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4-aminopyridine accelerates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improves nerve morphology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crush injury in mice 被引量:3
1
作者 Andrew RClark Chia George Hsu +2 位作者 M A Hassan Talukder Mark Noble John CElfa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6-144,共9页
Oral 4-aminopyridine(4-AP)is clinically used for symptomatic relief in multiple sclerosis and w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systemic 4-AP had previously unknown clinically-relevant effects after traumatic peripheral n... Oral 4-aminopyridine(4-AP)is clinically used for symptomatic relief in multiple sclerosis and w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systemic 4-AP had previously unknown clinically-relevant effects after 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of re-myelination,improvement of nerve conductivity,and accelerati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We hypothesized that,instead of oral or injection administration,transdermal 4-AP(TD-4-AP)could also improv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y.Mice with surgical 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ceived TD-4AP or vehicle alone and were examined for skin permeability,pharmacokinetics,functional,electrophysiological,and nerv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4-AP showed linear pharmacokinetics and the maximum plasma 4-AP concentrations were proportional to TD-4-AP dose.While a single dose of TD-4-AP administration demonstrated rapid transient improvement in motor function,chronic TD-4-AP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and nerve conduction and these effe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degenerating axons and thicker myelin sheaths than those from vehicle controls.These finding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potential transdermal applicability of 4-AP and demonstrate that 4-AP delivered through the skin can enhance in-vivo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nerve conduction while decreasing axonal degeneration.The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Animal Research(UCAR)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UCAR-2009-019)on March 31,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minopyridine electron microscopy functional recove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HARMACOKINETICS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2-butyne-1, 4-diol on silver electrodeposition from 5, 5-dimethyl hydantoin solu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LU Junfeng AN Maozhong ZHENG Huanyu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2期255-259,共5页
The effect of 2-butyne-1, 4-diol on silver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from 5, 5-dimethyl hydantoin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di... The effect of 2-butyne-1, 4-diol on silver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from 5, 5-dimethyl hydantoin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Cyclic voltammetr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silver electrodeposition is influenced by adding 2-butyne-1, 4-diol. Owing to its adsorption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2-butyne-1, 4-diol moderately hinders the mass transfer of the silver complexed ions from the bulk solution to the outer limit of the electrode double layer and affects the electrocrystallization ste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resence of 2-butyne-1, 4-diol in the electrolyte is beneficial and the silver deposits obtained are smoother, more compact and more levele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the silver deposits obtained at 0.5 g·L-1 2-butyne-1, 4-diol indicated that the (110) plane is the most preferred plane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2-butyne-1, 4-diol in the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electrodeposition 5 5-dimethyl hydantoin solutions 2-butyne-1 4-diol electro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对MPP+诱导帕金森病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媛媛 周畅 +1 位作者 陈枫蕾 容琼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MPP+孵育SH-SY5Y细胞,探究不同浓度MP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单独利用... 目的探究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MPP+孵育SH-SY5Y细胞,探究不同浓度MP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单独利用4-AP孵育细胞,探究4-AP是否影响细胞活性。利用4-AP预处理SH-SY5Y细胞系24h后,随后选取合适浓度的MPP+孵育细胞24h,CCK8测定细胞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MPP+药物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活性下降。不同浓度的4-AP单独孵育SH-SY5Y细胞系对细胞活性不产生影响。不同浓度的4-AP预处理细胞24h后,加入1mol/L的MPP+孵育24h,当4-AP浓度在0.3~10mol/L时SH-SY5Y细胞的活性增加,在1mol/L时细胞活性增加最佳,为正常细胞的66%。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4-AP可减少MP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活性 4-氨基吡啶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1-(2-(4-Bromo-2-nitrophenoxy)-2-dimethyl acyloxymethyl)-5-fluorouracil
