA.h/g,1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保持为119.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FeSiO4/c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微波合成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LiFePO_4/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小倩 张培新 +5 位作者 许启明 李昕洋 任祥忠 罗仲宽 刘剑洪 洪伟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4-1157,共4页
采用机械液相活化法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LiFePO4/C。考察了蔗糖、柠檬酸、葡萄糖、酒石酸等不同碳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 采用机械液相活化法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LiFePO4/C。考察了蔗糖、柠檬酸、葡萄糖、酒石酸等不同碳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Raman光谱和TEM分析材料中碳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得到的样品结构均为橄榄石型,碳源的加入能有效地减小材料的颗粒尺寸,并且材料的电导率比纯LiFePO4的电导率提高了5个数量级。LiFePO4/C样品的表面包覆层均为非晶碳,以柠檬酸为碳源合成的LiFePO4/C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均匀多孔的表面碳包覆层和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C下第3次的放电比容量达141.0mAh/g,循环10次后容量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FEPO4/c复合材料 碳源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多孔球形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锋 张敬杰 +1 位作者 杨岩峰 宋广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SDCTM),分别研究了无机和有机碳源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FePO4/C形貌、结构及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机碳源炭黑制备的LiFePO4/C呈不规则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800nm左右,比表面积为2m2·g-1,0.1C放... 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SDCTM),分别研究了无机和有机碳源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FePO4/C形貌、结构及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机碳源炭黑制备的LiFePO4/C呈不规则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800nm左右,比表面积为2m2·g-1,0.1C放电比容量为107.3mAh·g-1。而以有机碳源制备的LiFePO4/C,其形貌较为规则,呈多孔球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放电比容量。其中,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的多孔球形LiFePO4/C复合材料,其孔径均在50nm左右,比表面积可达32m2·g-1;在室温下,0.1C和10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8和87.2mAh·g-1,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正极材料 多孔球形 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SDcTM)
下载PDF
镁离子掺杂对LiFePO_4/C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书廷 刘玉霞 +2 位作者 尹艳红 王辉 崔成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30,共4页
以乳酸镁做为Mg^(2+)的掺杂源和部分的碳源,在惰性氛围下用模板-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掺Mg^(2+)的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Mg^(2+)对于目标化合物电化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3倍率下材料掺杂前后第二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以乳酸镁做为Mg^(2+)的掺杂源和部分的碳源,在惰性氛围下用模板-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掺Mg^(2+)的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Mg^(2+)对于目标化合物电化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3倍率下材料掺杂前后第二个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40.5和159.9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为140.4和162.1mAh/g.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掺杂后的材料阻抗R_(ct)从180Ω减小到120Ω.掺杂后振实密度比掺杂前提高了0.229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镁 LIFEPO4/c 正极材料 掺杂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国宝 王先友 +8 位作者 舒洪波 王英平 杨顺毅 刘修明 裴斧 王雁生 安红芳 郑丽萍 陈权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1-2356,共6页
以廉价原材料FeSO4·7H2O为铁源,以蔗糖为碳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不同铁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以廉价原材料FeSO4·7H2O为铁源,以蔗糖为碳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不同铁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均一的橄榄石型结构,以FeSO4·7H2O为铁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放电性能均优于以FeC2O4·2H2O为铁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由FeSO4·7H2O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5C倍率放电比容量为105.9mA·h/g,经循环30次后,容量仍高达105.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复合材料 铁源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钽离子掺杂对LiFePO_4/C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书廷 刘玉霞 +2 位作者 尹艳红 王辉 王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5-1168,共4页
