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21种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3.60 e V之间,其中在喹唑啉环3位上取代甲氧基苄基,或是在8位上取代甲基,化合物的能隙降低,而且甲氧基在苄基的间位比对位降低得更厉害.通过比较还发现,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与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相当,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gregaria bacteria)杀菌活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取代喹唑啉-4(3H)-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下载PDF
2,3-二取代-4(3H)-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绪红 刘文举 《咸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综述了2,3-二取代-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几种重要合成方法,包括苯并恶嗪酮中间体合成方法,氮杂-W ittig反应方法,聚合物支载方法,金属有机催化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 2 3-取代4(3H)-喹唑啉酮 合成 进展
下载PDF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海祥 吴秋业 宋炳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 共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11个 ,均属首次报道 ,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的聚集。结论  11个目标化合物中化合物 (8)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 ,超过对照化合物CCI- 17810 ,化合物 (1)、(2 )、(4 )等也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 5--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超美 薛克昌 +3 位作者 姚嘉勇 姜元英 陆波 吴义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比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24个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22个为首次报道;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第II类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强于第I类化合物,其中I1,I3,II1,I3,II4,I6和II9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药CI930,其中I1和II3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约为CI930的1/10。结论:其中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 5--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血小板聚集 哒嗪酮 酰胺基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合成 药理学
下载PDF
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欧俊军 刘克昌 +7 位作者 王毅 张浩 刘瑞全 李奇博 汪清民 李永强 芮昌辉 刘尚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6-536,共11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并研究了常用无机干燥剂对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发现无水硫酸镁能够促进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形成.所有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并研究了常用无机干燥剂对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发现无水硫酸镁能够促进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的形成.所有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首次报道了6-氯-3-苄氨基-2-新戊基-8-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单晶结构.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部分化合物在200 mg/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具有较好的活体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取代喹唑啉-4(3H)- 合成 生物活性 单晶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