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致命的42岁——探究果戈理之谜的新线索
1
作者
徐晓宇
《现代传记研究》
2019年第1期202-215,共14页
果戈理死于42岁,这一年龄在《施蓬卡》《狂人日记》及《鼻子》三部小说中反复出现,都与主角的婚恋相关。而婚恋要素在作家的创作中具有一贯而独特的模式,即爱情、婚姻等于毁灭,男主角陷入其中非死即疯,必须及时逃离。与创作相对,作家终...
果戈理死于42岁,这一年龄在《施蓬卡》《狂人日记》及《鼻子》三部小说中反复出现,都与主角的婚恋相关。而婚恋要素在作家的创作中具有一贯而独特的模式,即爱情、婚姻等于毁灭,男主角陷入其中非死即疯,必须及时逃离。与创作相对,作家终身未婚,爱情对其来说是毁灭的力量。因而42岁、爱情婚姻、毁灭死亡三要素或许在作家心里形成关联,影响了作家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42岁
婚姻与爱情
性心理研究
原文传递
42岁与伊万之死——论果戈理童年经历对其生平及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徐晓宇
《现代传记研究》
2021年第2期272-273,共2页
果戈理古怪的性格、奇特的性心理状况、后十年思想的转变、《死魂灵》第二部的焚毁以及绝食自尽这些未解的问题与事件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果戈理之谜。42岁与伊万之死是两则彼此关联,涉及作家创作与生平的现象。作家死于42岁,在其...
果戈理古怪的性格、奇特的性心理状况、后十年思想的转变、《死魂灵》第二部的焚毁以及绝食自尽这些未解的问题与事件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果戈理之谜。42岁与伊万之死是两则彼此关联,涉及作家创作与生平的现象。作家死于42岁,在其书信中这一年龄均与死亡相关,在其创作中这一年龄又与婚姻爱情相关。纵观作家全部创作,婚恋意味着毁灭与死亡,要么堕入要么逃离。作家在早年生活中可能经历过某些震撼心灵的、涉及42岁的重要事件,由此42岁与事件的核心意义(婚恋与毁灭)在作家心中关联起来。这一事件很可能是伊万之死,因为在1819年作家弟弟伊万病死之时,作家的父亲瓦西里刚好42岁。而在作家早期创作的《伊万·库巴尔节前夜》与《可怕的复仇》两部涉及弑兄、乱伦要素的作品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伊万与三次伊万之死。作品中的伊万之死似乎与现实相关,是作家的一大心理症结。本文用小说情节反向构建作家的童年经历,假设弟弟伊万出生之后分走了母亲对果戈理的关注与爱,由此小果戈理产生了嫉妒与憎恨,并且在幻想、梦境中杀害弟弟。随着小果戈理道德意识日渐成熟,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并产生极强的罪恶感,渴望受到惩罚与做出弥补——由此产生了作恶受罚的心理症结,日后以潜意识罪疚感的形式出现给作家带来苦闷与忧郁。与此相关,在对弟弟的态度方面,果戈理转恨为爱,并且将这种爱扩散到男性同伴身上,这是消极的自我惩罚。在对父亲的态度方面,作家吸收了父亲的威严以加强自我心理惩罚,并且在父亲死后产生了超凡的使命感,以期弥补曾经的罪过,这也是消极自我惩罚的表现。对母亲的态度方面,由于罪过出于对母亲的爱,所以他对母亲既渴望又恐惧,并将这一态度泛化到所有女性身上,导致作家惧怕女性,无法在创作中描绘女性之美。四者的关系网络在伊万之死那一年纠缠在一起,使得42岁(父亲的年龄)、爱情婚姻(对母亲的爱)与死亡毁灭(父亲的惩罚)在作家潜意识中关联在一起,影响了作家的一生。在这一心理症结的影响下,作家经常感到莫名的苦闷与忧郁,这就催生出作家寻欢作乐的渴望,以便排忧解闷发泄情绪。在这一渴望的支配下作家在彼得堡构思并创作出一生中大部分作品。1836年《钦差大臣》上演后作家出国,正式将创作确定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就导致作家内心两大力量的碰撞,因为此前创作一直是作家排忧解闷最有效的手段,而使命感却是作家心理症结对自己的消极惩罚:前者与心理症结对抗,后者受心理症结支配,前者以释放个人苦闷为目的,后者以造福同胞为目的。两相结合,便构成了作家创作困境的根本原因。1842年《死魂灵》出版之后作家的后续创作并不顺利,使命无法完成引发极强的恐惧,导致心理症结反复发作——此前作家通过寻欢作乐来缓解,而此时他认为自己内心不够纯洁,于是强迫自己苦修以克服心灵的各种嗜欲。作家后十年就在上述创作怪圈中痛苦地徘徊。直到42岁那一年作家的心理症结再次爆发,42岁的心理关联让他觉得这是自己命定的一年,寻死的愿望占了上风,最终烧书绝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家创作的目的在于排忧解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到人物身上,安排他们在文本世界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与激情之恶相关的情境。在深度带入心灵的同时,作家又需要保持自身与人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在人物中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时就需要使用各种伪装和隐藏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便构成了作家创作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42岁