4
作者 贾忠 李靖 +5 位作者 张阳 赵静思 席娜 胡春红 胡敏敏 贺殿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047-1053,共7页
The title compound N1-(2-(4-bromo-2-nitrophenoxy)-2-dimethyl acyloxymethyl)-5-fluorouracil(C15H13BrFN3O7, Mr = 446.19)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3)C-NMR, ESI-MS and single-c... The title compound N1-(2-(4-bromo-2-nitrophenoxy)-2-dimethyl acyloxymethyl)-5-fluorouracil(C15H13BrFN3O7, Mr = 446.19)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3)C-NMR, ESI-M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8.3325(6), b = 10.1808(13), c = 11.8194(16) A, α = 73.194(12), β= 72.351(9), γ = 89.509(8)o, V = 911.2(2) A^3, Z = 2, T = 300.79(10) K, μ(Cu Kα) = 3.578 mm^-1, Dc = 1.626 g/cm3, F(000) = 448.0, GOF = 1.060, 5723 reflections measured(8.232≤2θ≤139.592°), 3339 unique(Rint = 0.0184, Rsigma = 0.0254) which were used in all calculations. The final R = 0.0517(I 〉 2s(I)) and wR = 0.1494(all data). Hydrogen bonds and π-π interactions together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molecule. Th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has good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A549 in vitro and lower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N1-(2-(4-bromo-2-nitrophenoxy)-2-dimethyl acyloxymethyl)-5-fluorouracil antitumor activity
下载PDF
组胺和4-氨基吡啶联用建立瘙痒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晖 沈非沉 +2 位作者 陈垦 唐晓峰 梁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一种瘙痒模型。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取注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在行为学实验... 目的: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一种瘙痒模型。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取注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在行为学实验中发现,复合因素组在30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增多(P<0.01或P<0.05),但搔抓潜伏期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缩短(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3组瘙痒模型小鼠血清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复合因素组升高程度低于组胺组(P<0.05);复合因素组的小鼠血清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IL-6浓度在组胺组和复合因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复合因素组明显高于4-AP组。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各组均出现炎细胞的增殖、浸润,其中复合因素组的反应更为明显。结论:组胺和4-氨基吡啶联用能建立一种较好的瘙痒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4-氨基吡啶 瘙痒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分子模板聚合物选择性识别及结合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洪声 何锡文 +1 位作者 景莹 梁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9-743,共5页
以 4 -氨基吡啶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对 4 -氨基吡啶具有特异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 .制得的棒状聚合物经研磨、过筛后 ,采用平衡结合方法评价了该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 .Scatchard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 以 4 -氨基吡啶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对 4 -氨基吡啶具有特异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 .制得的棒状聚合物经研磨、过筛后 ,采用平衡结合方法评价了该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 .Scatchard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这两类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采用多点结合模型计算得到的值分别为 6.0 μmol/ L和 1 .2 mmol/ L.底物选择性表明 ,与其它结构相似的分子相比 ,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4 -氨基吡啶显示了很强的结合能力 .1H NMR研究及 4 -氨基吡啶共振结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4-氨基吡啶 分子识别 底物选择性 分子模板聚合物 结合能力 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微球形4-氨基吡啶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洪声 贾裕梅 +1 位作者 曹现峰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对 4 -氨基吡啶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微球形分子模板聚合物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的选择性结合能力以及不同溶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形态及球状聚合物粒径大小的影响 .底物选择...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对 4 -氨基吡啶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微球形分子模板聚合物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的选择性结合能力以及不同溶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形态及球状聚合物粒径大小的影响 .底物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 ,与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相比 ,4 -氨基吡啶球形分子模板聚合物对 4 -氨基吡啶显示出强的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分子印迹技术 4-氨基吡啶 分子模板取合物 引发剂用量 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分析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电色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闫伟英 张智超 +1 位作者 高如瑜 王琴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以 4 -氨基吡啶 (4 -AP)为印迹分子 ,热引发原位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 ,聚合物通过共价键和石英毛细管内壁相连 ,制备方法简单、快捷 .