采用PAM(聚丙烯酰胺)模板-溶胶凝胶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钽掺杂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钽对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33C的电流下充放电时,掺杂前后第2个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38.6mAh·g-1和155.... 采用PAM(聚丙烯酰胺)模板-溶胶凝胶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钽掺杂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钽对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33C的电流下充放电时,掺杂前后第2个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38.6mAh·g-1和155.5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为141mAh·g-1和156mAh·g-1。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掺杂后的材料阻抗Rct从180Ω减小到120Ω。振实密度比掺杂前提高0.31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LIFEPO4/c 正极材料 模板-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C_4/C_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晓宁 赵震 +3 位作者 徐春明 段爱军 张莉 姜桂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5-1231,共7页
从催化剂类型、裂解工艺、催化裂解的影响因素和裂解机理4个方面对国内外C4/C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主要采用ZSM-5分子筛系列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酸改性或水热改性高硅ZSM系列分子筛及介... 从催化剂类型、裂解工艺、催化裂解的影响因素和裂解机理4个方面对国内外C4/C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主要采用ZSM-5分子筛系列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酸改性或水热改性高硅ZSM系列分子筛及介孔MCM-41分子筛。总结了国内外C4/C5烃的裂解工艺,认为影响催化裂解的主要因素是裂解原料、催化剂类型及工艺条件。目前,裂解机理主要是自由基与碳正离子机理相结合的机理。并简述了本课题组目前有关C4烷烃催化裂解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c5烃 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分子筛
下载PDF
均匀沉淀法制备LiFePO_4/C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忠东 唐代春 +2 位作者 胡国荣 杜柯 曹雁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9-1325,共7页
以FeSO4·7H2O、H3PO4、H2O2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LiFePO4的前驱体FePO4·xH2O,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前驱体FePO4·xH2O形貌的影响。并将获得的FePO4·xH2O与Li2CO3及葡萄糖混合后合成LiFePO4/C。利用XRD、SE... 以FeSO4·7H2O、H3PO4、H2O2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LiFePO4的前驱体FePO4·xH2O,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前驱体FePO4·xH2O形貌的影响。并将获得的FePO4·xH2O与Li2CO3及葡萄糖混合后合成LiFePO4/C。利用XRD、SEM、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手段对LiFePO4/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不添加表面活性剂PEG时,FePO4·xH2O颗粒呈球形,但团聚现象严重;添加PEG后,颗粒较分散,形貌为多面体,合成的LiFePO4/C在0.1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0 mA·h/g,倍率性能好,振实密度达1.44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FePO4·xH2O LIFEPO4/c 电化学性能 均匀沉淀法
下载PDF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固相合成及碳源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国宝 王先友 +1 位作者 舒洪波 王英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0-342,共3页
以FeSO4.7H2O为铁源,用固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和碳源对产物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蔗糖作碳源,在700℃下煅烧15 h制得的样品,具有均一的橄榄石型结构,在电流为17 mA/g(0.1C... 以FeSO4.7H2O为铁源,用固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和碳源对产物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蔗糖作碳源,在700℃下煅烧15 h制得的样品,具有均一的橄榄石型结构,在电流为17 mA/g(0.1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 mAh/g,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复合材料 固相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FePO_4的合成及其正极材料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武玉玲 蒲薇华 +2 位作者 任建国 姜长印 万春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Fe3+为铁源,采用控制结晶技术合成了纳米FePO4.xH2O,将FePO4.xH2O于500℃热处理4 h后得到纳米FePO4前驱体,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合成橄榄石结构的纳米LiFePO4/C样品.采用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测试、... 以Fe3+为铁源,采用控制结晶技术合成了纳米FePO4.xH2O,将FePO4.xH2O于500℃热处理4 h后得到纳米FePO4前驱体,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合成橄榄石结构的纳米LiFePO4/C样品.采用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纳米FePO4.xH2O、FePO4前驱体及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得的纳米LiFePO4/C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700℃烧结10 h合成LiFePO4/C样品的粒径在40-10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79.8 m2/g;700℃煅烧合成样品在电压2.5-4.2 V,倍率为0.1C、1C、5C、10C、15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6.5、134.9、105.8、90.3和80.9 mAh/g,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样品还表现出较好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晶 LIFEPO4/c 纳米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低温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宝 李新海 +2 位作者 朱炳权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508,共4页
