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normal strain changes observed by a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before the Ms7. 0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4
1
作者 Qiu Zehua Yang Guang +2 位作者 Tang Lei Guo Yanping Zhang Baoho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3年第3期19-29,共11页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sT. 0 Lushan earthquake, the YRY-4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recorded prominent abnormal changes. The strain anomalies are very striking on the smooth background of several years' ...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sT. 0 Lushan earthquake, the YRY-4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recorded prominent abnormal changes. The strain anomalies are very striking on the smooth background of several years' recording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owever, because construction in the town of Guza has been undergoing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any factors have interfered with observations at the station. Whether or not the observed strain changes before the Lushan earthquake were affected by any of the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becomes a question that must be answered. Among the likely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apartment construction, sportsground reconstruction, and tunnel cutting can be excluded by analyz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omalies. The two remaining most possible sources are road construction in front of the station and the water level change of the nearby Dadu River caused by water filling into and discharging from an upstream reservoi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in and the seismographic recordings,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in and the Dadu River flow recordings, and analysis of the strain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we conclude that the abnormal changes observed at Guza Station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either of these two sources but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Lush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precursor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YRY-4 borehole strain- meter interference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2 位作者 游勇 杨宗佶 孔应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4,共6页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类型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宝兴县城周边4·20芦山强烈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卸文 林晋辉 +3 位作者 张茂淳 徐皓 吕俊磊 顾成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8,共10页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5.12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5.12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因地形陡峻,表现出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3、1、3个(条)变为地震后的21、1、3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38个/km、0.34万m3/km变为地震后的2.02个/km、5.59万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3和16.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段剖析可知: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岩质边坡以崩塌落石为主,松散层边坡则以滑坡为特征,但大型滑坡少见;地震对处于斜坡地带(非单薄山脊部位)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很少,只是局部陡缓交界部位存在坍滑或震动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说明强震并不一定会诱发古滑坡等大型松散堆积体的整体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宝兴 地震地质灾害 触发效应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崩塌滑坡与公路危险性评价——以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建强 苏凤环 范建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3,共8页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沿线崩塌滑坡易发性分析结果对道路断道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省道S210沿线芦山地震造成的坡面破坏以中小型崩塌为主,高程集中在750~1 500 m,坡度多位于30°~60°,且位于西、南西和北西坡向的崩塌滑坡较多,岩性以硬岩和软硬相间岩层为主,研究区距震中19~21 km的距离为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区域。崩塌滑坡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段,南段公路同侧也有分布,较低和低易发区位于中段宽谷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崩塌滑坡分布 确定性系数 易发性
下载PDF
芦山“4·20”地震后宝兴县城打水沟泥石流发育趋势及防治方案 被引量:3
5
作者 游勇 柳金峰 陈兴长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01,共7页
打水沟为宝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宝兴县城城区,流域面积1.01 km2,主沟长度1.85 km,主沟比降640‰。受芦山"4·20"地震的影响,流域中下游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滑体,加之地形陡峻,且位于青衣江-鹿头山暴雨区边缘,极容易发... 打水沟为宝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宝兴县城城区,流域面积1.01 km2,主沟长度1.85 km,主沟比降640‰。受芦山"4·20"地震的影响,流域中下游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滑体,加之地形陡峻,且位于青衣江-鹿头山暴雨区边缘,极容易发生泥石流。一旦发生泥石流,将会对沟口建筑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危害。通过对打水沟地震前后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综合判定该沟为地震触发的潜在性泥石流沟。进一步分析估算,由于地震震动导致流域内发育6处崩塌体,总面积20 375 m2,松散固体物质总量为15.20×104m3。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打水沟泥石流减灾方案,并对泥石流排导槽梯形最佳过流横断面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在排泄设计标准的泥石流时,排导槽的最佳过流断面宽度为2.38 m,深度为2.2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4·20”地震 宝兴县 打水沟 泥石流 潜在性 防治方案