在最佳电色谱条件下 ,4 -AP和 2 -AP之间的分离度在印迹聚合物柱上高达 2 .5 ,而在不含... 以 4 -氨基吡啶 (4 -AP)为印迹分子 ,热引发原位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 ,聚合物通过共价键和石英毛细管内壁相连 ,制备方法简单、快捷 .在最佳电色谱条件下 ,4 -AP和 2 -AP之间的分离度在印迹聚合物柱上高达 2 .5 ,而在不含印迹的对照柱上仅为 0 .35 .通过研究流动相条件对 4 -AP,2 -AP和硫脲迁移的影响 ,对 4 -AP印迹聚合物的电色谱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 .印迹识别能力随缓冲溶液离子强度的减小或流动相中乙腈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上述两种情形下 ,流动相中阳离子浓度均减少 ,使得聚合物孔穴中可与4 -AP发生静电作用的有效羧基作用位点增加 ,从而显现出孔穴对印迹分子的专一亲和作用 (形状、大小和作用力 ) .缓冲溶液的种类和 p H值对该印迹聚合物识别能力的影响较为复杂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 ,p H值对识别能力的影响呈抛物线形 ,p H=5时识别能力最强 ;在醋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 ,高 p H值有利于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吡啶 分子印迹聚合物 毛细管整体柱 制备 电色谱性能 毛细管电色谱 微分离技术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电色谱识别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闫伟英 张智超 +1 位作者 高如瑜 王琴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在石英毛细管中原位聚合制备了 4 氨基吡啶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 ,通过考察流动相中乙腈比例对 4 氨基吡啶、2 氨基吡啶和硫脲在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空白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和硅烷化衍生的开管柱上迁移时间和分离情况的影... 在石英毛细管中原位聚合制备了 4 氨基吡啶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 ,通过考察流动相中乙腈比例对 4 氨基吡啶、2 氨基吡啶和硫脲在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空白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和硅烷化衍生的开管柱上迁移时间和分离情况的影响 ,研究了 4 氨基吡啶分子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CEC识别机理。发现有机添加剂的含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印迹识别能力影响很大 ,甚至能改变混合物的流出顺序。根据随乙腈含量改变混合物迁移时间和流出顺序的变化规律 ,可以推测 :随着乙腈含量的提高 ,色谱保留对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乙腈含量的降低 ,电泳对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吡啶 分子印迹聚合物 毛细管整体柱 分离机理 毛细管电色谱 识别机理 乙腈 分析化学
下载PDF
4-羟基吡啶合成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绿 闫海英 陈新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38-540,共3页
以4-氨基吡啶为原料,在适量的1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中,采用过量的10%(质量分数)的亚硝酸钠为重氮化剂,在30~50°C左右进行重氮化反应,重氮液在NaOH溶液中水解后合成4-羟基吡啶,采用连续逆流萃取得到提纯产物,产物的收率可达93%左右。
关键词 4-羟基吡啶 4-氨基吡啶 重氮化 水解 逆流萃取
下载PDF
复合改性SBA-15的制备及其在含吡啶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焕宇 邓嫔 +4 位作者 胡遥 胡涛 王兵 欧阳坤 袁翠玉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文章以某农药厂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征污染物吡啶和4-氨基吡啶,开展了吸附处理试验研究。对比了三种常见的吸附材料,确定了SBA-15为最优吸附材料,并进一步对其改性制备得到Fe-Ni/C@SBA-15吸附材料。结果显示,改性材料对农药废... 文章以某农药厂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征污染物吡啶和4-氨基吡啶,开展了吸附处理试验研究。对比了三种常见的吸附材料,确定了SBA-15为最优吸附材料,并进一步对其改性制备得到Fe-Ni/C@SBA-15吸附材料。结果显示,改性材料对农药废水中吡啶和4-氨基吡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24 mg/g和240.40 mg/g。试验表明,吸附过程最优pH值为7,在室温下进行即可。吸附材料再生试验表明,经过3次重复试验,吸附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0%左右,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再生性能并可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废水 吡啶 4-氨基吡啶 吸附材料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对豚鼠心室肌钙和钠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丽英 李泱 +2 位作者 夏国瑾 姚伟星 江明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 4 氨基吡啶 ( 4 AP)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和钠通道的影响。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考察 4 A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钠电流的作用。结果  4 AP 0 1,0 5 ,1 0m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 (ICa,L)和钠电... 目的 研究 4 氨基吡啶 ( 4 AP)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和钠通道的影响。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考察 4 A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钠电流的作用。结果  4 AP 0 1,0 5 ,1 0m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 (ICa,L)和钠电流 (INa) ,抑制率分别为 ( 11 6± 1 7) % ,( 37 5± 8 3) %和 ( 5 4 5± 6 9) %以及 ( 2 2 1±14 3) % ,( 39 4± 8 8) %和 ( 6 2 3± 6 8) %。 0 5mmol·L-14 AP使ICa ,L和INaI -V曲线均上移。结论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吡啶 心肌细胞 钙电流 钠电流 膜片钳 豚鼠
下载PDF
2,6-二氨基(4-氨基)吡啶的二硝化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成健 刘祖亮 +2 位作者 姚其正 周新利 杜扬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为考察氨基吡啶硝化反应产物收率和硝化副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2,6-二氨基吡啶在混酸和超酸硝化体系中的二硝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超酸硝化体系可以降低副产物比例并显著提高硝化产物收率。在混酸硝化体系中,硝化产... 为考察氨基吡啶硝化反应产物收率和硝化副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2,6-二氨基吡啶在混酸和超酸硝化体系中的二硝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超酸硝化体系可以降低副产物比例并显著提高硝化产物收率。在混酸硝化体系中,硝化产物4-氨基-3,5-二硝基吡啶和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的收率分别为55%和66.4%,副产物的含量为5%~8%;在超酸硝化体系中,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分别可达到85.5%和92%,而副产物的含量降到0.5%以下。采用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对目标化合物及副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4-氨基吡啶 2 6-二氨基吡啶 硝化反应 混酸 超酸硝化体系
