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4.5-4.0kaBP龙山文化的环境考古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广胜
朱诚
+7 位作者
王吉怀
朱光耀
马春梅
郑朝贵
赵兰会
李中轩
朱青
金爱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7-827,共11页
通过对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禹会村典型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ABYT2004探方厚150cm剖面的27个样品的磁化率、Rb/Sr、粒度和重矿晶体形态等多环境代用指标,以及遗址周围地貌形态演变的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全面提取4.5-4.0kaBP龙山文化时期的...
通过对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禹会村典型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ABYT2004探方厚150cm剖面的27个样品的磁化率、Rb/Sr、粒度和重矿晶体形态等多环境代用指标,以及遗址周围地貌形态演变的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全面提取4.5-4.0kaBP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探讨环境变迁对该区龙山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1)4500aBP气候湿润,淮河流域处于高水位,遗址及周边被水淹没,遗址考古学文化尚未出现;(2)4500aBP开始气候趋向干旱,淮河及其支流水位开始下降,龙山文化开始出现和发展;(3)龙山文化中后期环境开始趋向暖湿,降雨量增加,河流水位开始上涨,洪水灾害频发,至4100aBP前后是淮河流域洪灾发生的高峰期,这是大禹治水史实的客观前提;(4)4100aBP后的龙山文化晚期气候开始向冷干过渡,河流水位下降,遗址区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龙山文化迁移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4.5-4.0
KA
BP
龙山文化
大禹治水
禹会村遗址
淮河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看“五帝时代”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年代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文祥
葛全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五帝时代”是中国史前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其历史真实性却一直被质疑,其具体年代也存在较大争议。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历史文献记录“五帝时代”和龙山中晚期考古证据...
“五帝时代”是中国史前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其历史真实性却一直被质疑,其具体年代也存在较大争议。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历史文献记录“五帝时代”和龙山中晚期考古证据所揭示出类似的“万邦”林立、相互竞争的政治景观及其社会含义,分析了“五帝时代”的可能年代,认为二者在地望、政治景观以及年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一致性。基于竞争和冲突与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成因联系,重建了“五帝时代”的气候背景,发现4.5—4.0kaBP阶段,即龙山中晚时期为一明显的降温期,且此降温阶段可以与世界其他地区古气候记录对比,进一步证明了该降温期的存在及其广域性分布特征。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视角,论证了该降温阶段气候变化与“万邦”(酋邦社会)形成之间的成因联系,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进一步表明“五帝时代”的年代极有可能相当于龙山时代的中晚期,具体年代为4.5~4.0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时代
龙山时代中晚期
4.5
—
4.0
KA
BP气候事件
中原地区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4.5-4.0kaBP龙山文化的环境考古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广胜
朱诚
王吉怀
朱光耀
马春梅
郑朝贵
赵兰会
李中轩
朱青
金爱春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徽蚌埠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部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蚌埠市博物馆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7-8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K21B02)
皖西学院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基金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19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专项科研基金(20070284067)资助~~
文摘
通过对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禹会村典型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ABYT2004探方厚150cm剖面的27个样品的磁化率、Rb/Sr、粒度和重矿晶体形态等多环境代用指标,以及遗址周围地貌形态演变的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全面提取4.5-4.0kaBP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探讨环境变迁对该区龙山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1)4500aBP气候湿润,淮河流域处于高水位,遗址及周边被水淹没,遗址考古学文化尚未出现;(2)4500aBP开始气候趋向干旱,淮河及其支流水位开始下降,龙山文化开始出现和发展;(3)龙山文化中后期环境开始趋向暖湿,降雨量增加,河流水位开始上涨,洪水灾害频发,至4100aBP前后是淮河流域洪灾发生的高峰期,这是大禹治水史实的客观前提;(4)4100aBP后的龙山文化晚期气候开始向冷干过渡,河流水位下降,遗址区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龙山文化迁移消失。
关键词
环境变化
4.5-4.0
KA
BP
龙山文化
大禹治水
禹会村遗址
淮河流域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hange
4.5-4.0
kaBP
Longshan Culture
Dayu Controlling Flood
Yuhuicun Site
Huaihe River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看“五帝时代”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年代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文祥
葛全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215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5CB953802)共同资助
文摘
“五帝时代”是中国史前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其历史真实性却一直被质疑,其具体年代也存在较大争议。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历史文献记录“五帝时代”和龙山中晚期考古证据所揭示出类似的“万邦”林立、相互竞争的政治景观及其社会含义,分析了“五帝时代”的可能年代,认为二者在地望、政治景观以及年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一致性。基于竞争和冲突与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成因联系,重建了“五帝时代”的气候背景,发现4.5—4.0kaBP阶段,即龙山中晚时期为一明显的降温期,且此降温阶段可以与世界其他地区古气候记录对比,进一步证明了该降温期的存在及其广域性分布特征。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视角,论证了该降温阶段气候变化与“万邦”(酋邦社会)形成之间的成因联系,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进一步表明“五帝时代”的年代极有可能相当于龙山时代的中晚期,具体年代为4.5~4.0kaBP。
关键词
五帝时代
龙山时代中晚期
4.5
—
4.0
KA
BP气候事件
中原地区
人地关系
Keywords
Five Emperors Era, middle
-
late Longshan Period,
4.5
-
4.0
ka BP climatic event,central China, human
-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4.5-4.0kaBP龙山文化的环境考古
张广胜
朱诚
王吉怀
朱光耀
马春梅
郑朝贵
赵兰会
李中轩
朱青
金爱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看“五帝时代”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年代
吴文祥
葛全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