下载PDF
四川芦山“4.20”地震区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天贵 范亮 +1 位作者 闵涛 李丽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64-378,共15页
利用四川芦山“4.20”地震区15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统计诊断方法,较为细致的分析了芦山地震区52年来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区年降水量平均为1265.3mm,远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 利用四川芦山“4.20”地震区15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统计诊断方法,较为细致的分析了芦山地震区52年来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区年降水量平均为1265.3mm,远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震区降水量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1965年、1972年、2000年左右存在突变点,2000年后降水量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年代际下降率为35mm/10a,年降水量主要存在8~14a的周期振荡,该尺度周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70年代至2l世纪初,特别在12a表现较为明显。(2)根据芦山地震烈度划分的三级影响区的降水分布表现为不同的气候特征。累计大一暴雨日数的极大值出现的时间受地形和位置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差异,40%以上的大雨日数集中出现在7下旬至8月中旬,各站均在7月第6侯达到最大,暴雨日数也呈一定下降趋势和周期性特征。文中提供的详实的多尺度降水分布和变化特征资料,对于芦山震区利用天气气候规律规划和实施灾后重建有着重要基础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芦山地震区 芦山“4 20”地震 降水分布 雅安降水
下载PDF
雅安“4·20”震后县级单元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7
作者 周英 米琳迪 王青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10期55-57,60,共4页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山区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针对灾区地理信息离散度高、可变参数多、收集难度大等现状,选取雅安芦山"4·20"地震重灾区宝兴县为实证研究区,应用3S技术,基于信...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山区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针对灾区地理信息离散度高、可变参数多、收集难度大等现状,选取雅安芦山"4·20"地震重灾区宝兴县为实证研究区,应用3S技术,基于信息数据库逻辑设计原理,构建了震后统一投影坐标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介绍了数据库的应用:叠加分析、专题图可视化。灾区宝兴县震后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集成化,通过数据库支撑下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可为灾区重建规划选址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4·20”地震 逻辑设计 地理信息数据库
下载PDF
雅安4·20震后宝兴河流域农村居住区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米琳迪 周英 王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武都—泸定一线山区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灾区生境重建是4·20灾后重建的重点、难点,也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以宝兴河流域农村居住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地形、...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武都—泸定一线山区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灾区生境重建是4·20灾后重建的重点、难点,也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以宝兴河流域农村居住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地形、气象、植被、地质灾害、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等影响适宜性的关键因子,开展农村居住地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山区农村居住地适宜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海拔、坡度、坡向指向,且集中分布在世界遗产保护区及其外围。海拔2 900m以下、坡度小于30°且阳坡、半阳坡地带是适宜性及次适宜性的主要分布区,具有沿河流及两侧集聚分布的特征,说明地形条件是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因子;(2)海拔2 900m以上、坡度大于30°且半阴坡、阴坡地带是较不适宜及不适宜的分布区域,这与山高坡陡、热量不足等局地植被生境限制条件有关;(3)农村居住地适宜性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降低,适宜区占总面积的16.79%,次适宜区占26.93%,较不适宜区占32.47%,不适宜区占23.81%。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区安全选址与生境修复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4·20地震 农村居住地 GIS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芦山M7.0地震前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异常 被引量:25
9
作者 邱泽华 杨光 +2 位作者 唐磊 郭燕萍 张宝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61,166,共5页
芦山M7.0地震前数天,姑咱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异常变化。对照异常变化的形态特征,可以首先排除建设楼房、修整操场和开凿隧道等影响。最可能的干扰剩下两个:台站观测院门前的道路施工和水库蓄、放水导致大渡河水位变化。结... 芦山M7.0地震前数天,姑咱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异常变化。对照异常变化的形态特征,可以首先排除建设楼房、修整操场和开凿隧道等影响。最可能的干扰剩下两个:台站观测院门前的道路施工和水库蓄、放水导致大渡河水位变化。结合实地调查,对比应变和测震观测的相关性、应变和大渡河流量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对观测应变变化特征的分析,姑咱台的观测异常不是这两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应该与芦山地震有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前兆 钻孔应变观测 YRY-4型钻孔应变仪 干扰
下载PDF
S210线芦山-宝兴段崩塌灾害危险性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萌 何思明 张小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101-106,共6页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作为进出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工程省道S210芦山-宝兴段多处发生崩塌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堵断交通,威胁来往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通过对此路段进行崩塌灾害现场考察,...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作为进出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工程省道S210芦山-宝兴段多处发生崩塌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堵断交通,威胁来往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通过对此路段进行崩塌灾害现场考察,得出此路段的崩塌灾害多发生在大于40°的坡体上,坡向为SW、W和NW,易发岩性为灰岩、砂岩、白云岩和砾岩,切割深度多大于16m。通过GIS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将此路段划分为3级危险度区域,并根据芦山地震灾区崩塌滚石灾害成因机制、分布与活动特征、成灾方式与危害对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S210线 崩塌 危险度评估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单开间无构造柱砌体结构房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占元 陈婷婷 +1 位作者 邹祖银 阙明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52-258,共7页