下载PDF
4-氨基吡啶的合成技术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玉良 胡熙恩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18,20,共4页
评述了4-氨基吡啶的合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硝基氮氧化吡啶法工艺。概括介绍了4-氨基吡啶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在国内外的生产现状。指出4-氨基吡啶合成工艺的难点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反应收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评述了4-氨基吡啶的合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硝基氮氧化吡啶法工艺。概括介绍了4-氨基吡啶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在国内外的生产现状。指出4-氨基吡啶合成工艺的难点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反应收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建议从催化加氢还原或电化学还原过程中找到一条合乎国情的工艺路线,以推动我国吡啶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吡啶 硝基氮氧化吡啶法 电还原 电合成
下载PDF
钙离子对4-氨基吡啶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建华 王佩 +1 位作者 陈志刚 张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钙离子对4-氨基吡啶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的影响徐建华,王佩,陈志刚,张剑 (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杭州310006)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它能促进神经... 钙离子对4-氨基吡啶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的影响徐建华,王佩,陈志刚,张剑 (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杭州310006)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它能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多种递质[1,2],促进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4-氨基吡啶 肥大细胞 细胞释放 药理
下载PDF
脑室内注射4-氨基吡啶诱发家兔惊厥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建华 曹辉 郑加豪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家兔icv 4-氨基吡啶(4-AP)8μg能诱发反复发作的惊厥,ECoG呈现高幅棘波。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安定均能有效控制4-AP诱发的惊厥,使ECoG棘波消失。丙戊酸钠也有一定效果。东莨菪碱、氟哌啶醇与酚妥拉明均能拮抗4-AP引起的惊厥... 家兔icv 4-氨基吡啶(4-AP)8μg能诱发反复发作的惊厥,ECoG呈现高幅棘波。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安定均能有效控制4-AP诱发的惊厥,使ECoG棘波消失。丙戊酸钠也有一定效果。东莨菪碱、氟哌啶醇与酚妥拉明均能拮抗4-AP引起的惊厥。结果提示,4-AP诱发的惊厥可能与它促进中枢ACh;DA及NE等递质的释放有关。家兔icv 4-AP诱发的惊厥与常用的癫痫模型比较,有一定优点,可作为筛选抗癫痫药的动物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吡啶 惊厥 皮层电图 抗惊厥药
下载PDF
绿色合成2-氯-4-氨基吡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全良 王筠 李书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71-1573,共3页
以2-氯吡啶为原料,采用"一锅法"经N-氧化、绿色硝化、还原得2-氯-4-氨基吡啶。在硝化过程中,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浓硝酸和硝酸钾为硝化剂,120℃条件下反应3 h,产率为81.3%。通过熔点测试、红外分析、MS、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 以2-氯吡啶为原料,采用"一锅法"经N-氧化、绿色硝化、还原得2-氯-4-氨基吡啶。在硝化过程中,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浓硝酸和硝酸钾为硝化剂,120℃条件下反应3 h,产率为81.3%。通过熔点测试、红外分析、MS、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硝化 中间体 2-氯-4-氨基吡啶 合成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对多西紫杉醇抗人乳腺癌细胞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涛 宋依凝 +2 位作者 付秀权 金万宝 魏敏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45-749,761,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分析DOC、4-AP单独应用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目的:探讨选择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分析DOC、4-AP单独应用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两种药物对MDA-MB-435S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DOC和4-AP单独应用均能抑制MDA-MB-435S的增殖;5mmol/L的4-AP并用25μmol/L的DOC对MDA-M-B-435S达最大抑制率的时间明显缩短,DOC和4-AP对MDA-MB-435S的增殖抑制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和5μmol/L的DOC单独作用24h,MDA-M-B-435S产生凋亡并不明显,当与5mmol/L的4-AP联合应用后,细胞早期凋亡和死亡明显增加。单用DOC可使MDA-MB-435S阻断在G2/M期,单用4-AP可使MDA-M-B-435S阻断在G0/G1期,两药联合应用可使MDA-MB-435S阻断在G2/M期。结论:DOC和4-AP分别在G2/M期和G0/G1期抑制MDA-MB-435S的增殖,4-AP通过促进DOC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MDA-MB-43-5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钾通道阻断剂 紫杉酚 4-氨基吡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合成工艺及结构测定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永强 陈煦 +2 位作者 张和 刘立增 赵增国 《天津化工》 CAS 2000年第4期23-24,共2页
以N -氧化吡啶为原料合成N -氧化 - 4-硝基吡啶 ,进而还原合成 4-氨基吡啶 ,总产率达 80 % ,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测定 ,证明了合成工艺的可靠性。
关键词 氨基吡啶 工艺 结构 测定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下载PDF
N-(4-吡啶基)-2-羟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楠楠 黄金程 +4 位作者 李晓军 董永喜 陈桂玲 吴争荣 贺殿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首次以水杨酸为原料,与4-氨基吡啶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7 mmol 4-氨基吡啶、8.4 mmol水杨酸酰氯、11 mL三乙胺,25℃反应18 h,产品收率为87.8%。本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 首次以水杨酸为原料,与4-氨基吡啶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7 mmol 4-氨基吡啶、8.4 mmol水杨酸酰氯、11 mL三乙胺,25℃反应18 h,产品收率为87.8%。本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水杨酸酰氯 4-氨基吡啶 N-(4-吡啶基)-2-羟基苯甲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