伊万之死
性心理研究
原文传递
脱氢表雄酮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琦
李静
崔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16-4119,共4页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6例36-42岁卵巢储备正常并行IVF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DHEA组81例,进入IVF周期前给予DHEA预治疗8周,对...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6例36-42岁卵巢储备正常并行IVF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DHEA组81例,进入IVF周期前给予DHEA预治疗8周,对照组75例,不给予任何预处理。观察指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结果:DHEA组患者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精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组患者预治疗后AMH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获卵数、周期取消率、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Gn使用量和使用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EA预治疗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高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其机制可能与AM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36-
42岁
卵巢储备正常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命的42岁——探究果戈理之谜的新线索
1
作者
徐晓宇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传记研究》
2019年第1期202-215,共14页
文摘
果戈理死于42岁,这一年龄在《施蓬卡》《狂人日记》及《鼻子》三部小说中反复出现,都与主角的婚恋相关。而婚恋要素在作家的创作中具有一贯而独特的模式,即爱情、婚姻等于毁灭,男主角陷入其中非死即疯,必须及时逃离。与创作相对,作家终身未婚,爱情对其来说是毁灭的力量。因而42岁、爱情婚姻、毁灭死亡三要素或许在作家心里形成关联,影响了作家一生。
关键词
果戈理
42岁
婚姻与爱情
性心理研究
Keywords
Gogol
age
42
love and marriage
sexuality in psychology
分类号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42岁与伊万之死——论果戈理童年经历对其生平及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徐晓宇
机构
不详
出处
《现代传记研究》
2021年第2期272-273,共2页
文摘
果戈理古怪的性格、奇特的性心理状况、后十年思想的转变、《死魂灵》第二部的焚毁以及绝食自尽这些未解的问题与事件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果戈理之谜。42岁与伊万之死是两则彼此关联,涉及作家创作与生平的现象。作家死于42岁,在其书信中这一年龄均与死亡相关,在其创作中这一年龄又与婚姻爱情相关。纵观作家全部创作,婚恋意味着毁灭与死亡,要么堕入要么逃离。作家在早年生活中可能经历过某些震撼心灵的、涉及42岁的重要事件,由此42岁与事件的核心意义(婚恋与毁灭)在作家心中关联起来。这一事件很可能是伊万之死,因为在1819年作家弟弟伊万病死之时,作家的父亲瓦西里刚好42岁。而在作家早期创作的《伊万·库巴尔节前夜》与《可怕的复仇》两部涉及弑兄、乱伦要素的作品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伊万与三次伊万之死。作品中的伊万之死似乎与现实相关,是作家的一大心理症结。本文用小说情节反向构建作家的童年经历,假设弟弟伊万出生之后分走了母亲对果戈理的关注与爱,由此小果戈理产生了嫉妒与憎恨,并且在幻想、梦境中杀害弟弟。随着小果戈理道德意识日渐成熟,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并产生极强的罪恶感,渴望受到惩罚与做出弥补——由此产生了作恶受罚的心理症结,日后以潜意识罪疚感的形式出现给作家带来苦闷与忧郁。与此相关,在对弟弟的态度方面,果戈理转恨为爱,并且将这种爱扩散到男性同伴身上,这是消极的自我惩罚。在对父亲的态度方面,作家吸收了父亲的威严以加强自我心理惩罚,并且在父亲死后产生了超凡的使命感,以期弥补曾经的罪过,这也是消极自我惩罚的表现。对母亲的态度方面,由于罪过出于对母亲的爱,所以他对母亲既渴望又恐惧,并将这一态度泛化到所有女性身上,导致作家惧怕女性,无法在创作中描绘女性之美。