"4·20"芦山地震灾区自建单开间砌体结构农房震害非常严重,文章基于典型案例1/6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3层无构造柱单开间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震动反应特性与破坏机制。考察模型裂缝开展与自振频率、阻尼比、楼层... "4·20"芦山地震灾区自建单开间砌体结构农房震害非常严重,文章基于典型案例1/6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3层无构造柱单开间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震动反应特性与破坏机制。考察模型裂缝开展与自振频率、阻尼比、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应变监测结果表明:3层单开间农房7.5度小震处于弹性状态,8度小震窗口墙体出现裂缝,6度大震模型出现水平通缝,7.5度中震结构破坏;芦山地震飞仙关波作用下单开间农房震动存在共振放大效应,结构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是El波和人工波作用下的2倍以上;模型结构正面裂缝多于背面裂缝,底层产生水平通缝是结构发生倒塌的关键因素,破坏前无明显变形,为脆性破坏。据此提出单开间房屋结构体系极不合理,共振效应是芦山地震中单开间砌体结构农房遭受重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单开间房屋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4·20”芦山地震
下载PDF
芦山7级地震的同震位移估计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尝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屠泓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示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兼有少量左旋走滑错动).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4.9 cm和4.4 cm,分别出现在51YAM台和51QLY台.两种资料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虽显示多事件特征,但主要滑动均集中在第一次事件,即初始滑动点两侧的走向长约30 km、倾向长约25 km的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内,强震和GPS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1.14m和1.09 m,较为一致.其余子事件滑动量小且分布零散,不能排除其数值效应的因素.反演矩震级均在Mw6.7左右,地表破裂应该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目前在我国利用近场强震动记录估计Mw6~7级地震同震位移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3年420日芦山Ms7 0级地震
下载PDF
4.20地震后初期龙门乡饮用水监测结果
13
作者 陈志 周云 +2 位作者 李永清 刘平 陈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6期815-816,821,共3页
目的了解4·20地震对四川省绵阳市龙门乡饮用水卫生情况的影响,为灾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4月23日—5月7日龙门乡的水源水、集中供水站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安置点的净化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 目的了解4·20地震对四川省绵阳市龙门乡饮用水卫生情况的影响,为灾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4月23日—5月7日龙门乡的水源水、集中供水站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安置点的净化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145份,总合格率为33.10%。不合格指标以浑浊度、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消毒剂余量为主。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净化水的合格率分别为19.35%、36.84%、39.58%和62.50%。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均上升到75.00%。结论龙门乡灾区饮用水水质在震后初期受到较大影响,震后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可明显改善水质,对保障灾区群众饮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20地震 饮用水 龙门乡 合格率
原文传递
灾后重建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路径探析
14
作者 曾卫 封健 王华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灾后重建关乎灾区长远稳定的发展,不仅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作,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物理等多个层面。芦山"4·20"地震发生以来,作为灾害的见证者和灾后重建的践行者,以芦山根艺苑广... 灾后重建关乎灾区长远稳定的发展,不仅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作,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物理等多个层面。芦山"4·20"地震发生以来,作为灾害的见证者和灾后重建的践行者,以芦山根艺苑广场设计为契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重塑"的设计理念,以灾后重建中公共空间的生态重塑、文化重塑和公共重塑为研究内容,着眼于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设计框架,探索和归纳灾后重建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体现其本土性、文化性、公共性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灾后重建 重塑 芦山“4·20”地震 城市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基于环境噪声及地震数据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分析——以芦山仁加斜坡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剑锋 罗永红 +2 位作者 王运生 朱兴貌 张跃跃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4·20”芦山强震导致震区斜坡动力响应强烈,并诱发大量斜坡次生地质灾害。强震后余震频发,在发震断裂附近芦山双石峡谷下游出口,对仁加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地震动效应监测初步揭示,该斜坡中上部峰值加速度放大达3.4倍,斜坡放大效应明... “4·20”芦山强震导致震区斜坡动力响应强烈,并诱发大量斜坡次生地质灾害。强震后余震频发,在发震断裂附近芦山双石峡谷下游出口,对仁加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地震动效应监测初步揭示,该斜坡中上部峰值加速度放大达3.4倍,斜坡放大效应明显,但各监测点场地效应需深入分析。因此,基于对该斜坡环境噪声测试与地震监测数据,采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和标准反应谱(SSR)对比分析。研究揭示,该斜坡参考点H/V谱比曲线放大系数约为1.1,场地放大效应微弱;斜坡上部监测点环境噪声揭示H/V与SSR谱比放大峰值频率约为13.0Hz,放大系数为1.2~1.6。环境噪声与地震监测数据对比表明,其平均谱比曲线峰值频率特征接近,但后者谱比放大系数为1.6~2.6。综合研究表明,该斜坡场地地质结构较为单一,其动力效应主要受斜坡地形因素较强,斜坡中上部地形放大效应较明显。基于环境噪声与地震数据对比研究斜坡场地效应,两者在场地卓越频率上较一致,而放大系数后者明显强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斜坡地形放大效应 环境噪声 水平与竖直向谱比(H/V) 标准反应谱(SSR)
下载PDF
关于2008年5.12汶川大震若干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四清 薛雷 +2 位作者 李培 吴晓娲 杨百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07-2012,共6页
依据史料考证了1327年天全MS≥6.0级地震,认为将其修订为MS7.75级合理.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区至少已经历两轮孕育周期,1327... 依据史料考证了1327年天全MS≥6.0级地震,认为将其修订为MS7.75级合理.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区至少已经历两轮孕育周期,1327年天全大震和2008年5.12汶川大震分别是第1和第2孕育周期主震事件,该区是一个MS7.75级地震危险区,其主震事件复发间隔上限值约为681年;2013年4.20芦山MS7.0级地震是主震后的一次大余震事件,当前孕育周期不会再次发生MS≥7.0级余震;汶川大震发生的直接导火索是1976年松潘-平武双震事件,与修建紫平铺水库并无因果关系.本文所得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以制定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震 4.20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区 孕育周期 主震复发间隔 紫坪铺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