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二甲氧基-6,2′-二硝基-1,1′-联苯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1
作者 苗少斌 李晓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60,共3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联苯化合物2,4′-二甲氧基-6,2′-二硝基-1,1′-联苯.通过红外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922(5),b=8.165(5),c=11.022(6),α=85.872(8),°β=81.511(8),&#... 合成了一个新的联苯化合物2,4′-二甲氧基-6,2′-二硝基-1,1′-联苯.通过红外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922(5),b=8.165(5),c=11.022(6),α=85.872(8),°β=81.511(8),°γ=82.696(8)°,V=698.4(7)3,M r=304.26,Z=2,Dc=1.447g/cm3,F(000)=316,吸收系数μ=0.11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761,wR2=0.1795.该化合物通过弱的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甲氧基-6 2’-硝基-1 1’-联苯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合成
2
作者 徐向军 马少宁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酸水解,设计合成了9个衍生物,并通过IR...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酸水解,设计合成了9个衍生物,并通过IR,NMR和MS等谱图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了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合成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 苯甲酮 四氯半乳糖 Koenigs—Knorr反应.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1-(4-Chlorophenyl)-1,4-dihydro-4-oxe-6-methylpyridazine-3-carbonyl]-N'-benzoylhydrazine
3
作者 邹霞娟 翁林红 +1 位作者 金桂玉 王宏根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4,共4页
The title compound N-[1-(4-chlorophenyl)-1,4-dihydro-4-oxe-6-methylpyridazine- 3-carbonyl]-N(-benzoylhydrazin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1-(4-chlorophenyl)-1,4- dihydro-4-oxe-6-methylpyridazine-3-carboxylic acid... The title compound N-[1-(4-chlorophenyl)-1,4-dihydro-4-oxe-6-methylpyridazine- 3-carbonyl]-N(-benzoylhydrazin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1-(4-chlorophenyl)-1,4- dihydro-4-oxe-6-methylpyridazine-3-carboxylic acid with chloroformate ethyl ester and benzoyl hydrazine in the presence of triethylamine. The crystal structure ([C19H15ClN4O3]2·C2H5OH, Mr =811.67)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13.296(3), b=17.155(3), c=17.459(3)?,β=98.959(4), Z=4, V=3934(1) ?3, Dc=1.371g/cm3, F(000)=1688, μ(MoKα)=0.226 mm-1, R=0.0495, wR=0.1348 for 3345 observed reflections (I >2σ(I)). The hydrogen bonds N(3)-H…O(1) , N(7)-H…O(4), and N(8)-H…O(2) can b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ylhydrazinocabonylpyridazinone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下载PDF
水翁花蕾提取物DMC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婷 向灿辉 王文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5-70,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2’,4’-dihydroxy-6’-methoxy-3’,5’-dimethylchalcone,DMC)对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理。以4-硝基苯丁酸酯为底物,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检测... 本文主要探讨了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2’,4’-dihydroxy-6’-methoxy-3’,5’-dimethylchalcone,DMC)对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理。以4-硝基苯丁酸酯为底物,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检测DMC对PL活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法研究DMC与PL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C对PL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50.01±3.56μmol/L,酶动力研究表明DMC是PL的竞争型抑制剂;光谱实验结果显示DMC的加入使PL发生了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同步荧光及三维荧光实验表明DMC不会改变PL构象;热力学参数ΔG<0,两者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ΔH<0,ΔS<0,表明DMC与PL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由此可见,DMC具有作为PL抑制剂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翁花蕾提取物 2’ 4’-羟基-6’-甲氧基-3’ 5’-甲基查耳酮 胰脂肪酶 抑制作用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兴安藜芦中一个新橙酮苷(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敬功 陈寅生 +3 位作者 李静 王天晓 李沙沙 丛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本文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Turcz.)Loes.f.]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橙酮苷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MS、NMR和UV)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Z)-7,4'-... 本文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Turcz.)Loes.f.]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橙酮苷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MS、NMR和UV)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Z)-7,4'-二甲氧基-6-羟基-橙酮-4-O-β-吡喃葡萄糖苷((Z)-7,4'-dimethoxy-6-hydroxyl-aurone-4-O-β-glucopyranoside)。测试了该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藜芦 橙酮苷 (Z)-7 4’-二甲氧基-6-羟基-橙酮-4-O-β-吡喃葡萄糖苷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苦参汤乙醇提取物中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斌 石任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267,270,共6页
目的研究苦参汤乙醇提取物中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I)、白杨素(chrysin,II)、千层纸素A(oroxylin A,III)、7-甲氧基黄酮(7-methoxyflavon... 目的研究苦参汤乙醇提取物中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I)、白杨素(chrysin,II)、千层纸素A(oroxylin A,III)、7-甲氧基黄酮(7-methoxyflavone,IV)、黄芩素(baicalein,V)、黄芩苷(baicalin,VI)、汉黄芩素(wogonin,VII)、汉黄芩苷(wogonoside,VIII)、黄芩新素-II(skullcapflavoneII,IX)、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X)、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二氢千层纸素A,5,7-d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XI),黄腐醇(xanthohumol,XII)、苦参啶(kuraridin,XIII)、4,4’-二甲氧基查耳酮(4,4’-dimethoxychalcone,XIV)、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XV)、芒柄花素(formononetin,XVI)、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2’,4-di-hydroxy-4’,6’-dimethoxychalcone,XVII)。采用HPLC法确认化合物I^XI来源于黄芩,化合物XII^XVII来源于苦参。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参汤中分离得到,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为首次在苦参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汤 黄酮 2’ 4-羟基-4’ 6’-甲氧基查耳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