四者的关系网络在伊万之死那一年纠缠在一起,使得42岁(父亲的年龄)、爱情婚姻(对母亲的爱)与死亡毁灭(父亲的惩罚)在作家潜意识中关联在一起,影响了作家的一生。在这一心理症结的影响下,作家经常感到莫名的苦闷与忧郁,这就催生出作家寻欢作乐的渴望,以便排忧解闷发泄情绪。在这一渴望的支配下作家在彼得堡构思并创作出一生中大部分作品。1836年《钦差大臣》上演后作家出国,正式将创作确定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就导致作家内心两大力量的碰撞,因为此前创作一直是作家排忧解闷最有效的手段,而使命感却是作家心理症结对自己的消极惩罚:前者与心理症结对抗,后者受心理症结支配,前者以释放个人苦闷为目的,后者以造福同胞为目的。两相结合,便构成了作家创作困境的根本原因。1842年《死魂灵》出版之后作家的后续创作并不顺利,使命无法完成引发极强的恐惧,导致心理症结反复发作——此前作家通过寻欢作乐来缓解,而此时他认为自己内心不够纯洁,于是强迫自己苦修以克服心灵的各种嗜欲。作家后十年就在上述创作怪圈中痛苦地徘徊。直到42岁那一年作家的心理症结再次爆发,42岁的心理关联让他觉得这是自己命定的一年,寻死的愿望占了上风,最终烧书绝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家创作的目的在于排忧解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到人物身上,安排他们在文本世界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与激情之恶相关的情境。在深度带入心灵的同时,作家又需要保持自身与人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在人物中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时就需要使用各种伪装和隐藏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便构成了作家创作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果戈理
42岁
伊万之死
性心理研究
Keywords
Gogol
age
42
death of Ivan
sexuality in psychology
分类号
K835.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脱氢表雄酮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梁琦
李静
崔薇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16-4119,共4页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WS0435)
文摘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6例36-42岁卵巢储备正常并行IVF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DHEA组81例,进入IVF周期前给予DHEA预治疗8周,对照组75例,不给予任何预处理。观察指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结果:DHEA组患者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精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组患者预治疗后AMH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获卵数、周期取消率、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Gn使用量和使用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EA预治疗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高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其机制可能与AMH有关。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36-
42岁
卵巢储备正常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抗苗勒氏管激素
Keywords
Dehydroepiandrosteroue
between the ages of 36 and
42
normal ovarian reserve
IVF- ET
AMH
分类号
R714.8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致命的42岁——探究果戈理之谜的新线索
徐晓宇
《现代传记研究》
2019
0
原文传递
2
42岁与伊万之死——论果戈理童年经历对其生平及创作的影响
徐晓宇
《现代传记研究》
2021
0
原文传递
3
脱氢表雄酮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梁琦
李静
崔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