以FeSO4·7H2O,NH4H2PO4和H2O2为初始原料,通过液相沉淀制得前驱体FePO4·2H2O,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得到LiFePO4/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将FePO4·2H2O,Li2CO3与炭黑球磨2h后再在Ar气气氛、500℃下煅烧10h... 以FeSO4·7H2O,NH4H2PO4和H2O2为初始原料,通过液相沉淀制得前驱体FePO4·2H2O,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得到LiFePO4/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将FePO4·2H2O,Li2CO3与炭黑球磨2h后再在Ar气气氛、500℃下煅烧10h能得到无其他杂相的LiFePO4/C材料,反应剩余的碳黑分布在LiFePO4颗粒之间,阻碍LiFePO4颗粒团聚,并有利于提高其电子导电率;制得的LiFePO4/C的粒径为0.3~0.4μm,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以0.1C倍率电流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2mA·h/g,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4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液相沉淀 碳热还原 前驱体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唐致远 阮艳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500-1504,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激光粒度分布(LSD)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葡萄糖、乙炔黑以及石墨等不同碳源对目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激光粒度分布(LSD)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葡萄糖、乙炔黑以及石墨等不同碳源对目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的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42.5mAh/g,循环30次后,容量衰减只有2.5%.分析了不同碳源对目标材料性能影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磷酸亚铁锂 橄榄石型 正极材料 LIFEPO4/c 材料性能 复合 固相反应法 电化学测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软模板剂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书廷 刘玉霞 +1 位作者 尹艳红 王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97,共3页
采用软模板-固相合成法合成橄榄石型LiFePO4/C正极材料。通过XRD、SEM以及交流阻抗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研究了葡萄糖、丙烯酰胺和乳酸亚铁作为软模板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软模板剂合成的LiFeP... 采用软模板-固相合成法合成橄榄石型LiFePO4/C正极材料。通过XRD、SEM以及交流阻抗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研究了葡萄糖、丙烯酰胺和乳酸亚铁作为软模板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软模板剂合成的LiFePO4/C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0.2 mAh/g,循环20次后,放电容量无明显的衰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软模板剂 LIFEPO4/c
下载PDF
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9
18
作者 吕正中 周震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9-271,共3页
考察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纯的LiFePO4和复合型LiFePO4/C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粒径大小和元素组成等... 考察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纯的LiFePO4和复合型LiFePO4/C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粒径大小和元素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得LiFePO4和LiFePO4/C均为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其中,以葡萄糖作为碳添加剂所得到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性能最佳。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能和高温电性能,以C/10和1C的倍率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5mAh/g、147.8mAh/g,充放电循环10次后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5.3mAh/g、145.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c 复合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共沉淀-微波法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云龙 马红彦 +1 位作者 陶丽丽 刘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有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为碳源,采用共沉淀-微波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探讨了微波烧结时间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用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LiFePO4/C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 以有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为碳源,采用共沉淀-微波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探讨了微波烧结时间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用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LiFePO4/C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烧结9 min的样品为单一的橄榄石晶体结构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下,以0.1C、0.2C和1C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4.3mAh/g、139.7mAh/g和123.9mAh/g,循环20次后仍保持在152.3mAh/g、134.3mAh/g和118.5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c 微波烧结
下载PDF
液相法合成高容量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恩山 魏子海 +1 位作者 刘媛 康红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8-241,共4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LiFePO4和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原子吸收(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ePO4和LiFePO4/C都具有单一的...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LiFePO4和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原子吸收(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ePO4和LiFePO4/C都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前者的振实密度可达1.67 g/cm2,掺碳后制成的LiFePO4/C振实密度有所降低,但充放电平台非常平稳。与纯相LiFePO4相比,LiFePO4/C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室温下以0.2 mA/cm2和0.4 mA/cm2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8.1 mA.h/g、150.0 mA.h/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分别保持在154.2 mA.h/g,137.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c 共沉淀法 复合正极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